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破殼4天的『四毛球』十分嬌小可愛,眼睛還沒有完全睜開,體重163克,體長18釐米,喙長3釐米。資料圖片
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成功繁育的兩隻高山兀鷲幼鳥「三毛球」和「四毛球」正式與大眾見面。據了解,2020年3月22日和5月13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這兩隻雛鳥是中國境內人工繁殖成活的第三隻和第四隻高山兀鷲。
鳥綱隼形目鷹科兀鷲屬,是我國體形最大的一種猛禽,也是為數不多能夠飛躍珠穆朗瑪峰的鳥類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區,包括雲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成年高山兀鷲體長約120釐米左右,站立時身高可達80~90釐米,體重8~12千克,兩翅張開寬達2~3米。
「剛剛破殼4天的『四毛球』與已經破殼57天的『三毛球』相比,十分嬌小可愛,眼睛還沒有完全睜開,由於破殼前經歷了降水和降溫天氣,身體較為孱弱,飼養員正在對它進行24小時不間斷護理。而『三毛球』則長勢喜人,比往年繁育出的幼鳥更加身強力壯。」西寧野生動物園動物管理部副部長何順福介紹,「三毛球」初生體重177克,目前57日齡,體重2400克,體長51釐米,喙長7釐米。「四毛球」破殼後體重163克,體長18釐米,喙長3釐米。目前兩隻雛鳥各項身體指標穩定,身體健康。
「高山兀鷲是食腐動物,通常是不攻擊活物的,繁殖期為每年的2月至5月。」西寧野生動物園園長齊新章介紹,高山兀鷲通常營巢於高原懸崖巖壁的凹處和邊緣上,每窩通常產卵1枚,卵的顏色為白色或淡綠白色,表面光滑無斑,偶爾被有褐色斑點。每對常單獨繁殖,有時也見4至5對在一起繁殖。2017年、2019年西寧野生動物園分別人工繁育成功第一隻高山兀鷲「凌梟」和第二隻高山兀鷲「凌志」。
「猛禽繁殖是世界性難題,在國內動物園成功的繁殖案例更是屈指可數。此次高山兀鷲再次成功繁育,也證明了我國的人工繁育技術已較為成熟,對於不斷擴大高山兀鷲人工繁育種群、為其他動物園開展保護教育提供圈養個體、避免依賴野外種群補充有重要意義。」齊新章表示,這一系列經驗和技術對於其他的猛禽繁育也具有重要借鑑意義,接下來西寧野生動物園會將成功繁殖高山兀鷲的經驗和技術運用到禿鷲等其他猛禽的繁殖上,使其他猛禽的繁殖再次取得突破。
(本報記者 萬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