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講道理就像是「對牛彈琴」,恨鐵不成鋼的你,真懂孩子心嗎

2020-11-29 騰訊網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家長,尤其是很多當爸爸的,總喜歡給孩子講道理,把自己的一些人生經驗傳授給孩子。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們的教育,如何培養寶寶成為「人上人」,變成了每個父母最大的目標,家長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要對孩子耳提面命一番,孩子鞋帶系不好,會被媽媽說成獨立性差,將來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自理,如何跟其他人競爭?

孩子喜歡玩遊戲,會被父母說成是玩物喪志,將來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容易受到誘惑。

但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卻發現孩子只是左耳聽右耳冒,自己就只是在浪費口舌,孩子全然沒有受教,這讓家長氣不打一處來。

爸,你別像唐僧一樣行不行?

莉莉的孩子聰明可愛,長得漂亮,性格也好,從小就備受家人朋友喜愛,父母對她也是給予了厚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莉莉是初中老師,平時面對的學生正處於青春叛逆期,所以莉莉對她的學生們也要求比較嚴格,經常給他們講大道理,約束規範同學們,這也是為了他們好。

莉莉的發點是好的,但是久而久之,莉莉就養成了愛講大道理的職業病,上到對老公的日常行為規範,下到對孩子的教育。

莉莉的孩子有點難以接受媽媽帶來的大道理,孩子只要一犯錯誤,莉莉就喋喋不休,開始講一些大道理。

面對一知半解的孩子侃侃而談大道理,莉莉希望通過這種語言環境的教育能端正寶貝的三觀言行,給他講各種人生的經驗,殊不知已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了厭煩的種子,莉莉的孩子開始越來越叛逆和反感,疏遠父母,經常故意做一些莉莉不讓做的事情來表達抗議。

但是莉莉卻覺得自己做的很對,但每次講完孩子都是一臉埋怨,還說家長像唐僧太墨跡。

這讓莉莉感到很傷心,並且不知道自己要怎麼做,孩子才能明白。

我們要知道,枯燥的給孩子講大道理,看似有用,實則適得其反,把孩子推得更遠了。莉莉對此也很無奈,一方面生氣孩子的不聽話叛逆,一方面也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自己的「道理」?

1. 高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

從寶貝兩歲至三歲到青少年青春期結束,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是一個遞增的過程。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不能聽懂家長講的大道理,都是正常的現象。而家長「枯燥的大道理」正是起到了「添油加醋」,「火上澆油」的作用。

家長要理解不同年齡孩子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我們要給予孩子充分理解並正確引導,改變原有的教育方法,與孩子一起慢慢摸索更適合自己,更適合自己寶貝的教育方式,不停磨合,不停改變。

2. 太過於乏味

枯燥的大道理讓孩子覺得素然無味,不像兒童故事那樣充滿趣味性。而這種毫無趣味的大道理,會讓孩子覺得無聊,聽不進去。

孩子的注意力都很短,不易集中,當家長們說起這些無趣的道理更加會讓寶貝分心,眼睛會不自覺的被旁邊更有趣、顏色更鮮豔、聲音分貝更高的事物吸引。

家長們可以稍加潤色,增添一些趣味性,或者改變原有的溝通方式,加上一些輔助工具等就能更吸引寶貝的注意,同時還能增加一些親自互動。

3. 孩子天性沒長性

對於孩子來講,大道理一般都很深奧難懂,而父母為了能加深孩子記憶,便會反覆強調,不斷提醒。

第一遍第二遍的時候,孩子還會覺得很新奇,等父母重複的次數多了,孩子便會感到厭煩,覺得家長過於「墨跡」,過於「嘮叨」。

家長要知道,孩子天性沒有長性,我們家長如果不停的嘮叨,那孩子最終還是聽不進去家長所講的道理。

其實有些時候,家長不用反覆的去講同一個道理,與其這樣,還不如多講幾個類似的故事進行類比,既能加深孩子印象,又能進行親子互動。

家長如何巧用技巧,讓孩子消化自己的「道理」!

1. 別長篇大論,要言簡意賅

有些父母願意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來教育孩子,覺得我是你爸媽,都是為了你好,你就應該聽我的,張口就是人生哲學大道理,其實孩子聽不懂,也不理解,這樣做這是在浪費口舌,浪費雙方的時間。

所以,家長們不要長篇大論,要言簡意賅,要懂得孩子的想法,用孩子的思維來教育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自己消化家長所講的道理。

2. 儘量用最簡單的語言

孩子一犯錯,家長就說個不停,這是中國現在家長教育孩子的普遍現象。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應該換位思考,想一想孩子為什麼對自己所講的道理熟視無睹。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我們應該儘量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教導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在他們的理解範圍內接受家長所給予的教育。

家長注意講道理不是不講理,我們要關注孩子的能力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本癥結,多了解孩子是怎麼想的,如果用長篇大論來讓孩子聽不懂的話,這是不合理不科學的。

3. 讓道理帶點趣味性

家長應該拿出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態度,來使枯燥的大道理變得充滿趣味性。潤色過的大道理也可以變得栩栩如生,這樣道理不僅好玩有趣,也充滿教育意味。

當道理帶了一些趣味性,不僅孩子愛聽,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反應也是高興的。

只是需要辛苦爸爸媽媽拿出當年寫作文做作業的勁頭,來充實故事,讓道理變得趣味,從而能讓孩子更好的融入進去。

在給孩子講道理時,這些點一定要避諱!

1. 不要強制孩子聽

想讓孩子整理屋子,就要讓孩子體會雜亂無章的苦惱。想讓孩子知道金錢的重要,就要讓孩子知道賺錢的不易。

成長的腳步只有踏在真實的生活中才會堅實而有力量,有些後果孩子一定要自己去承擔才會從中吸取教訓。

所以家長不要重複的跟孩子講:你要這樣做才能怎樣怎樣。家長要給孩子分析某件事情的利弊,把選擇的權利交到孩子的手裡,這不是放任,而是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從而他們也會更加尊重自己。

如果我們強制讓孩子聽自己的大道理,那麼孩子就會帶有情緒,帶有情緒之後孩子還怎麼能聽進去呢?

2. 照顧孩子的情緒

家長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當孩子顯現出一些缺點的時候,家長不要急著發表一些長篇大論來討伐他們,要試著去走進他們的心裡,站在他們的視角去看問題,可能孩子心中已經有了改變的態度。

家長所需要做的就是打消孩子的疑慮,給孩子有力量的鼓勵,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隊友,是自己身後最堅實的力量,這樣孩子才能勇往直前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要照顧孩子的情緒,當我們對孩子說教時,我們要學會適可而止,當感覺孩子不對勁時我們就要停止了,因為如果再繼續講下去的話,孩子是更不能接受的。

3. 別提起孩子痛處

家長在給孩子講道理時,一定不要提起孩子的痛處,因為如果我們總用孩子犯下的錯誤來舉例的話,這只會讓孩子更加聽不進去,大多數的孩子都不願意聽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

我們可以適當的舉一些正面的例子讓孩子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是我們不要說的太過於直白,因為這樣直戳孩子的痛楚的話,孩子當然會聽不進去家長的一些說教。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確實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但是如果方法用的錯誤的話,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几乎時時刻刻都在擔心,但是這種擔心一旦通過嘴巴說出來就變成了嘮叨。

家長時時刻刻的鞭策,對孩子來說是種苛責,家長可以試著減少某句話的使用頻率,要試著相信孩子,衡量世間對錯的尺子,早已存在在他們胸間。

講道理是一種我們所提倡的正確教育方式,但是要使用得當,講有趣又有意義的道理故事,而不是空談千篇一律的說辭,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思想。

教育方式千萬種,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低層次」家長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有高招
    有些脾氣暴躁的家長會直接進行「棍棒教育」,認為只有打才能讓孩子聽話,還有的父母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選擇跟他們不斷的講道理,但是這樣真的有效果嗎? 最後的結果顯而易見,家長們跟孩子講道理,他們是完全聽不進去的,反而會令父母覺得,自己在這費心講話孩子卻越來越能鬧。 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有妙招!
  • 孩子頂嘴講不通道理?我們該怎麼辦?
    孩子頂嘴講不通道理?我們該怎麼辦?首先說說講不通道理的原因!1:對低齡兒童來說之所以講不通道理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沒有掌握和低齡兒童的溝通方式,第二點是因為孩子心中壓抑著很多負面情緒。首先來說溝通方式:低齡兒童具體思維和形象思維強,不過邏輯思維很弱。
  • 孩子犯錯時,家長只會講道理並沒有什麼用
    孩子是寶貝。犯了錯,要細心的和他們講道理,再加上大家現在生活質量提高了,更要採取溫和的教育方式講道理,從而讓孩子們快樂健康地長大。這樣「快樂」的在道理中長大的孩子真的是「健康」成長嗎?育兒專家們經過長時間的教育研究和心理研究發現,對孩子來說,他們在淘氣的狀態下,心理是不穩定而且是不受控制的。這時家長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和他們講道理,他們怎麼會乖乖接受家鄉的教導呢。
  • 【鬼靈精】「你把我養這麼大,還打我」......6歲女孩被打竟跟媽媽講道理!
    來源:教師百事通(safe01)、新華網(newsxinhua)、網絡本站編輯:蠍子 這幾天,一個小女孩跟媽媽講道理的視頻火了@唐果__單眼皮女生:小時候父母打我的時候我很不能理解,為什麼要打呢,跟我講道理不行嗎!心裡想著自己以後有孩子絕不能這樣!真等自己有孩子才發現,講道理有個啥用,還是得打!@懵懵智與gary:
  • 嗯哼撒潑發脾氣,霍思燕的教育方式獲100萬贊:別只跟孩子講道理
    嗯哼撒潑發脾氣,霍思燕的教育方式獲贊:別只跟孩子講道理每當談論到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很多媽媽都會臉色大變,變得愁眉苦臉的。從孩子兩歲開始:越來越不聽話,喜歡頂嘴、把家裡搞得一團糟不算,還動不動就撒潑哭鬧,寶媽每天都被氣的暴跳如雷。
  • 孩子喜歡「左耳進右耳出」,講道理沒用對方法,別怪孩子聽不進去
    特別是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要麼就是一頓打讓他們長記性,要麼就是耐心的給孩子講道理。但大家應該也發現了,小時候還會認真聽爸爸媽媽講道理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聽不進,反而會敷衍父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沒有跟上孩子的成長,當孩子慢慢長大,學會了獨立思考就會沒耐心聽這些道理了。
  • 孩子不聽話,道理講不通怎麼辦?教育專家有高招:孩子成才有捷徑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真能把家長氣得想發脾氣,跟孩子道理也講不通。在一期《超級育兒師》中,女兒就是不愛學習,媽媽逼著她去寫作業,女兒開始發脾氣,她讓媽媽給她一杯水,卻因為聽到媽媽叨嘮的話,直接把水杯摔到了地上。
  • 怎麼跟孩子講道理?鍾南山說:我犯錯時,父親只跟我說一句話
    然而和很多的孩子一樣,鍾南山院士在小時候也會犯錯,也會受到父母的批評教育。但和大多數的父親不同,鍾老的父親並不會直接跟他講道理,而是選取了另一種更易於接受的方式。鍾南山院士在一次採訪中提到:自己小時候並不是現在人們說的學霸,也是常常犯錯誤的一個小孩。
  • 農村俗語「 人悶心毒,狗悶嘴惡」是什麼意思,講得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有一些是很有道理的,現在看來也很有深意。不過有一些俗語就是比較片面了,放在現在已經不適用了。那麼「 人悶心毒,狗悶嘴惡」這句話放在現在,還有道理嗎?農村俗語「 人悶心毒,狗悶嘴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將禮貌教育融於孩子的生活,教孩子懂禮貌,講禮貌的孩子更受歡迎
    01鼓勵孩子打招呼、問好「叔叔好、阿姨好」,看到別人家如此懂禮貌的孩子,再想想自家總是害羞,一見人就躲在你身後的孩子,你不羨慕嗎?有禮貌的孩子沒有人不喜歡。要知道良好的禮貌習慣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有時候孩子害羞不願意打招呼,家長就會小聲威逼孩子,沒有效果就會生氣呵斥:平時怎麼教你的,太沒禮貌了。這樣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最終讓孩子給自己貼上「我沒禮貌,不會打招呼的標籤」,影響孩子的自尊自信,從而變得更加的內向。家長應該給孩子做好示範,慢慢引導孩子。見到鄰居、親戚朋友的時候主動打招呼問好,然後讓孩子問「叔叔好、阿姨好」。
  • 孩子有負面情緒?不要總講道理,聰明家長會做孩子的「情緒容器」
    下午,我接孩子回家。走在路上,我問:"寶貝呀,今天你在學校裡有沒有發生一些好玩的事情呀?"孩子說:"哼,我才沒有發生好玩的事情呢!今天,我很生氣呢!"我問:"怎麼啦?是不是老師批評你啦,還是你和同學相處地不愉快呀?"孩子情緒激動地說:"媽媽,你知道嗎,今天上課的時候,我同桌拿著筆劃到了我的衣服!你看,我的衣服都髒了。"
  • 老山羊講道理
    老山羊在小河邊碰到一隻在飲水的大鳥,便捋了捋自己的鬍子,對大鳥說:「你只顧在這裡喝水如果狐狸過來,你的小命很可能就丟掉了。」山羊說完,接著又嚴肅地講了許多道理。「孩子,你一定要記住我的話!」山羊最後說。大鳥笑著表示接受。老山羊走開後,大鳥就對身邊的螞蟻說:「倚仗鬍子長冒充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還不是在這裡讓狼給吃了嗎!」啟示:好為人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否定別人的智慧與能力,很有可能引起別人的反感。
  • 孩子犯錯誤,講道理、發脾氣都沒有用?真正有用的是家長這4句話
    中午和同事去樓下快餐店吃飯,旁邊座位上的孩子不小心將可樂打翻,灑的衣服、桌子、地上都是。媽媽立即指責孩子沒用、什麼事都做不好,緊接著還逼著孩子認錯,給孩子講了一大堆道理,卻只看見孩子一臉委屈。這時腦海中突然出現了思想家盧梭提出的一個觀點: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是世界上最沒用的3種教育方法。而以上的這位媽媽,就佔了講道理、發脾氣這兩樣。為啥說講道理、發脾氣的教育方式不好?因為就算是作為成年人,我們在成長路上也曾多次拒絕老輩人推薦的捷徑,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 講道理時,孩子「左耳進右耳出」?不妨試試「結果式教育」
    我跟你怎麼說來著,放學回來吃完飯收拾好就得開始寫作業了,6點半過後開始寫作業,花一個小時差不多的時間,然後剩下的時間就是你自己安排了,寫作業可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老是要媽媽來催著你去做,怎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還要我念叨這麼多次,真是一點道理都不懂。"
  • 老虎真不會上樹嗎?總跟孩子吵架,只怪你缺一樣東西
    那麼假如有一天,孩子跑過來告訴你:「媽媽,樹上有隻老虎」,你會怎麼做?估計是直接打斷,然後巴拉巴拉從歷史故事,講到人與自然,再升華到小孩子不能撒謊?印度一位大紅大紫的女作家,成功的育兒人士用經歷,給我們當爸媽的人上了一課,家長到底該給孩子講什麼故事,看什麼書。
  • 孩子經常跟父母「抬槓」,歸根結底是孩子沒有對父母產生感恩的心
    實際上,孩子的一切問題,根源不在孩子,而在父母,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的表現,反映出父母對孩子「感恩教育」的缺失。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探討「如何培養孩子擁有感恩的心」。語言是一個利劍,學會使用,它就能幫你披荊斬棘,當我們把語言合理運用在孩子的教育中,可能會產生奇效,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利用「傾訴溝通」,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呢?三、利用「傾訴溝通」,讓孩子擁有感恩的心1、傾訴大多數的父母都不願把自己的辛苦告訴孩子,可是從來沒有想過,孩子都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又怎麼懂得感恩呢?
  • 家裡寵物去世了,怎樣跟孩子講才能讓孩子不傷心並接受現實
    當時孩子也醒了,擔心孩子一會問起烏龜的事情,我和老婆先給烏龜處理了,然後回過來告訴孩子兩隻大的烏龜被我們放進河裡去了,它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逮小魚吃了,這個小的等它長大了也給它放進河裡去,再讓它們團聚,孩子也沒有多說什麼,聽了反而很高興,我和老婆才算鬆了一口氣。
  • 如何和孩子講道理?鍾南山教授犯錯時,父親只和他說這「1句話」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成年人會因為種種原因在工作上出現失誤,孩子則會因為懵懂與好奇犯錯,不同的是,成年人在出現失誤後補救,而孩子則需要父母讓他明白自己犯的什麼錯。如何跟孩子講道理?鍾南山院士直言道,他犯錯時,父母只和他說一句話,他就會去思考,反省。那麼,一般的家長面對犯錯的孩子要怎麼做呢?
  • 孩子一生氣就亂摔東西?不要總講道理,帶孩子了解一下「踢貓效應」
    不要總講道理,帶孩子了解一下"踢貓效應""踢貓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情緒突然變得糟糕時,潛意識會選擇比自己弱的弱者發洩,就像是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等到回家之後,就把不聽話的孩子批評一頓,孩子又繼而把委屈發洩在身旁的貓身上。這個道理看似很深奧,但並不代表孩子無法理解。
  • 孩子半夜跑去跟狗狗一起睡,家長竟然不管,心真大
    小主人四處亂爬時布魯特斯會慢慢跟在後面,靜靜守護他。雖然看起來很溫馨,但不得不讓人覺得主人心真大!,沒有遮擋,不管是狗狗還是孩子想幹什麼都可以。一個孩子當場死亡,另一個孩子送醫後回天乏力。本來愛狗的主人,在這次意外後表示再也不相信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