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腎功能的6個指標,哪個最準確?

2021-01-11 向自己要健康

對於大多數我國的腎病患者來說,如何判斷腎小球濾過功能(簡稱腎功能)的好壞,大家都會說肌酐,肌酐越高證明腎功能就越差,肌酐越低腎功能就越好,如果沒有其他幹擾因素,確實可以這樣說。但對於腎內科醫生來說,需要考慮更多方面的因素來綜合判斷,才能得出最準確的答案。

臨床上用來評價腎功能的指標主要有6個:

1.放射性核素標記的造影劑(ECT):通過該檢查得到的腎小球濾過率(GFR),是慢性腎臟病國際分期的「金標準」,是臨床工作中的「參考標準」。但血肌酐明顯升高的患者,該檢查的意義不大,而且需要注射造影劑,多數造影劑是有腎毒性的。

2.血肌酐:這是最為大家熟知的指標。肌酐是肌肉組織中肌酸的代謝終產物,肌酐在血液中不與蛋白結合,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測量經濟方便,是目前最常用的間接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指標。但利用肌酐反映GFR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如肌肉疾病、營養不良等導致肌酐生成量減少,這時的血肌酐會高估GFR。如肌肉較發達,吃了較多的肉類,這時的血肌酐會低估GFR。此外肌酐可被腎小管排泌,特別是隨著腎功能的下降,腎小管排泌的肌酐佔腎小球清除的比例增加,因此只有當GFR下降到正常的1/3時,血肌酐才開始升高。

3.肌酐清除率(Ccr):可以避免肌肉及肌酐腎外清除的影響,比單獨使用血肌酐反映GFR更準確。但是,腎小管對肌酐的排泌、留尿過程中血清肌酐的波動,以及24小時尿標本留取的不準確都會影響Ccr評價GFR的可靠性。

Ccr(ml/min)=(尿肌酐×24小時尿量ml)/(血肌酐×1440)

4.基於血肌酐的公式:由於測定Ccr需要留取尿液,操作繁瑣而且容易出現錯誤,因此多年來總結了多個基於血肌酐而不用留取24小時尿液的經驗公式,最常用的是Cockcroft公式。該公式考慮了性別、年齡、體重對肌酐的影響,其敏感性高於單純的血肌酐。

Ccr(ml/min)=(140-年齡)×體重Kg/72×血肌酐(mg/dl) 如果是女性就再×0.85

5.血清尿素:是人體蛋白質代謝的終末產物,現已證明其評價GFR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欠佳。當GFR下降到正常的一半以上時血中尿素濃度才會升高,且受到很多腎外因素的影響。高蛋白飲食、消化道出血、感染、血容量不足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素可使其升高。而低蛋白飲食、大量飲水、慢性肝臟病均可導致血中尿素濃度下降。

6.血清胱抑素C:機體產量恆定,不受腫瘤、炎症、肌肉容量、性別的影響。腎臟是清除胱抑素C的唯一臟器,可經腎小球自由濾過,在近端腎小管重吸收並降解,不被腎小管排泌。所以血清胱抑素C濃度主要由GFR決定,是較理想的評價GFR的內源性物質。特別是在腎功能損傷的早期,比血肌酐更能敏感地反映GFR的下降。

每種方法都有其影響或限制因素,所以在臨床上需要綜合考慮,才能最終判斷腎功能的水平。如果一個指標出現了問題,大家先不要妄下結論,最好諮詢專業的醫生幫你分析,排除影響因素後,才能更準確的知道腎功能損傷的程度。

相關焦點

  • 評估腎功能,光看肌酐就行?錯,這些指標比肌酐更準確!
    說到如何評估腎功能,相信不少腎友的第一反應都是看肌酐,沒錯,血肌酐確實是目前臨床判斷腎功能(腎臟濾過功能)最常用的指標,不過它卻不是最準確的指標。今天小編就來給腎友們介紹幾個更為準確的「傢伙」,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判斷腎功能是否受損以及受損到什麼程度。
  • 腎功能中哪個指標最準確?不要只會看肌酐
    腎功能化驗單上有多種指標,可能有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內生肌酐清除率等等。不過,評價腎功能最權威準確的「金指標」,是腎小球濾過率。
  • 腎功能的三個指標各代表什麼意義?
    腎功能的三個指標各代表什麼意義?09-24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李青大夫 腎病科普 收錄於話題#腎衰竭3#腎功能2#慢性腎臟病63#尿毒症5腎功能的三個指標各代表什麼意義
  • 腎功能檢查報告,哪幾項指標最關鍵?3個數「暴露」腎臟狀態
    但隨著腎功能發生實質性的損傷後,受損超過50%,各種症狀就開始出現,且指標檢查往往出現明顯異常。腎功能指標,你看對了嗎?腎功能損傷也就導致了腎病的發生。要評估病情的嚴重性,及腎功能損傷的情況,一些指標就變得尤為重要。尿檢、血常規、血生化及腎臟B超是檢驗腎功能的基本檢查。
  • 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但腎功能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深入的了解病情?部分腎友往往喜歡用血肌酐值的高低衡量腎功能的好壞,認為肌酐正常腎功能就正常,肌酐升高腎功能就受損了。但其實肌酐並沒有那麼「靈敏」,一般肌酐升高後表明腎功能已經嚴重受損了,所以,有些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去檢查,發現肌酐正常,誤以為自己沒事,就錯過了治療時機。判斷腎功能的好壞,肌酐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有一些指標更敏感。
  • 最關鍵的3個腎病指標,可惜多數腎友只看1個
    剛患腎病的「新手」,以及不太關注腎內前沿領域的人,經常會對腎病相關的檢驗指標產生誤解,或是理解有偏差。以致於出現「降肌酐」「消潛血」「尿蛋白至上」等錯誤觀念。對指標有誤解,就可能會捨本逐末,求醫問藥誤入歧途,幡然醒悟時腎功能已經嚴重衰竭。
  • 飯後抽血會影響腎功能的哪些指標?
    很多患者來到醫院門診以後,主動要求抽血化驗,比如腎功能,但在此之前,醫生會問患者「是否已經吃過飯了」,如果患者吃過飯了,醫生會建議患者下次晨起空腹時再抽血化驗腎功能,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我們在吃過飯以後,吃進去的食物要經過胃腸道消化和吸收,而在這個過程中,血液的成分會受到影響,許多血液的檢查指標也會受到影響,包括腎功能。因為許多檢測指標的參考範圍是根據健康人在空腹時經抽血化驗得出的,那麼一個人吃了飯進行抽血化驗的結果與正常的參考範圍就缺乏可比性了。
  • 監測腎功能,需要做3類檢查,2項指標最關鍵
    這幾種疾病,都會造成腎功能損害。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報導,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腎臟病,而且,多數腎臟病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腎功能的損害是漸進累積的過程,因此,早期診斷至關重要。那麼,通過哪些檢查可以監測腎功能呢?咱們現在來解析。了解腎功能,通常有3類檢查手段,分別是影像學檢查、尿液檢查、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常用的有3種。
  • 腎功能指標的意義
    腎臟代謝功能,也就是人們通常指的腎功能。腎功能的主要就是將人體多餘的水分和毒素從人體內排出,平衡身體技能,這就是腎功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說保護腎臟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但是,正常人的腎功能指標有哪些?怎麼判斷腎臟出現問題?  腎功能正常值是什麼  各種腎病在久治不愈後,都會導致腎功能損傷,而腎功能損傷最終的結局就是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症。
  • 血肌酐值是檢測腎功能的最常用指標,也是健康體檢的必檢項目
    因其操作方法簡便,幹擾因素較少,敏感性較高,為臨床常用的較好的腎功能試驗之一。血肌酐值高出正常值多數意味腎臟受損,血肌酐能較準確的反映腎實質受損的情況,並非敏感指標。因為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到正常人1/3時,血肌酐才明顯上升。意思就是說,因為人體腎臟代謝能力強,當腎臟損傷較輕時一般人不適感覺不明顯,所以很多人當真正出現噁心、嘔吐、頭暈時,其實腎臟已經損傷嚴重,此時血肌酐也開始明顯上升。
  • 判斷腎病嚴不嚴重,除了看肌酐,了解這兩個指標也很關鍵!
    目前,臨床上多用血肌酐水平來衡量腎臟濾過功能的好壞,一般來說血肌酐正常值標準為44~133μmol/L,當血肌酐超過133 μmol/L時便意味著腎臟已出現損傷,超過707μmol/L就被稱為尿毒症期,需要以透析為主來進行治療。
  • 判斷腎功能好壞,需要看哪個指標?落在這個範圍內才算正常
    腎臟不好了,身體產生的代謝產物就不能很好地被腎臟篩選出來,某些指標就會出現異常。很多人把腰酸腿疼、尿中出現泡沫、尿黃尿臭當成腎病發生的標誌,其實這樣做往往會耽誤診治腎病的最佳時機,而且「誤診率」和「漏診率」也是很高的。#百裡挑一#不知道為什麼,相對上述所謂的腎病「症狀」,可以表示腎功能好壞的醫學指標就不那麼「普及」了。
  • 腎病不想尿毒症,必須要盯住3項關鍵指標,腎功能或可安然無恙
    說實話,腎臟病並不是一個進展特別迅速的慢性病,相比於一些嚴重的慢性病尤其是心臟疾病、肝臟疾病,腎功能的進展速度並不是很快,尤其對一些不很嚴重類型的腎病,病情是容易控制的。防範尿毒症的發生,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腎功能的進展速度。治療過程中,我們要時刻觀察腎功能的一舉一動,其中有一些指標具有明確的評估價值。
  • 診間日記:腎功能檢查的金標準——腎功能顯像
    如果腎功能下降,代謝廢物就會在體內蓄積,所以臨床上通過代謝廢物在血中的含量來推測或者評估腎臟的功能。臨床常用腎功能的評價指標有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三者簡稱腎功三項。尿素氮和血尿酸的血液濃度受腎外因素的影響較大,不能客觀評價腎功能,所以只是參考,最常用的血液指標是血肌酐。肌酐是肌肉的代謝產物,一般每20g肌肉可代謝產生1mg的肌酐。
  • 腎功能三個指標之間的區別,及藥物引起腎臟損傷的機制!
    作為評價腎功能的三個指標,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之間有何區別?哪一個指標更有價值?藥物是如何影響腎功能的? 一、血肌酐(SCr) 尿中白蛋白量能較準確地反映腎功能的變化。當24小時尿中白蛋白含量為30~300mg時,被定義為微量白蛋白尿。24小時尿量影響因素較多,現在用晨尿白蛋白和肌酐的比值(≥3mg/mmol)代替傳統的「定時尿液收集」的尿蛋白定量。特別提醒:判定腎臟有無損傷的敏感指標是尿蛋白,而不是血肌酐,更不是尿素氮。
  • 4項指標了解腎功能,淺顯易懂,越早知道越有利於防腎衰竭
    如何及時探查腎功能的情況,判斷腎病問題?當然少不了檢查。論各類疾病病,都有一些相對於身體指標出現異常,腎病也不例外。腎病不論是確診還是治療過程中都需要進行四方面的檢查,檢查的越準確,對病情的治療及腎衰竭的防控越有利。但有時候查出來,有些醫生並不會詳細的一個個指標講給你聽,按著密密麻麻的化驗單,有些的腎友心裡很是沒底。那麼,每項檢查背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與腎功能密切相關的5項指標,大家都知道嗎?
    周遜 腎內科主任患腎病時間久了,都知道尿素氮(Bun)與血肌酐(SCr)是反映腎功能的指標,可能還知道肌酐清除率(CCr)與腎小球濾過率(GFR)也與腎功能有關。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腎小球濾過率(GFR)等只是判斷腎功能好不好及其嚴重程度的指標,當它們已經出現明顯異常時,說明腎損傷已經嚴重了,或已到了腎衰竭階段,即已經產生了「結果」。也就是說,預防與治療腎病與腎衰竭,並非針對Bun、SCr、CCr或GFR等這些指標本身,而是幹預與其關係密切的其它指標。
  • 想知道你的腎功能好不好,主要是看這幾個指標
    腎功能檢查臨床上經常說查查肝功能、腎功能,這個腎功能,一般包括三個指標: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其中最重要的是血肌酐。01血肌酐肌酐是人體的代謝廢物,確切地說,肌酐是肌肉的代謝產物。所以說,血肌酐的多少就能基本反映腎小球濾過率,也就是通俗說的腎功能。02尿素氮尿素氮是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一般每克蛋白質代謝產生0.3g的尿素氮。腎臟也是尿素氮的主要排洩器官,尿素氮從腎小球濾過後在各段腎小管均可重吸收。所以,血尿素氮的排洩不僅受腎小球濾過率的影響,也受腎小管功能的影響。
  • 有4個衡量標準,其中2點決定是否會尿毒症
    判斷腎病嚴不嚴重,往往需要評估腎功能的情況,還有一些影響病情的關鍵指標,更全面系統的來衡量。那麼,哪些指標或症狀是衡量腎病嚴重性的標準?有四方面對腎功能的影響較大,腎友們對照看看,你屬於哪種?二、肌酐的高低多數人認為肌酐升高了,表明腎功能損傷比較嚴重,肌酐值越高,腎衰竭的風險越大,病情肯定是最嚴重。但其實如果初始發現病情時,肌酐沒有明顯升高(低於130),說明腎功能受損較輕微,積極的進行抗炎抑制治療。病情不一定會越來越重,預後結果也會比較好。
  • 如何看懂腎功能化驗報告單
    江蘇省醫學會腎臟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腎臟內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劉必成教授介紹說,腎功能檢測指標很多,包括腎小球濾過功能測定如內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肌酐、尿素、尿酸濃度,腎小管功能測定如尿胺基酸、尿糖、尿滲透壓和尿酸化功能測定等。通常醫生開具的抽血化驗「腎功能」的單子中,檢查項目主要有血清尿素、肌酐、尿酸這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