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無孔不入的蚊子又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不知最近大家有沒有看到北灣邊防軍人的巡邏實況,他們在「蚊蟲王國」中的艱苦生活著實讓人敬佩和心疼。
位於新疆的北灣邊防駐地,可以說是中國的蚊蟲之鄉。
這裡的蚊蟲密度不僅在全國無出其右,放眼全球也沒在怕的。
北灣地區是世界四大蚊蟲聚集地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南美的亞馬遜河、非洲的查德湖和坦葛尼喀湖)在這裡,5分鐘可以抓獲一千多隻蚊子,揮一巴掌能打死整整45隻。
在我國,蚊蟲的分布基本遵循「越往南越多、越往南越大」這一規律,廣西是全國蚊子密度最高的省份。
蚊子有三個主要的屬,喜愛的棲息水體和傳播的疾病都不一樣。
按蚊屬,主要傳播瘧疾。
庫蚊屬,傳播病毒性腦炎和絲蟲病。
伊蚊屬,傳播登革熱。伊蚊的胸部有白色斑紋,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花蚊子」。
另外,因為蚊子吸血不挑食,也容易傳播人畜共患病。
北灣天氣寒冷,為什麼有這麼多蚊子?說好的北方蚊子少呢?
蚊子喜歡死水,以及隱蔽、陰暗、通風不良的環境。
北灣地區河流眾多,額爾齊斯河,喀拉蘇河,阿拉克別克河交匯於此,豐富的水源為蚊子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溫床。
蚊子在水體中產卵後,只需要三天左右就可以孵化。
之後,幼蟲(也叫孑孓)在水體中成長,蛻變成蛹,最終脫繭而出變成成蟲,也就是蚊子。只有這時,蚊子才可以脫離水源生存。
因此,滅蚊的關鍵在於早期。治理蚊蟲災害,需要從整治水體的生態環境入手。
首先處理汙水區域,加蓋、填平,都能消滅蚊蟲的「落腳點」。在稻田中,間歇式的灌溉也能有效地遏制蚊子滋生。
通過生物防治的手段,引入蚊子的天敵,也是一種經濟又環保的滅蚊方式。
魚類非常喜歡吞食蚊子幼蟲,在水塘和河流中放養觀賞魚類或鯉魚、草魚等食用魚類,一舉多得。
北灣地廣人稀,屬於「無人區」,採用這些方式治理都面臨許多困難。
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官兵們平時需要穿戴專業的防蚊服,就連警犬也要配備蚊帳。
戍邊不易,軍人辛苦。我們眼中小小的蚊蟲,在邊疆也變得無比囂張。
對於日常生活中的防蚊,你有什麼好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