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下場造車:自動駕駛起個大早,電動車趕個晚集

2021-01-12 騰訊網

01

百度造車實錘了。

今天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其它細節,百度汽車公司獨立於母公司體系,同時百度將人工智慧、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

吉利是合作方,百度控股。

新公司是百度主導運營,吉利負責注資和部分技術。

公司的合作主體是吉利控股集團,和上市的吉利汽車集團無關聯。

在不謂俠看來,這事官宣基本上就是一個時間問題,畢竟上個月開始傳聞之下,百度股價就漲起來了。

去年前11個月市值幾乎沒動,最後一個月漲了50%,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市場正在按照電動車估值體系重構百度。

今天官宣一來,朋友圈段子已經出來了:

百度造車了,到時候補充個超級VIP會員是不是限速20邁?

「小度,導航到省人民醫院」,「將為您切換至更優選擇,莆愛醫院,預計可節約十分鐘」。

玩笑歸玩笑,不過這確實反應了曾經作為BAT三巨頭之一的百度,如今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已經一落千丈。

2018至今的百度,甚至給人以「丟疆棄土」的感覺,陸續退出或調整了旅遊、電商、醫療網絡互助、網際網路存款等業務。

移動端輸得徹底,還整出醫藥競價排名、血友吧系列NT操作,網盤又吃力不討好。

隨著頭條和阿里旗下的神馬搜索高調進軍搜尋引擎業務,甚至在自己的基本盤領域也受到蠶食。

造車確實是給百度打了一劑強心針,至於藥效能管多久,能不能治本,這就不好說了。

02

2018年4月,馬斯克為了滿足Model 3的產能目標,把特斯拉帳上的現金全都砸了出去,根據財務的測算,公司距離破產只有10周。

2021年元旦剛過,特斯拉就宣布model Y降價,隨著特斯拉股價持續上漲,馬斯克超越亞馬遜CEO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

而且是擁有1兆的首付,這麼看王健林的1個億真的是小目標~

世界變化就是這麼快。

美國首富是一個推動電車革命,並且要去火星的人。

而中國首富是賣水的,當然不是賣水的錯,是誰的錯呢,這個問題留給各位讀者自己琢磨琢磨。

蔚來也公布了將於2022年上市的超貴的首款轎車ET7——注意,是提前一年多公布,這套路一般人都不敢這麼玩。

總之,在這個電車革命的前夕,科技公司紛紛下場造車,此前還有蘋果造車、華為造車被任正非「一劍封喉」等消息引發熱議。

你要問不謂俠看好百度造車嗎,至少第一眼要比樂視造車、恆大造車靠譜。

有一點可以說說,那就是看了這麼多評價都是無腦吹或者無腦黑,絕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百度自己下場跟吉利合作造車,那就是它的Apollo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麼多年了,根本賣不出去。

在巨頭們新一輪賽道布局中,百度已經重倉了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它已經沒有退路,沒辦法只能自己來了。

所以電動車風口來了,不知是小底還是大底,百度反正是要下場抄底了,贏了就還是BAT,輸了BAT還是BAT,就是那個B(byte dance)不是那個B(baidu)了。

03

在造車路上,新勢力與特斯拉都將自動駕駛路線放在了中心位置。

百度錯過了很多,但也積累了很多,早在2013年開始就涉足自動駕駛。

即便是即將衝擊科創板的威馬汽車,其背後也有百度的身影。

相對於其它幾家網際網路巨頭,已然是起了大早趕集,造車的底氣肯定是有的。

吉利和百度也已經是「老相好」了,此前已有不少合作。

百度+吉利,也許是想做成蘋果+富士康的模式,但不謂俠怎麼看都覺得,老李似乎比小李更有喬幫主的氣魄。

雖然國內、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品牌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不謂俠看來,主要是目前增長曲線還不錯,符合特斯拉早期的增長率,所以資本市場按照中國特斯拉給它們估值了。

造車的確看上去很美。

但也很殘酷,早些年裸泳的已經基本清退,留下來的非資本雄厚非產品設計核心技術掌握不可。

有太多玩家,其中不乏曾經無比優秀的玩家,倒在這個賽道上。

百度現在才開始造車太晚了嗎?畢竟蔚來小鵬證明網際網路造車這條路是可行的~

蘋果也才剛剛進入。

華為還在觀望。

再加上百度畢竟作為傳統網際網路巨頭,2020年三季度現金+短期投資1400億元還多,帳上的資金優勢還是有的。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如果資源投入足夠,從0到1, 是做出一個Apollo來更快,還是做出一個小鵬需要更多時間?

另外大家都知道,造車這事有點無利可圖,以特斯拉為例,造車毛利可能就10%-20%,還在貼著成本價讓利,蔚來更是公然喊出在硬體上綜合淨利不會超過1%。

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套件"隔幾個月就漲一次,一路7000美元跳到1萬。

以至於,馬斯克說在買車的時候,一次性買斷FSD,居然是一筆「投資」。從特斯拉身上我們可以電動車的邏輯,硬體降價,軟體漲價。

但問題是,大家都知道軟體賺錢,所以最後局面就是大家都會自己做。有點類似於,當年辦卡送手機的玩法~

而百度可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場面上的手機都綁了卡,換不了運營商。這就不是卡脖子,可能是直接抹了脖子。

另外,造車這件事和搞Apollo不同,造車是to C,強調佔領消費者心智,技術上的積累幫助不大,這就像提到搜索,你可能會想到百度,提到自動駕駛,你可能也會想到百度。

但提到電動車,你可能想到特斯拉或一眾造車新勢力,搞不好還會想到蘋果、華為、甚至小米,但可能就是想不到百度。

所以,在不謂俠看來,百度除非能夠在產品層面遠遠領先競爭對手,否則很難打動消費者。

其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說了這麼多,還是得等百度真的把車造出來。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馬斯克說,對特斯拉而言,最有競爭力的公司可能會是一家中國公司。

何小鵬今天也發微博說今年會有更多科技企業加入造車新勢力。

可能是快到收穫年終獎的時間了,最近總有朋友問不謂俠:買電動車是特斯拉好,還是買國產的好?

建議就買特斯拉吧,畢竟蔚來都對標奔馳寶馬,國產可能真要買不起了~

相關焦點

  •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玩了10年電動車的奔馳,現在依然啥都不是?
    騰勢這款車上市之後,其實國內汽車市場對電動車尚且處在認知階段,很多消費者完全沒有做好接納電動車,尤其是一款起步價29.88萬的中高端電動車,而且當時這款電動車續航裡程只有451km,算上縮水的部分,其實這款車當時的續航裡程表現是非常一般的,所以這款車在當時的銷量就相當一般了,4年銷量僅1.2萬輛,在一款車上虧出去的錢就高達35億元。
  • 百度造車大猜想:能打破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格局?
    隨著特斯拉股價的上漲,馬斯克超越亞馬遜CEO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押寶新能源汽車的蔚來市值已經超過了百度,即便它比百度要晚成立15年。百度和吉利姍姍來遲,他們的合作能打破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格局嗎?百度的一大步百度下場造車,早有苗頭。2020年11月12日,素有女版巴菲特之稱的Cathrine Wood所操盤的ARK基金,連續兩天建倉、加倉百度。
  • 百度造車,野心由來已久
    從目前百度在智能汽車領域取得的成績來看,百度Apollo以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能車聯為核心的Apollo生態已經成熟,目前全球合作夥伴已達210家,除了開生產線、設計發動機外,百度造車已無阻礙,選擇與吉利合作造車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 百度造車,背水一戰
    AII in AI五年,自動駕駛七年。但在造車這件事上,百度還是晚了一步。百度突然宣布與吉利合資造車,並且由百度來主導。蔚來李斌曾經說沒有200億,不要入局造車,現在看來李斌所言不無道理。蔚來、理想、小鵬這些已經量產交付的造車新勢力哪一個的虧損又不是在幾百億呢?而百度的選擇是從最有想像力空間的自動駕駛入手,這樣既可以避開高額的資本投資,又可以享受新能源造車賽道中利潤最豐厚的板塊。當大多數造車新勢力還在PPT造車時候,李彥宏已經開著自動駕駛的試驗車輛上路了。
  • 五問百度造車:要造什麼車?競爭力在哪?
    兩家公司股價此前多次伴隨「合作造車」的傳聞大漲:百度美股股價在一個月內已上漲67%,市值時隔兩年後站上800億美元;港股吉利汽車8日盤中大漲超20%,11日開盤漲逾5%。 這起備受關注的「巨頭」牽手,也帶給行業巨大的想像空間。不過在具體業務方面,還存在諸多疑問:為何是百度與吉利?作為科技公司,百度為何以整車製造商身份下場造車?新車競爭力在哪?
  • 百度造車背後的邏輯是?
    終於「下場」造車此前傳言百度造車時,就有用戶表示:百度在智能化方面投入這麼多錢和時間而不造車,是很奇怪的事情……終於,百度決定下場造車,通過組建一家智能汽車的方式進行,百度作為主導方,吉利集團作為戰略合作夥伴,雙方各取所長,共同「攪動」2021年的智能汽車市場。
  • 百度造車,圖個吉利?
    畢竟百度和汽車扯上關係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百度還在長沙和北京等地試驗了無人駕駛技術,結果並不算太理想,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未掀起大的波浪。這2021年才剛開始百度就官宣造車,好傢夥,看來百度還是不死心啊。
  •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單搖臂的飛肯FK250-GP終於準備上市了
    單搖臂是這款車最大的亮點,千呼萬喚始出來,不容易啊。之前公布的FK300是這個樣子,說實話,設計感還是很強,外觀造型都屬上佳。排氣管的設計為原創,與整車風格非常般配。但是現在公告上的這款飛肯FK250-GP直接採用了春風250NK的尾端排管,拼湊的痕跡很重。
  • 造車「下半場」的無限戰爭
    百度,是中國老牌網際網路企業,曾經的「搜索一哥」;多年來致力於技術研投,如今在人工智慧(AI)領域躋身全球第一梯隊,而其自動駕駛技術憑藉多年經驗與積累,在國內更是無出其右者——其旗下自動駕駛公司Apollo已經在長沙、北京、廣州等城市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試點項目。創新經濟的無限戰爭,在於你永遠不知道敵人會從哪裡殺來,顛覆者永遠來自別的行業。
  • 百度蘋果紛紛造車,下一個是華為嗎?
    1月11日網上傳言百度將于吉利控股集團合資造車,百度還是在合資中佔控股地位。1月10日外媒報導韓國現代汽車和蘋果公司計劃將在2021年 3 月份籤署合作協議有望最早於 2024 年在美國開始生產電動車。
  • 從PC價值鏈的遷移,來看百度造車的邏輯
    造車本質:車的連接百度簡短的通告,就造車的目的,有如下官方表述:「要利用Apollo領先的自動駕駛能力,發揮在汽車智能化領域長達8年的經驗優勢,重塑智能汽車產品形態」。同時強調,「人工智慧、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肯定地說,百度造車,確實不那麼純粹。
  • 自動駕駛的殘酷終局:誰能成為歷史註腳?
    第二類則是類似於安卓的開放系統,有的廠家做智能平臺,有的廠家做汽車,比如華為和百度(NASDAQ:BIDU)有這方面的意向。第三類,則是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比如Waymo等公司。本文會主要從技術和商業的發展角度分析這三種路線的可行性,並探討一些新勢力造車或自動駕駛企業的未來。不要看輕了技術,對於自動駕駛而言,技術就是生命,關鍵的技術路徑就是戰略路徑。
  • 百度Apollo 5.0發布 將加速進入自動駕駛量產時代
    「從Apollo發布的第一天起,合作夥伴跟開發者的熱情就讓我們非常感動,目前為止Apollo已經涵蓋97個國家24000多名開發者,Apollo生態夥伴也有包括150家產業合作夥伴,代碼行數已經超過53萬行,Apollo已經從中國走向了世界,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最活躍的自動駕駛開源平臺。」
  • 百度造車,吉利搭把手,目標豈止法拉利
    可問題是,來的晚,很多事已經不可為。 在百度造車之前,阿里、華為、騰訊、小米、蘋果等國內外各大網際網路大廠都已經率先布局了。 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車,成為網際網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目前聯手長安汽車。
  • 百度朱帆:開放時代的自動駕駛 - 百度Apollo計劃
    開放時代的自動駕駛 - 百度Apollo計劃朱帆博士首先以百度自動駕駛的視頻簡介開場,生動展示了百度自動駕駛取得的一些最新進展。接著,以自動駕駛分級標準引入,分別介紹了L0-L5不同級別自動駕駛標準,由此引出百度自動駕駛,並展示了Apollo自動駕駛開放線路圖。
  • 起大早趕晚集,微博還能搭上短視頻這趟快車?
    上個月被傳已經進入內測階段的「星球視頻」APP終於在7月份悄然上線了,作為飽受質疑後微博又一次向短視頻領域發起的衝擊,定位橫版短視頻領域,可實現自動導入微博關係鏈的星球視頻還能否搭上短視頻這趟快車?錯失先機要說微博對短視頻領域的布局,雖「下手」不如快手早,卻是有過無出其右的高光時刻。
  • 自動駕駛還能帶飛百度嗎?Apollo變現壓力大,5G雲代駕又遭質疑
    10月11日,百度自動駕駛登陸京城,向民眾開放,一位AI財經社前往體驗的同事描述道。面對並道和後車超車,自動駕駛車偶爾會有急剎車,並不像人工司機那樣平緩。而她發現,這輛由林肯MKZ改裝的自動駕駛車,後備箱車載電腦的排風扇直通後排座椅下,「內部改裝還比較粗糙」。
  • 百度搭錯車了?
    但他們都沒有打出整車製造商的旗號,而百度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覆蓋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這樣看來,百度可能是擁抱造車浪潮最徹底的網際網路廠商。網際網路是小快靈打法,輕資產運營,傳統車企則屬於製造業,這也是為何很多網際網路企業沒有選擇直接下場,而是以戰略合作、技術輸出的方式,既能享受到智能汽車浪潮的紅利,同時避免自己陷入到低附加值的窘境。
  • 百度最終還是沒忍住,官宣造車,第二春來了?
    據悉,百度汽車公司獨立於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同時百度將人工智慧、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支持其快速成長。
  • 滴滴自動駕駛開始接單,我們替你去上海體驗了
    在大門口剛好遇到一輛汽車開出,頭頂上不斷旋轉的「帽子」,和車身上的印著滴滴自動駕駛標誌的標記,暗示了它不同尋常的身份,除此之外,外觀上和普通車輛沒啥大區別。 走到會展中心東側的泊車位裡,湊近了看,這批滴滴自動駕駛車均是由沃爾沃XC60改裝的,一共有近20個傳感器,其中包含1個64線雷射雷達、2個16線雷射雷達、7個攝像頭以及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