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海明
(作者劉海明,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近日,一段工人安全帽和領導安全帽對比的視頻熱傳。視頻中,某施工現場一師傅手拿兩個安全帽,稱紅色安全帽是領導用的,他們這些一線工人用的是黃色安全帽。兩者敲打後,黃色的安全帽隨即破碎。4月17日,應急管理部發布消息稱,如果連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麼能夠實現生產安全呢?
每個活著的人可以在才智、地位和財富等方面有差別,但人的生命卻是平等的。「安全帽」是保命的,如果在設計、生產、使用安全帽時有生命的貴賤之別,「生命無價」就成了笑話。
安全生產無小事,小事也可能關乎人命。如果明知安全帽薄如白紙,不堪一擊,那麼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的規章制度又有什麼意義?
在這個視頻中,令人驚訝的不僅是黃色安全帽的脆弱,更有戴紅帽子者的麻木和戴黃帽子工人滿臉的無奈。這樣的強烈對比讓我們追問:這些一碰就碎的「工人安全帽」,究竟「碰」出了什麼?
一碰就碎的「工人安全帽」,首先不小心碰出了某些管理者的「官本位」觀念。紅黃兩種顏色被塗到了安全帽上,就不再是簡單的色彩,而變成了區別生命等級的警示符。同樣是安全帽,領導的安全帽很堅固,工人的安全帽卻一碰就碎,差別之所以這麼大,在於性命和權力的等級掛了鉤。危險場所,有點權力的人,他們的命就比沒權者的命更「值錢」。一個小小的安全帽也能體現出大大的官本位來。
一碰就碎的「工人安全帽」,也不小心碰出了某些施工企業的「利本位」觀念。商家重利沒錯,但不該唯利是圖。不該賺的錢也要賺,這就不單單是個商德問題,而是在違法。這樣的缺德違法與施工方的精於算計有關。一線工人在數量上肯定多於管理人員,質量差的安全帽想必價格也便宜得多,購買大量便宜的安全帽等於省下一大筆費用。如果不是有人拿紅黃兩種顏色的安全帽拍成視頻,「工人安全帽」的安全問題恐怕還成不了輿論關注的熱點新聞。正如網友所言:「這事不能只關注安全帽的質量,還應該關注劣質安全帽的購買者,是老闆太黑心,為了省錢,不顧工人死活。」
一碰就碎的「工人安全帽」,其實還不小心碰出了生產商的「需本位」觀念。安全帽有國家標準,相信安全帽國標中沒有依照權力層級和財富層級制定不同的「質量標準」。假如安全帽生產商嚴格遵循國家標準進行生產銷售,顏色僅僅是滿足佩戴者個人的偏好,和貧富貴賤無關,相信「工人安全帽」問題也就不復存在。恰恰是安全帽供應商秉持「需求至上」,有什麼樣的需求就生產什麼樣的安全帽,國家標準就成了擺設,這也剛好迎合了「儘量節約」的施工單位。剛性的國家標準輸給了柔性的市場需求,等於在製造新的安全隱患。
安全帽質量折射出一個社會對生命的尊重程度。一則調侃「工人安全帽」的視頻,撕開的不僅僅是安全帽供應和使用的問題,更曝出一些行業和部門對生命安全的偽重視。杜絕這樣的偽重視,讓安全生產和尊重生命成為現實的行動,而不是嘴上的口號,顯然比查處涉事施工單位更有價值。
歡迎關注荔枝銳評(lizhirp)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