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關於「女秘書」的評論挺多的,那就談談這個吧。一個女孩子,給四個老總做過秘書,就因為這個經歷,相親八次全部失敗,相親對象坦言怕戴「綠帽子」。
其實這個新聞昨天我們開例會討論過,男性同事的第一反應都是笑,包括俺在內。呂頻說的真是沒錯:「很多人對其沒有憤怒,而往往只有調侃甚至羨妒,從輿論上更助長其合法性。」,而就這篇評論後面,網友的回覆是:「現在秘書跟老闆上床的還少嗎」沒錯,這就是現在的輿論大環境,也是現在的社會大背景——這是一個男權社會。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職場上的遊戲規則並不是由她們來制定的。」
但今天更多的評論,拋開了「女秘書」本身,談論的是更多職業存在的問題。比如王石川就列舉很多職業:
醫生,被稱為白衣天使,但還有多少人服服帖帖地對之尊敬?與之相反的是,人們常以「白眼狼」加以形容;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還有多少人會這麼認為?就連教授,在多年之前,那可是德高望重、腹笥豐盈的代名詞,但現在「白天是教授、晚上是叫獸」的說法流布甚廣;公務員,如今看起來依然是一個光鮮和體面的職業,但它同樣無法贏得人們的尊敬,網民以公務猿謔稱之;至於官員,更是被公眾譏議,不少人甚至以無官不貪來形容之……
不要以為只有從事這些職業的人才有問題,所謂「受害者」其實也有責任。陳一舟以醫生紅包為例分析了這個過程:
當初主動索要紅包的醫生終是個別,但當『送紅包』的潛規則被放大之後,不該收的也開始收,不想送也開始送了。到了後來,患者不送紅包便心生不安。
我們一邊唾棄著想像中的被潛規則的女秘書,一邊卻又默默遵照某些潛規則行事———這種弔詭的事兒和心態足以說明,被潛規則的其實不只是女秘書,還有世態人心。
您看,說到這裡,受災面積有多大:女秘書——更多職業——普通民眾,差不多把中國人給一網打盡了。當然也包括正在讀這篇文章的您和我正在寫文章的我。如果能夠把這篇文章看到這裡,還有勇氣留言唾罵「女秘書」,我只能佩服你臉皮之厚了。
下面談怎麼辦?
前提是大家都不是無辜的,但選擇卻有兩種:1、大家都不乾淨,我也只能從眾;2、大家都不乾淨,就先別急著責怪別人,先從自己做起。
這裡我不想論述我們應該選擇哪條路,這種論述是無力的,最終只能訴諸內心的力量;我只能說,我選擇的是第二條道路,或者說,我會儘量選擇走第二條道路。作為媒體人,我可以很坦然地在這裡說:從業以來,我沒有收過一分錢的紅包。這句話我經常說,很是得意洋洋!曾經在一個媒體人qq群裡,有人問咱們這裡誰沒有收過紅包,結果就我一個舉手了,那時候我在央視,聲名狼藉的央視。每次有表白的機會我都不放過,很早之前我看過茅于軾先生的《中國人的道德前景》,茅先生說,你做了一件好事,然後你告訴別人你做了好事,這等於你又做了一件好事。這句話有點繞,茅先生的意思是做人要敢於揚善,哪怕這件善事是自己做的。所以從此我做了好事總是不會不好意思說出來——這個社會有些莫名其妙,做了好事的人反而不敢說。
諸位知道嗎?每次有機會收不該收的錢,我總是會想:如果收了,我就一輩子都不敢說這樣的話了,不划算啊。其實這很難嗎?不難,我身邊不少朋友都是這麼做的,而且他們的職業素質越來越高,他們的工資、位置也越來越高。走正道,沒那麼難。
上次做林勤綱的專題,我就想我們到底該向林勤綱學習什麼?想來想去,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做一個有職業精神的人。這是一個多麼低的標準啊!——這和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完全不一樣,不要求我們做道德的聖人,去犧牲,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只不過規規矩矩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就行了。
做人乾乾淨淨的,睡覺也睡得舒坦,多好的事情啊。不同流合汙真沒有想像的那麼難,至少我的人生經驗是這麼告訴我的。一個動輒把責任推給環境的人,其實只是輸給自己虛弱的內心罷了。名聲再差的職業,只要你能堅持,總是可以做一個乾淨的人,總有一天你身邊的人會習慣你的;總有一天你會認識更多的同道互相取暖。再說了,如果你的環境糟糕到了不同流合汙就無法繼續工作下去的程度,那就換一份工作吧,正如之前我在勸29歲市長周森峰時所說的:「如果還是想不通,覺得不快樂,就別幹了。和內心的快樂相比,市長並不重要,這年頭不是還有很多工作可做嗎?」
人為什麼一定要生活在糞坑裡,讓自己慢慢地變成一根蛆呢?
鳳凰網評論編輯:彭遠文
ps:反求諸己,我們做個調查吧。
調查上期評中評:阿富汗大選:死亡威脅下的民主
彭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