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生態問題似乎比往年更加引人注意。
《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授予格雷塔·通貝裡。圖片來源:time.com
9月20日,來自Snøhetta、Gensler、HKSArchitects等全球著名設計事務所的不少設計師也參與了全球氣候大罷工,有的初衷是為了陪伴孩子,也有的是出自環保理念與公司願景相契合。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越來越高,中國也開始對地球生態保護承擔更大責任。景觀是自然與人類的交流的界面,中國強調「天人合一」的傳統智慧正在悄然改變全球設計思路。6月6日,為紀念《設計結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出版50周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舉辦了「設計結合自然,就在當下」紀念活動,由目前最具權威的景觀設計、生態規劃設計及城市規劃的專家擔任委員,在全球評出了50年來的25個標誌性生態規劃研究項目,來自北京大學的「國土生態安全格局研究」成果入選。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學院
隨著生態保護成為全球議題,中國傳統智慧將找到更大的舞臺!
4月15日,法國國寶級遺產——巴黎聖母院頂部塔樓發生火災,教堂頂部木結構被完全燒毀,塔樓尖頂攔腰折斷。火災被認為與聖母院翻修工程有關,關於火災起因的推測包括「電力系統故障」和「未熄滅的菸頭」等。許多巴黎市民親眼目睹了火災現場,心痛到流下淚水。
火災後第二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可以考慮用「現代建築的手法進行修復」,哪怕這有可能改變聖母院的外觀。隨後,全球設計師們紛紛在網絡上po出自己的方案。8月6日,美國創意出版媒體GoArchitect舉辦的非官方巴黎聖母院尖頂修復設計競賽宣布最終結果,中國設計師蔡澤宇和李思蓓的方案「巴黎心跳」獲得一等獎。
但馬克龍總統提出的用現代建築手法修複方案受到了猛烈抨擊,反對意見認為巴黎聖母院應嚴格按照原樣重建。目前法國還沒有就該問題達成共識。
除巴黎聖母院外,今年慘遭毀壞的世界文化遺產還包括:
7月6日,日本九州暴雨導致世界文化遺產「寺山炭窯遺址」被衝毀。
10月21日,義大利都靈的皇家馬廄與馬術學院(The Cavallerizza Reale)發生大火,這座280年的歷史建築部分屋頂塌陷,只剩下焦黑的骨架。
10月31日,日本衝繩那霸市首裡城突發火災,正殿、南殿、北殿等6棟建築,共4200平方米被燒毀。
11月30日,奧地利哈爾施塔特小鎮發生火災。
6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子公司Sidewalk Labs發布了針對多倫多東部湖濱區的Maste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MIDP),計劃將其打造為智慧城市。然而,儘管Sidewalk Labs承諾不將數據用於廣告等用途,並提議設立獨立的、由政府監管的城市數據基金會,但多倫多市民仍對自身隱私權感到十分憂慮,甚至發起「阻止Sidewalk」運動。事實上,兩年前Sidewalk Labs原計劃將多倫多佔地190英畝的整個東部海濱進行改造,迫於壓力不得不縮減到了12英畝。
設計與科技接軌,是時代的發展趨勢。然而2019年距離這一目標,道阻且長。
5月16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
巴黎羅浮宮金字塔。圖片來源:羅浮宮官網
蘇州博物館。圖片來源:蘇州博物館官網
今年去世的大師,還有查爾斯·詹克斯。
你或許不熟悉這個名字,但你一定見過他設計的作品。媒體都稱他為「後現代主義的引入者」,是第一個將後現代主義引入設計領域的美國建築評論家。但其實,他還是一個創意十足的景觀設計師。他將景觀設計與建築設計、自然科學結合起來,創造了許多優秀作品,其代表作有Garden of Cosmic Speculation、Jupiter Artland、Crawick Multiverse等。
Garden of Cosmic Speculation。圖片來源:有方Jupiter Artland。圖片來源:有方
緬懷二位大師!
去年中國景觀設計在國際重要獎項中幾乎顆粒無收。2019年終於打破僵局。
6月21日,Azure公布了2019年AZ Award的20位獲獎者,由俞孔堅教授領銜的北京大學和土人設計團隊設計的三亞紅樹林公園獲頒年度唯一的最佳景觀獎,OPEN建築事務所的沙丘藝術博物館獲最佳建築獎,PONE Architecture的保利和樂國際藝術中心獲最佳商業建築設計獎。
10月1日,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公布2019年ASLA獎獲獎名單,來自水石設計的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和中建設計的敖包山頂公園獲得通用設計類榮譽獎,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作品大同古長城文化遺產廊道規劃獲得分析規劃類榮譽獎。學生獎方面則被海內外中國學生霸屏,香港大學吳慧慧獲得通用設計類榮譽獎,華南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團隊獲得分析規劃類榮譽獎,清華大學Huaiyu ZHOU獲得分析類傑出獎。此外,其餘獎項的獲獎者大部分是中國海外留學生!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圖片來源:水石設計
12月6日,世界建築節(WAF)頒發景觀類獎項,來自上海同濟原作設計工作室的作品「上海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景觀設計」獲得年度景觀大獎,易蘭設計的臨汾澇洰河濱水環境改造項目獲得鄉村景觀類金獎。此外,素樸建築工作室的北京林業大學雲在亭獲得工程獎,Studio Link-Arc設計的景觀雕塑「Lokadhatu」獲得年度小型項目獎。
上海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景觀設計。圖片來源:原作設計工作室
此外,2019年還頒發了這些獎項:
5月24日,2019年度普利茲克獎由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獲得,他是第49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建築師,也是獲得此殊榮的第八位日本建築師。
6月19日,Landezine網站發布LILA2019國際景觀競賽獲獎名單,承跡景觀獲酒店景觀設計獎。
9月10日,英國景觀行業學會(British Association of Landscape Industries,簡稱BALI)發布2019國家景觀獎獲獎名單,在面向全球設計項目的國際獎中,中國包攬了16個獎項。
9月20日,2019IFLA學生設計競賽獲獎名單公布,南京林業大學設計團隊獲得一等獎,北京林業大學設計團隊榮獲二等獎,西南林業大學、海南大學和蘇州大學團隊獲得評委特別獎。
9月24日,梁思成建築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德國著名建築設計師、gmp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曼哈德•馮•格康(Meinhard von Gerkan)先生,以及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教授斬獲本屆梁思成建築獎。
希望能有更多的國內設計公司用設計項目走向世界,而不僅僅是報獎。
在計成的公眾號留言區,有網友將《計成》公眾號比作了《焦點訪談》,雖有些誇張但也說明《計成》已在設計師群體留下了「計成=爆料行業內幕」的印象。
從恆大地產壓榨設計院事情開始,基準方正、廈門天華、深圳天華、上海鼎實、柏濤建築等企業機構內不為人知的事情出現在了計成公眾號中,同時走進了廣大設計師群體的視野,為設計師們提供了不少茶餘飯後的談資。
圖片來源:計成公眾號
據悉,證據是事件當事人或相關人提供,所爆事件均為事實。這些爆料不僅引起了企業品宣的注意,也影響了HR的工作。對此,計成也提出了一個不成熟的小想法,出臺一款口碑評價機制,類似於一款行業內的「大眾點評」。效果可能甚微,但值得一試。
終極,設計師所求僅是保證身心健康的「正常」工作「環境」。
不管結果如何,需求還是要提出來的。
近幾年,也許是對生活環境的關注或是對建築的好奇,隨著大眾媒體對建築的關注升溫,也開啟了演藝圈明星所謂的「跨界」之路。從吳彥祖到江一燕,每年都會有因跨界建築圈而「大獲好評」或「跌入谷底」的演藝圈明星。
10月21日,演員江一燕在微博發布了自己獲得了美國建築大師獎一事情。之後,這件事迅速來網絡上引起熱議,撇去來自美國的建築大師獎(AMP)的權威性,讓眾多建築從業者感到憤怒的也許是這件事拉低了建築業的」門檻「,亦或許是現實的「不公」。
江一燕微博文章。圖片來源:微博
眾所周知,建築是為數不多的5年制專業,經過數年的經驗積累,無數的創意修改、熬夜和妥協後才得一句建築師,建築行業「門檻」極高,極具專業性。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何以「跨界」,既談「跨界」該知其中辛勞與不易,學會低調。
其實,行業內不乏甲方名字寫入設計師名單的情況,各方利益需求相互牽扯,各需所需亦心知肚明,國情如此。但,通常不會大肆宣揚,成他人之口舌。
致敬設計師,感恩創造美好生活環境!
若設計是一個產品,如何判斷其價值和好壞? 除了使用者的景觀使用後評價外,是否還有更加客觀、科學、規範的行業標準?
2019年12月,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鄭曦教授工作室研發的國內首個景觀績效評價公共線上平臺——景觀績效評價系統(LPES)正式發布。評價系統依託北京市科技計劃"北京景觀空間數據採集及景觀績效評價研究"開展,經過了2年的研發時間。
圖片來源:景觀績效評價公眾號
系統基於北京市的景觀空間特徵,構建不同類型景觀空間的評價指標集合。指標來源於目前已經廣泛使用的指標和文獻研究中的熱點和高頻指標,並結合景觀空間特徵進行篩選,最終包含生態績效指標、社會績效指標、經濟績效指標共111項。
生態績效指標主要包含土地、水源、碳排放、材料、動植物棲息地等因子對於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
社會績效指標主要包含社交、娛樂、教育、文化等因子對景觀社會效益的影響;
經濟績效指標主要包含成本、節約價值、消費、等因子對於景觀經濟價值的影響。
圖片來源:景觀績效評價公眾號
通過應用該平臺,既可以針對建成項目進行回溯性評估,也可以基於規劃設計方案進行循證式評價,作為方案優化的反饋依據。
景觀績效評價線上平臺:http://lap.bjfu.edu.cn/perform/
我們堅信並期待風景園林行業邁向科學循證設計時代。
2019年8月5日,東方園林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實控人何巧女、唐凱擬向朝陽區國資中心全資子公司朝匯鑫轉讓公司控股權,何巧女、唐凱擬向朝匯鑫協議轉讓東方園林1.34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5%),並將16.8%公司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無條件、不可撤銷地委託給朝匯鑫。
朝陽區國資中心則是北京市朝陽區國資委出資的國有獨資企業,承擔了北京市朝陽區國有資產運營任務。朝陽區國資中心主營業務主要分為商業貿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相關和旅遊服務等四大板塊。
圖片來源:東方園林官網
目前,東方園林表示,公司額債務危機和流動性危機已基本消除,公司經營出現明顯邊際改善。
何巧女夫婦掌舵東方園林18年,帶領東方園林從小花房成長為上市公司,代表了中國園林及民企最蓬勃發展的一個時代。不可否認,從苗木產業園到建設苗聯網,從用金融方式破冰苗木行業到通過ppp項目讓公司突破百億應收,何巧女帶領的東方園林不斷創新和轉型,那股激情讓人懷有希望和期待。
激情褪去,是否只留懷念?
2019,棕櫚股份和美晨生態實控人也變更為河南省國資委和濰坊市國資委。
如此國有化趨勢,對行業長遠發展,利弊哪個更多?
2020,是如履薄冰的堅持,還是破釜沉舟的轉型?
2019
景觀圈有喜有悲
2020
我們繼續為夢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