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老話經常會有這樣的說法:肚臍深,裝銀錢,肚臍淺,裝瓦片。
小時候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肚臍眼上是藏汙納垢的地方,即使你把他摳出來,過一陣子還是會長出來,而且老人常說,從肚臍裡摳出肚臍屎後,肚子一受風,孩子就會肚子疼。
生活中我們常常也會被反覆告誡,不能經常摳肚臍眼裡的泥。
那麼肚臍眼裡的泥為什麼不能摳,平時如何護理肚臍眼的健康與衛生呢?想知道關於肚臍眼的秘密,就必須從肚臍的形成開始講起。
你知道寶寶肚臍眼為什麼不能摳?摳了為什麼會肚子疼?
首先我們要知道,新生兒出生時醫生會切斷胎兒與母體之間連接的臍帶。在臍帶的末端,會在身體外,形成一個結痂。這個結痂就是肚臍產生的開始。
在寶寶出生後,這個結痂會逐漸脫落,肚臍也會向內回縮,但是在肚臍眼中會形成一些黑色的汙垢,長期附著在嬰兒肚臍的表面。
很多寶媽會認為這是不乾淨的東西,經常幫寶寶摳掉,或者是一些寶寶隨著年齡的增大,自己也會去摳肚臍眼裡的臍屎。
實際上,愛乾淨的寶媽很少意識到,肚臍眼雖是藏汙納垢的地方,但是卻阻隔了冷氣進入身體內,保證了身體的熱量不被揮發,這樣就不會肚子疼了。
有的時候幫助寶寶摳掉肚臍裡的臍屎,還會發生腸胃不適的情況。因為肚臍眼連接著我們的腸胃,外界的風寒,會從肚臍眼進入寶寶的體內,使寶寶經常脹肚或者經常排氣的情況。
作為媽媽,你知道肚臍眼能洗嗎?剛出生的寶寶該如何護理肚臍眼。
寶寶的肚臍眼是可以洗的,但是要注意洗的時間和洗的方法。
Ⅰ寶寶出生3-7天,寶寶的臍帶露在外面
剛出生的寶寶在3-7天內,這是新生兒肚臍護理的重要時期。這時寶寶的肚臍會用紗布包著,臍帶末端會逐漸結痂。
在結痂之前,寶媽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的臍帶沾到水,以免出現感染的情況,但是要注意臍帶周圍的清潔,不要讓寶寶的紙尿褲勒到臍帶,寶寶會有痛感的。
給寶寶清潔臍帶也是有講究的,寶媽最好每天早上和晚上分別給寶寶清潔一下臍帶:
取少量的棉籤沾適量的酒精,拉住臍帶突出的部分,清潔臍帶周圍和肉縫之間的縫隙。每擦完一次要記得換一次棉球擦拭,避免重複使用導致感染。
洗澡的時候切記要避開臍帶的部分,不要讓還沒結痂的臍帶沾染細菌。
Ⅱ在寶寶2周以後,寶寶的肚臍眼發生回縮
在寶寶2周以後,寶寶的露在外面的肚臍末端可能會形成黑色的東西在臍帶的表面,這是臍帶氧化結痂的過程。
在臍帶脫落後可能會有大量的臍帶滲出液,紅腫,或者臍帶長時間不脫落的情況,這時就是出現了異常的情況,寶媽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處理。
這時寶寶的肚臍眼裡會有一些黑色結痂一樣髒東西,這些髒東西藏在肚臍眼的深處,形成了肚臍眼中的臍屎。
但是肚臍眼處的皮膚比較脆弱,一旦寶媽幫寶寶把結痂的地方,或者肚臍眼中的臍屎扣掉以後,寶寶很容易發生感染。而且用力摳臍帶會損傷內臟部分的神經,會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
如果寶寶出現肚臍處痒痒,用手輕輕摳兩下,或者用手掌輕輕撫摸幾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要用力地去摳肚臍處的結痂。
寶媽們在給寶寶處理臍帶問題時有哪些問題呢?要經常提醒寶寶不要用手去摳肚臍眼,以免發生感染。
歡迎各位寶媽在下方評論區交流討論呦。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拓展一:產後除了坐30天月子還要注意42天產褥期?想產後回春這點苦必須受
拓展二:「就一破塑料,不值錢」熊孩子掰斷15萬手辦,父母寵溺是害子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