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王鑫薈
審核:貝貝豆
寶寶吃飯香不香,決定了身體棒不棒,正因如此,為人父母尤為重視寶寶的飲食問題,可畢竟孩子年齡小,吃飯一事也是操碎了寶媽的心。
無論自己怎樣變著花樣地準備,都無法吸引寶寶的注意,最後為了讓孩子吃飯不得不採取強制餵飯的措施,但有沒有想過這種行為或許會影響到孩子發育。
比如:有些媽媽或許會習慣於追著寶寶餵飯,可時間長了,寶寶有了慣性,對於媽媽餵飯有了依賴就更不會自主進食。
有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追著餵下多半碗,孩子卻毫不見長
飯菜飄香,孩子還在巷子裡撒歡,一聲「開飯了」就能召喚回各家神獸,可毛毛的媽媽等半天也不見孩子的身影。
鄰居經常看到毛毛的媽媽端著半碗飯在後面追趕毛毛,在他玩得盡興時趕快塞一口米飯,然後含著米飯就和小朋友打鬧去了,吃一會毛毛就會開始閃躲勺子,可媽媽也是鍥而不捨依舊餵飯,就這樣半個小時才能餵完這碗飯。
毛毛的媽媽說在家裡吃飯,都是毛毛看著動畫片媽媽給他餵飯,毛毛從來都沒有主動到餐桌上吃過飯。
對於毛毛和他的媽媽來說,吃飯不再是一件幸福的事,變成了一個艱巨的任務。
不僅如此,毛毛每天都會被媽媽逼著吃下去多半碗飯,可數月過去了,媽媽卻發現毛毛毫不見長,個頭反被同齡人超出了不少。
當吃飯變成了任務,在一個不恰當的場所非正確的進食方式下,吃飯失去了原本的意義,營養價值得不到攝取,孩子怎麼會長身體呢,追著餵飯這種行為很多媽媽都有在做,可多數媽媽卻不知這其中的危害嗎?
追著餵飯害娃不淺,不如試試飢餓療法
一:追著餵飯真是為孩子好嗎?大錯特錯
1)慣出壞毛病
餵飯一般會催促孩子,吃飯帶有目的性,一邊餵飯一邊讓寶寶快咽,導致寶寶失去吃飯的樂趣,誘發厭食挑食的毛病。快速咀嚼或咀嚼不到位還容易引起不適。
2)影響注意力發育
父母在餵飯的過程中,孩子不是在玩玩具就是看動畫片,東張西望不能專心吃飯,會養成注意力不集中的惡習。
3)有礙協調性發育
吃飯的過程需要手眼腦全面配合,自主吃飯是一個鍛鍊孩子手眼腦肢體間協調配合的過程,餵飯使寶寶失去了一個寶貴的鍛鍊機會,比起自主吃飯的孩子他們的肢體配合協調性就會差一些。
二:想要孩子吃飯香,不如試試「飢餓療法」
所謂「飢餓療法」不是不給孩子吃飯,而是在該吃飯的時間內給孩子進食,從上一次進食開始到下一次正餐之間不要給孩子任何零食,避免孩子通過其他零食彌補飢餓的感覺。
比如:在該吃飯的時候排除一些不利的幹擾因素,動畫片、遊戲機、玩具。給他準備一個餐椅,和家人一起在餐桌上進食。
比如:給孩子制定一個規矩和原則,錯過了吃飯的時間那就沒有飯吃了,心軟的媽媽不要偷偷給他零食,有了一次飢餓的感覺,下次就不擔心孩子不好好吃飯了。
「飢餓療法」百試不錯,但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有一位家庭成員心疼孩子給他餵飯,就會讓你的「飢餓療法」前功盡棄功虧一簣,壞習慣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的,好習慣的培養也不是輕而易舉的。
各位父母你們的寶寶需要追著餵飯嗎?你是如何帶娃的,評論留言分享一下吧,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