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當我們走在大街上,會發現路兩邊有大量的商鋪張貼著「旺鋪出租」的字樣;在平時也常常接到房產中介介紹商鋪的電話,相比於價格連年攀升、人人趨之若鶩的商品住宅樓而言,商鋪似乎正在被人們所冷落。
自上世紀末,國家取消住房分配,房產正式市場化,房價就從未停止過上漲的腳步,商鋪也同樣如此。俗話說「一鋪養三代」,毫不誇張的說,擁有繁華地段的一間商鋪,就像是擁有了一棵搖錢樹,靠租金就能活得有滋有味。然而時過境遷,近年來住宅房的價格依然堅挺,而商鋪開始冷落下來,甚至無人問津。數據統計,原先商鋪租金的回報率在5%至10%之間;而如今卻只有1.5%至2%之間,這斷崖式下跌的背後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為大家解析一番。
不可否認,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我們的傳統商業模式,各類電商平臺的興起對線下實體店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商鋪自然首當其衝。現如今人人都可以在淘寶上開店,線上商城既能省下龐大的房租、人工、水電等開支,還擁有更為廣闊的市場,商鋪的需求會因此銳減。
其次,近二十年來房地產業的磅礴發展我們都有目共睹,各個城市也開始從單核的城市格局向多核格局轉變,市中心不再僅局限於一處。過去人們購物消費的場所較為單一,而如今新建的樓盤層出不窮,商鋪的數量自然水漲船高,這導致客流量開始分散。除了黃金地段的商鋪價格依然高昂之外,其他的商鋪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商鋪數量也遠遠超出市場所需。
再者,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傑出的成果,人們生活質量發生了質的變化。與此同時,生活成本也在逐漸增加,高房價、高物價讓很多普通家庭大呼壓力山大。幾乎每個家庭都背負著房貸或車貸,大多數家庭都把錢花在了房產上,因此在其他方面的消費能力很一般,商鋪的需求自然也就失去了繼續攀升的動力。
商鋪自身特質也決定了它很難始終保持吸引力,商鋪的產權一般只有40年,既沒有學區,也無法落戶;將其進行出售的話還需要極高的稅費。即便是租金較高,將其視為投資品的話成本依然較高,回報率不穩定,商鋪的流通性也很差,這些特質在現在是都得到了驗證。
之前商鋪的價格虛高與炒房客的哄抬有直接關係,隨著「房住不炒」的理念提出,炒房客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一路上揚的住房價格在近些年已經呈現出穩中有降的趨勢,房產在未來的投資價值將大幅下降,投資回報率預計在10%左右,這與一般的投資品並無太大區別,商鋪的投資價值將受到更大地影響。
你認為還有哪些原因造成了商鋪如今尷尬的境況?大家可以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