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公園竹筍冒尖,引來「盜筍客」!南竹北種不易請您手下留情

2021-01-20 北晚新視覺網

隨著天氣漸漸暖和,紫竹院公園的竹林裡,積蓄了一冬力量的竹筍鑽出泥土冒出了尖,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可一些人卻打起了竹筍的歪主意,貪圖竹筍的美味,想要盜挖回家。對此,紫竹院公園工作人員表示,園內竹子為觀賞竹,竹筍不宜食用,且竹子引種、養護不易,請市民珍惜愛護,文明遊園。

盜筍現象時有發生

前天傍晚,紫竹院公園一名工作人員在公園正準備下班回家,在穿行公園時,發現竹林間有一名正在盜挖竹筍的老人,他趕忙上前勸阻。老人一開始並不承認自己在挖筍,面對工作人員的好言相勸,她才交出了自己挖的竹筍。「這名老人挖了有六七根。看到這些筍被盜挖,我們真的很痛心。因為公園裡的竹子大多是從南方引種過來的,經過幾代老師傅的精心栽培和養護才在北京『安家』。」

在紫竹院公園,小路邊、竹林下隨處可見「正值筍期,勿入竹林」「請不要挖竹筍」的警示牌和標語,可仍有一些人對此置若罔聞,挖筍、掰筍、踏入竹林踢斷筍的現象時有發生。「竹筍就是幼竹,破壞一株剛長出二三十釐米的竹筍就等於毀了一株未來能長到十多米高的竹子。而且公園內很多觀賞竹種稀少珍貴,竹筍被挖,就會影響以後的發芽和生長。」對於紫竹院公園這些負責養竹、護竹的工作人員來說,這樣的不文明行為讓他們倍感心疼。

南竹北種艱難不易

紫竹院公園安全保衛科科長王壽遠在公園工作了近20年,從園藝隊隊長到安全保衛科科長,他見證了公園裡的竹子在引種培育、日常養護管理過程中的艱辛與不易。說起竹子引種,王壽遠告訴記者,從選種、運輸、栽種,再到之後的生長養護,需要20餘個環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竹子本來自南方,喜溼怕旱,一般不適應北方的天氣,但紫竹院裡的竹林卻是四季常青,生機勃勃,這與幾代公園人的努力分不開。

上世紀70年代,紫竹院公園從江蘇、浙江引進紫竹、斑竹、實心竹、錦竹、金鑲玉竹、玉鑲金竹等竹種,春天栽植後成活較好,可是經過一個冬季許多竹子就被凍死了。為給竹種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公園工作人員採取了搭設風障、冬季加蓋樹葉等防風保溫措施。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公園擴大了竹子的引種數量,1983年從河南引進筠竹、斑竹、甜竹;1984年從湖南引進實心竹、佛肚竹、方竹、羅漢竹、龜甲竹等。南竹到了北方,水土能服嗎?據介紹,這些引種的竹子並不是直接種植到公園,而是先要到竹基地進行1至2年的「馴化」,等適應了北京的氣候再種植到公園。在「馴化」期間,工作人員會觀察竹子對環境、氣候、水分的適應性,並對一些不適應狀況進行人工幹預,然後才能決定這個品種的竹子是否適合落地紫竹院。

工作人員在竹子養護管理上狠下功夫,在栽植、澆水和施肥技術措施上嚴格把關,經過多年的努力,隨著竹子地下竹鞭的生長,孕筍量增多,每年以20%的出筍量增加新竹數量,竹林景觀發生了巨變。

竹杆紫黑髮亮的紫竹、黃綠相間的金鑲玉竹、形如鳳尾的鳳尾竹、帶有豔麗縱條紋的小琴絲竹……如今,紫竹院公園裡的地栽竹共有45個品種80餘萬株,其中有30個品種是京津冀地區的獨一份。「竹品種雖多,可這些都屬於觀賞竹,不宜食用。」王壽遠說。

竹子養護細緻繁瑣

記者在公園裡轉了一圈發現,竹林裡的竹子最粗的也不過10公分左右,大多數竹子的粗細只有2至4公分。竹林下的剛冒出尖的竹筍,粗細就如同一個成年人的大拇指。試想一下,那些企圖盜挖竹筍回家做菜的,如此細的竹筍,剝去筍衣後還能剩下什麼呢?

王壽遠告訴記者,對於他們這些公園人來說,這些竹筍、竹子的價值和意義非比尋常,引進一株竹子就要100多元,除了購買竹子的成本,還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日常養護。而對於遊客來說,遊客挖走一棵筍,只是省了幾塊錢買菜錢,但公園卻要付出數倍的代價。

「竹子的地下部分有很多竹鞭,竹鞭分節,節上的芽形成竹筍。竹筍破土而出,進而長成新的竹子。從出筍到長成竹子,需要45天的時間。冒出的竹筍有多粗,長成的竹子就有多粗。」公園園林科技科科長範蕊說,由於南北方氣候、環境條件的差異,竹子移植成活不易,要想讓竹子長得好就需要更加精細的養護,才能讓這些竹子一輩比一輩更粗壯。

春季一到,工作人員就要給竹子澆足了水,出筍期更要保障竹筍的生長用水。每天園裡的技術人員都會帶著筆記本在公園裡走上幾圈,一邊查看竹子的生長情況一邊做記錄,為下一步養護方案的制定做準備。「竹子每周要澆2至3次水,根據品種和條件的不同,再適當補水,夏、秋季還要注意排澇。在春季出筍期、夏季竹子旺盛生長期及秋季竹林行鞭期,還要施2至3次有機肥料。春季至秋季,蚜蟲、蟎類、小蜂類會對竹子帶來危害,我們還要採用釋放天敵、色板誘捕等生態措施綜合防治。到了秋季,就要對竹林中的老、病、倒、過密的竹子進行修剪。」範蕊說。

呼籲遊客共同保護

竹子的養護工作細緻繁瑣,不過對於工作人員們來說,每年最忙的時候要屬4月中旬到6月中旬。這段時間正是出筍旺季,也是公園工作人員一年一度的護筍期。「這些竹子一年只出一次,只在這個時間段出筍。」為了看護這些鮮嫩嬌弱的幼筍,公園職工和安保力量共500餘人全員上崗,將園內區域劃分成了9個網格,定人定時進行巡視,實行24小時看護。

發現遊客破壞竹筍的行為,園方如何做呢?王壽遠告訴記者,「因為公園沒有執法權,對這些私挖竹筍的遊客採取的是勸阻和批評教育。而對於屢範的遊客,我們正計劃逐步建立黑名單制度。公園還和屬地城管執法隊配合,由執法隊進行行政處罰。」去年,公園裡就曾出現過一起因遊客盜挖多根竹筍,且不聽公園工作人員勸阻的事,最終城管隊員對該遊客進行了行政處罰,罰款50元。「由於違法成本太低,對遊客起到的震懾作用還不夠。」

範蕊說,他們發現在這些破壞竹筍的人中,除了挖筍拿回家吃的,還有一部分人是出於好奇心,不小心破壞了鮮嫩嬌弱的竹筍。所以,公園近年來更加重視科普教育工作,通過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向遊客普及竹文化知識,提高遊客素質和認識,從而讓遊客能夠自覺地保護竹子。

「我們建公園、引竹種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生活在北方的百姓不用千裡迢迢地到南方去賞竹,而是在家門口也能觀賞到各式各樣的竹品種。」範蕊呼籲,遊客們文明遊園,珍惜愛護這些竹子和竹筍,把它們留在自然界,讓更多人欣賞。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褚英碩 文並攝

流程編輯:丁也

相關焦點

  • 省幾元菜錢,竟在紫竹院盜挖竹筍!可知它們千裡進京有多難?
    隨著天氣漸漸暖和,紫竹院公園的竹林裡,積蓄了一冬力量的竹筍鑽出泥土冒出了尖,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可一些人卻打起了竹筍的歪主意,貪圖竹筍的美味,想要盜挖回家。對此,紫竹院公園工作人員表示,園內竹子為觀賞竹,竹筍不宜食用,且竹子引種、養護不易,請市民珍惜愛護,文明遊園。
  • 「南竹北移」讓秦嶺更綠
    隨著國家「南竹北移」試驗項目的實施,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人們也會驚喜地看到碧綠的竹林點綴在城鎮園林與綠水青山間。這一變化,與陝西省樓觀臺實驗林場的「南竹北移」科研推廣密不可分。如今,佔地200多畝的樓觀臺實驗林場百竹園裡,保存著152個竹類品種,成為我國北方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竹類品種園。
  • 陝西重啟「南竹北移」試驗 竹子栽植繼續向北推進
    核心提示: 3月29日,由宜君縣人民政府和陝西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合作開展的「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建設啟動儀式在宜君縣舉行。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首席記者姬娜 實習生高樂)3月29日,由宜君縣人民政府和陝西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合作開展的「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建設啟動儀式在宜君縣舉行。
  • 「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建設今天啟動
    「南竹北移」宜君栽好的竹林。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部記者 惠鑫) 由銅川市宜君縣政府、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實施的「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建設,今天(3月29日)上午啟動。陝西省17個耐寒、耐旱優良觀賞竹子品種,將從樓觀臺向北推進約2個緯度至渭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結合部,開展適應性試驗。「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規劃建設100畝,由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提供竹子種質資源和技術支撐,選取壽竹、五月季竹等17個耐寒、耐旱優良觀賞竹子品種進行栽培試驗。
  • 請您手下留情,愛護花草
    請您手下留情,愛護花草 2020-09-07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竹北移 陝西將栽植試驗延伸至黃土高原地區
    它們的成功引種,進一步豐富了我省竹類種質資源,標誌著我省「南竹北移」試驗取得新進展。據悉,作為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竹類種質資源庫,省樓觀臺林場3年引進新竹種37個,竹子種類累計達20屬180種。作為我國「南竹北移」試驗基地,省樓觀臺林場在引進竹子新品種的基礎上,近年來不斷推進竹子北上。
  • 北山公園引來多種「森林醫生」
    北山公園引來多種「森林醫生」 2019-12-07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省樓觀臺林場「南竹北移」再創新績
    近期,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科研人員調查了2018年至2019年新引進的龜甲竹、聖音竹等16種珍稀竹種的生長情況,發現它們全部存活,並且已經全部發出新筍。
  • 竹苗愛心接力 日照打造齊魯竹鄉、南竹北移第一市
    日照市林業部門先後從浙江等地引進16種竹子品種,面向社會無償提供竹苗,擴大竹子栽植面積。同時號召社會各界進行綠色接力,等竹子長成後向他人分享竹苗,讓竹苗成竹林,竹林變竹海,著力打造齊魯竹鄉,南竹北移第一市。   在今年的林水會戰中,日照市林業部門把打造「山間竹海」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先後向社會各界無償贈送竹苗近三萬株,讓更多人參與種植竹子,共同打造「山間竹海 林中花海」的美麗畫卷。
  • 南竹過江"落戶"跨過變異坎兒
    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周瑞華知道了"南竹北移"這個項目,多方考察後,周瑞華成立了海青竹業開發有限公司,並著手組織立項備案等工作。老周說:"我們這個項目總佔地面積約為3000畝,主要進行竹類產品加工、倉儲、銷售,南竹北移技術研發和食用竹產品的種植和推廣。此外,等竹苗培育和種植達到一定規模後,還將開發以農村生活體驗和園林花卉觀光為主體的娛樂休閒項目。"
  • 2020北京紫竹院公園中秋節活動攻略(時間+地點)
    2020北京紫竹院公園中秋節活動  2020年10月1日,恰遇雙節重逢,19年的重現、19年的相遇。時間的輪迴往往就是如此湊巧,19年的風雨見證著孩童的成長,19年的風霜見證了事業的浮沉。10月1日,特殊的時間,特殊的緣分,我們期待與您在行宮相遇,共同歡度中秋——茫茫人海,「圓」來「你」也在這裡。
  • 極寒天紫竹院公園蠟梅開了,「園寵」灰鴿也「抱團取暖」
    多年不遇的低溫天氣中,海澱區紫竹院公園,「園寵」灰鴿也開始抱團取暖,與此同時,公園裡的蠟梅卻頂著寒風含苞怒放,給寒冬遊人帶來一絲喜悅。1月7日下午,寒風蕭瑟,紫竹院公園內的翠竹迎風搖擺。在紫竹院行宮內,碧桃、丁香等植物只剩下孤零零的枝幹,在風中抖動著孱弱的身軀。在行宮西北角,一朵朵飽滿、晶瑩的蠟梅花正傲然挺立在枝頭,睥睨著那些向嚴寒低頭的同類,給肅殺的冬日增添了一抹亮色。細而有勁的枝條上,有的蠟梅花已經展開了金黃剔透的花瓣,露出紅褐色的裡層花片,有的蠟梅則害羞地打著花骨朵,半開不開,還有不少枝條上剛冒出小小的花苞。湊近觀賞,一陣暗香縈繞鼻尖,清幽淡雅、浸人心脾。
  • 旱獺疑現身紫竹院公園 相關部門:不宜作為寵物飼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網紅」旱獺疑現身紫竹院公園線下線上多名商家出售旱獺 相關部門表示旱獺不宜作為寵物飼養旱獺俗稱土撥鼠,因外表可愛連日來在多個短視頻平臺上走紅。近日,有網友在北京紫竹院公園內,發現疑似旱獺的動物。
  • 沙好水也好引來"海知了" 呼籲市民"手下留情"
    相關人士呼籲市民「手下留情」,留住海知了。  稀罕,80歲老漢頭回見   6日上午10點鐘,半島記者來到石老人海水浴場,這時沙灘上人不算多。「現在還不到時候,十一二點鐘退潮時,挖『海知了』的人就來了。」一名市民說。幾分鐘後,就有人帶著工具來到沙灘上,他們帶著大鐵鍁,在剛退下潮水的地方開始挖起來。很快,就有人挖出了一隻海知了,只見模樣像蝦虎的頭部,只要放在沙灘上就往沙裡鑽。
  • 【精準扶貧在三湘】竹腔「種」酒 竹尾做掃帚—— 4000餘畝南竹...
    竹腔「種」酒 竹尾做掃帚—— 4000餘畝南竹身價倍增 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趙子勇 8月24日,在永州市金洞管理區金洞鎮小黃司河村,村民們有的忙著在村後的南竹上鑽孔、往竹腔內「種」酒,有的忙著灌裝「活竹酒」,酒香瀰漫。
  • 北京:公園遛狗納入「不文明行為黑名單」
    北京市屬公園已設不文明行為曝光臺記者注意到,市屬公園也已於今年5月首次設立不文明遊園行為「曝光臺」,在此類行為相對集中的時期和公園,將對違反《北京市公園條例》、情節嚴重的不文明遊園行為進行現場取證曝光。此前,紫竹院一名遊客因盜挖竹筍被處罰備案,公園通過立展板等方式全園曝光。
  • 寒冷冬天嶽陽平江一山林 長出約3米多高的南竹
    嶽陽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方講求)南竹應當是清明破土,穀雨上林。也就是說南竹是在春天的農曆三月至五月出土成長。不過在平江縣板江鄉板江村石灣組的一處山林旁,一根嫩竹反季節破土而出,長到了約3米多高。「從我出生起,從來沒見過冬天裡能長出南竹的奇怪事。」今年年近60歲的村民楊芳初對此嘖嘖稱奇。
  • 兒童公園遊樂設備工廠以客為尊
    兒童公園遊樂設備工廠以客為尊,始終秉承「讓孩子時刻擁純真的笑臉,健康的體魄,聰明的頭腦」作為自己的使命。兒童公園遊樂設備工廠以客為尊, 擁有大型遊樂設施製造、安裝、改造、維修資質。享受統一的售後服務。免費質保服務期為一年。保修卡是您要求我方履行法定「包」義務以及我方廠商標準服務的重要依據,請務必妥善保管。
  • 新鮮竹筍的做法 做竹筍的禁忌是什麼
    竹筍是我們日上生活中的食材,他有很多種做法,可以炒著吃、和肉燒著吃、、涼拌著吃等。那麼又有誰知道新鮮的竹筍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呢?如果不了解清楚很容易誤食而導致中毒,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竹筍的做法與禁忌。
  • 嶽陽:健康知識和衛計政策宣講進南竹村
    紅網時刻10月24日訊(通訊員 姚松文)近日,嶽陽華容縣衛健局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醫療衛生志願服務隊來到禹山鎮南竹村為該村群眾宣講健康知識、解讀健康扶貧政策。在南竹村會議室坐滿了聽課群眾,首先縣中醫院的李醫生圍繞糖尿病主要講解了中老年人起居、運動、飲食、防病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