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戰役,美軍用11萬對日軍2萬多,為何結果傷亡近3萬

2021-01-09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45年2月,美軍在硫磺島同日軍進行了三十六天的鏖戰。美軍在這場戰爭投入了11萬兵力,而日本的守島部隊僅有2萬4千多人。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後,美軍以死傷2萬8千多人的代價,最終慘勝,奪下硫磺島。

(硫磺島戰役)

對於美軍來說,兩萬多死傷,實在是一個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數字。那麼,明明美軍當時擁有巨大的人數優勢,為何不對硫磺島實行圍而不攻,讓島上的日軍彈盡糧絕呢?這樣一來,不是可以減輕傷亡嗎?

說起來,一開始美軍並沒有預料到此役會有如此嚴重的死傷。

在1944年的塞班島戰役中,美軍出動6.7萬人,與4.3萬日軍展開了正面對決。戰役結束後,美軍以死傷1.6萬人的代價,基本全殲了日本士兵。

在美軍看來,塞班島戰役已經是日軍能夠做到的極限。

而在硫磺島,美軍顯然不想再給日本人任何機會。

在戰役開打前,美國特地集結了11萬部隊,想要以人數和火力的優勢,複製塞班島的成功。而駐守硫磺島的日軍人數,則遠遠少於塞班島。

既然美軍人數那麼多,為什麼卻會在硫磺島戰役中,遭到更慘重的傷亡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此役日軍的指揮官慄林忠道。慄林忠道曾在美國哈佛大學深造,他深知美軍現代化武器的威力。因此,等他來到硫磺島後,第一個命令就是放棄同美軍的搶灘登陸戰。

(影視中的慄林忠道)

為了能夠揚長避短,慄林忠道把日軍的主力部隊,安排在元山和折缽山的附近。在他看來,日軍只有依據有利地形展開一層層的阻擊,逐漸削減美軍的銳氣,才會有一絲勝利的可能。

另外,為了避開美軍的空中轟炸,慄林忠道還命令士兵在硫磺島上挖掘了無數條縱橫交錯的坑道。這樣,不僅士兵們可以藏身其中,其他一些重武器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保護。

在戰役開始前,慄林忠道召集了各級軍官,向他們下達了「擊殺十個敵人,才能夠擁有『萬歲衝鋒』的權利」。

這一條看起來頗為奇怪的規定,卻在後來的戰爭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戰爭開打後,美軍依照老規矩,開始利用海空的強大優勢,一頓狂轟濫炸。不過由於硫磺島山勢崎嶇,日軍又躲在坑道中,轟炸的殺傷力根本就發揮不出來。

隨後,美軍命令部隊一步步向前推進。但由於美軍對地形並不熟悉,結果遭到了坑道中日軍的瘋狂阻擊。日軍在這場戰役中如同鬼魂一般,殺完人便遁去。而美軍則仿佛陷入噩夢,他們的每一步前進,都有可能萬劫不復。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美軍才會在戰役中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那麼,如果美軍提前得知日軍部署,又會不會選擇圍而不攻的策略呢?

實際上,就算硫磺島真的是恐怖的地獄,美軍也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強行奪島。

(奪取硫磺島)

第一個原因,硫磺島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

在奪取塞班島後,美國開始時不時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但硫磺島剛好位於日本本土和塞班島的中間,美軍的每一次行動,基本上都會被日軍提前探知。

通常情況下,硫磺島的日軍會主動派出飛機,對美軍的轟炸機進行攔截。與此同時,他們還會第一時間向日本本土發出預警。這樣就導致了美軍的轟炸計劃多次流產。

並且,更讓美軍難受的是,硫磺島的日軍,總是會不要命地派出飛機,對塞班島的美軍空軍基地進行轟炸。因此對於美軍來說,硫磺島早一日拿下,太平洋戰爭就能早一步進入下一階段。他們根本不可能幹等。

第二個原因,涉及到整個二戰的進程問題。

到了1945年,整個二戰已經接近尾聲。在歐洲戰場上,德國正遭受盟軍的兩面進攻,但進度較快的一邊,卻是東線戰場上勢不可擋的蘇聯。在整個二戰中,美國的投入不可謂不大。如果美國想在戰爭結束後,得到更多的利益,他們就必須儘早在西線戰場取得突破。

由於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表現出的頑強,美軍始終沒有辦法騰出手來,專心地去搶奪歐洲的勝利果實。因此,對美國來說,硫磺島早一天被攻破,太平洋戰爭就可能早一步結束。那麼,在歐洲西線戰場的美軍,就更有可能搶得更多的利益。

不過,美軍也許不會想到,哪怕在德國投降之後,日本仍然會負隅頑抗三個月之久,所以美軍才有如此重大的損失。

(參考資料:《太平洋戰爭》)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最後掙扎一戰,2萬日軍欲消滅20萬美軍,不惜喝油吃蛆
    1945年初,美軍開始計劃攻打日本本土南部門戶硫磺島,硫磺島距東京約1080千米,若失則日本危矣,而美軍則亟需佔領硫磺島,建立空軍基地,進而對日本本土,尤其是對東京的軍事壓迫,迫使日本投降。因此,這座小島成為了兩軍角逐的戰略要點,日本陸續增兵至2萬餘人,由慄林忠道將軍統帥,自慄林忠道到達硫磺島起,就知道想守住是不可能的,沒有海軍和空軍的支持,面對美軍強大的陸海空立體作戰,這2萬日軍只能是螳臂當車,因此,慄林忠道的策略就是儘可能的消耗美軍,拖延美軍進攻,為日本本土創造更多戰爭動員準備時間。
  • 2萬日軍為了死守硫磺島,沒有水、喝汽油、沒有食物、啃樹皮
    1945年2月,這時候美軍已經打到日軍的硫磺島,這座島在日本算是不大的島,不過離日本的首都就近的很了,日軍不敢鬆懈,拼死死守,美軍同時對東京的重工業的城市不斷地惡轟炸,可是日軍這時候根本顧不上這些,因為他們一定不能失去這個不算大的硫磺島,如果失去這座島等於是去了「救命的稻草」。
  • 「硫磺島之魔」:慄林忠道,自帶小鏟子絕望衝鋒!害怕美軍得屍
    作者:二戰靚妞 太平洋戰場上,一向「惜命」的美軍,在一系列奪島戰役中傷亡都是大大低於日軍的。而這一切卻在著名的硫磺島戰役中被改變:雖然美軍是硫磺島戰役的勝利者,但可以說他們是慘勝!
  • 2萬日軍為了死守硫磺島,沒有水、喝汽油、沒有食物、啃樹皮,垂死...
    這些卑鄙無恥的手段也就日本人能用出來,也是日軍的一貫作風,如:細菌戰,南京大屠殺,巴丹死亡行軍,這些歷史歷歷在目,每一件事情都是滅絕人性的毀滅,摧毀了道德的底線,即便是最後的二戰戰敗,還在做著苦苦的掙扎著,這時候的軍隊也是精疲力盡了,可是還意味的向前,死守著。可以說無恥也是一種精神。
  • 「硫磺島之魔」:慄林忠道,自帶小鏟子絕命衝鋒!死後就地掩埋
    太平洋戰場上,一向「惜命」的美軍,在一系列奪島戰役中傷亡都是大大低於日軍的。而這一切卻在著名的硫磺島戰役中被改變:雖然美軍是硫磺島戰役的勝利者,但可以說他們是慘勝!太平洋美日絞殺戰(影視)美軍於1945年2月在硫磺島經過36天的慘烈鏖戰,先後一共投入了11萬兵力,而島上的日本守軍只有2萬4千人。
  • 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在抗日戰爭中,桂軍為抗擊日軍侵略者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據國民政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統計的數據顯示,自1937年以來的8年抗戰中,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共計450萬。
  • 諾門罕戰役日軍患了恐蘇症?
    蘇軍利用哈拉哈河左岸蒙古高臺的優勢,一直監視著日軍的一舉一動,依此來調兵布陣,這樣的地形非常有利於蘇軍機械化部隊作戰。2003年,從伊拉克戰爭開始到攻陷巴格達,美軍僅僅用了26天 ,主要原因是美軍武器裝備好且地形以平原為主。而美軍在阿富汗作戰,就非常困難,打了20多年,兵力只有2萬多的阿富汗塔利班仍然控制了阿富汗一半的領土,主要原因是阿富汗山區為主,美軍武器裝備優勢在山地面前大幅削減。
  • 面積20平方公裡小島,美軍瘋狂傾瀉2.4萬噸彈藥
    1945年2月16日至3月26日,太平洋戰爭中日軍和美軍爆發了硫磺島戰役,雙方均死傷慘重。該戰役也被稱為「太平洋的絞肉機」。在此之前美軍就對硫磺島的日軍進行了空海陸同擊,由於日軍堅固的防禦工事,並未對日軍造成影響。那空海陸同擊是怎麼回事呢? 一、美軍對日軍進行空中轟炸 1944年8月10日,美軍就對小笠原群島進行空襲,重點是硫磺島的機場和為硫磺島進行物資補給的中轉地父島的港口設施。
  • 兩萬日軍喝汽油吃蛆蟲只為守住硫磺島,只可惜作孽太深,一萬多人...
    在1945年的2月,美軍開始對硫磺島進行攻堅戰,在這個不足20平方千米的小島距離日本的首都東京不過僅有1080千米,而美軍這樣做的計劃也是非常明確,就是想要以這個島作為跳板來提升對日本的各個城市的轟炸效果,而日本當局將硫磺島視為自己的最後防線,一定要守住,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日本方面先後向這個島增派兵力一共有2萬餘人,由日本的陸軍大將慄林忠道擔任最高的指揮官。
  • 馬來亞戰役,14萬大英國協軍隊竟被7萬日軍輕易擊潰!
    馬來亞戰役,英軍不息在概況上佔據兵力上風。可在實際上,英軍不僅分手安排並且良多戎行在戰役起頭時還沒有抵達戰區。無論從裝備、戰前構造和批示人員設置裝備安排來看,英軍都沒有做好在本地停止一場當代化戰役的預備。
  • 同樣的坑道戰,為何志願軍能守住上甘嶺,而日軍卻只落得全軍覆沒的...
    上甘嶺它之所以能守住,我們撇開士氣、戰術、武器、地形等因素不講,在物理上制約美軍勝利有兩個主因: 其一,美國當年沒有好用的夜視儀-美軍「尖刀師」第7師的傷亡87%發生在夜間、韓軍第2師85%傷亡發生在夜間。
  • 二戰時期,日本為了守住硫磺島,吃人肉,喝汽油,結局還是一樣慘
    1945年2月,這時候美軍已經打到了硫磺島,雖然這座島在日本來說不算很大,但是是日本人的核心,因為離日本首都太近,如果這座島失手,那麼日本首都也難倖免,這時候從日軍的總部又調了2萬人的部隊過來協助。就算是這樣,也經不住美軍的轟炸。
  • 日軍進攻菲律賓時,美軍只會投降嗎?美軍還是很厲害的
    二戰時,當日軍突襲菲律賓時,美軍駐菲律賓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逃跑了,逃到了澳大利亞,只給菲律賓人民和數萬美軍將士留下了一句「我還會回來的」。雖然麥克阿瑟此後兌現諾言,在二戰後期,帶領美軍成功從日軍手中奪回菲律賓,再次踏上這塊土地,證明了自己。
  • 老鼠都死三回的慘烈奪島戰役!進軍日本無法繞過的「地獄小島」
    美海軍陸戰隊第1師指揮官傑西·奧登道夫少將集結了一支龐大海軍,包括11艘航母、3艘重型戰列艦和25艘巡洋艦,浩浩蕩蕩地開向貝裡琉島。為了有效減少傷亡,美軍首先將戰艦排開,在飛機的配合下對小小的貝裡琉島進行了長達3天的地毯式炮擊轟炸。這種艦炮火力的密集程度,已經足夠島上的老鼠死上三回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師長威廉·魯佩圖斯少將 ,預計在4天內就能攻佔該島。
  • 上甘嶺戰役中的奇蹟:9名戰士死守陣地,殲敵400僅3人輕傷
    這場戰鬥發生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期間。1952年10月14日,慘烈的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在這場持續43天的戰鬥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共出動6萬多名精銳士兵,志願軍也累計出動4.3萬餘人,雙方在上甘嶺進行了一場空前慘烈的陣地爭奪戰。
  • 衝繩戰役有多慘烈?美軍雖勝猶敗損失慘重,促使其決定使用原子彈
    因為美軍從未想過進攻易守難攻的臺灣島,相比之下,距離日本本土更近的衝繩才是他們的第一目標。早在1944年10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就向太平洋戰區下達了進攻衝繩島的命令。到1945年3月,美國為進攻衝繩島總共集結了54.8萬陸軍和海軍部隊。地面上是美軍第10軍,下轄第24軍和第3海軍陸戰隊,共7個師,約18.3萬人。
  • 荒島趣戰:日軍醫掛木牌戲美軍,3隻土狗如何懟3萬盟軍
    人類戰爭史上有許多神奇的戰役,基斯卡島戰役就為世人所津津樂道。二戰中日本和美國在太平洋戰場激烈鏖戰,日本從佔盡優勢到節節敗退,特別是中途島戰役成為轉折點, 日本失去了太平洋的制空權,開始處處被動。1943年8月15日,30000多美軍及其盟軍強攻基斯卡島,他們沒有遭遇頑強的抵抗,卻傷亡了300多人,直到徵服整個島嶼後,他們才發現敵人只是三隻日本土狗而已,沒有發現一個日本兵。難道是三隻土狗讓己方付出了300多人傷亡的代價,這也太詭異了。
  • 太平洋戰爭日軍龜縮防守是上策
    如火如荼的塞班島戰役進行到第三天,日軍打急了,決心正大光明地和英米鬼畜來一場決鬥,居然大白天出動40輛坦克(主要是97式坦克)和一個聯隊4000+的兵力在平原地形和美軍打起了對攻。結果嘛,當然是瞌睡遇著枕頭,日軍的反攻十分合美軍的胃口。
  • 上海戰役,解放軍傷亡3萬多,野戰軍:打上海好比在瓷器店打老鼠
    據統計,上海戰役中,我方總傷亡為33685人,犧牲的烈士7785人。犧牲者中年齡最大的62歲,最小的16歲。其中解放軍指戰員傷亡最大,犧牲7613名,地方志士100名,隨軍支前幹部和民工72名。革命烈士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上海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