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餵飯,看似愛娃,實則「害」娃!現在改還來得及!

2021-01-08 騰訊網

崔玉濤的育學園

眼瞅著2020年的下半年已經開啟了!

閨蜜說,她今年下半年的願望,就是能夠擁有一個「飯霸」寶寶!

「飯霸」寶寶真的太治癒了,可以緩解一切育兒焦慮。

而「飯渣」寶寶簡直就是焦慮製造機,這個不吃,那個不要,你咋吃零食的時候不說「不」呢!

不吃飯母慈子孝,一吃飯雞飛狗跳!

再加上家裡有個怕孩子餓的老人,天天追在孩子屁股後餵飯,每吃一頓,就好像打了一場「遊擊戰」,老人不嫌累,當媽的看著都累了......

其實我們也應該理解老人,他們心裡也不想給娃餵飯,但確實也是害怕孩子會有吃不飽、不長肉、長不高、營養不良的情況。

不過,話說回來,孩子獨立吃飯也有敏感期!咱還是得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

01

自主吃飯敏感期

什麼是孩子自主吃飯敏感期?

一般來說,當孩子表現出自己吃飯的意願,這時,會伴隨一些「信號」,就是我們所說的敏感期了。

年齡上來說,一般8~12個月的孩子,正處於培養其自主吃飯的敏感期,但具體情況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

信號」方面,家長可重點觀察這3點:

搶」大人手裡的食物

大人吃飯或者吃東西的時候,孩子盯著看,有時候還會動手要、搶。

模仿大人吃飯

不僅盯著看,大人吃東西咀嚼時,孩子可能會「吧唧吧唧」拌嘴,甚至把手,或者手裡拿的東西往嘴裡塞。

抗拒大人喂,試圖自己拿、吃

有時候,大人給孩子餵飯,但孩子總是試圖自己拿勺子,或拿著食物往嘴裡放。

出現這些「信號」,說明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主進食、獨立吃飯的意識了。

這個階段不建議大家做「潔癖家長」,可不能因為孩子吃得慢、吃得髒,就「剝奪」他們自主吃飯的權利哦~

接下來,咱就得慢慢了解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鞏固獨立吃飯的技能了。

02

培養孩子自主吃飯之

輔食選擇

適合抓握

在孩子一開始有抓握意識的時候,可以先讓他接觸一些簡單的食物,比如手指食物,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不然孩子很容易因為受挫,喪失自主進食的信心和興趣。

不同形狀的手指食物,既能鍛鍊孩子手指不同的精細動作;另外,手指食物的不同味道,還會提升孩子的興趣,讓他更願意去抓握、鍛鍊。

等孩子用手指抓食物練熟了,可以再訓練他使用勺子。

美國兒科學會(AAP)的指引是,讓孩子從玩勺子開始,慢慢過渡到用勺子進食。

在吃飯的時候,給孩子一個勺子玩,教他用勺子盛食物,餵到嘴裡。

一開始,孩子用勺子不夠熟練,很容易弄得到處都是,家長要耐心點,這是孩子學會自主吃飯的必經過程,一定不能放棄。

當孩子偶爾可以把食物用勺子送到嘴裡,一定要給予表揚,正面強化。

適合月齡

輔食的選擇也一定要遵循寶寶的生長發育規律。

一般從寶寶6月齡開始,逐步有規律、有步驟、有選擇地進行輔食添加。

不同種類輔食添加順序建議如下:

輔食添加的多少和性狀也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其實,寶寶也喜歡挑戰,不同月齡開啟新的輔食體驗,會對獨立進食幫助多多哦~

輔食多樣

有一說一,連續幾天讓咱一日三餐吃同一種食物可受不了對吧?

所以,看著再有營養的東西,天天、頓頓給娃吃,他們也受不了。

所以,色香味咱也需要多多顧及一下嘛~

很多媽媽都抱怨說,費盡心力準備好的輔食,一巴掌糊的到處都是,還怎麼吃,不如我給餵快一點。

No~~

這種行為是典型的方便了自己,耽誤了孩子。

其實,家長可以準備兩類食物:

佔手的:手指食物啊,小塊的饅頭、花卷啊,等等之類的吧,佔著孩子的手,讓他有自己拿著的感覺即可;

真正用來吃的:這個由家長主導,目的就是讓孩子吃飽、吃好。

03

培養孩子自主吃飯之

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飯霸」寶寶也不是天生的。

當然也有「有跡可循」,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就是基礎。

所以,咱不如試試這些方法:

吃飯要有「儀式感」

到了吃飯的時間,放下玩具、洗手、系上圍兜……再小的孩子,也應該讓他知道:吃飯就應該有吃飯的亞子。

另外,就是餵飯的地點。

有的孩子吃輔食的地點是不固定的,比如床上、遊戲區、電視機旁等等,有的孩子還邊吃邊玩。

但實際上,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養成邊吃邊玩,或者等家長隨時追著餵飯的習慣。

建議家長固定在餐桌前引導寶寶吃飯,而且,最好能夠選擇餐椅,而不是抱著喂。

一方面是讓孩子漸漸將吃飯和這個地點聯繫起來,等孩子吃飯的時候,身處一個「該吃飯」的環境,他也就自然而然做「吃飯」這件事情了。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剛學會坐、站、走的孩子,脊柱還比較柔弱,孩子自己專屬的餐椅,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撐孩子的作用,緩解孩子身體重量對脊柱的壓力。

適當體驗「飢餓感」

有的大人看孩子某一次或者某一階段吃飯少,擔心餓著孩子,或者營養不好,就會不停地給孩子吃各種小餅乾、水果、小饅頭等等。

這樣很容易就會陷入「不好好吃飯——零食來補——不好好吃飯」的怪圈。

如果在就餐時間孩子拒絕在餐桌上好好吃飯,或者草草結束這一餐,那麼家長也不要再強迫他再多吃一點。

最好是果斷地收起飯菜,讓孩子離開,做他想做的事情。

注意,家長不用擔心孩子會餓壞,讓孩子體驗飢餓感,對今後進食有很大幫助。

別破壞吃飯的氛圍

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很容易「有樣學樣」。

咱可不能自己邊吃飯邊玩手機、看電視,卻要求寶寶乖乖呆在餐椅裡安安靜靜吃飯。

我們大人得先改,吃飯的時候放下手頭的工作、關掉電視和手機。

其次,別在餐桌上因為孩子不吃飯就發脾氣和吼孩子,孩子心裡委屈,胃口也會大打折扣滴......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一些外部幫手,例如選一個好看的餐椅、漂亮的餐盤、叉勺、可愛的圍兜,再配上家人開心的笑容,和其樂融融的餐桌氛圍,孩子自主進食的意願也絕對會加倍!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真的是希望「飯霸」寶寶每家一個鴨~

好好掌握這些實用方法,可別再追著寶寶餵飯啦!

對了,看完一定要記得來個「分享」「贊」「在看」三連發支持一下哦~

相關焦點

  • 餵飯寶寶走紅,一娃吃飯全家「伺候」,「小皇帝」是這樣煉成的
    久而久之,餵飯、哄吃,好像都成了理所當然,一家好幾口人,基本上都是圍著孩子轉。對於慣孩子這一點,爺爺奶奶有時比父母還沒有底線。 5歲餵飯寶寶走紅,一娃吃飯全家「伺候」 網上有一個小寶寶,因為餵飯的事徹底火了一把,可能有人會說,不就是給娃餵飯嗎,有什麼沒見過的?
  • 「中國式餵飯」你還在用嗎?害娃害己,教你「1期3招」讓孩子獨立吃飯
    孩子在前面滿屋子的跑,父母或者是長輩追在孩子屁股後面餵飯,嘴裡時不時的來兩句,寶寶,快吃飯了!這種"中國式餵飯"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孩子明明自己就能夠自己吃飯,為什麼還要追在屁股後餵呢?孩子吃飯慢,勺子拿不穩,看著都讓人著急。有的時候弄得滿身滿臉都是,後續的工作更多!
  • 有一種傷害叫「抱娃外出」,看似滿足寶寶親暱需求,實則害娃不淺
    你還記得第一次抱寶寶的感覺嗎?是不是既緊張又興奮?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抱寶寶這件事並不容易,畢竟孱弱的小生命在自己懷裡時,爸媽們總會擔心自己哪裡沒有抱好會傷著小寶寶。  在新生兒養育階段,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抱娃警告」:抱娃時間不能過長,不能豎著抱娃等等。
  • 看似寶寶愛吃,實則在「坑」娃
    「我家寶寶每天能吃一大碗米糊,肯定能長高個子」「我時不時地都會給寶寶吃雞蛋羹,婆婆告訴我寶寶吃雞蛋羹有助於身體發育」這是寶媽群裡討論的日常,寶媽們每天都希望讓寶寶吃得好,殊不知,這些寶媽們熱衷的輔食對寶寶並沒有多少營養,還容易坑了娃。米粥、雞蛋羹入選寶寶輔食榜單?
  • 有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追著餵飯害娃不淺,不如試試飢餓療法
    無論自己怎樣變著花樣地準備,都無法吸引寶寶的注意,最後為了讓孩子吃飯不得不採取強制餵飯的措施,但有沒有想過這種行為或許會影響到孩子發育。比如:有些媽媽或許會習慣於追著寶寶餵飯,可時間長了,寶寶有了慣性,對於媽媽餵飯有了依賴就更不會自主進食。
  • 2歲男童突然「吐血」,只因奶奶的餵飯方法錯誤,醫生怒斥:太無知
    ,醫生聽後怒斥,只因奶奶太無知所導致的,並且醫生還告訴奶奶,這麼小的孩子會「發病」,大多數是通過大人傳染的,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是通過口腔傳染的,而大人在餵孩子時,都要把飯菜放進自己的嘴巴後,才餵孩子,看似愛孩子,其實則是「害了」孩子。
  • 柴犬帶娃?移動籃球筐「投餵」帶娃?看那些帶娃的「神操作」
    帶娃的那些「神操作」,是真方便還是真坑娃?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帶娃出門,有的是坐車用安全座椅或是直接抱著孩子,爸媽兩個人出門帶著孩子總歸比一個人要方便很多。可是要是一個人帶娃出去,尤其是出去的遠一點,那麼確實會很麻煩。
  • 聽說你家小孩吃飯,還需要追著餵!學會這幾招讓娃乖乖就範
    「我家孩子都六歲了,吃飯還靠奶奶追著餵呢,更犯愁!」「俺家小樹也這樣,不餵不吃,不過聽你倆一說,我放心了,我家樹還小呢,才二歲半!」 其實,現在的孩子都生活在物質富足的年代,孩子對吃飯這種事情不感興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當媽的做家長的,不都是一個心理嘛,家裡就一個孩子,他吃好了,穿暖了,開心了,未來有出息了,那才是父母的心願。可一開頭就出了問題,怎麼能不讓為人父母者焦急。
  • 從「背奶族」變成「背娃族」,辦公室裡帶孩子,看似兩全實則心酸
    要知道佳佳可是堪稱當代女性的「職場模範」,懷孕生娃都沒有影響她的事業。 分娩前一天她還在工位上奮鬥,雖然帶孩子的過程辛苦了點,哺乳期需要在中午跑回去擠一次奶,但是最苦的日子都已經熬過來了,寶寶現在都已經上幼兒園了,怎麼會選擇在這個時候辭職呢
  • 娃多大可以自己吃飯?抓住黃金期,用對4招,長高個不挑食
    娃腸胃消化功能本來就比較薄弱,如果長期或是不按規律餵飯,很容易餵過量,導致娃腸胃生病,可以說是百害無一利!➤ 會挑食!娃要是總被餵飯,吃飯可就缺了新鮮感,少了探索食物的過程,甚至還可能抗拒一些食物。➤ 會變笨!
  • 養出白眼狼的家庭,普遍喜歡給娃吃這「兩碗飯」,中的家長抓緊改
    很多家庭來說,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家庭中的希望,因此父母總是自己節衣縮食,卻把最好的都給孩子,每次遇到吃的,要麼是第一個讓孩子吃,要麼就是都讓給孩子吃,這本是對孩子的愛的表達,但是卻會因為對孩子的過度袒護而成為一種毒藥,毒害著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成為別人口中所說的白眼狼。
  • 2歲「孝順寶寶」走紅,給90歲爺爺餵飯,李玫瑾:這樣的娃不自私
    2歲"孝順寶寶"走紅,給90歲爺爺餵飯網上就讓這樣一個2歲"孝順寶寶"火了。視頻裡這個寶寶還不到2歲,卻已經懂得了"孝心"。身高不夠用爬來湊,整個小小的身軀爬上餐桌,給90多歲的太爺爺餵飯。白髮蒼蒼的老人樂得笑呵呵地,看到這麼有孝心的玄孫,想必心裡都是暖暖的。這一幕也感動了無數網友,直呼:這個小朋友真懂事,一看家教就很好!
  • 泡腳驅寒竟傷了娃的腳?冬天7大坑娃習慣,勸你現在就改!
    為了不讓娃受寒生病,寶爸媽紛紛亮出自認為正確的「看家本領」,希望讓寶寶溫暖健康地過冬。尤其是很多老人,更認為冬季=養生季,在娃身上開始了各種「養生實驗」。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但是有些常見的冬季養娃方法,並不一定科學,還可能害了娃!
  • 會「害」了孩子的5種餵飯「壞毛病」,很多家長還不自知,要改!
    這五種壞的餵飯習慣,需要趕緊改正,否則會害了孩子。01錯誤的餵飯習慣,要改!改掉這些壞習慣,你家寶寶離「飯霸」寶寶就更近一步啦。滿屋子追著餵飯孩子在前面跑,家人端著一晚飯在後面追,這種場景太常見了,這是一種錯誤的餵飯方式,把孩子吃飯的主動性完全磨滅了。關於吃飯,孩子處於被動狀態,全靠家長追在屁股後面喂,一頓飯下來吃飯的比餵飯的還累。家長要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不要追在後面餵飯,否則會讓孩子更排斥吃飯,根本無法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 小奶瓶惹大禍,寶寶拉肚子生病了,原來是媽媽這樣洗奶瓶害苦了娃
    老公心疼娃不假,可他卻拿寶媽當出氣筒。他指責寶媽「啥也不是」,斥責寶媽帶個娃,還把娃給「弄病了」!寶媽抱著娃去醫院檢查,心裡特別地委屈,一邊哭一邊哄娃打針。原來,發生這樣的不愉快,都是因為寶媽在晚上起夜餵奶時,習慣拿準備好的奶瓶餵寶寶。可是,由於寶媽疏忽,每次清洗奶瓶,奶嘴的接縫部位都沒洗乾淨。
  • 三種情況暗示「母乳不足」,一味堅持反害娃
    母乳餵養無法量化,一旦真的出現母乳不足,確實需要儘早引入奶粉,否則影響寶寶發育,很容易害了娃。學會判斷母乳是否充足,一味堅持反而易害娃靜嫻是個母乳派的寶媽,生娃後始終堅持著母乳餵養的原則,寶爸買的奶粉,一口也沒給孩子喝過,都放在櫥櫃裡吃灰了。雖然精神上始終在堅持著,在硬撐著,但其實靜嫻也背負著不小的壓力。
  • 被三歲女兒當猴耍,爸爸依舊樂此不疲堅持給餵飯,怎麼破?
    娃呀,你這是耍爸爸呢?我再一旁都忍不住笑了,這下更讓堅持餵飯的老公臉上掛不住了。「為什麼就不能哄娃多吃口飯呢?你不幫忙就算了,還在一旁看笑話。」躺槍呀。我本來就不贊成餵飯,更不屑於跟他在這個事情上糾纏或者辯論幾分。之前娃吃飯吃的好好的。因為疫情放在兩家兩個月。就變成這個樣子了。看來,得跟他細細掰扯掰扯這個娃餵飯的事情了。二.我為什麼堅持不給娃餵飯?
  • 網傳成都熊家長下地鐵忘帶娃 實為媽媽沒來得及上車
    網傳成都熊家長下地鐵忘帶娃 實為媽媽沒來得及上車 2016-05-26 11:29:06  華西都市報記者通過成都地鐵工作人員核實到,並不是粗心父母把孩子忘在地鐵上,而是一位媽媽推著嬰兒車趕地鐵,嬰兒車上了地鐵,推車的媽媽還沒來得及上車,車門就關了。  幸運的是,在地鐵工作人員幫助下,這位媽媽已平安找回2歲大的女兒。
  • 「你胸部有硬塊,我幫你揉開」:現在跑還來得及!
    「你胸部有硬塊,我幫你揉開」:現在跑還來得及!藥娃胸部不要亂揉,現在跑還來得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自己揉或到美容院按摩對乳腺有幫助。對於常見的乳腺疾病,比如纖維腺瘤、乳腺增生等,光靠按摩是不可能消除的,連緩解的作用都沒有。對於乳腺癌,按摩反而有危害!反覆按摩刺激後的腫瘤細胞可能長得更快或加速轉移。
  • 為啥現在大多是「姥姥帶娃」?正因為有媽媽在,女人才敢放心生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多數幫忙帶娃的老人都是姥姥,有奶奶帶的家庭太少了。要知道,這在以前的風俗中,嫁出去的姑娘很少有娘家人幫忙帶娃。不得不說,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一現象也在慢慢被打破。一、為什麼整個社區都是姥姥帶娃昨晚,趁著天氣涼快帶著兒子在小區大堂吹風,周圍有不少鄰居都在旁聊天。這一聊才知道,這些奶奶輩的人都是孩子的外婆,奶奶帶出門的還真是少得可憐。回家後和朋友視頻聊到了這一問題,為啥現在都是姥姥帶娃呢?孩子的奶奶去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