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凝媽
閨蜜生孩子的時候,醫生告訴她要帶一個碗和一個勺子去,孩子出生後給孩子餵水,不能餵奶粉。閨蜜是37周順產,凌晨4點孩子出生,當時進行了袋鼠護理,孩子吸吮了母乳至於是不是吸出來了就不確定了,之後孩子就睡了。孩子醒來的時候就給他餵點水,孩子倒也很安穩。基本上每隔2個小時都會讓寶寶吸吮一次母乳,當天就下奶了,於是孩子吃上了珍貴的初乳。
到我生孩子的時候,閨蜜跟我說「醫生說了,寶寶自帶三天口糧,你也跟我一樣帶個碗去,沒下奶就餵水!」
我是剖腹產,孩子出生後沒有做袋鼠護理,又平躺了6個小時,根本沒有機會讓孩子吸吮母乳。先是給孩子餵水,開始還可以,睡了一覺就不行了,大哭,不忍心,臨時去買的奶粉,衝了30ml,大約喝了10ml。
又睡了一覺到了晚上,由於我們都很認可「寶寶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認為孩子不餓,就是周圍環境太吵了睡不著。決定不給孩子餵奶,孩子哭了一個多小時,哭累了睡了一個小時,起來又哭。
這次婆婆試著給孩子餵了奶粉,他喝上10ml奶粉安安穩穩地睡了4個小時,天亮了。早上5點多,醫生來檢查孩子,孩子黃疸指數偏高,有12多。醫生說「勤點喂,2小時餵一次,孩子多吃多排,黃疸才能下去!」我們問醫生「不是自帶三天口糧嗎?」醫生說「哪有這說法,如果沒有母乳,我們這裡是允許餵奶粉的!」
因為對「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太信以為真,結果孩子哭成了淚人,第二天還得了黃疸,真是不應該啊。後來才了解到,這個說法是很早以前的說法,再說媽媽不同,孩子不同,也不能有千篇一律的做法,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胡亂相信什麼理論。
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靠譜嗎?
這個說法是很早以前流傳下來的,並沒有及時得到更新,所以在一些地方還廣為流傳。
以前的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孕媽媽營養跟不上,下奶非常慢。當時有沒有奶粉啥的,孩子出生後沒有母乳、沒有奶粉,只能餓著。大約3天以後,媽媽才有母乳,孩子才可以正常吸收營養了。因為很多人都是這麼過來的,孩子也沒有出現大問題,所以就流傳下來這樣的做法。
但是現在物質豐富,孕媽媽在孕期營養充足,有的在懷孕4個月就有奶水了,尤其是順產的,孩子出生後進行袋鼠護理,第一時間進行吸吮,媽媽們很多都是當天下奶,孩子就可以飽餐一頓了。
像剖腹產的下奶慢一些,也有奶粉這樣的食物臨時代替母乳,給寶寶充飢,寶寶也不會餓到。
所以,在當前條件下,再提「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就不合適了。從我的經歷來看,孩子絕對堅持不了3天,別說是3天,就是半天也堅持不了,他需要及時得到餵養,否則就會非常痛苦。
新生兒不及時餵養會出現這些健康問題
如果偏信「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讓孩子餓著,他除了哭,哭累了睡,睡不安穩繼續哭以外,對身體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
01、會長黃疸: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肝臟功能還不是很成熟,不能及時將體內的膽紅素代謝掉,所以就容易出現黃疸,眼白、額頭、胸部、腿部都會出現皮膚變黃的情況。
如果再不給孩子及時餵養,孩子排洩少,就不能將體內的膽紅素完全排出,黃疸就更加嚴重。
我家孩子就是如此,第二天得黃疸後,其實只是個開始,一直持續了46天,用盡了多種方法才治好。
02、會低血糖
鄭玉巧醫生說,新生兒肝臟中儲存的糖原非常有限,如果不及時餵養,孩子就容易出現低血糖的問題,如果特別嚴重,中樞神經系統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寶寶的智力發育就會受到不良影響。
這一點不像黃疸那麼明顯,但是對孩子的影響是更嚴重的。所以,還是要及時給寶寶餵養,最長間隔時間不能超過4小時。
新生兒該如何餵養
現在我們都很明確了,不要相信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孩子會餓壞的,要及時餵養,那應該怎麼餵養呢,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對於順產媽媽來說,在30分鐘內要讓寶寶進行吸吮,孩子的吸吮會刺激分泌母乳,經過幾次吸吮之後,很多媽媽就會很快來母乳。
我們醫生給順產媽媽的建議是:每隔2小時吸吮一次母乳,每次半小時,如果還是沒有母乳,可以給孩子餵奶粉。如果要餵奶粉,一定要吸吮母乳。
對於剖腹產的媽媽來說,在第一天內都能難吸吮母乳,母乳下不來,可以直接給寶寶餵奶粉。有的會在第二天來母乳,有的會在第三天,來了母乳就可以正常母乳餵養了。
我們醫生給剖腹產媽媽的建議是:注意自己進行按摩、熱敷,做好哺乳的準備,等寶寶能吸吮的時候就能方便一些。
寶寶開始幾天的胃容量非常小,吃不了太多的食物,如果他能吸出來一點點母乳就能吃飽,只要孩子睡眠安穩、精神狀態好、每天能尿6次以上就說明是吃飽的,這種情況就不需要添加奶粉了。
結語
有些流傳的說法並不一定靠譜,只要孩子餓還是要餵孩子的,難道看著孩子乾哭不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最重要的,只要對孩子好的我們才相信,對孩子不好的都不要信。
很多媽媽糾結給孩子餵了奶粉是不是就不能再吃母乳了,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有了母乳,孩子還是願意吃母乳。母乳不涼不熱,隨時可以吃,孩子也知道這更方便,怎麼省事怎麼來。我家孩子雖然開始幾天餵奶粉了,但是有母乳後,一直是母乳餵養了。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