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將絕佳的詞句獻給了瀘州和瀘州酒

2021-01-09 AA人間煙火孰知味AA

貴州畢節綿延千裡的杜鵑花海美不勝收。我們從畢節賞花回來,途經瀘州時,住在瀘州的表哥讓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在瀘州停留一天,他要款待我們,儘儘地主之誼。表哥大學畢業後,在機關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辭職做建材生意。不到十年,積累了豐厚的家產,也算我們這個家族中最成功的角色了。

到了瀘州酒城,肯定得喝酒。我這人雖然酒量不好,喝酒又愛上臉,但只要興之所至,還是喜歡喝點酒。箇中原因,在社會上行走的男女都知道,不喝酒酒桌上就沒有氣氛啦。如果一個人不喝酒、不打牌,又沒有其他的愛好,那麼這個人的日子是很無趣的。三杯兩盞淡酒,管它冬夏春秋,能喝你就多喝點,這也是上天賜給你的衣祿。更何況,不喝酒攢不到酒錢,不抽菸攢不到煙錢,我們不外乎儘量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罷了。

前些年時興自釀葡萄酒,我也沒有免俗,做了兩三次。每年進入七月,葡萄就上市了。水果攤上堆滿了一串串的紫葡萄,水靈靈的,泛著瑩瑩的光澤,襯著手掌般的葡萄葉子,特別養眼。有些小販把葡萄散裝在三輪車上,倒推著車沿街叫賣,精明的主婦們馬上就會圍過去,幾十斤地買回家釀酒喝。如果你嫌街上的葡萄不新鮮,也可以趕車去郊區的葡萄園買。在縣城去龍門山的路兩邊,到處都是葡萄園。很多城裡人拿著農家的剪刀走進葡萄園,親自把一串串的葡萄從架上剪下來,享受那份收穫的喜悅,這也是當地農家樂的特色之一。

買回葡萄之後,首先要浸泡和清洗,這是去掉農藥殘留和雜質的必要手段。接著把葡萄一粒粒地剪下來,晾曬在筲箕裡瀝乾水分,剪的同時就得進行選擇,把那些爛葡萄清理掉。然後用手把葡萄捏碎,這樣便於葡萄發酵。擠好的葡萄放在陶瓷壇裡,放一層葡萄撒一些白糖。罈子只能裝多一半,因為發酵的葡萄要排氣。最後就把壇口密封起來,放在陰涼通風處,讓其自然發酵。

葡萄酒罈放在雜物室裡,一星期左右居然就有酒香了。我們的房間裡到處都充盈著這種濃鬱的香味,簡直像個釀酒作坊。以前家裡用糯米做過醪糟,但是必須得放點酒麴的。酒麴似乎是個引子,沒有酒麴,再高明的主婦也是做不出醪糟的。可是沒想到,自釀葡萄酒居然比做醪糟還簡單,真是得來毫不費功夫。約莫一個月左右,葡萄酒就可以開壇了。葡萄渣都沉在壇底,上面就是可以直接飲用的葡萄酒。如果講究一點,也可以用紗布把陶壇裡的葡萄酒過濾幾次,這樣飲用的時候,酒質會更加純淨。

每天臨睡前,喝點葡萄酒,據說可以幫助睡眠。但是在瀘州這座以「瀘州老窖」出名的城市,我們自然不可能喝紅酒了。於表哥來說,他儲存的好酒很多,譬如國窖1573這些名酒,已經算很平常了。表哥帶我們去參觀了瀘州老窖酒廠旅遊區,例如1573國寶窖池群、獨特洞藏文化的天然儲酒洞純陽洞等,又在長江邊的遊船上請我們吃河鮮。長江邊的城市,很多酒店都開在船上,這是一種特色。外地人來了,會覺得很新奇,瀘州自然也不例外。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清代詩人張船山在《詠瀘州》中,寥寥數筆給我們勾勒了一幅瀘州風俗畫:夜幕下的江面上燈火通明,達官貴人們在酒樓上一邊品嘗著美酒,一邊欣賞著歌舞姬的低吟淺唱,一如既往地縱情於聲色之中。賓主高談闊論,把酒言歡,不覺已頗有醉意,旁邊的侍女則為主人遞上了橙子解酒。僅僅四句,「酒樓」和「銜杯」都點到了「酒」字,足見飲酒作樂是瀘州人夜生活的主題,瀘州酒城真不是浪得虛名。

瀘州古稱江陽,位於長江、沱江交匯處,可謂佔盡天時地利。古人建城,均會選擇依山傍水之處,因此大江大河沿岸遍布星星點點的城市。這樣一可享舟楫之利,方便商貿流通;二可以山水為屏障,保境安民;三則有山水可漁獵或採集或滿足薪炭之需;四則河道兩岸會有衝積平原,方便百姓耕種。

過去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瀘州就是水路進出川的的重要節點。唐宋以降,瀘州地方長官,不乏軍國重臣出任,眾多詩人墨客,都曾沿著長江水道出入四川,在瀘州和瀘城內外的山山水水之間,留下了他們的錦繡詩篇,甚至在離開瀘州以後,他們還在「憶過瀘戎摘荔枝」,念念不忘「此州雄跨西南邊,平安烽火夜夜傳」。

「溫家老窖三百年,瀘州大麯天下傳」,文人騷客們念茲在茲,不曾相忘的仍然是瀘州酒。詩酒一家親,沒有酒助興,詩人豈能文思如泉湧呢?瀘州酒業,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夏、商時期,瀘州為「梁州之域」,至周代則屬「巴子之地」。正所謂「清酒之美,始於耒耜」,巴蜀出產「巴鄉清」酒,曾是向周王朝交納的貢品。

四川人喜歡飲酒,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酒、郎酒等名酒,豐滿著四川人的閒淡日子。「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觥籌交錯間,日子就在我們的迷濛醉眼中悄悄地溜走了。有時候很奇怪,我想四川人酒桌上為啥要喝酒呢?我們就不能以茶代酒嗎?可是當你真正遇到這樣的飯局時,你會發現這樣的應酬一點意思也沒有。

但是在酒桌上就不一樣了,你會發現你得重新認識你的這些朋友,他們變得開朗了,體貼了,幽默了,甚至具有大家風範了,更有親和力了。這都是酒精的作用,話是酒攆出來的,不該說的話也說了,平時推三阻四的事情,現在也能定奪了。

徜徉在瀘州的街頭巷尾,我發現瀘州人真是喜歡喝酒的族群。他們早上吃點蘸水豆花米飯,也要喝點白酒。吃豆花喝早酒在瀘州延續了數百年,都說「早酒晚茶五更色」對身體不好,可是瀘州人沒有管這麼多。因為這已經成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如果遇上三朋四友在一起,還會劃點酒拳助興。酒拳就是酒令,兩個人嘴裡說酒令,手上比動作。酒令和動作表達內容要統一,輸者則會按約定多飲一些。

瀘州酒拳跟綿竹不一樣,我們動輒就是:「哥倆好啊,五魁首啊……」爭得面紅耳赤,頗有互不相讓之勢。瀘州人卻是這樣說的:「三國有個猛張飛,身穿甲頭戴盔,絡耳胡拿威威,四季四季拿威威呀。八字八仙哪該你喝呀,我拿威威呀……」這樣的酒令讓人耳目一新,可見三國文化在民間影響力之深,連販夫走卒之流劃酒拳也是拿張飛說事。

喜歡喝早酒的瀘州人多是當地的船幫和馬幫,他們從事著較為繁重的體力活,而喝酒可以解乏,讓他們從早上開始就精神抖擻。瀘州名小吃黃粑也跟瀘州酒有關,黃粑實則為黃糖糯米餈粑,外面裹以軟漿葉,可切片加熱,也可油炸。據說飲酒前吃點黃粑可以養胃,酒量不減反增,因此成為男人們的最愛。黃粑是瀘州人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大家除了送酒,一定得再加上一些黃粑,兩者之間成為絕配。

瀘州屬於川黔滇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上次我們去貴州遵義,就一路從瀘州古藺縣經過。古藺屬於醬香型白酒郎酒原產地,而赤水河則是聞名世界的一條美酒河。兩岸名酒猶如群星閃爍,例如茅臺、郎酒、習酒、潭酒、董酒等,不出百裡必有好酒。

可惜天公不作美,上遊剛下過雨,赤水河渾濁不堪,雖水勢洶湧卻沒有一點美感,唯獨兩岸山勢陡峭,刀砍斧削一般,給赤水河增加了些凌厲之氣。

據老鄉介紹,如果上遊不是普降暴雨,赤水河清澈見底,甚至可以直接飲用。老鄉的話有些許誇張,但是兩岸因為有酒廠,屬於支柱產業,估計也不會發展化工這些汙染行業。赤水河畔有個太平鎮,過去叫太平渡,紅軍四渡赤水這裡是個重要戰場。

太平鎮依山傍水,民居多順河而建,形成了高低錯落的山鎮特色,規模較大。太平渡形勢非常險要,因此成為國共雙方爭奪的焦點。成都軍區在鎮後山坡上援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紀念館」,紀念館前的廣場上,散布著很多紅軍行軍中的雕塑,一律的古銅色,塑像的高矮、年齡、姿態各不一樣,但是他們的眼神都分外堅定,表現出堅強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佳釀飄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間。三杯未盡興尤酣,夜露清涼攙樂去。青山微薄桂枝寒,凝眸迷戀玉壺間。」蘇東坡也在《浣溪沙/夜飲》這首詞裡對瀘州酒讚不絕口,可見瀘州酒魅力非凡。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在微醺的狀態下,將絕佳的詞句獻給了瀘州和瀘州酒。

現在,如果瀘州沒有瀘州老窖或郎酒,我想「中國酒城」的名號定會大打折扣,而瀘州不知會變成什麼樣,至少瀘州人不會吃豆花米飯喝早酒了,也不會吃黃粑解酒了,而赤水河將會成為一條極其普通的河流。但這些如果都是假設,走在瀘州,撲面而來的就是濃濃酒香。我們不妨像杜甫、蘇東坡和張船山等人樣,今朝有酒今朝醉,且邀明月醉瀘州!(彭忠富/文;選自散文集《碗筷留香》)

相關焦點

  • 川酒全國行︱付小平:五大舉措,瀘州正打造「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
    瀘州釀酒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綿延兩千多年,是濃香型白酒發源地;「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瀘川杯裡春光好,詩書萬卷楷春老」,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吟詠瀘酒的傳世詩篇。  酒是瀘州綠水青山的天賦瓊漿。
  • 「瀘州釀、瀘州造和瀘州味道」將亮相四川消費品精品展
    11月26日至28日,2020四川消費品精品展將在成都世紀城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屆時,瀘州市將組織40餘家企業,涵蓋電子產品、酒水茶葉、調味品、方便食品、保健藥品、工藝美術品等100餘種產品參展。瀘州產品不僅要服務本土,更要面向全國。「瀘州釀」用品質贏得市場「參加這次精品展,不僅是展示產品、宣傳品牌,也是通過產品宣傳瀘州。」瀘州老窖釀酒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楊平介紹,瀘州老窖從產品矩陣出發,通過瀘州老窖旗下國窖系、瀘州老窖系、高光系及茗釀系產品,訴說瀘州老窖的品牌歷史、發展歷程、釀造工藝、品牌特性,展示「瀘州釀」「瀘州造」和「瀘州味道」的綠色、有機、健康。
  • 瀘州的酒文化可謂歷史悠久,尤其瀘州人對酒文化的貢獻
    張船山描述了文人雅士齊集酒城瀘州以酒歡趣的情景。近代也有遊客璀璨明珠熠生輝,老窖飄香譽八方之感嘆!瀘州是老窖之鄉,是名聲在外的中國酒城。當我真實地生活在酒城之時,就深深地感受到了瀘州是泡在酒裡繁華在酒裡的一個城市。瀘州因瀘州老窖而有著酒城的美譽,瀘州的人也如同老窖一樣熱情。離城三裡,酒香猶存。
  • 瀘州千年大麯酒史話,一段值得了解的白酒文化歷史
    程咬金出任瀘州大都督。在他和他後繼者經營下,瀘州長江以南少數民族地區陸續歸附中央政權,少數民族特殊的釀酒工藝,與漢族相互交流,有力推動了瀘州釀酒工藝和酒業的發展。今天的藍田壩,表面上老街破舊待拆,過去是是貫穿雲貴川的茶馬古道(亦稱川黔古道)的起點,唐時開拓,宋時繁盛。少數民族和漢族的交流和交融,不僅僅在貿易上,更在很多技藝上得以相互印證,漸入佳境。
  • 文人墨客都為月亮附上了什麼特殊的含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詞前的小序將作詞的時間、事件的起因、事情的經過,用寥寥數語交代的一清二楚。而整首詞,都圍繞月亮做文章,從開頭「明月幾時有?」
  • 走進瀘州博物館——穿越千年歲月看宋元之戰的瀘州和美酒文化
    那時候的瀘州子弟,面對戰無不勝的元軍鐵騎,展示了更加剛毅的力量,讓元軍一度無法攻克被譽為「上帝之鞭」的蒙古鐵騎是十三世紀最可畏的軍事力量,史料顯示,蒙軍僅用了五年,便徵服了中亞的喀拉汗國和花剌子模國;用了八年,徵服波斯和幼發拉底河以北地區,建立伊爾汗國。而歷來給人留下孱弱印象的南宋卻抗擊蒙軍超過半個世紀,不得不說這是世界戰爭史的奇蹟。
  • 關於瀘州你不能錯過的六首歌曲,最後一首我聽哭了
    因為一直在用文字記錄家鄉的歷史和文化,江陽沽酒客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最近又學著拍攝視頻,當然主要還是瀘州相關的內容,所以在配樂上,基本就去找瀘州相關的歌曲,沒想到瀘州居然有幾十首的本土人士和一些著名詞曲作者創作的歌曲,每一個都有它們的特色,朗朗上口,非常好聽,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聆聽和查找資料,我選出了六首個人認為最能代表瀘州特色的歌曲,寫出來以饗各位喜歡本土文化的朋友,江陽沽酒客
  • 瀘州:全力以赴戰寒潮 踏雪特巡保供電
    溼溼的霧氣籠罩著已經大面積結冰的紅梁子山,能見度極低,魏厚強和他的同事只能頂著凜冽的寒風,步行走向山林深處。行走在滿是泥濘和積冰的小路,時不時被冰雪壓彎的樹枝擋住了去處。「平時我們巡視這條線一般就是2個小時左右,大雪過後,車子沒法開上來,我們只能沿著山路步行,然後進入林區巡線。前面這基295號鐵塔還不是最遠的,最遠的297、298號基鐵塔,我們巡一次至少要花半天時間。」
  • 歷史上最風雅的拆字:若不知「蟲二」為何物,千萬別自稱是文化人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以漢字為膜拜對象,又有多少附庸風雅之士玩味其中以為樂。歷史上,曾有一種風靡一時的文字遊戲,名為「拆字」,自興盛以來,它被廣泛用於作詩、填詞、撰聯,或用於隱語、制謎、酒令等,成為了文化人茶餘飯後的樂趣之一。拆字,又稱「測字」、「破字」、「相字」等,在中國古代是一種推測吉兇的方式,屬於玄學的範疇。
  • 養貓的文人墨客你知道幾個?
    看看那些養貓的文人墨客們,你會發現許多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們不只是讓貓咪存在於自己的生活中,也讓貓咪活躍在自己的作品中,你知道的愛貓名人有哪些呢?《油燈貓鼠》這幅作品就曾因幽默的情節感和趣味的題字,賣出了448萬元的高價。齊白石不僅畫貓也養貓更愛貓,當他沉浸於創作時,貓咪就會在一旁靜靜的看著陪伴著。或許齊白石的畫作多以魚蝦蟹為主題,都是為了獻給家裡的喵星人的也說不定呢?無獨有偶,說起徐悲鴻,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畫馬,但貓奴們卻心系徐悲鴻筆下那富有靈性的貓。
  • 瀘州永川特色產業(茶葉和龍眼荔枝)聯盟成立潘文峰出席
    12月29日,瀘州永川特色產業(茶葉和龍眼荔枝)聯盟正式成立。永川區委副書記潘文峰出席成立大會,並為聯盟授牌。潘文峰在大會上致辭時說,瀘州、永川毗鄰而居,共飲一江水,攜手並進、共同發展是大勢所趨、必然選擇。瀘州永川茶葉產業聯盟和龍眼荔枝產業聯盟的成立,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瀘永融合發展示範區產業發展的一件大事。
  • 18條比你祖父年紀還大的瀘州老街道,你知道多少?
    城市的發展,特別是這二十年,瀘州的變化有兩點特別突出,第一老城區老街老地名和老舊遺址因為城市發展,被逐步替換,二是瀘州城的概念已經從原來江城到永豐橋的位置,往東西南北擴充,以前的這些方位屬於農村鄉鎮的地方,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擴充,已經完全無鄉鎮的感覺,成為了瀘州主城主區,也因此更改了一些習慣的地名稱謂和擴充出新的地名街道叫法。
  • 古往今來,關於詠雪的詩詞部分名句賞析
    雪、雪花、雪景,古往今來賦予人世間無限美景和無限遐思。文人墨客詠雪的詩詞名句則更是流芳百世。公元754年,唐代著名詩人岑參第二次出任邊寨。詩人當時頗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詩人送前任武判官歸京而寫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開篇如下: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四川瀘州:江邊觀鳥
    這是11月13日在瀘州東門口長江邊拍攝的紅嘴鷗。近年來,瀘州市著力打造生態城市,實施長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飛抵瀘州越冬的紅嘴鷗逐年增多。新華社發(牟科 攝)11月13日,市民在瀘州東門口長江邊觀賞紅嘴鷗。
  • 瀘州11月新規:乘電梯未給狗狗戴嘴套將罰款
    【四川瀘州11月新規:乘電梯未給狗狗戴嘴套將罰款】10月12日,瀘州市發布《瀘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攜帶犬只出戶,未使用牽引繩的或者乘坐電梯、出入人員密集場所未採取給犬只配戴嘴套、將犬只裝入犬籠犬袋等安全防範措施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關於這項致力於規範狗主人文明養犬的新規,你怎麼看?
  • 瀘州村民被原矛頭蝮蛇咬傷 從成都到瀘州緊急送藥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蛇咬傷救治及普及中心醫師王小彬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這種蛇在瀘州比較多,瀘州比較常見的毒蛇是原矛頭蝮蛇、短尾蝮蛇、竹葉青、絞花林蛇等。緊急傷者凝血功能破壞急待五步蛇毒血清陳大姐意識清楚,但整個手掌和小臂還腫著,手掌看起來已經發紫。負責診治的副主任醫師吳興明告訴記者,蛇毒破壞了陳大姐的凝血功能,受傷引流的小傷口,還一直無法止血。
  • 瀘州:5千餘噸優質甘蔗待售
    素有「川南甜鎮」美譽的江北鎮坐落在長江畔,擁有12公裡的長江岸線,當地的氣溫、日照、雨水和土壤都具備種植甘蔗的絕佳條件,所以種植甘蔗歷史悠久,是瀘州境內聞名遐邇的甘蔗種植大鎮,常年種植面積超6000畝,年總產量達42000餘噸,種植農戶2000餘戶。
  • 四川瀘州藏一「小峨眉」,黑臉觀音全國唯一,99座山峰像祭臺!
    1999年,在各界的支持下,將曾被民間佔用的寶峰寺產權收回,投入巨資進行修復,構成了雲峰四大禪院,總稱雲峰寺。方山上最著名的,當數山上雲峰寺那尊全國唯一的「黑臉觀音」。每年觀音生日,都有八方來客人頭攢動拜祭求子。
  • 除了豬兒粑和黃粑,號稱瀘州漢堡的渾水粑和蜘蛛粑你吃過嗎?
    最近發覺就那麼一點出息,原來人在禁錮的時候,還是飲食男女那點欲望,沽酒客雖然不是太會吃的人,但是這個時候就是越發懷念其實平時並不怎麼吃的瀘州小吃。昨天寫了羅黃粑的紀念文章,突然對瀘州那些粑粑發生了興趣。瀘州最知名的兩個粑粑是黃粑和豬兒粑,但是除了這兩個還有其他幾個粑粑你還記得嗎?今天沽酒客就來給你聊一聊瀘州的這些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