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天山山脈,作為中亞重要的山系,它以一片群峰構成的屏障,將新疆分成南北兩部分,南疆和北疆,北鄰準噶爾盆地,南鄰塔裡木盆地,同時也隔絕了氣候、風景、人文、民俗的南北差異。北面像女人一樣溫柔,北面像女人一樣美麗,南面像漢子一樣豪邁,北面像女人一樣風情萬種,北面像草原上的花海,北面像沙漠裡的奇石怪巖,冰火交融。還會有飛機長時間地在天山上空飛翔,雄偉壯觀,終年白雪覆蓋,雪花飄飄,魔幻般的雪蓮飄飄。還有一條路橫跨天山中部,北起石油城獨山子,南至龜茲古國庫車縣,全長563公裡,所以獨(山子)庫(車)路又稱天山公路。
跨越十條河流,穿越三大草原,翻過五座山峰,跨越四條獨庫公路,積雪冰封。
這座山有一半是巍峨的山,一半是堅硬的石頭,那麼,為什麼要在這座山上,建一條縱觀天山脊梁的風景大道呢?
以前獨山子到庫車要繞過烏魯木齊,這樣大概要走1000多公裡,是不是就是一千公裡,西安出發,直線距離大約在一千公裡左右的地方有北京、南京、上海、南昌、貴陽、昆明。一小時100碼的車可以跑10小時,一架飛機也可以跑2小時。而且修建了獨庫公路,使南北疆的人們可以直接到天山中段,縮短了500公裡。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冰大坂的雪山,那拉提的草原,喬爾瑪的森林,天山神秘大峽谷的峽谷,大小龍池的湖泊,克孜爾尕哈的雅丹,都在這條路上,毫無疑問地推動了旅遊的發展。短短的五百多公裡,景色無不讚嘆,成了一幅雋永的畫卷,新疆的縮影,只有真正走過的人才會領略到冰與火之歌。
故鄉伊犁位於獨庫公裡路直線距離垂直90度處,兩邊是獨山子,左邊是庫車。從伊犁出發,穿過Donbrah,第一次穿過Neilker,到Gorma,310公裡處。若要欣賞那拉提之美,也可選擇伊犁至新源,高速建設,2小時即可到達方便快捷,陳學冬,帶著綜藝節目的各位遊客請注意,走在這裡。接著穿越巴音布魯克,樸樹的《旅程》這樣唱到:這是一段旅程,一段叫做命運的旅程,我們偶然相遇就離開了,在這條永不回頭的路上,我們經過高山,我們經過湖泊,我們經過森林,經過沙漠,經過人們的城堡和花園,走過幸福。一路上,走到山的盡頭,就是獨庫公路上最危險、最激動人心的一段。
獨庫公路的前身是烏孫古道。
公元179年,居住在河西走廊的烏孫族,由於匈奴而被迫西遷,他們在穿越天山後留下了數條道路,稱為烏孫古道。隨後,張騫通西域,漢朝大軍向匈奴進發,西遊記中唐僧西天取經,在這裡都是重要的一站。
獨庫公路的一生——英雄般的歷史傳奇。
獨庫每年只開放5個月,堪稱公路史上的絕筆,這是一條寫下歷史傳奇的英雄之路,浩瀚的荒原與雪山在草原中蜿蜒穿行,穿越荒莽、野性、滄桑、震撼、衝擊、磅礴的公路。橫跨天山的十多條河流,主要有:奎屯河、喀什河、鞏乃斯河、開都河、庫車河。走過三個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橫跨5座大山:依連哈比爾尕山、博羅科努山、阿吾拉勒山、那拉提山、哈爾克山,橫跨4座終年積雪的達坂:哈希勒根達坂有3390米的積雪,玉希莫洛蓋有3310米的銅礦,洪加裡克達坂有2420米的積雪,鐵裡買提有3700米。
竇娥冤六月飛雪,想要獨庫六月飛雪,一定是為了紀念,10年修路,生死兩茫茫,耗盡了成千上萬的官兵,168名築路官兵在此長眠,平均每3公裡就有一個英魂犧牲。山千溝萬壑,三分之一的路段四面萬丈峭壁,即使不小心從車窗轉過來看,也會感到頭暈目眩,五分之一的路段下面是高山永凍層,築路的艱辛可想而知。馬路上有橫幅,橫幅上有碑文。回憶一路,頭頂上那張綠色的大網網住著山巒的碎石,山路盤旋而上,當年幾乎是在沒有任何機械的情況下,就是那些肩負手推、與風雪搏鬥、用信心、毅力和血肉之軀築起的那些年輕戰士,心中不由自主地迴蕩著義勇軍進行曲:「起來!討厭當奴隸的人!讓我們的血肉之軀,成為我們新的長城!」在此,讓我們向他們致敬!約爾瑪正是為紀念他們而建的,現在已成為紅色革命教育的最佳參觀學習基地。
單行庫有感。
進了山谷,一片片的草地早已消失,在天山北麓的北疆漫步,走上幾天或幾個月,茫茫天宇,漫步於旅途之中,山巒總是如影相隨,雪峰在陽光下舞動,如銀蛇般地舞動著,將雲彩印在了眼前。汽車開始盤山而上,起初十分平穩,突爾轉了個圓圈,慢慢地轉了個彎,人們不時地轉向車體的對面。路旁的草木也漸漸因為條件的艱苦,凍僵了,隱沒了,不見了,石巖代替了青綠,時時有小坑窪不平,拐彎也越來越急,連個喘氣的機會都沒有,腦筋的弦崩得更緊,不敢一絲怠慢。這種路,大卡車、拖車、小推車、小車不時地想要超越過去,緊跟在後面,車子咄咄逼人地不肯謙讓。路旁竟有驚異的發現騎行隊,隊員們幾乎都站在原地費力地踩著踏板,喘息著粗氣,夜幕降臨時仍可見浸透了汗水的衣服汗漬一層層疊在一起,車隊後面跟著幾輛房車,車頂偶爾還掛著一輛孤獨的自行車,此刻的感覺一定是身體下了地獄,眼睛上了天堂,靈魂歸國,他們正進行著一次自己的時空之旅。
再高再低的地方慢慢地轉,彎道越來越多,90度的直角轉彎已是小巫見大巫,有些甚至轉彎到了300度,這邊還沒轉,那邊又轉了,真有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感覺,蜿蜒的山路,正是這座崇山峻岭最完美的點綴。路旁巨石聳立著,感覺隨時都會掉落下來,當靠近懸崖的一邊時,已不敢再往前看,汽車的另一邊,驚慌失措,緊張不安。接著是越來越高,道路突然大坑套上了小坑,積水、灰塵、車上掉下來的煤渣、石子各種各樣,害怕哪一個輪子掉進坑裡,又擔心撞到哪塊石子上。由於是凍土層,在低海拔融化之後,不免會被超重的大卡車壓壞路面,還有排水管道,減緩因積水而造成的路面破壞。眼看著就要到達最高的雪峰,青綠色的山巒漸漸變得暗青,路旁偶爾出現的小草也變得灰濛濛的,車子繼續向最高的達坂——鐵力買提達坂駛去,終於以20碼的速度,以坑坑窪窪的身形,駛進了鐵力買提達坂的隧道,漆黑一片,燈光在隧道裡穿行,對面的車子呼嘯而過。
從大阪路口出來的士兵經過檢查後,再向前走,開始下坡,下坡並不比上坡容易,除了聽到大卡車嗤之以鼻的腳踏剎車聲外,似乎疲憊不堪的人在大聲喘氣。熟練的小車司機此時可以一展拳腳,順風穿行,山巒和景色從兩邊掠過,當然突爾的無數急轉彎還是無法掉以輕心,急剎車使心懸於心口,久久不能平靜,這種刺激正是獨庫獨有的感覺吧。
獨具一格的地質
沿路獨庫公路由於人工開鑿,因此是進行地質剖面研究的理想區域,早期受到許多中外學者的關注,沿途發現的準噶爾、伊犁、塔裡木等地的侵入巖、火山巖、沉積巖、變質巖等,各時期都有出現。主要是在伊寧盆地發現的火山巖和碎石巖,以及晚古生代的火山巖、次火山巖體、侏羅系巖煤層,因此產生了伊寧產煤礦,早些年各大煤礦,煤炭源源不斷,很多人賺了盆滿缽滿,近年來尼勒克黑蜂成功地保護了環境,到處關閉礦產,恢復了原貌,而那些已被破壞的斑痕累累的自然世界又多了幾個才得以恢復。在哈希勒根斷裂帶附近,變質巖超鎂鐵巖、巖漿巖體構成鎂礦床。
獨庫的末尾到達庫車一路的丹霞地貌,來自庫車河自哈爾克山南脈流經庫車盆地,在這裡中新生代褶皺斷層發育,巖石鬆軟,受風蝕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觀,如石窩、風蝕蘑菇、城堡和殘丘,展現了後來所見的路邊紅、黃、白的雅丹地貌,綿延五六十公裡,氣勢磅礴,絢麗多彩。此外,布達拉宮克孜爾亞山奇峰異景,鬼斧神工,峰迴路轉,前面是巨大的深駝色山峰,似有門廊有柱子,似有塔亭,似有樓閣,如布達拉宮般錯落。一路上,紅石林立的山林,在陽光的照耀下,灼熱生輝,風雕琢著巖壁,猶如一把鋒利的大刀,威風凜凜。鹹水溝,一條橫穿斯德爾塔格山脈的乾涸河床,因其溪流含鹽量高而得名。這是古絲綢之路的故道,古龜茲國通向姑墨國的咽喉地帶,不僅曾經是著名的古水系,也是古著名的軍事要塞,鹽水關在漢中盛產鹽水,唐中盛產柘厥關、雀離關、鐵門關等共稱四關。穿越鹽水溝,沿途可以看到建於漢唐的三關遺址,是昔日商旅客、軍旅客、佛教弟子穿越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
養育深閨人未識,正是這些風蝕地貌和新地殼構造運動的痕跡,讓當今世界領略到了戈壁綠洲、高山隧道、現代冰川、美麗森林、草原、高山湖泊和自然風光一路獨具特色的獨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