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變色龍 我國國內動物園首次人工孵化成功(圖)

2020-11-23 央視網

非洲變色龍 我國國內動物園首次人工孵化成功(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8日 10:14 來源:

    來源:《北京日報》

    小變色龍。葉明霞攝

    北京動物園昨天發布,工作人員首次成功人工孵化15隻高冠變色龍(別名「盔甲避役」)。這也是國內首次人工孵化這種棲息在非洲樹枝上、體量不足一尺的小動物。

    生活在非洲馬爾加什島的高冠變色龍,能適應野生環境情況迅速改變自身身體顏色,但在人工飼育下卻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難以繁殖。此次成功孵化的小變色龍,是今年5月由園內一對高冠變色龍性成熟後產下的。因首次產卵的母避役不會孵化,工作人員只好將數枚1克重的受精卵放進恆溫恆溼的保溫箱,進行人工孵化。經過5個多月的精心呵護,小變色龍10月24日才破殼而出。根據小變色龍成長情況,動物園昨天確定人工孵化成功。

責編:肖金平

相關焦點

  • 動物園變色龍首次人工孵化(圖)
    信報訊(記者李靜通訊員葉明霞)北京動物園又有新生兒誕生了,昨天記者在動物園的飼育箱裡看到15隻小變色龍。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是動物園首次人工孵化的盔甲避役,又叫高冠變色龍,再過一個多月遊客們就能見到這些小傢伙了。小變色龍只有3釐米長。通訊員 葉明霞/攝  「這15隻小避役是在10月底陸續出生的,是北京動物園首次人工孵化的變色龍。」
  • 變色龍 人工造(圖)
    12月17日,經過多項指標檢驗,北京動物園兩棲爬行館人工孵化的15隻盔甲避役確定存活,這是國內動物園首次成功人工孵化變色龍。  北京動物園兩棲爬行館劉館長說,盔甲避役俗稱變色龍,屬國際保護物種,原產地葉門。今年5月中旬,北京動物園從葉門進口的一對盔甲避役進入性成熟階段。  「母避役是首次受精產卵,沒有孵化經驗,加上爬行館的展示箱溫度較低,不適合孵化,因此我們決定人工孵化。」劉館長說,目前,已滿月的小避役通過各項指標檢驗,確定成功存活,待成長到3個月後,就可以展出了。
  • 首次人工孵化!深圳動物園非洲禿鸛寶寶安全降臨人間
    12月 22 日,深圳野生動物園一隻小非洲禿鸛在32℃的保溫箱裡憩息,看到前來的飼養員,它精神抖擻地伸直脖子,嗷嗷待哺。這是該園首次人工孵化出殼,並且由人工哺育成功的小禿鸛。經過飼養員10多天的悉心照料,小禿鸛體重由剛出殼的 100多克長到目前的1000多克,發育良好。
  • 深圳野生動物園首次人工成功哺育非洲禿鸛
    12月22日,深圳野生動物園一隻非洲禿鸛寶寶經過該園飼養員10多天的悉心照顧,其身體發育良好,健康活潑,體重由剛出殼的 100多克長到1000多克。這是該園首次人工孵化出殼,並且由人工哺育茁壯成長的小禿鸛。在深圳野生動物園育幼中心,小禿鸛在保溫箱裡憩息,保溫箱顯示32℃左右。
  • 全國動物園首次 南京紅山動物園成功人工孵化食火雞娃娃
    揚子晚報網8月10日訊(記者 徐昇 範曉林 實習生 阿妮爾)世界體型最大的鳥類是非洲鴕鳥,排第二位是澳洲鴕鳥,位居第三是鶴鴕。鶴鴕生活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島的熱帶雨林深處,它有一個俗名叫「食火雞」。食火雞繁殖困難,非常稀有。而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今天上午卻在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看到了一隻「食火雞娃娃」,這是該園近日成功人工孵化了一隻食火雞,在全國動物園裡也是首次。
  • 雲南野生動物園首次成功人工孵化緬甸蟒(組圖)
    李麗 攝  雲南野生動物園25日傳出喜訊,昨天凌晨,該園的一條小緬甸蟒破殼而出。它是母蛇產下的所有受精卵中,唯一孵化成功的一條,也是該園首次進行緬甸蟒人工孵化獲得成功。  今年5月17日,一條已懷孕的緬甸蟒蟒從雲南綠春縣來到雲南野生動物園動物醫院,住進工作人員提早為它準備的玻璃缸裡。當月28日,大蟒先後產下25枚卵。
  • 紅山動物園首次成功人工孵化它
    交匯點訊世界體型最大的鳥類是非洲鴕鳥,排第二位是澳洲鴕鳥,位居第三是鶴鴕。鶴鴕生活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島的熱帶雨林深處,它有一個俗名叫「食火雞」。食火雞繁殖困難,非常稀有。而交匯點記者今天上午卻在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看到了一隻「食火雞娃娃」,這是該園近日成功人工孵化了一隻食火雞,在全國動物園裡也是首次。紅山動物園食火雞繁殖技術世界領先交匯點記者獲悉,目前全國共有12家動物園飼養食火雞,一共46隻個體。
  • 俄動物園罕見孵出變色龍冠蜥寶寶 此前全球僅一個成功案例
    俄動物園罕見孵出變色龍冠蜥寶寶 此前全球僅一個成功案例
  • 英國動物園首次孵化出珍稀變色龍, 體積只有手指那麼大
    英國一家動物園最近有三條非常珍稀的小變色龍剛剛孵化出來,大小只有人的手指那麼大,看上去著實可愛。據悉這是英國切斯特動物園的爬行動物專家第一成功孵化出這種變色龍,它的學名叫做喀麥隆雙角山地變色龍。三條變色龍的媽媽叫做Ruby,其中第一條是今年八月底孵化出來的,隨後其他兩條也出生了。
  • 又一項偉大事跡:我國首次人工孵化的「遺鷗蛋」,已成功破殼而出
    令人意外的是,志願者們發現了現場還有九隻鳥蛋,救到這九隻鳥蛋後,並送往位於渤海灣的具有多年野生鳥孵化經驗的唐山樂亭縣大清河鹽場的野生動物救助站救助。野生動物救助站接到鳥蛋後,首先對鳥蛋大小進行了測量,檢查鳥蛋漂浮程度,經過一系列的檢測後,判斷九隻中的三隻可以救過來,進行孵化。記者採訪到野生動物救助站的站長,經過站長的介紹。
  • 人工「剖蛋產」,海南首次孵化出非洲企鵝,已有10隻遷居我國
    海南首例人工孵化的企鵝企鵝竟然也能在熱帶地區孵化,並且健康地生活下去嗎?生活在三亞的非洲企鵝非洲企鵝種群中實行的就是一夫一妻制,一般雌企鵝每一窩會生下2個卵,受精後需要38至42天會孵化出小企鵝來。而生活在三亞的這4對企鵝「夫妻」由於遠離了種群,加上都是首次繁殖沒有經驗,導致雌性企鵝的卵大部分都沒能完成受精,而唯一的一枚受精卵又常常被企鵝夫妻暴露在體外,導致根本無法正常孵化。
  • 北京動物園首次繁殖成功費爾南德侏蜥雙嵴冠蜥
    本報訊(通訊員葉明霞記者龍露)今天,記者從北京動物園獲悉,1月6日和去年11月8日孵化出殼後的雙嵴冠蜥(原產美洲)和費爾南德侏蜥(原產西非)幼體,經過飼養員幾個月的精心餵養,長勢良好,這標誌著美洲蜥和非洲蜥在北京動物園內首次繁殖成功。此次繁殖在我國內陸地區尚屬首次,人工孵化和人工育幼在國內尚屬首次。
  • 海南首次成功人工孵化3隻巨蜥
    東方網4月24日消息:4月23日上午11時左右,在三亞甘什嶺海南省瀕危野生動物救護繁殖中心,1隻人工孵化的小巨蜥破殼而出。今年以來,該中心共成功人工孵化出3隻小巨蜥。據悉,此次成功人工孵化巨蜥在國內尚屬首次。
  • 珍稀變色龍英國出生 身體如硬幣大萌態畢露(圖)
    中新網11月13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前英國動物園誕生了一隻三角變色龍寶寶,這也是這種珍稀變色龍首次在英國出生。據報導,這隻小變色龍的父母原本生活在非洲,後被走私分子運往歐洲,在比利時過海關時被警方查獲。此次海關警方一共查獲了59隻三角變色龍,這些變色龍目前由英國動物園飼養。
  • 上海野生動物園首次成功人工育雛金剛鸚鵡三胞胎
    圖片來源:上海野生動物園圖說:琉璃金剛鸚鵡三胞胎。圖片來源:上海野生動物園【新民網·獨家報導】6月19日,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上海野生動物園裡迎來了5羽初生的琉璃金剛鸚鵡,其中,3羽還三胞胎。據飼養員介紹,通常金剛鸚鵡每窩產卵1-3枚,在野生狀態下能孵化成功三胞胎很難,若能把三胞胎育雛成功更是十分困難。
  • 深圳首次自然孵化成功的美洲紅䴉寶寶健康成長
    深圳首次自然孵化成功的美洲紅䴉寶寶健康成長     深圳野生動物園首次自然孵化成功的兩隻紅䴉寶寶發育良好
  • 青藏高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新華網西寧6月7日電(陳國洲、盛勤)6月6日凌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的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內,3歲10個月的母斑馬順利產下一隻雄性小斑馬。這是青藏高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
  • 鄂爾多斯市首例人工孵化的火烈鳥降生
    近日,在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繁殖育幼中心,一隻小火烈鳥破殼而出。這種生長於溫熱帶的世界珍稀鳥類,自定居鄂爾多斯8年來,首次人工孵化出雛鳥。在精準控溫的育雛箱裡,剛出生的小火烈鳥披著一身黃白色絨毛,毛茸茸的小腦袋左搖右晃,不時發出「啾啾」的鳴叫聲。
  • 成功了,我國培育出非洲白獅,世界上僅存不足100隻,各指標正常
    根據科學報告顯示,這次是我國科學家們在這方面的技術成果,是來自江蘇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開園以來,首次人工育幼成功的「白獅寶寶辛巴」正式亮相,據悉,這也是江蘇省首隻人工育幼成功的「白化非洲獅寶寶」。白獅是非洲獅的白化種,也是世界珍稀物種,在世界上僅存不足100隻,所以這是科學家們做出的一份「微弱的貢獻」,但在我們心中是非常大的。
  • 雲南首次成功人工繁育小熊貓 命名「蟲蟲」(圖)
    劉冉陽攝  中新網昆明8月30日電 (記者 胡遠航)近日,雲南野生動物園裡的小熊貓家族又多了一個新成員「蟲蟲」。這也是雲南首次成功人工繁育的小熊貓。  小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四川,以及不丹、尼泊爾等國的森林中。過去50年,由於棲息地大規模減少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該物種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中國的小熊貓種群數約為3000—70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