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餵孩子,餓了!」「剛餵完的,我是他親媽,能餓著他不成?」

2021-01-19 騰訊網

文|福林媽咪

「你看你吃這麼少,奶水能夠孩子吃嗎?」

「你這胸,一看就沒多少奶水……」

這樣的話從婆婆嘴裡說出來時,就像刀一樣扎在心裡。婆婆也是一番好意,擔心孩子餓著,但是說多了自己都會懷疑自己。

「寶寶剛吃完沒多久就又餓了,是不是奶水不夠孩子吃?」

於是,有的寶媽就開始給孩子進行混合餵養,一餐或兩餐奶粉才餵一餐母乳。

但是真如婆婆所說「胸小沒奶」、「不好好吃沒奶」,以及寶媽懷疑「孩子餓的快」,就能斷定自己「母乳不足」嗎?

答案當然不是。

因為關於胸大胸小這個已經講過很多次了,因為奶水多少跟胸大小無關,而是跟乳腺管有關,大小只是跟脂肪多少有關,並不會對奶水有影響。

最形象的比喻就是包子,胸小有可能是「皮薄餡多」,胸大可能是「皮厚餡少」。

所以,絕不是寶媽靠直覺去感受的,而是應該看寶寶的表現。

母乳不足,寶寶會有什麼表現?

學會「四看」

一看寶寶的體重

●看寶寶體重是否達標

可以參考下面這種表格,是根據衛生部《中國10歲以下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整理而成的。

●看寶寶體重增長是否正常

正常情況下,如果營養充足,寶寶在出生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體重會不斷上漲。

不過要說的一點是新生兒出生後的3-4天,由於排出胎便,胎脂慢慢消失,寶寶喪失一些水分,再加上一開始寶寶吃奶少,所以會出現短暫的體重下降的情況,到寶寶出生的第3-4天時,體重可能會減輕初始體重的6%-9%,這屬於正常現象。

但隨著寶寶對外界的適應,體重會逐漸漲起來。如果第10天時,體重還沒回升到初始體重,那麼寶媽就需要諮詢醫生了,看看是不是奶水不足或餵養不當,再或者是寶寶生病了。

除此以外,一般寶寶到5-6個月的時候,正常發育的情況下,體重會是剛出生體重的兩倍,但也不絕對,有的寶寶初始體重大,那麼到五六個月的時候就不易達到2倍。

不過寶寶的體重增長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的前兩個月,每個月平均增長0.5kg,10-12個月,每個月平均增長約0.3kg。這些數據僅供寶媽參考,畢竟有的寶寶增長可能慢,有的增長得快,但只要在標準範圍內,都不用太擔心。

結合兩個標準來看,如果寶寶體重不達標、增長出現異常,就要考慮是否奶水不充足了,也需要帶寶寶去醫院看一下。

通常兒保醫生會建議孩子出生後的2、4、6、9、12個月的時候各稱一次體重,1-3歲時每半年要稱一次,然後將每次的體重數標註在生長圖上,好觀測孩子的生長曲線,這樣更直觀一些。

二看寶寶吃奶的狀態

奶量充足的情況下,寶寶的吃飽後的表情是可以看出來的,通常會很滿足。

而且有的寶寶一開始吃的時候狼吞虎咽,大口大口的,感覺真是使出渾身的勁兒在吃奶,但如果吃了一會兒,寶寶開始邊吃邊玩兒,那就可以說明母乳是夠寶寶吃的,不用懷疑。

三看寶寶的排洩情況

通俗點說,寶寶一種「吃得多拉得多」的生物,寶寶的排洩情況也能反應出寶寶吃得是否正常。

奶水充足的情況下,寶寶每天的排洩量是固定的。

對於1個月內的寶寶來說,經常會出現黃綠色的大便,而且有的寶寶每次吃完奶都會大便,每天尿不溼被尿溼6-8次。這就是正常的情況,也能反應出寶媽奶水是否充足。

如果寶寶吃奶後很長時間才一次,並且大便形狀異常,那麼寶寶要麼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要麼是奶水不足,這些都有可能。

四看自己的乳房狀況

每次餵奶前都有乳房脹滿的感覺,餵奶的時候能感覺到乳汁變少,胸變軟,那就說明寶媽的奶水是基本足夠寶寶吃的。

通常在寶寶吃奶的時候,母乳還可以一邊吃一邊分泌,真正的奶水不足其實很少見,多是被耽誤被誤解造成的。

心情不好,奶水不足

心情會影響奶水量,這是一個事實,更何況,多數寶媽產後在一周內都會出現抑鬱的情況,有的久一些可能一個月,這是受激素影響出現的情緒,而不是真正的產後抑鬱症。

不過這時候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體諒,才好幫寶媽一起邁過這道負面情緒的檻,否則總是焦慮、生氣、煩躁的話,奶水也會受影響。

沒有真正做到多吮吸

奶要多吸,多數是寶寶越吃越有的。但如果寶媽誤以為自己奶水不夠,給寶寶餵了奶粉,那麼寶寶吃母乳的頻率自然也就降低了,奶水也不容易再長上來了。

所以,從下了產床開始,就應該儘早讓寶寶吸奶,並且要多吸,這樣奶水才能儘快下來,寶寶越吃才能越多。

「下奶」食譜變成了「堵奶」食譜

很多寶媽的下奶湯都是「葷湯」,老一輩人認為葷湯才有營養,奶水才能更充足。

但實際上,葷湯裡的脂肪含量高,喝多了反而容易堵奶。

如果需要喝下奶湯,可以考慮喝些素的,或者葷素搭配著來。

而且有些奶水充足的寶媽如果還總喝下奶湯,那就容易漲奶,漲奶次數多了,奶水也會減少。

母乳餵養需要寶媽有信心,需要了解自己和寶寶的情況,而不是聽別人怎麼說,你跟孩子的步調是否一致,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如果奶水實在不夠寶寶吃,也別太灰心喪氣,畢竟衡量媽媽對寶寶的愛,不是母乳的多少,就算衝泡奶粉也是很耗費精力的。

最後,希望所有的寶媽在母乳餵養這條路上能夠自信、堅持並且相信自己!

你哺乳期有沒有回過奶?因為什麼導致的呢

相關焦點

  • 這樣餵飯壞處多,2歲後自己吃飯和餵飯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男寶球球已經快3歲了,但是媽媽卻還在餵飯。不少家庭中這種情況很普遍。其實,孩子過了2歲以後,就應該自己吃飯了。如果家長還是餵飯,對孩子日後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從生理上來說,正常孩子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實現自己吃飯。這套精細動作,最晚2歲左右肯定是能掌握的。
  • 為啥追著孩子餵飯,他還是一口不吃,家長需要反思這3點
    「餵飯」真的是家長心中永遠的痛啊。不僅考驗家長們的耐心,更考驗他們的體力。我們經常會看見家長端著一個小碗,前後追著孩子吃飯。孩子吃一口,家長就覺得心又放下了一點;孩子不吃,家長就愁容滿面,手足無措。最好的結局是,即使自己滿頭大汗,但把飯給孩子餵完了。
  • 寶寶「自帶三天口糧」,剛出生不用餵?這個偽科學還要禍害多少人
    到我生孩子的時候,閨蜜跟我說「醫生說了,寶寶自帶三天口糧,你也跟我一樣帶個碗去,沒下奶就餵水!」我是剖腹產,孩子出生後沒有做袋鼠護理,又平躺了6個小時,根本沒有機會讓孩子吸吮母乳。先是給孩子餵水,開始還可以,睡了一覺就不行了,大哭,不忍心,臨時去買的奶粉,衝了30ml,大約喝了10ml。
  • 「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有無道理?餵貓狗的時間還有講究嗎?
    現在很多人喜歡養狗,貓,把它們作為一個家庭成員,但在農村,很多人也有一隻狗和一隻貓在家裡,但需求是不同的,在城市裡面養貓養狗都是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的,但是在農村大多數人加一隻狗看家護院,貓捉老鼠。當小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那時還提倡在親戚家捉貓來養。那時,父親告訴我們中午以前不要餵狗,晚上不要餵貓。因為這是第一次養貓,所以他對這句老話印象深刻。
  • 孩子用勺子喝奶,還得追著餵飯,是斷奶的時候就錯了
    滑稽的吃飯方式也成了大人眼中的「別人家孩子」。木木爸爸沒好氣地在一邊呵斥著,「他不想吃就別給塞了。成天這樣慣,什麼時候才是個頭」。木木媽媽難為情的說,孩子自從斷奶後,奶粉就喝幾口,還要追著用勺子餵才啃喝,就沒安靜的坐著吃個東西,就好像從不知道餓似的,硬給餵了才會吃。」聽了木木媽媽的訴說,我已經明白了木木的問題出在哪。
  • 主人餵完食物準備走,橘貓卻咬住袋子死活不鬆口:我還餓!
    主人餵完食物準備走,橘貓卻咬住袋子死活不鬆口:我還餓!最近橘貓在寵物論壇上可算是火了一把,當然不是因為它做了什麼好事而是因為它實在是太胖了,已經到了主人嫌棄網友嘲笑的地步。主人表示接受不了,於是就打算開始給貓咪減肥,先從控制食量開始。於是主人先把平時隨意放的一些食物都藏到了一個地方,平常貓咪餓了就自己會去找吃的現在零食藏了起來,它也就沒辦法吃了。在餵食的時候主人也開始控制貓糧的量,她知道減肥應該要一點點減少食量的,所以她倒貓糧的時候先是減少了一點,然後第二天再減少一點,最後到一個固定的量。
  • 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追著餵飯,對孩子的影響超出你的想像
    孩子不吃飯,別再做追著餵飯的家長,培養孩子良好就餐習慣是重點。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都很好,吃的好喝到好,孩子們也變得挑食,不好好吃飯。面對孩子不好好吃飯,多數家長,尤其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都會選擇追著孩子餵飯。
  • 「飢餓教育」:追著孩子餵飯,是毀掉孩子的第一步,3招教你改善
    在孩子需要父母餵養的時期,家長幫忙自然是很有必要的,可當孩子有能力去吃飯的時候,父母就沒有必要再去幫忙。如果你要問那些父母為什麼非得追著孩子餵飯,他們肯定會說:怕孩子餓著呀,在長身體的時候不吃飯怎麼行。父母追著孩子餵飯是愛孩子的表現,但是他們不知道追著孩子餵飯,是毀掉孩子的第一步。
  • 公公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我和他大吵了一架!我錯了嗎?
    但因為夫妻都是上班族,孩子大部分時間是爺爺奶奶帶,隔代親肯定是會寵著孩子的,所以在吃飯這個問題上,他們一直覺得孩子還小才2歲,一定要吃飽,餵飯是很正常的,身邊的人都是這麼餵飯給孩子吃的。但是小魚始終堅持,2歲的孩子應該自己獨立吃飯,不該追著喂,否則到時候養成壞習慣,就很難糾正了。 所以昨晚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孩子剛開始自己吃了兩口就不吃了,老人追著餵也不吃。
  • 會「害」了孩子的5種餵飯「壞毛病」,很多家長還不自知,要改!
    不講究吃飯地點有些家長只要孩子能吃進去飯就成,無論是客廳還是沙發,還是臥室都沒有關係。要知道,固定孩子吃飯的地點,不僅僅是生活儀式感的問題,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家人一起在餐廳吃飯,形成良好的就餐氛圍,也能促進親子關係。邊吃飯邊看電視記得我們小時候,一到飯點就每天端一碗飯去村口集合,一邊吃一邊聊。
  • 流浪狗媽每天餓著自己,把食物餵流浪小貓,看完忍不住哭了
    流浪狗每天餓著肚子,節省了食物並餵給了流浪小貓,路人看到後忍不住哭了。據小區的老人說,流浪狗已經在附近居住了很長時間,而這些老人基本上每天都會拿一些食物餵狗。但他們沒想到的是,當他們有一天去看大狗的時候,狗狗竟然收養了兩個小寶寶,而這兩個小寶寶實際上是兩隻小貓。他們的家庭組合真的很奇怪。一隻狗和兩隻貓住在一起。
  • 有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追著餵飯害娃不淺,不如試試飢餓療法
    無論自己怎樣變著花樣地準備,都無法吸引寶寶的注意,最後為了讓孩子吃飯不得不採取強制餵飯的措施,但有沒有想過這種行為或許會影響到孩子發育。比如:有些媽媽或許會習慣於追著寶寶餵飯,可時間長了,寶寶有了慣性,對於媽媽餵飯有了依賴就更不會自主進食。
  • 動物園亂投餵屢禁不止:小動物們不餓 亂投餵是害它們
    隨後準備再拿出一塊橡皮糖餵猴子的時候,這名六七歲大的小女孩搶過糖袋子藏在身後不給他。他對小女孩說:「它餓了,拿一塊給它。」小女孩搖搖頭說:「不行,不讓餵的。」   曾告誡過他不能餵動物的巡邏人員在遊客的提醒下,得知男子還是把橡皮糖餵給了猴子,無奈地搖搖頭。
  • 餓一頓就好了?寶寶吃飯需要追著餵?聰明媽媽這樣做
    我是阿黛小姐,歡迎關注。「我家孩子每次吃飯跟吃藥似的,拼命拒絕,好不容易餵到嘴裡,轉身就吐出來。」「每次餵飯都像打仗,哄著,追著,就這樣還是吃的不如掉得多,衣服上、地上都是飯,真是令人崩潰。」「人家說孩子不吃飯就不要慣著他的臭毛病,餓幾頓就老實了,可我們家的孩子餓幾頓也不管事,還在要追著喂。」
  • 狗狗剛抱回家就是餵飯的,現在想給它餵狗糧怎麼辦呢?
    狗狗剛抱回家就是餵飯的,現在想給它餵狗糧怎麼辦呢?第一種方法就是強硬的餵狗糧,每天盛好狗糧放下1分鐘,狗狗不吃就收走,全天不餵其他零食和別的吃的。如果狗狗開始吃了,但吃的很慢,那2分鐘或者3分鐘沒吃完也收起來。一般這樣3-4天,狗狗就會乖乖吃飯。
  • 流浪漢寧願自己餓肚子,也要保證他收留的貓能吃飽!
    樂樂貓與你分享關於貓咪的一切,如果你喜歡,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喲!這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很多人養貓養狗當寵物,有的人把它們就是當寵物,有的人卻把它們看的比什麼都要重要。有一個好心的人家裡有一些橘子樹,他就給了Loong Dum一些橘子,讓他去市場上賣,賣的錢也還算可觀,也緩解了他生活的困難,可以保證餵貓的同時自己也有飯吃,不至於餓肚子。他在他的小牌子上面寫了:橘子的收入會作為流浪貓的貓糧錢。根本沒有想到自己。
  • 古代娘娘生寶寶,為什麼自己不餵要請奶媽?可不只為身材恢復
    文|秘籍君一直以來看古裝劇,尤其是宮鬥劇,我心裡總有個疑惑,為什麼古代的娘娘妃嬪們剛生下寶寶,看兩眼就讓奶媽抱走了?難道她們為了保持身材就如此狠心?她們不親喂,到底是出於自願,還是內有隱情?抱著這樣的疑惑我去查了資料,才發現,古代娘娘生寶寶,自己不親餵卻要請奶媽,原因可沒有咱們想的那麼簡單。箇中緣由因為涉及各方利益,曲折得很。對娘娘們來說,不親餵一是為了彰顯身份,第二才是恢復身材母乳餵養是個苦差事,這點連古人都明白。因此,自己親自餵寶寶,這份苦,顯貴人家才不會吃。她們甚至在寶寶出生前,就各方物色奶媽,有的甚至還不止一個。
  • 婆婆追著餵飯難道不累?一份你不需要的愛,卻延續給你的孩子了
    一份你不需要的愛,卻延續給了你的孩子 網上看了很多有關長輩追著孩子餵飯的文章或者論壇,幾乎寫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內容。無非就是長輩餵飯給孩子造成的影響,有什麼不消化、餵太飽反而不長個。抹殺了孩子自主吃飯的能力,以愛之名制約了孩子健康成長。其實,真的沒他們說的那麼嚴重。
  • 新買觀賞魚剛到家裡魚缸不吃飼料咋辦?別強行餵它們吃,它不餓
    沒關係,不要去驚擾他,有的魚友就不信邪,一定要逼他開口,將食物一直送到眼前,但是新魚似乎也是不理不睬的,還跑掉了。新魚到家的時候不開口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因為環境改變還有水溫,水質等方面的條件都有所變化,這時觀賞魚就需要一個較漫長的適應期去適應這些條件的改變。一般適應期過後新魚就會開口,這個適應期一般需要持續3-4天。
  • 流浪貓咪會記住經常餵他的人嗎?
    因為經常有貓經過我家門口(我住平房),所以我在門口經常放些旺財吃剩的貓糧,雖然不知道是誰吃的,但每天早上都會清理光光。後來知道有一隻大黃和一隻小黃。大黃零零散散餵了有三年,但還是比較防備人,不讓人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