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雛鳥

2021-01-08 光明日報

剛剛破殼4天的『四毛球』十分嬌小可愛,眼睛還沒有完全睜開,體重163克,體長18釐米,喙長3釐米。資料圖片

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成功繁育的兩隻高山兀鷲幼鳥「三毛球」和「四毛球」正式與大眾見面。據了解,2020年3月22日和5月13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這兩隻雛鳥是中國境內人工繁殖成活的第三隻和第四隻高山兀鷲。

鳥綱隼形目鷹科兀鷲屬,是我國體形最大的一種猛禽,也是為數不多能夠飛躍珠穆朗瑪峰的鳥類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區,包括雲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成年高山兀鷲體長約120釐米左右,站立時身高可達80~90釐米,體重8~12千克,兩翅張開寬達2~3米。

「剛剛破殼4天的『四毛球』與已經破殼57天的『三毛球』相比,十分嬌小可愛,眼睛還沒有完全睜開,由於破殼前經歷了降水和降溫天氣,身體較為孱弱,飼養員正在對它進行24小時不間斷護理。而『三毛球』則長勢喜人,比往年繁育出的幼鳥更加身強力壯。」西寧野生動物園動物管理部副部長何順福介紹,「三毛球」初生體重177克,目前57日齡,體重2400克,體長51釐米,喙長7釐米。「四毛球」破殼後體重163克,體長18釐米,喙長3釐米。目前兩隻雛鳥各項身體指標穩定,身體健康。

「高山兀鷲是食腐動物,通常是不攻擊活物的,繁殖期為每年的2月至5月。」西寧野生動物園園長齊新章介紹,高山兀鷲通常營巢於高原懸崖巖壁的凹處和邊緣上,每窩通常產卵1枚,卵的顏色為白色或淡綠白色,表面光滑無斑,偶爾被有褐色斑點。每對常單獨繁殖,有時也見4至5對在一起繁殖。2017年、2019年西寧野生動物園分別人工繁育成功第一隻高山兀鷲「凌梟」和第二隻高山兀鷲「凌志」。

「猛禽繁殖是世界性難題,在國內動物園成功的繁殖案例更是屈指可數。此次高山兀鷲再次成功繁育,也證明了我國的人工繁育技術已較為成熟,對於不斷擴大高山兀鷲人工繁育種群、為其他動物園開展保護教育提供圈養個體、避免依賴野外種群補充有重要意義。」齊新章表示,這一系列經驗和技術對於其他的猛禽繁育也具有重要借鑑意義,接下來西寧野生動物園會將成功繁殖高山兀鷲的經驗和技術運用到禿鷲等其他猛禽的繁殖上,使其他猛禽的繁殖再次取得突破。

(本報記者 萬瑪加)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人工繁育高山兀鷲技術達到成熟
    羅雲鵬 攝   中新網西寧4月15日電 (記者 羅雲鵬)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15日對外披露,該園成功繁育成活第二隻高山兀鷲,表明該物種人工繁育技術已成熟,相關經驗今後可在其他同類猛禽中複製。
  • 青海再次人工繁育兩隻高山兀鷲
    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對外發布: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這是國內人工繁育的第三隻、第四隻高山兀鷲。此前第一隻和第二隻均為西寧野生動物園繁育。目前兩隻新出生的高山兀鷲各項身體指標穩定。這兩隻雛鳥是由兩對高山兀鷲夫婦繁育。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介紹,今年1月23日,一對高山兀鷲夫婦在百鳥苑假山附近築巢,1月30日雌鳥產蛋,兩隻高山兀鷲開始輪流孵化。經過54天的孵化,雛鳥於3月22日破殼。5月13日破殼而出的「四毛球」,是西寧野生動物園一對有名氣的、人工繁育的高山禿鷲夫婦繁育的。自3月13日起,夫婦倆在百鳥苑一側半山坡,利用雜草、樹枝、羽毛鋪設小窩。
  • 我省再次人工繁育兩隻高山兀鷲
    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對外發布: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這是國內人工繁育的第三隻、第四隻高山兀鷲。此前第一隻和第二隻均為西寧野生動物園繁育。目前兩隻新出生的高山兀鷲各項身體指標穩定。這兩隻高山兀鷲分別於3月22日和5月13日破殼而出,飼養員形象地將它們稱為「三毛球」和「四毛球」。這兩隻雛鳥是由兩對高山兀鷲夫婦繁育。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介紹,今年1月23日,一對高山兀鷲夫婦在百鳥苑假山附近築巢,1月30日雌鳥產蛋,兩隻高山兀鷲開始輪流孵化。經過54天的孵化,雛鳥於3月22日破殼。
  • 「毛球」萌襲 我國新添兩隻人工繁育高山禿鷲
    【「毛球」萌襲 我國新添兩隻人工繁育高山禿鷲 】5月17日,「愛鳥周」活動期間,我國成功繁育的兩隻高山禿鷲在青藏高原首次「亮相」,眾多「粉絲」在這一天前來「圍觀」小禿鷲。3月22日和5月13日,位於青海省的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殖兩隻高山兀鷲,兩隻雛鳥為國內人工繁殖第三隻、第四隻高山兀鷲。
  • 青藏高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新華網西寧6月7日電(陳國洲、盛勤)6月6日凌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的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內,3歲10個月的母斑馬順利產下一隻雄性小斑馬。這是青藏高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
  • 兀鷲:我其實不禿,只是頭髮比較短
    高山兀鷲。圖片:Sahana M / Wikimedia以山為名高山兀鷲的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其臨近的高海拔山系,這些地區絕大部分在我國境內。 兀鷲。圖片:Jrg Hempel / Flickr追求遠方高山兀鷲和南非兀鷲(G. coprotheres)以120釐米的體長共享兀鷲屬內體型最大的稱號。體重也高達8~12公斤,達到了現存鳥類中最大的可飛行體重。巨大的身形使它們的繁殖周期和性成熟周期也非常漫長。由於青藏高原氣候惡劣,野生動物和牲畜很難熬過漫長的寒冬,死去的動物為高山兀鷲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 《香格裡拉飛羽天堂——每日觀鳥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高山兀鷲
    高山兀鷲 觀鳥節組委會/拍攝於納帕海 高山兀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飛行時由腹面觀察高山兀鷲,黑色飛羽和尾羽與身體淡黃褐色部分形成強烈對比。
  • 長鬍子的「鷹」-胡兀鷲
    主要棲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巖地區。在溝壑,高原和草原穿插的山脈間可見。胡兀鷲繁殖期2~5月。營巢於高山懸崖巖壁上大的縫隙和巖洞中。巢為盤狀,內面稍凹,主要由枯枝構成,內放有枯草,細枝、棉花、廢物碎片等。
  • 馬達加斯加環尾狐猴青藏高原三年三產雙胞胎
    中新社西寧4月7日電 (記者 羅雲鵬)來自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的環尾狐猴在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三年三產雙胞胎,「家族」成員增至15隻,其中7隻為青藏高原本土孕育。
  • 高原鼠兔:青藏高原特有的小精靈
    這是7月6日在西藏思金拉錯湖邊拍攝的高原鼠兔。高原鼠兔是一種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動物,又稱黑唇鼠兔,被稱為「草原精靈」。高原鼠兔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主要棲居於高海拔地區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7月6日,兩隻高原鼠兔在西藏思金拉錯湖邊嬉戲。高原鼠兔是一種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動物,又稱黑唇鼠兔,被稱為「草原精靈」。高原鼠兔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主要棲居於高海拔地區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 兀鷲媽媽撞電線慘死!軍方「開無人機」外送食物 成功養活小兀鷲
    兀鷲家庭是一夫一妻制。(圖/取自免費圖庫Wikimeida Commons)實習記者劉雪兒/綜合報導西域兀鷲(Griffon Vulture)是以色列當地瀕危物種,保育團體在近期發現一隻兀鷲媽媽不幸撞電線慘死,研判兀鷲爸爸無法獨自養活兀鷲寶寶,於是找來軍方援助,安排無人機「外送」食物,成功養育小兀鷲長大,甚至還展開第一次的飛行。
  • 高山兀鷲亞成鳥現身大連
    蛇島老鐵山保護區猛禽監測獲得重大發現——大型猛禽高山兀鷲亞成鳥現身老鐵山,系大連地區鳥類新記錄。2020年9月18日,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王小平和志願者王黎明在進行「2020年秋季老鐵山猛禽監測」時,發現一隻高山兀鷲亞成鳥
  • 若爾蓋生物大盤點(下)——高原鳥類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考察日誌的下半部分—高原鳥類。讓我們跟著沈老師的筆觸,一起探索豐富多彩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萬一裡面有鳥蛋或者雛鳥呢?無論這是否戴勝的巢,就讓它保持原樣好啦,我就假裝沒看到!我們在第三天去鐵布的時候,在崖壁上發現了大量的高山兀鷲的巢穴。它們利用崖壁上的孔洞(來源於火山熔巖中的氣泡)來築巢。剛到那裡時是陰天,上升熱氣流還沒有形成,我們看到好多今年的亞成鳥站在洞口。回來的時候天氣放晴了,就看到大量的高山兀鷲在天上盤旋起來。
  • 青藏高原上的「高原萌」——藏原羚
    青藏高原上的「高原萌」——藏原羚 2021-01-04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人工繁育成活首隻雪豹滿周歲
    ­  中新社西寧6月10日電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10日對外表示,位於該園的中國唯一雪豹人工繁育基地育活的首隻雪豹,並達到一歲齡,園方當日同步啟動徵名活動。­  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之稱,1996年《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已將其列為瀕危物種,目前中國是全球雪豹最大分布國,涵蓋其60%的棲息地。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胡兀鷲:飛越珠峰,我驕傲了嗎?
    今天,布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胡兀鷲。胡兀鷲Gypaetus barbatus脊椎動物,鳥綱,隼形目,鷹科,胡兀鷲屬。棲息在海拔500—4000米的山地裸巖地區。別名大鬍子雕、鬍子雕、髭兀鷲、胡禿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內多地分布。
  • 飛翔高度超珠峰的高山兀鷲,為何流浪大連
    「至於這隻高山兀鷲是如何「漂」到老鐵山的,有待下一步研究。」王小平表示。王小平稱,他們在監測過程中,從雙筒望遠鏡中,看到遠處山梁上方有一隻很大的鳥,飛行速度很慢,先是判斷一隻「雕」或其他大型猛禽。於是用單筒開始找目標,當在單筒中看到時,其寬大的翅膀,不長的尾巴和較短的頭部,初步判定為「禿鷲」,慢慢的飛到了山後。
  • 青藏高原上的"神獸",比大熊貓還稀有,全球數量不足300頭
    青藏高原上的&34;,比大熊貓還稀有,全球數量不足300頭世界上的珍奇異獸非常多,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可能不經意間就會發現神奇的野獸。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牧民,他們通過放牧的方式來獲得錢財貼補家用,這些牧民通常飼養的都是犛牛和羊之類的動物。在草原上,有一樣動物被稱之為是神獸,因為它比熊貓還更加的罕見。
  • 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成立
    10月23日,在第8個「世界雪豹日」到來之際,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致力於通過聯盟機制,激活保護潛力,開創雪豹保護新模式。
  •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發布一組雪豹公主「寫真照」
    9月30日,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發布一組「雪豹公主」傲雪的「寫真照」,鏡頭感十足。據了解,目前中國國內飼養展出的雪豹僅有11隻,其中9隻在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6雄3雌)。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地處青海西寧,海拔2300米,是青藏高原規模最大的野生動物園,目前該園「常駐」動物127餘種3000餘頭(只),中國唯一雪豹繁育基地坐落於此。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