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的酒文化可謂歷史悠久,尤其瀘州人對酒文化的貢獻

2021-01-09 山裡故事

天府之地瀘州憑兩江舟楫之利,扼川滇黔渝要衝,從來商賈雲集,歷代市井繁華。古有詩人蘇東坡在瀘州邀明月醉美酒,留下了佳釀飄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間,三杯未盡興猶酣。的豪句。而楊慎則以江陽酒熟花似錦,別後何人共醉狂。又以瀘州龍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懷,橫舟自成趣。表為人雅致。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張船山描述了文人雅士齊集酒城瀘州以酒歡趣的情景。近代也有遊客璀璨明珠熠生輝,老窖飄香譽八方之感嘆!瀘州是老窖之鄉,是名聲在外的中國酒城。當我真實地生活在酒城之時,就深深地感受到了瀘州是泡在酒裡繁華在酒裡的一個城市。瀘州因瀘州老窖而有著酒城的美譽,瀘州的人也如同老窖一樣熱情。離城三裡,酒香猶存。瀘州沒有象成都那樣佔平原魚米之鄉的天時地利,瀘州也沒有象重慶山城後起之秀的富饒,但瀘州的酒文化可謂歷史悠久,尤其瀘州人對酒文化的貢獻,卻是不能忽視,也不可小覷的。

傳說,公元225年諸葛亮屯軍瀘州古城江陽,適遇瘟病流行。他叫人採集草藥百味製成曲藥,用城南龍泉水釀製成酒,令軍民飲之以避瘟疫。在民間瀘州老窖龍泉井的傳說更是代代相傳,傳說一位善良的老樵夫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每日出沒於深山採藥。一日晚歸,忽見白、黑二蛇相鬥,白蛇弱小黑蛇粗大。老樵夫心想,人間恃強凌弱以大欺小之事屢見不鮮,未料蛇中亦有此事,於是揮斧將黑蛇砍死。返家時天色已晚,途中忽見一線光明,循光而去則見一座宮殿,一白髮白髯白袍長者自稱君龍,將老者迎入殿中設宴擺酒,醉中分別並贈美酒一瓶。樵夫醉歸,將抵家時被門口井欄絆倒,懷抱的美酒亦掉入井中。樵夫頓時醒來,忽覺井中酒香撲鼻。從此樵夫改行以釀酒為生,這井水釀出的酒清冽甘爽、遠近馳名,這就是後來的瀘州老窖龍泉井。到了明朝一位姓舒的舉人用龍泉井水釀製曲成功,始舒作坊,這便是瀘州老窖制曲的傳說。

歷史變遷,歲月滄桑,多少灰飛煙滅。而在瀘州至今保存下來的1000多口窖池中,年歲在百歲以上的就有400多口,其中舒聚源、溫永盛等明代老窖池都在400多年以上。它們自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年)開始使用,數百年曆經歲月洗禮,未曾損壞改建,一直保持著原始的風貌,堪稱我國釀酒史上的奇蹟。這400多年的瀘州老窖池,1996年就被相關部門確定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此外,這400多年的老窖池還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載入了吉尼斯記錄。說起這些酒文化,瀘州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因為國寶窖池就是瀘州活的文物,散發著的不僅是酒香,更有酒文化氣息。

古代的文人墨客約聚瀘州把酒當歌;天下梟雄車頓於此以酒長嘆;而今天人們舉家親朋遊玩於此以酒慶聚;個人清閒涉足於此以酒抒情。物境不同、心緒不同、方式不同人文卻一脈相承。溶入瀘州這個大家庭,你馬上就會知道瀘州人愛酒、釀酒、品酒、敬酒。有朋自遠方來,先是美酒奉上再談佳餚佐酒。紅白喜事高朋滿座,酒是主打曲目,而能喝善勸又是瀘州人的待客之道。酒席上瀘州人來者不拒,飲之不醉,醉後不亂。滿大街但見三兩知已聚首,更要一醉方顯其情深。當舊友久別重逢,你來我往推杯換盅間暢所欲言,酒中自有真情在。即便無人相陪無菜佐酒,亦見大排檔上一人一杯,一桌一椅,聽著竹葉沙沙,歸鳥啾啾,獨酌獨飲,好不快活。

在酒城裡走上一圈,我發現酒已不是瀘州男人的專利,瀘州女人也善飲,溫語淺笑間,略一揚杯,酒已下肚,含著嘴角淡淡一笑,灑脫地亮出杯底,那份優雅不懂愛酒的人是學不來,也妒不去的。不少瀘州女人比男人更能喝,而且酒量更大。女人天生帶著七分酒量。然而酒中巾幗沒有濫飲,她們用特有的敏銳分場合看人事,時而淺酌算是敬意,時而半斤對八兩表達誠意,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讓我這個來自紹興酒鄉的醉仙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說成都女人是甜膩的米酒,重慶女人是典雅的紅酒,那瀘州女人一定是高純度的百年老窖白酒,樸實無華入口醇香而回味無窮。短短幾日的聚首,我的心中有了酒城的酒香,又怎麼能放得下夢裡的愛人?那淡淡的酒香,那濃濃的情愛將會縈繞在我的心中久久不散。

相關焦點

  • 瀘州千年大麯酒史話,一段值得了解的白酒文化歷史
    本文參考了瀘州老窖史話,以及經趙永康先生潛心考證的瀘州酒文化發展文史,前輩高人治學嚴謹,非我後輩小生可比,學習之餘無比崇敬,表示感謝。生在酒城算不算幸福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瀘州還沒有酒城的別稱。儘管瀘州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更早呢有沒有?這裡沒有足夠的資料,不好說,也不亂說。
  • 在青山綠水中對話古今酒文化
    並在講解員的介紹中通過展板了解了捨得酒業的智慧包裝工場、高端陳年老酒儲存量、傳承非遺釀酒工藝以及捨得酒業獨有的「六糧濃香工藝」等既蘊含歷史文化傳承,又擁有高端科技引進的捨得酒業創新發展理念和技術。
  • 走進瀘州博物館——穿越千年歲月看宋元之戰的瀘州和美酒文化
    瀘州一座古老的城市,以酒聞名,那數千年的歷史積攢的不僅僅是那幾壇美酒,更有很多人文情懷,地方典故,今天我們一起來瀘州博物館,看看那些歲月的痕跡。宋朝末年,元軍大勝,南宋王朝岌岌可危,風雨飄搖的瀘州,演繹了可歌可泣的民族存亡的悲歌。熱血灑在故土,那是多麼悲壯的往事。
  • 關於瀘州你不能錯過的六首歌曲,最後一首我聽哭了
    因為一直在用文字記錄家鄉的歷史和文化,江陽沽酒客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最近又學著拍攝視頻,當然主要還是瀘州相關的內容,所以在配樂上,基本就去找瀘州相關的歌曲,沒想到瀘州居然有幾十首的本土人士和一些著名詞曲作者創作的歌曲,每一個都有它們的特色,朗朗上口,非常好聽,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聆聽和查找資料,我選出了六首個人認為最能代表瀘州特色的歌曲,寫出來以饗各位喜歡本土文化的朋友,江陽沽酒客
  •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將絕佳的詞句獻給了瀘州和瀘州酒
    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清代詩人張船山在《詠瀘州》中,寥寥數筆給我們勾勒了一幅瀘州風俗畫:夜幕下的江面上燈火通明,達官貴人們在酒樓上一邊品嘗著美酒,一邊欣賞著歌舞姬的低吟淺唱,一如既往地縱情於聲色之中。賓主高談闊論,把酒言歡,不覺已頗有醉意,旁邊的侍女則為主人遞上了橙子解酒。僅僅四句,「酒樓」和「銜杯」都點到了「酒」字,足見飲酒作樂是瀘州人夜生活的主題,瀘州酒城真不是浪得虛名。
  • 偏見是一座山,一百個愚翁都搬不動,但瀘州這種味道卻能化解
    因為釀酒而聞名的瀘州,被人刻意用煽情的文案說它是一座釀造幸福的城市。大概久處蘭室而不知香,本地人不知道是否認同?作為一個地道的瀘州人,江陽沽酒客有時候也會想,幸福是怎麼釀造出來的呢?它是嗅覺,還是視覺,又或者是味覺呢?或許因為美酒需要配佳餚,最終還是跟味道有關吧。說到味道,四川是一個非常重視味覺的省份,看看川菜可以稱為四大名菜就知道了。
  • 傲百年白酒知識百科大全系列——酒文化和酒桌文化
    說起中國白酒,一定不能少得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畢竟,有很多璀璨的歷史事件和優美的文章都有「酒」的參與,也誕生中國獨有的「酒文化」!
  • 酒文化:人們心中不變的情愫
    隨著歷史的發展與沉澱,酒與政治社會、經濟發展、文學藝術等多方維度均有著微妙而又緊密的關係。或許人們在它的身上附加了情感甚至精神層面的意義,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構成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酒的定義解讀在我國,酒的發展有著悠久綿長的歷史。無論是代代相傳的釀酒工藝,還是有著歲月痕跡的酒文化,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傳承。
  • 日出東方,照我凝光——瀘州古九門唯一倖存的凝光門
    瀘州的歷史兩千多年,但是從城市建成有規模和格局的方面來說,江陽沽酒客認為還是得從大宋說起。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瀘州最早始建於公元前151年。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陽郡,而城郭始於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在原籬寨基礎上用木柵而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瀘州城郭規模還是古寨結構,還不具備真正的城市規模。
  • 瀘州忠山有嘉木,滿城盡開藍花楹,一段關於顏色之城的隨筆
    兩江繞城江陽好,瀘州初夏有詩情。——題記瀘州是一種被兩江環繞的城市,雖然城中沒有高山,卻依舊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園林城市。瀘州人熱愛各種樹林花卉,我覺得甚至比酒還要深厚。一百多年前,一個騎馬打戰的武將,來割據瀘州,雖然並沒有給大家留下太多好感,但是他卻實實在在的做了幾件好事。
  • 瀘州忠山是個大寶藏,你們可能還不曉得,想知道看沽酒客怎麼說?
    諸葛亮是否來過瀘州,這個需要歷史和考古學家共同去驗證,沽酒客就不在這裡把傳說當事實,但是忠山,是瀘州老八景之一——寶山春眺。據《瀘縣誌》(瀘州市以前名瀘縣,又名江陽)記載:「忠山,城後枕山也。一名堡子。勝覽云:寶山初名堡子,為巡檢廨。慶元間(1195-1200),州帥陳損之移廨山西,建堂其上。
  • 瀘州廣場車站正在拆除中?原來真相是這樣……
    昨日,瀘州廣場車站開始拆除得場景在微信朋友圈裡廣為傳播,不少網友在問:廣場車站拆除後將會建成什麼呢? 作為瀘州城區曾經的地標建築,廣場車站承載著瀘州人太多的記憶,它的變化備受大家的關注。今年6月30日,隨著瀘州城西客運站投入運行,已經運行了半個多世紀的廣場車站最終關閉。但是,時隔不久,廣場車站被改作社會停車場;11月29日,又傳來廣場車站開始拆除的消息。
  • 瀘州民間故事:這個故事比小紅帽更有看頭,瀘州熊家婆
    這個是江陽沽酒客瀘州民間故事中壓箱底的精華,瀘州民間故事種類繁多,而且各有趣味,但是沽酒客認為傳播和影響力最廣的:一是《二十四個望娘灘》,另一個就是《熊家婆》。瀘州民間傳說《熊家婆》完全可以比美《格林童話》裡小紅帽狼外婆的故事,但是沽酒客覺得,瀘州人比他們更具智慧和幽默感,這篇傳說絕對是瀘州人智慧一大結晶,腦洞開的不要不要的。
  • 央視報導:瀘州「刷樂寶」傳銷陷阱!涉及人員多達5000餘人!
    2019年9月一家名為瀘州刷寶科技的公司在瀘州當地迅速走紅「0元購機」的廣告和新的盈利模式吸引了不少人參與足不出戶就能掙錢是這家公司的宣傳口號10月12日江陽警方偵破瀘州刷寶科技有限公司楊某等人涉嫌組織、
  • 瀘州冬季四大白水素菜,實惠營養,加上海椒蘸水比吃肉還下飯
    瀘州是四川的一部分,當然不可能不感染這樣的氛圍。沽酒客是瀘州人,雖然在吃上面只是略微懂點,到底還能寫上幾句,今天我們談的是一些普通的食材,不貴,也不難的,而且還是素菜,但是哪怕就是一個菜,瀘州人都能讓它做得特別下方。
  • 除了豬兒粑和黃粑,號稱瀘州漢堡的渾水粑和蜘蛛粑你吃過嗎?
    最近發覺就那麼一點出息,原來人在禁錮的時候,還是飲食男女那點欲望,沽酒客雖然不是太會吃的人,但是這個時候就是越發懷念其實平時並不怎麼吃的瀘州小吃。昨天寫了羅黃粑的紀念文章,突然對瀘州那些粑粑發生了興趣。瀘州最知名的兩個粑粑是黃粑和豬兒粑,但是除了這兩個還有其他幾個粑粑你還記得嗎?今天沽酒客就來給你聊一聊瀘州的這些粑粑。
  • 瀘州分水油紙傘—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分水鎮的浪漫風景
    四川瀘州油紙傘製作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四百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其製作工藝包括號竹、削傘架、裱傘面、上油、穿線等70多道工序,先選取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的竹子,進行曬晾,通過鋸筒、劃線、刨節、刮青、鑽孔、拼架、穿線、串聯等工序製成傘胚,將石板印刷的傳統圖案裱上傘面,塗抹上天然桐油,用五色絲線穿插在傘骨之間,上手柄後即完成一把油紙傘。
  • 18條比你祖父年紀還大的瀘州老街道,你知道多少?
    今天的瀘州的新街道名字,即便是你去問一個老瀘州人,可能他都要多久才能回過神來。在過去幾百年的時間,城市拓展並不大,還是在老城打轉,你說是固步自封也好,還是安於現狀也好,在我看來,瀘州這個地方,城市發展之所以覺得緩慢,其實是因為它當時更像一個驛站,來來往往給人的穩定性不夠吧。城市街巷,是人們交往,車輛交通必不可少的通道。由於歷史的原因,街巷或興或廢,多有變遷。街巷名稱,亦隨之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