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對於孩子來說,生日是童年堪比春節一樣的好日子,因為是小壽星,自己提的一些要求都能被滿足,能吃到香甜的生日蛋糕,能收到爸爸媽媽和朋友們精心準備的禮物,是不可多得的美好回憶。
然而對於大人來說,卻會糾結一個問題:孩子究竟該過陰曆生日還是陽曆生日呢?
寶貝獨女生日家裡大人吵翻天,孩子朋友「幫忙」做決定
苗苗10歲生日時,由於是一個整歲生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說要好好辦一場,畢竟身為獨生女的她是家裡人的掌上明珠。然而從討論生日宴會定在哪一天開始,家裡的大人們就產生了分歧吵成一團。
在特地從鄉下趕來的爺爺奶奶看來,寶貝孫女的生日就該過陰曆的,畢竟祖祖輩輩都是過得陰曆生日,而且陰曆計算日期是老祖宗們代代相傳,是一種傳承,決不能在孫輩這裡就斷掉,否則就是不尊崇傳統。
而苗苗爸媽則認為,既然是孩子過生日,沒必要那麼老套,畢竟陽曆生日在每一年都是固定的,對於孩子和大人來說都更好記,而陰曆生日卻是不固定的,每年都得刻意去查一查是哪一天,現在大家都使用陽曆計算日期,很容易就把農曆生日給錯過了,到時候說不定陰曆陽曆生日都過不上。
就這樣,兩邊誰也不能說服誰。直到苗苗回到家,告訴家裡大人們收到了同學的禮物,大家提前祝她生日快樂。原來苗苗身邊的小朋友們都只知道她的陽曆生日,就默認祝她陽曆生日快樂。於是,爺爺奶奶這才發現,對於孩子來說,陽曆生日確實要方便一些。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懂得「生日」的意思?
年齡越小的孩子對生日的概念越模糊懵懂,在他們看來,生日意味著「一頓可口的食物」或「一份禮物」,也很難明白自己已經長大了一歲。
社會學家發現,除非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強調「生日」的概念和意義,否則一直要到長到4歲時,他們才開始大概明白生日是什麼。
從幼兒的時間概念發展歷程來說,他們4歲就懂得了每年要過生日,這是重要的日子等,慢慢也知道告訴父母,自己想要怎麼樣慶祝生日。
該不該給孩子慶祝生日?
生日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一個挺重要的日子,因為這是一種成長的儀式感。
我們在生活生不難發現,無論是春節或是其他節假日,孩子們都會特別興奮,因為每個節假日都有著不同的習俗,比如需要吃特定的食物(中秋吃月餅、冬至吃餃子等)、進行某種形勢上的幾年(春節放鞭炮、端午賽龍舟等)。
他們從小在這種環境薰陶下長大,慢慢懂得了「儀式感」的意思,並且到了這些節假日就感到興奮,因為儀式感會給他們帶來愉悅的情緒,並給他們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印象和記憶。
在長大的過程中,生日逐漸被提升到與節假日等同的地位,他們需要有儀式感的正式度過這一天,這樣才能給他們平淡的成長過程中帶來一些喜悅和驚喜。
知名行為心理學教授託馬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說,幸福感更多地來自「經歷」,而不是「禮物」。
另外,比起大人,孩子們要更重視和喜歡「儀式感」,因此小朋友的生日,當然還是要好好慶祝的。
孩子該過陽曆還是陰曆生日?先看完這三種觀點
1、傳承傳統文化,陰曆生日會更有意義
在民間,陰曆約等於農曆(實際上農曆兼顧太陽、月亮和地球關係,應當叫做陰陽合曆),是我國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在天文學裡主要是按照月相周期來安排。
我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農業大國,而最初農曆(陰曆)的出現正是為了指導農時,即計算什麼時候耕種收割。
陰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被廣泛使用,慢慢成為百姓們最熟悉的曆法,並與生活不可分割。明白了陰曆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我們再來看陰曆生日,是不是就會發現格外有意義呢,讓孩子從小過陰曆生日,其實正是具備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意義。
2、日期固定好記,陽曆生日更方便
陽曆(公曆)又被叫做太陽曆,起源於西方並為西方各國通用,通過地球環繞太陽的周年運動而來,在辛亥革命後慢慢在我國普及開來。
如今人們日常生活中討論起日期、詢問時間時,這種西方的曆法反而比傳統的陰曆(農曆)要使用的頻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群眾只會接受更為簡便的事物,因此這種西方的曆法能被廣泛推廣,說明這種計算日期的方式足夠方便,尤其對於剛建立起日期觀念、時間觀念的孩子們來說。因此給孩子過陽曆生日,方面他們能夠牢記自己的出生日期。
3、孩子有自主選擇權,但在之前可以按大人時間分配
當低年齡的孩子沒有建立起陰曆陽曆的認知時,父母可以根據家人的空閒時間來確定孩子的生日日期。如果孩子陽曆生日家裡大人、孩子的朋友閒下來的比較多,就過陽曆生日,反之就過陰曆生日。
當孩子慢慢對陰曆陽曆有了一定的觀念,並且主動要求過陰曆/陽曆生日時,家長應該遵循孩子的意見,讓他們自主選擇生日的日期,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鼓勵他們自己做出選擇,並且自己來邀請朋友們,這樣還能夠鍛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看完上述三種觀點,答案已經很明確,相信父母們對於孩子該過陰曆還是陽曆生日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那麼你會給孩子過哪種生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