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大白!
今天這個話題,身邊的某些朋友可能最有發言權!但,他們不想發言。
這兩天看到一條熱搜新聞:
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每6個人裡就有1個人脫髮。
而且,脫髮正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大批90後已開始脫髮。
朋友的頭髮在床上,在地上,在廚房,在衛生間,在衣服上,在褲子上……就是沒在朋友頭上。
脫髮就脫髮吧,人生始終要學會面對各種現實。但小到防脫洗髮水、防脫精華、烏髮芝麻丸,大到上千的光學密發生發儀,很多人試了個遍,防脫效果卻微乎其微,甚至掉的更多了。
這就很可能是街坊們沒有「對症下藥」!
有些人脫髮,不僅僅是因為熬夜、壓力大、頭皮出油多,還可能是身體出現了問題。
脫髮伴隨這些症狀可能是「不死癌症」的預警
前幾天,大白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主人公從去年年初開始,就發覺頭髮日漸稀薄;5月份終於鼓起勇氣掛了皮膚科專家號。
本以為只是普通的脫髮,卻不料查出抗核抗體陽性、血沉高,還突然發燒、起紅疹,最後到風溼免疫科,被告知是紅斑狼瘡初期,需早點治療,以免傷及身體器官……
......
我去看醫生,原本以為只是簡單的一次面診,開些藥我就能回家,然後開始我的秀髮之旅,可是,萬沒想到脫髮也需要做檢查和抽血。
檢查主要是辨別我的脫髮屬於自身激素問題、營養問題還是疾病因素所致。我做了甲狀腺激素檢查、血常規、營養元素,以及抗核抗體。
等待結果的過程就像考試後等成績,年紀越大越害怕知道體檢的結果,這也是我一直逃避來醫院的原因。
結果終於出來了,抗核抗體陽性,血沉高。我懵住了,什麼情況?
看著醫生皺起的眉毛,我意識到我的脫髮問題似乎並不簡單。
「你有什麼不舒服的現象嗎?比如嗜睡?紅斑皮疹?關節疼痛?」
醫生詢問的時候,我仔細想了想除了脫髮也沒有什麼不適,於是搖了搖頭。
「你還需要做些檢查進行確認。」
我帶著新開的單子又忐忑地去抽了血,裡面有查免疫功能、類風溼因子的檢查。我疑惑了,焦慮起來,這……不會是什麼大問題吧……
等待結果的那幾天,因為發燒,我去掛水幾天才退燒。燒一退,我就趕緊去找之前的主任查看了我的結果。
「如果暫時沒有什麼不適,暫時被定為未分化結締組織病。可以吃些藥,注意別感冒發燒,注意防曬。」看著我單子上面上上下下的箭頭,他嚴肅地說,「定期複查也是很重要的。」
我拿著袋子裡的藥,第一次了解了羥氯喹,雖然疫情讓這個藥很出名。根據我的指標和這些藥,我知道了也許我得的是免疫系統的疾病。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結締組織病……這些陌生的詞彙湧入我的眼中,隨著信息的補充,我的腦海浮現出了各種可能。
不不不,一切都是假的
……
【原本只是想看脫髮,莫名其妙得知自己生病了】@果殼病人
什麼是「紅斑狼瘡病」
其最具特點的症狀就是面頰部會出現蝶形紅斑,像是被狼咬傷一般,常見於育齡期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9倍。
紅斑狼瘡病可分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和皮膚型紅斑狼瘡,其中系統性紅斑狼瘡是我國最常見的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中國患者超100萬,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二。
紅斑狼瘡病患者症狀多樣且複雜,有70%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會在病程的某個階段出現脫髮。也可伴隨發熱、疲倦、厭食、關節疼痛、蝶形紅斑等症狀,嚴重時可造成臟器病變,威脅生命。
出現這些症狀,高度警惕紅斑狼瘡病
該病早期缺乏典型特徵,但如果以下症狀出現2個及以上,就應該高度警惕,及時排查。
出現皮疹,最典型的是發生在臉頰的蝶形紅斑,日光照射後,暴露皮膚明顯泛紅且皮疹加重;短期內出現廣泛性脫髮,且頭髮脆弱易折斷;患者出現像啤酒一樣的泡沫樣尿;關節、肌肉疼痛,尤其注意手指、手腕、手肘、膝關節部位;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燒、食慾下降、四肢無力等症狀;紅斑狼瘡患者容易出現胸膜炎症,且胸痛會隨著患者的呼吸和身體變動而加重。
紅班狼瘡導致的脫髮,能否改善看這兩點
通常來說,系統性紅斑狼瘡病患者脫髮有兩種原因:
這兩種脫髮的最大特點就是非瘢痕性脫髮,即未形成頭皮疤痕、毛囊未被破壞,是可逆的。只要去除誘因,進行恰當的治療,就有治癒脫髮的可能。
但皮膚型紅斑狼瘡往往會導致頭皮毛囊和周圍組織有炎症反應,破壞毛囊,形成瘢痕。瘢痕一旦形成,毛髮就不再生長了,這種脫髮是不可逆的。
脫髮原因眾多這些因素也危險
脫髮也分很多種,一些是由於遺傳因素,還有一些是由於雄激素分泌異常。此外,頭髮長期受到牽拉、毛囊破壞等也會導致脫髮。因此,治療脫髮不能一概而論,最好辨清病因,對症下藥。
1
雄激素脫髮
最常見的脫髮類型當屬雄激素性禿髮,又稱為脂溢性脫髮、遺傳性脫髮,患者往往伴有頭皮油脂分泌旺盛的情況,但其根本原因在於雄性激素和基因。
男性患者的表現:
前額兩側頭髮開始變細、稀疏,慢慢延伸到頭頂;
額部髮際線開始向後退縮,頭頂頭髮逐漸脫落;
髮際線不斷後移,前額變高,頭髮呈現M字形,進而與頂部禿髮融合成片;
僅在頭後部、兩側太陽穴周圍留有餘發,形成「馬蹄形」圖案。
女性患者的表現:
頭頂部毛髮逐漸稀疏,前額髮際線後移不明顯,完全禿頂的女性也少見。
2
禿髮性毛囊炎
毛囊炎發生在臉上,會影響皮膚狀態,留下疤痕。但一旦出現在頭皮上,不僅會留下圓形或橢圓形的瘢痕,而且局部再無毛髮生長,這就是禿髮性毛囊炎,也被稱為脫髮性毛囊炎。
禿髮性毛囊炎高發於青春期至老年期男性、30-60歲女性,
可出現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初期患者頭皮出現米粒至黃豆般大小的毛囊性丘疹;
逐漸發展成小膿皰,膿皰可成群出現,偶爾伴有瘙癢。
當膿皰破潰溢膿、乾枯結痂、痂脫落癒合之後,會形成萎縮性瘢痕,瘢痕上的頭髮脫落,就不再生長;
禿髮性毛囊炎損害進展緩慢且容易反覆發生,往往在脫髮瘢痕邊緣又形成毛囊炎性膿皰,導致禿髮範圍不斷擴大。可累及任何長毛的部位,因此即便是鬍鬚、腋毛處也會出現該病。
3
某些疾病也可能引發脫髮
有時候,脫髮也可能是一些疾病引起的:
多囊卵巢症候群
多囊卵巢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生殖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患者往往雄激素過高,導致頭髮提前進入休止期。主要表現為頭頂部毛髮稀少、脫落,但它不會侵犯髮際線也不會形成光頭。
如果出現脫髮,同時伴有月經失調(經期紊亂、經量少甚至閉經)、性毛濃密、痤瘡、皮膚油脂分泌增多、肥胖等症狀,就要警惕多囊卵巢症候群了。
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人體生長發育、調節代謝、影響神經系統興奮性。但如果甲狀腺激素不足或作用減弱,就可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導致全身性低代謝症候群。此時人體新陳代謝降低,也可引發毛囊萎縮,導致脫髮。
如果長期脫髮,且伴隨疲乏睏倦、發胖水腫、心率減慢、月經不調等症狀,建議儘快去醫院排查甲減的可能。
貧血
長期貧血,也會導致脫髮,尤其是營養不良導致的貧血,會使頭皮毛囊的營養得不到充分供給,逐漸出現或加重脫髮。
當自己出現脫髮的情況,同時伴隨疲乏睏倦、耳鳴眼花、嘴唇蒼白、指甲變薄變脆等症狀時,就該警惕貧血。
排除疾病,正常掉發不用慌
減少燙髮、染髮
反覆染燙頭髮會使頭髮乾枯、毛躁、容易斷裂,也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和頭皮炎症,傷害毛囊,導致脫髮。建議兩次染髮時間至少間隔三個月,一年不要超過2次。
注意洗頭頻率
頻繁洗頭會破壞頭皮的調節功能,一般一周2-3次即可。但頭皮出油過多可保持隔一天洗一次,避免油脂堵塞頭皮毛囊。
飲食均衡
保證每日攝入充足的營養,身體足夠健康,頭髮才能足夠堅韌。
蛋白質可以增強毛囊與頭皮之間的連接能力,強韌髮根,日常適量多食用魚類、雞蛋、牛奶、大豆等食物。
維生素E可以改善頭部血液循環、減少自由基對頭皮的傷害;維生素C可以幫助生成角質蛋白;維生素B可以維持頭髮正常生長,防止頭髮脫落……常見水果、蔬菜中大多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