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我國的腎病患者來說,如何判斷腎小球濾過功能(簡稱腎功能)的好壞,大家都會說肌酐,肌酐越高證明腎功能就越差,肌酐越低腎功能就越好,如果沒有其他幹擾因素,確實可以這樣說。但對於腎內科醫生來說,需要考慮更多方面的因素來綜合判斷,才能得出最準確的答案。
臨床上用來評價腎功能的指標主要有6個:
1.放射性核素標記的造影劑(ECT):通過該檢查得到的腎小球濾過率(GFR),是慢性腎臟病國際分期的「金標準」,是臨床工作中的「參考標準」。但血肌酐明顯升高的患者,該檢查的意義不大,而且需要注射造影劑,多數造影劑是有腎毒性的。
2.血肌酐:這是最為大家熟知的指標。肌酐是肌肉組織中肌酸的代謝終產物,肌酐在血液中不與蛋白結合,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測量經濟方便,是目前最常用的間接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指標。但利用肌酐反映GFR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如肌肉疾病、營養不良等導致肌酐生成量減少,這時的血肌酐會高估GFR。如肌肉較發達,吃了較多的肉類,這時的血肌酐會低估GFR。此外肌酐可被腎小管排泌,特別是隨著腎功能的下降,腎小管排泌的肌酐佔腎小球清除的比例增加,因此只有當GFR下降到正常的1/3時,血肌酐才開始升高。
3.肌酐清除率(Ccr):可以避免肌肉及肌酐腎外清除的影響,比單獨使用血肌酐反映GFR更準確。但是,腎小管對肌酐的排泌、留尿過程中血清肌酐的波動,以及24小時尿標本留取的不準確都會影響Ccr評價GFR的可靠性。
Ccr(ml/min)=(尿肌酐×24小時尿量ml)/(血肌酐×1440)
4.基於血肌酐的公式:由於測定Ccr需要留取尿液,操作繁瑣而且容易出現錯誤,因此多年來總結了多個基於血肌酐而不用留取24小時尿液的經驗公式,最常用的是Cockcroft公式。該公式考慮了性別、年齡、體重對肌酐的影響,其敏感性高於單純的血肌酐。
Ccr(ml/min)=(140-年齡)×體重Kg/72×血肌酐(mg/dl) 如果是女性就再×0.85
5.血清尿素:是人體蛋白質代謝的終末產物,現已證明其評價GFR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欠佳。當GFR下降到正常的一半以上時血中尿素濃度才會升高,且受到很多腎外因素的影響。高蛋白飲食、消化道出血、感染、血容量不足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素可使其升高。而低蛋白飲食、大量飲水、慢性肝臟病均可導致血中尿素濃度下降。
6.血清胱抑素C:機體產量恆定,不受腫瘤、炎症、肌肉容量、性別的影響。腎臟是清除胱抑素C的唯一臟器,可經腎小球自由濾過,在近端腎小管重吸收並降解,不被腎小管排泌。所以血清胱抑素C濃度主要由GFR決定,是較理想的評價GFR的內源性物質。特別是在腎功能損傷的早期,比血肌酐更能敏感地反映GFR的下降。
每種方法都有其影響或限制因素,所以在臨床上需要綜合考慮,才能最終判斷腎功能的水平。如果一個指標出現了問題,大家先不要妄下結論,最好諮詢專業的醫生幫你分析,排除影響因素後,才能更準確的知道腎功能損傷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