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海洋大熊貓」 媽祖誕日成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

2021-01-10 中國西藏網

中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儀式 陳驥旻 攝

以「認識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大熊貓」為主題的中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儀式,5月8日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當日是農曆三月二十三,即媽祖誕日。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著「海上大熊貓」「媽祖魚」等美稱。今年起,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確定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這也是中國內地首屆專門以中華白海豚命名的宣傳日活動,以引導公眾樹立海洋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人關心中華白海豚、愛護中華白海豚的社會風尚。

本次活動由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共同主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愛國,廣東省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雷於藍,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何少青,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副會長丁曉明,澳門民政總署自然保護研究處處長陳玉芬等出席啟動儀式。

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中的白海豚 陳驥旻 攝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在啟動儀式上稱,中華白海豚被海峽兩岸漁民視為媽祖的化身,象徵著吉祥。因此,將媽祖誕日確定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可以提高中華白海豚的聲望,讓人們更了解和尊重中華白海豚,有助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粵港澳大灣區所處的珠江口,現存有全世界資源數量最多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比較完整,是全球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目前,中國共有7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廣東擁有6個。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唯一以中華白海豚為保護物種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保護區成立以來共處理各類海洋珍稀動物案件179起,建立了中國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樣品組織庫,通過相片識別法進入資料庫的中華白海豚超過2000頭。

據介紹,農業農村部於2017年組織編制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2017年12月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指導下,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舉行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何少青表示,廣東省將加強健全保護體系機制,籌備成立粵港澳保護聯盟;加強種群生態調查,建立物種信息庫;加強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保護措施;加強棲息地管理,優化保護區能力建設;加強宣傳力度,提升公眾保護白海豚意識。

據悉,中華白海豚曾在1997年被遴選為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從1995年開始,內地就和香港開展了中華白海豚的信息交流和保護事項。

啟動儀式上,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向社會發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倡議書。雷於藍等為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等高校白海豚保護志願者隊伍授旗。

(責編: 陳冰旭)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 呼籲保護中華白海豚
    新華網廈門5月9日電 8日,全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在鼓浪嶼鋼琴碼頭廣場和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今年起,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確定將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今年為公曆5月8日)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
  • 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們在行動!
    4月23日上午,2019年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啟動儀式在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普教育基地舉行。據悉,此次活動由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發起,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主辦,合浦縣漁政站、沙田鎮人民政府、山口中學等單位100餘名幹部職工及學生代表參加儀式。眾人在啟動儀式上合影。
  • 四川大熊貓飛來,「海上大熊貓」跑了?廈漳泉三地速度聯手,這樣保護「媽祖魚」....
    5月9日上午,全國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廈門主會場活動,在鼓浪嶼鋼琴碼頭廣場啟動。儀式上,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被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授予實施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組織協助巡護示範單位」。
  • 中華白海豚亮相它們被譽為海洋大熊貓
    網絡配圖15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洋國寶」的中華白海豚在珠海長隆展出,中華白海豚亮相引關注!據介紹,這次正式展出的中華白海豚共有4頭,加上還在保護基地裡適應環境的1頭,是全球最大的中華白海豚展示種群。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2020年5月3日,一頭中華白海豚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烽火角附近一處海岸擱淺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當地民警與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迅速展開救援,頂著34℃高溫,在淤泥裡守護7小時,最終成功助其返回大海。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目前認為,全球駝海豚屬動物共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大西洋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印太駝海豚以及澳大利亞駝海豚,它們廣泛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水域。
  • 中華白海豚|資源保護不容樂觀
    除了中華白海豚外,白海豚屬還包括大西洋駝背豚(Sousa teuszii)、印度洋駝背豚(Sousa plumbea)、以及澳大利亞駝背豚(Sousa sahulensis)等三個物種。中華白海豚在閩粵一帶被漁民尊稱為「媽祖魚」,由於數量稀少,也被譽為「水上大熊貓」,1997年被遴選為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
  • 「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最近又在廈門周邊出現,城區就可見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白鱀豚、大熊貓、華南虎屬同級別的珍稀瀕危野生保護動物,有著「海上大熊貓」之稱。白海豚(海洋鯨豚拍攝)白海豚並不是魚類,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成年的則呈粉紅色。在我國主要活動於兩廣和閩南一帶近岸海域,廈門和珠江口是主要棲息地。閩臺一帶尊稱其為「媽祖魚」、「鎮港魚」。
  • 保護中華白海豚,原來對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有這麼重要的意義!
    4月27日,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共同主辦,廣東省長隆動植物保護基金會、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珠海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承辦,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宣傳月主題活動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
  • 珠海長隆 「海洋大熊貓」中華白海豚亮相
    信息時報訊(記者 李杉)「海洋大熊貓」——中華白海豚一家幾口於
  • 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在珠海長隆啟動
    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內的中華白海豚。(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央廣網珠海4月28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官文清)4月27日是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當天,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宣傳月主題活動,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粵港澳大灣區地處珠江口,既是全世界中華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海域,也是粵港澳經濟文化交匯的區域。據介紹,珠江口現存有全世界資源數量最多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比較完整,多年來廣東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卓有成效。
  • 中華白海豚研究所成立 保護北部灣生態環境(圖)
    2012年08月14日 23:15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劉洋 編輯:黃偉
  • 新聞背景:保護瀕危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
    新聞背景:保護瀕危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 石軼君 2017-10-26 10:23 來源:澎湃新聞
  •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華白海豚驚現佛山!今天(12月16日)早上7時許,佛山市水利局下屬單位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一隻疑似中華白海豚在沙口水利樞紐站分洪閘嬉戲,狀態良好。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 昔日漁民投身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 以前「靠海吃海」 現在「護海養...
    在臺山市大襟島周邊海域,生活著素有「海上大熊貓」和「美人魚」之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為保護中華白海豚生存和活動不受人為因素幹擾威脅,改善當地海洋生態環境,2003年,我市在這片海域劃設了面積為107.477平方公裡的江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2008年成立保護區專職管護機構——廣東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開展常態化巡航觀測和海豚保護救護工作。 「自己家鄉能有這樣的『國寶』,非常難得,希望為保護家鄉生態環境出一份力。」
  • 廣東為中華白海豚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美麗的白海豚年內有望在珠江口自由自在地遊弋昨日,記者從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獲悉,廣東省正在申報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有望在年內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屆時珠江口一帶近1000頭有「美人魚」和「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將受到更好的保護,連經過保護區一帶的高速快艇也要為它們減速讓路。廣東白海豚全國最多據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資源環境管理處處長馮吉南介紹,近兩年來,他十多次與動物保護專家和其它人士到珠江口伶仃洋一帶觀察中華白海豚,每次都能看到一群群可愛的白海豚在水面跳躍。
  • 昔日漁民投身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 以前「靠海吃海」現在「護海養海」
    □江門日報記者/梁佳欣通訊員/劉偉在電影《美人魚》中,人類為建設填海項目用聲吶驅趕海洋生物,美人魚遭到無情捕殺,被迫離開家園。現實生活裡,人類生產活動破壞海洋生態、威脅海洋物種生存的案例屢見不鮮。在臺山市大襟島周邊海域,生活著素有「海上大熊貓」和「美人魚」之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
  • 東南沿海的白色精靈——中華白海豚
    有的人好奇,認為這是海神媽祖的保佑;有的人害怕,覺得這是天災的預警。它的身影自唐朝以來就在民間時隱時現,它就是東南沿海的白色精靈——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的躍身擊浪。圖:WWF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又名印太洋駝海豚,以下簡稱白海豚),屬於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駝海豚屬,由瑞典人Osbeck在珠江口首次發現並命名。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海上大熊貓」的守望者
    4月27日~5月27日,呼籲「關愛中華白海豚,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宣傳月在珠海舉行。中華白海豚,粵閩等地的漁民稱它為「媽祖魚」「海上大熊貓」。它也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動物。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受人類活動影響,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不斷縮小,種群延續面臨嚴峻挑戰。根據估算,目前全國的中華白海豚數量約為4000餘頭。
  • 由農業部制定的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今日在廈門啟動
    同時,在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支持下,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發起,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受委託籌建成立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  據介紹,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辦等54家單位成為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第一屆成員單位。
  • 這片海域仍是中華白海豚的家
    這些,從側面印證了中華白海豚沒有因為大橋的修建而遠離家園。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介紹,在大橋修建過程中,為保護伶仃洋生活的中華白海豚等物種,耗資約3.4億元。從設計到建設為環保讓路中華白海豚是水生哺乳動物,用肺進行呼吸,呼吸孔在頭頂端,呼吸時需露出水面,有「水上大熊貓」之稱,粵、閩、港、臺、澳的漁民以海上女神媽祖的名號,譽稱它為「媽祖魚」。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瀕危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