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野生動物園首次成功人工育雛金剛鸚鵡三胞胎

2021-01-08 環球網

圖說:琉璃金剛鸚鵡三胞胎的「父母」。圖片來源:上海野生動物園

圖說:琉璃金剛鸚鵡三胞胎。圖片來源:上海野生動物園

【新民網·獨家報導】6月19日,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上海野生動物園裡迎來了5羽初生的琉璃金剛鸚鵡,其中,3羽還三胞胎。據飼養員介紹,通常金剛鸚鵡每窩產卵1-3枚,在野生狀態下能孵化成功三胞胎很難,若能把三胞胎育雛成功更是十分困難。此次,園內的金剛鸚鵡三胞胎由親鳥自己孵化,考慮到鳥媽媽顧及不暇,飼養員已把3胞胎託付給育雛經驗的「奶爸」進行人工育雛。

據了解,琉璃金剛鸚鵡是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它個性溫和,愛親近人類,壽命較長,一般為70-80年。

鸚鵡人工育雛是一個科學、艱辛的工作過程。先把雛鳥放到人工育幼溫箱裡進行哺育,育幼溫箱的溫度要根據幼鳥生長時間和羽毛生長速度來調整。一般剛初生的幼鳥需要保暖在32攝氏度左右。育幼溫箱每天都要進行清理、消毒,以保證幼鳥的生活環境乾淨整潔。

現在,雛鸚鵡已有一個半月,全身長滿了稀疏的絨毛,頭部和翅膀長出了短小的藍色羽毛。在飼養過程中,雛鳥的營養調配也非常講究。雛鳥每天進食為5-6次,隨著雛鳥的成長,進食量也在不斷遞增,從最初不到1克到現在每次食量60克左右。

據悉,食物以進口鸚鵡專用奶粉為主,並加入適量營養米粉,保證雛鳥營養充足。人工哺育的雛鸚鵡在3個月後,就能長成似成鳥並開始學習獨立生活。屆時,它們將回到母親身邊生活,並和遊客見面。

近幾年來,上海野生動物園開展了晚成鳥人工繁殖課題研究,其中包括對該物種繁殖科研研究,並對種群結構進行調整,硬體設施的改進,使園區內金剛鸚鵡繁殖方面成果豐碩,已成功繁殖十幾羽。(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胡彥珣 通訊員倪麗)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園迎來5羽金剛鸚鵡 其中3羽還是三胞胎
    圖為新生金剛鸚鵡三胞胎。倪麗攝  東方網6月20日消息:初夏時節,上海野生動物園裡迎來5羽初生琉璃金剛鸚鵡。其中,3羽還是三胞胎,由親鳥自己孵化。  為減輕鳥媽媽的負擔,飼養員決定把三胞胎託付給擁有豐富育雛經驗的「奶爸」進行人工育雛。飼養員說,鸚鵡人工育雛是一個科學、艱辛的過程。先把雛鳥放到人工育幼溫箱裡進行哺育,溫度要根據幼鳥生長時間和羽毛生長速度來調整。
  • 蘇州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小琉璃金剛鸚鵡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8月16日電 近日,蘇州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的3隻小琉璃金剛鸚鵡與遊客正式見面。2009年,動物園分別從上海和重慶引進了雌、雄2隻小琉璃金剛鸚鵡。經過精心培育,今年5月12日,它們產下的3隻金剛鸚鵡成功孵化出殼。目前,這3隻金剛鸚鵡生長情況良好,這也是蘇州動物園第一次成功繁殖琉璃金剛鸚鵡。
  • 上海野生動物園金剛鸚鵡孵化成功
    東方網4月23日消息:祖籍中南美洲森林中的金剛鸚鵡夫婦「蘭英」和「戴維」在上海野生動物園落戶5年來,寢食無憂,唯一的遺憾就是膝下無子。新世紀的第一個春天,奇蹟發生了,4月11日清晨,「小金剛」終於破殼而出,在野生動物園孵化成功。
  • 巴西首次人工繁殖極危的李爾氏金剛鸚鵡
    原標題:巴西首次人工繁殖極危的李爾氏金剛鸚鵡  新華網裡約熱內盧4月28日電(記者劉隆)巴西聖保羅動物園28日說,一隻李爾氏金剛鸚鵡幼鳥本月中旬在該動物園出生,這種被列為「極危物種」的珍稀鳥類在拉美還是首次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成功。   世界上一共有四種藍色金剛鸚鵡,全部產於巴西。
  • 人工育雛助力 綠翅金剛鸚鵡寶寶順利降生並存活
    記者從廣州動物園獲悉,因為飼養員及時發現並通過採取一系列得當的措施,「早產」的綠翅金剛鸚鵡寶寶不僅順利降生還幸運地存活下來。為了鸚鵡寶寶幼小的生命,有多年鳥類飼養工作經驗和人工育雛經驗的森哥馬上把其從窩中取出,轉移到孵化箱繼續孵化。可是不好的情況還在繼續發生,森哥在對其照蛋檢查時發現蛋內氣室過大,而蛋殼的破裂也導致蛋內水分流失嚴重。他通過採取在蛋殼上開孔、調高孵化機內溼度等措施,保住了還是胚胎的鸚鵡性命。4月11日,在森哥的幫助下鸚鵡寶寶順利出殼了。
  • 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三胞胎小白虎有名字啦
    去年12月21日,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白虎「樂樂」和「旺旺」成功繁殖了3隻幼崽,1隻男寶寶和2隻女寶寶。這是動物園建園11年以來,首次成功繁殖白虎寶寶。上月初,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面向全社會為三隻小白虎徵名,今天名字正式公布啦,分別叫秦秦、靈靈、元元,既有美好寓意,也取了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的諧音,大家覺得如何?活動現場,幾位取名的熱心市民也獲得了動物園頒發的豐厚獎品。
  • 雲南野生動物園首次成功人工孵化緬甸蟒(組圖)
    李麗 攝  雲南野生動物園25日傳出喜訊,昨天凌晨,該園的一條小緬甸蟒破殼而出。它是母蛇產下的所有受精卵中,唯一孵化成功的一條,也是該園首次進行緬甸蟒人工孵化獲得成功。  今年5月17日,一條已懷孕的緬甸蟒蟒從雲南綠春縣來到雲南野生動物園動物醫院,住進工作人員提早為它準備的玻璃缸裡。當月28日,大蟒先後產下25枚卵。
  • 世界瀕危野生動物金剛鸚鵡首次在蓉繁殖成功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消息 記者何曉東雷遠東現場為您攝影報導  剛進入初冬,成都野生世界的「彩霞滿天」裡昨日傳出喜訊:5隻被列為世界瀕危野生動物的緋紅金剛鸚鵡首次在國內繁殖成功!  據了解,緋紅金剛鸚鵡非常漂亮,是許多世界知名企業作為色彩、LOGO的表現角色或形象。
  • 深圳野生動物園首次人工成功哺育非洲禿鸛
    12月22日,深圳野生動物園一隻非洲禿鸛寶寶經過該園飼養員10多天的悉心照顧,其身體發育良好,健康活潑,體重由剛出殼的 100多克長到1000多克。這是該園首次人工孵化出殼,並且由人工哺育茁壯成長的小禿鸛。在深圳野生動物園育幼中心,小禿鸛在保溫箱裡憩息,保溫箱顯示32℃左右。
  • 非洲變色龍 我國國內動物園首次人工孵化成功(圖)
    非洲變色龍 我國國內動物園首次人工孵化成功(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8日 10:14 來源:     來源葉明霞攝    北京動物園昨天發布,工作人員首次成功人工孵化15隻高冠變色龍(別名「盔甲避役」)。這也是國內首次人工孵化這種棲息在非洲樹枝上、體量不足一尺的小動物。     生活在非洲馬爾加什島的高冠變色龍,能適應野生環境情況迅速改變自身身體顏色,但在人工飼育下卻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難以繁殖。此次成功孵化的小變色龍,是今年5月由園內一對高冠變色龍性成熟後產下的。
  • 浙江首例野生豹貓幼崽飼養成功 且為三胞胎
    4個月前,浙江台州括蒼山區發現了3隻野生豹貓幼崽,在當地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悉心照料下,它們已長大了。據介紹,這是浙江首例成功飼養的案例,且是三胞胎,極為罕見。一般情況下,野生豹貓有15年左右壽命,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應該會有所增長。
  • 上海野生動物園將舉辦"大家族群英會"
    圖片說明:上海野生動物園有國內最大的斑馬種群。園方供圖  東方網4月21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45頭金絲猴、22頭獵豹、200多節尾狐猴、200多火烈鳥……上海野生動物園的大種群動物的數量,很多都創下「國內第一」的紀錄,近期野生動物園將舉辦「動物群英會」,金絲猴、火烈鳥、獵豹等珍稀動物大種群將集體與遊客見面。
  • 上海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綠狒狒
    中新社上海十月十九日電(記者陳靜)上海動物園最近首次成功繁殖綠狒狒。日前,一隻小狒狒來到人間。令人意外的是,小狒狒的出生,竟引發了一場「家庭大戰」。  據悉,綠狒狒產於非洲,中國內地較少見。它們體型大強壯有力,成年雄狒狒直立有一米多高,能嚇跑猛獸。上海野生動物園有關人士說,為了讓園內僅有一隻的雄性綠狒狒感受到小家庭的溫暖,動物園從福州引進一雄二雌三隻綠狒狒。
  • 藍喉金剛鸚鵡野生的很稀少,人工養的卻很多,真相更離譜
    關於藍喉金剛鸚鵡現在的生存情況,知道人卻不是很多,要說到它們的價格時,知道的人一定不在少數。據統計,野生的藍喉金剛鸚鵡數量只有100多隻,而且呈碎片化分布,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這種鸚鵡已經如此瀕危了,國際寵物市場卻一直在火熱交易中,價格在萬元以上。
  • 世界首現熊貓三胞胎 熊貓一胎多生早已突破
    據羊城晚報,世界首次熊貓三胞胎在四川臥龍大熊貓培育基地得到實現。據悉,來自四川臥龍的大熊貓「菊笑」,於7月29日凌晨陸續誕下熊貓三胞胎。這是目前全球唯一存活的大熊貓三胞胎。目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專家和來自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的專業飼養員團隊正分秒監護熊貓三胞胎的成長和健康狀況。
  • 31隻金剛鸚鵡在上海動物園幸福生活,原來「動物丰容」是那麼專業的...
    近來,世界各地動物園和海洋公園陸續有虐待動物事件被曝光,這種情況下「動物丰容」理念又頻頻被人們提及。 什麼是「丰容」,簡單來說,就是豐富動物的日常生活內容,排解它們的無聊,這是提高動物福利的一個重要技術工作。
  • 金剛鸚鵡落魄垃圾堆 好心市民送到動物園
    早晨出門倒垃圾,竟看到一隻體型很大的金剛鸚鵡在垃圾堆上覓食。小傢伙非常瘦弱,好心市民便將其捉住,送到了太原動物園。昨天,記者從太原動物園獲悉,市民送來的鸚鵡是一隻琉璃金剛鸚鵡,沒有受傷,只是營養不良。因它屬瀕危野生動物,若主人想要取回,必須提供相應的養殖許可資質。
  • 鄂爾多斯市首例人工孵化的火烈鳥降生
    近日,在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繁殖育幼中心,一隻小火烈鳥破殼而出。這種生長於溫熱帶的世界珍稀鳥類,自定居鄂爾多斯8年來,首次人工孵化出雛鳥。在精準控溫的育雛箱裡,剛出生的小火烈鳥披著一身黃白色絨毛,毛茸茸的小腦袋左搖右晃,不時發出「啾啾」的鳴叫聲。
  • 雲南首次成功人工繁育小熊貓 命名「蟲蟲」(圖)
    劉冉陽攝  中新網昆明8月30日電 (記者 胡遠航)近日,雲南野生動物園裡的小熊貓家族又多了一個新成員「蟲蟲」。這也是雲南首次成功人工繁育的小熊貓。  小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四川,以及不丹、尼泊爾等國的森林中。過去50年,由於棲息地大規模減少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該物種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中國的小熊貓種群數約為3000—7000隻。
  • 豆狸粒狸、「熊貓眼」黑耳鳶寶寶,上海動物園新生一批動物寶寶,超萌
    近日,上海動物園鄉土展區的貉(豆狸、粒狸的原型)展區傳來喜訊:三隻可愛的貉寶寶出生啦!剛出生的幼仔通體黑色,臉上沒有和爸爸媽媽一樣的面具花紋,眼睛緊閉著依偎在媽媽身邊喝奶,貉媽媽十分警惕,一有風吹草動急忙把小貉護在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