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唐詩宋詞再現學習欣賞熱潮,這是好事,但受限於以前語文課堂教學詩詞知識的常識缺失,以及網絡古典詩詞知識介紹的碎片化,很多朋友常有疑惑,比如:宋詞的詞牌和內容是否有關?《沁園春·雪》為什麼要用「沁園春」?
對於這些疑問,六甲番人在此試舉例子解釋一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什麼是詞牌:
牌,本義是實物模型,引申義是題榜名稱,宋詞的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也就是填詞用的曲調名字,也稱為詞格、詞典。我們知道律詩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種,又分為平起、平起入韻、仄起、仄起入韻四種格式,合計有八種律詩格式,但是詞一共有一千多種格式,大家共不好稱為詞曲一、詞曲二,所以就給這些詞調取名,這些名字就叫詞牌。
二、早期詞牌:
詞始於南梁,形成於隋唐,興盛於五代,極盛於宋代,詞本來就是可以配樂演唱的詩,所以也稱為曲子詞。早期的詞牌名大多和音樂活動相關,比如大家熟悉的《念奴嬌》,最早源自唐代天寶年間一位著名的歌妓,她叫「念奴」,據說她的歌聲很是動聽,有一次唐玄宗親自作曲填詞,讓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入夜鶯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潑入鴛鴦戲水」,玄宗大悅,遂命詞名為《念奴嬌》。
也有詞牌名源自當時的一些盛會,比如《菩薩蠻》,據說來自唐代大中初年的一次入貢活動,當時女蠻國的使者們「危髻金冠,纓絡被體」,如同佛家的菩薩一般,當時的倡優因此製作《菩薩蠻》曲,後來的文士依照曲調作詞,從此得名。
此外有一些詞牌名本來就是詞的題目,反映其立意,比如《漁歌子》詠的是打漁,《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沁園春》詠的是東漢沁水公主的園林故事。
而後來還有一些詞牌因為詞太出名了就取用詞中的字來命名,比如《憶秦娥》,就來源於《憶秦娥·簫聲咽》,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詞,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相傳為李白所作,詞中有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再如《憶江南》,原詞牌是《謝秋娘》,但是白居易有首同調詞「江南好」,其中有句「能不憶江南?」讓此詞從此改了詞牌名。
三、宋代及宋代之後的詞牌:
宋代的大部分詞人作詞大都依照曲調(旋律和節奏)填字,所以也稱為填詞,為了方便大家理解詞意,一般在詞牌之後會另外取標題,比如李清照就有一首詞叫《武陵春·春晚》,其中的「武陵春」是詞牌,而「春晚」是詞的標題。此外,宋代也有一些詞壇大家比如柳永、周邦彥、姜夔等,他們深諳音樂,能按詞制曲,這就是所謂的自度曲,比如姜夔就有一首著名的自度曲《揚州慢·淮左名都》。
元明清時期,詞人們還能依照曲調填詞,但詞的內容已經和詞牌不相干了,到了近現代,詞和曲完全脫離,詞牌僅是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
為了方便大家填詞,也有人整理了每一種詞牌的格式,這些詞的格式稱為詞譜,比較著名的詞譜集包括清代舒夢蘭(字白香)的《白香詞譜》、清康熙時陳廷敬、王奕清的《欽定詞譜》。
當代的人們在學習填詞時,一般只能參考前人整理的詞譜,以及推敲一些著名的詞作,比如前文提到的《沁園春·雪》,就是依照詞譜《沁園春》的格式要求,以「雪」為題目創作而成,其中的「沁園春」和詞的內容並沒有任何關係。
我是六甲番人,希望能盡微薄之力傳播傳統文化,更多精彩,敬請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