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再次人工繁育兩隻高山兀鷲

2020-05-18 西海都市報

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對外發布: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這是國內人工繁育的第三隻、第四隻高山兀鷲。此前第一隻和第二隻均為西寧野生動物園繁育。目前兩隻新出生的高山兀鷲各項身體指標穩定。


青海再次人工繁育兩隻高山兀鷲


這兩隻高山兀鷲分別於3月22日和5月13日破殼而出,飼養員形象地將它們稱為「三毛球」和「四毛球」。這兩隻雛鳥是由兩對高山兀鷲夫婦繁育。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介紹,今年1月23日,一對高山兀鷲夫婦在百鳥苑假山附近築巢,1月30日雌鳥產蛋,兩隻高山兀鷲開始輪流孵化。經過54天的孵化,雛鳥於3月22日破殼。

5月13日破殼而出的「四毛球」,是西寧野生動物園一對有名氣的、人工繁育的高山禿鷲夫婦繁育的。自3月13日起,夫婦倆在百鳥苑一側半山坡,利用雜草、樹枝、羽毛鋪設小窩。3月20日輪流開始為期52天的孵化。在此之前,

這對高山兀鷲夫婦分別於2017年和2019年繁育兩隻雄鳥。「四毛球」的兩個哥哥分別3歲和2歲了,通過網絡徵名,取名為「凌梟」「凌志」。


青海再次人工繁育兩隻高山兀鷲


因猛禽區混養著其他猛禽,為了保證兩隻雛鳥的安全生長,和此前一樣,西寧野生動物園將它們與父母隔離,接回撫育室人工育幼。「三毛球」出生體重為177克,飼養員每天兩次餵養,雛鳥進食良好。目前,57日齡的「三毛球」,體重達到2400克,體長51釐米,喙長7釐米;「四毛球」出生體重163克,體長18釐米,喙長3釐米。

猛禽繁殖是世界性難題,在國內動物園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此次,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表明西寧野生動物園人工繁育技術已較為成熟,對於不斷擴大高山兀鷲人工繁育種群,以及以後為其他動物園開展保護教育提供圈養個體,避免依賴野外種群補充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新聞★

高山兀鷲的人工繁育之路

(一)

5月17日上午,西寧野生動物園百鳥苑附近的一塊草地上,出生不久的「三毛球」和「四毛球」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在太陽底下,它們一身淺白色的「羽絨服」閃著耀眼的光彩。

出生剛四天的「四毛球」,躺在溫暖的泡沫箱裡,它時而睜眼,時而閉眼。「四毛球」太小了,沒辦法站起來扇動翅膀。它探出大大的腦袋,圓溜溜的雙眼環顧四周。

與「四毛球」相比,出生近兩個月的「三毛球」在草地上爬動,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尖尖的喙和細長的腳趾,看起來頗有成熟的姿態。「別看它小,胃口還不錯,食量大,每天餵的肉吃得一乾二淨。」飼養員說。

連續多年成功繁育,西寧野生動物園在繁育猛禽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飼養員說,餵養第一隻和第二隻的時候主要以鴿子精肉為主,今年將精肉、內臟切碎混合後餵養,採取少食多餐的餵養方法,兩隻雛鳥吸收好,體重增加明顯,效果不錯。


青海再次人工繁育兩隻高山兀鷲


(二)

高山兀鷲,體形較大的一種猛禽,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為數不多能夠飛躍珠穆朗瑪峰的鳥類之一,因喜食腐肉,被稱為自然界的清道夫。

目前,西寧野生動物園高山兀鷲共有15隻,絕大多數是野外救護的。

2017年,西寧野生動物園首次成功繁育高山兀鷲「凌梟」。「凌梟」順利度過危險期後,體長達到101釐米,喙長11.5釐米,腿長23釐米,雙翅展開後可達150釐米,體重6800克。

「凌梟」破殼而出時,破殼聲嚇跑了父親,母親也因騷動不安,一直未給它餵食。第二天,西寧野生動物園遊客較多,「凌梟」的母親離巢後久久未歸。飼養員暗中觀察發現,從12時一直到15時30分,仍未見「凌梟」母親回巢。因區域裡混養著其他猛禽,為了防止發生意外,飼養員將「凌梟」從鳥巢取出,接回室內人工育幼。

當時,飼養員將「凌梟」巢穴墊草取出放入泡沫箱中,模擬高山兀鷲巢穴環境,並隨時檢查雛鳥身體。「凌梟」出生是體重166克,身體各項機能基本穩定。兩個月後,飼養員將飼餵次數改為一次,引導「凌梟」自己採食,逐漸獨立人工餵養。

齊新章說,初次育幼猛禽讓飼養員不知所措,通過查找資料、諮詢專業人員,逐漸掌握了飼養方法。記得第一次給「凌梟」飼餵新鮮鴿子胸脯肉條,當時飼養員擔心它不開口吃食,沒想到「凌梟」見到肉後張開嘴亂叫,將肉放到嘴邊後積極進食。

猛禽人工繁育難度大,加之猛禽性情機警,為減少遊客的幹擾,2016年起,西寧野生動物園禁止遊客進入猛禽谷內參觀,改為在觀鳥平臺參觀,為後期猛禽繁育做準備工作。

2017年,猛禽谷飼養員為了給高山兀鷲繁育提供幫助,在猛禽谷一側的山坡上提供麥草、樹枝等材料,並製作了方便了高山兀鷲產卵的人工平地,助力高山兀鷲築巢。


青海再次人工繁育兩隻高山兀鷲


青海再次人工繁育兩隻高山兀鷲


(三)

人工繁育高山兀鷲過程極為艱難,除了掌握它的飲食習慣,還有了解它的生活習性。2019年,西寧野生動物園利用近兩個月的時間,記錄下了高山兀鷲「凌志」的誕生過程。


青海再次人工繁育兩隻高山兀鷲


「雄性首先表現出交配行為,觸碰雌性身體,雌性低吟,交配持續約一分鐘。」飼養員說,高山兀鷲交配結束後,開始築巢,由雌雄共同承擔,所築巢穴主要以麥草為主。飼養員發現雌雄高山兀鷲開始築巢,就開始忙活著給它們提供雜草、樹枝等築巢用的材料。

過了約一周,產卵一枚,卵呈橢圓形,表面光滑,乳白色,兩端形似圓錐狀。自此高山兀鷲夫婦輪流孵化。自開始孵化起,表現出極強的警惕性,40天後警惕性逐漸減弱。飼養員在方圓3米的地方設立警戒線,防止其他猛禽靠近。

孵化第50天,飼養員在雌性高山兀鷲離巢進食時,觀察到雛鳥開始破殼。第51天,從8時到12時,雌性高山兀鷲表現出半蹲的狀態;12時45分發現卵上有一塊指甲蓋大小裂口,能觀察到雛鳥的絨毛;13時許,卵殼完全破裂,雛鳥出殼。

出殼第一天,雛鳥全身絨毛呈灰白色,其中頭部絨毛顏色較深。

為防止雛鳥發生意外,飼養員將幼鳥放在泡沫箱內,放置了10釐米厚的草墊,做成周邊高中間低的窩狀,用取暖器保證室內泡沫箱溫度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雛鳥食物以鴿子肉為主,再加入少量鴿子內臟及胸部軟骨。

齊新章說,從0到4,繁育高山兀鷲這一系列經驗和技術對於其他的猛禽的繁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希望在此基礎上,利用成功繁殖高山兀鷲的這些經驗和技術運用到禿鷲等其他猛禽的繁殖上,使其他猛禽的繁殖再次取得突破,為青藏高原本土物種保護及青海省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記者 趙俊傑)

相關焦點

  • 我省再次人工繁育兩隻高山兀鷲
    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對外發布: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這是國內人工繁育的第三隻、第四隻高山兀鷲。此前第一隻和第二隻均為西寧野生動物園繁育。目前兩隻新出生的高山兀鷲各項身體指標穩定。這兩隻高山兀鷲分別於3月22日和5月13日破殼而出,飼養員形象地將它們稱為「三毛球」和「四毛球」。這兩隻雛鳥是由兩對高山兀鷲夫婦繁育。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介紹,今年1月23日,一對高山兀鷲夫婦在百鳥苑假山附近築巢,1月30日雌鳥產蛋,兩隻高山兀鷲開始輪流孵化。經過54天的孵化,雛鳥於3月22日破殼。
  • 青藏高原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雛鳥
    資料圖片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成功繁育的兩隻高山兀鷲幼鳥「三毛球」和「四毛球」正式與大眾見面。據了解,2020年3月22日和5月13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這兩隻雛鳥是中國境內人工繁殖成活的第三隻和第四隻高山兀鷲。
  • 「毛球」萌襲 我國新添兩隻人工繁育高山禿鷲
    【「毛球」萌襲 我國新添兩隻人工繁育高山禿鷲 】5月17日,「愛鳥周」活動期間,我國成功繁育的兩隻高山禿鷲在青藏高原首次「亮相」,眾多「粉絲」在這一天前來「圍觀」小禿鷲。3月22日和5月13日,位於青海省的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殖兩隻高山兀鷲,兩隻雛鳥為國內人工繁殖第三隻、第四隻高山兀鷲。
  •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人工繁育高山兀鷲技術達到成熟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人工繁育高山兀鷲技術達到成熟 2019-04-15 18:48: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青海西寧再次成功繁育一對雪豹雙胞胎 已滿11個月
    青海西寧再次成功繁育一對雪豹雙胞胎 已滿11個月各項身體指標穩定2020年4月27日,在青海省西寧市野生動物園再次繁育的一對雙胞胎雪豹正式宣布對外開放。據了解,目前,兩隻小雪豹已滿11個月,兩者各項身體指標穩定,身體健康,園區會安排在「五一」前與遊客見面。西寧市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說:「再次繁育的兩隻小雪豹的父親起名壯壯,11歲,是2011年經森林公安救護於青海海南,母親起名二寶,13歲,是2007年經森林公安救護於青海玉樹,從2014年開始參與繁殖。
  • 飛翔高度超珠峰的高山兀鷲,為何流浪大連
    「至於這隻高山兀鷲是如何「漂」到老鐵山的,有待下一步研究。」王小平表示。王小平稱,他們在監測過程中,從雙筒望遠鏡中,看到遠處山梁上方有一隻很大的鳥,飛行速度很慢,先是判斷一隻「雕」或其他大型猛禽。於是用單筒開始找目標,當在單筒中看到時,其寬大的翅膀,不長的尾巴和較短的頭部,初步判定為「禿鷲」,慢慢的飛到了山後。
  • 高山兀鷲亞成鳥現身大連
    蛇島老鐵山保護區猛禽監測獲得重大發現——大型猛禽高山兀鷲亞成鳥現身老鐵山,系大連地區鳥類新記錄。2020年9月18日,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王小平和志願者王黎明在進行「2020年秋季老鐵山猛禽監測」時,發現一隻高山兀鷲亞成鳥
  • 我省人工繁育雙胞胎小雪豹網上徵集獲得「水墨、油畫」名字
    飼養員公布名字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朵海平報導) 5月2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繁殖的一對雌性雪豹雙胞胎,迎來1歲生日,園區為兩隻雪豹準備了生日會,並公布了網上徵集的名字。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肅、西藏等省區。長期以來,青海省不斷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和三江源生態保護工作,生態環境持續好轉,野生動物種群規模明顯增大,省內野生雪豹數量也穩中有升,目前保守估計在1000隻以上。對生日蛋糕「望眼欲穿」繼2016年成功繁育一隻雌性雪豹(傲雪)後,2019年5月2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繁殖一對雌性雪豹雙胞胎,為國內現存第2隻和第3隻人工繁育雪豹。
  • 繼「傲雪」後,動物園再次成功繁育一對雌性雪豹,目前已滿11周
    西寧野生動物園,繼2016年繁育一隻雌性雪豹傲雪後,於去年5月27日再次成功繁育出一對雌性雪豹雙胞胎。近日,已滿11個月的兩隻小雪豹,在身體健康,各項指標穩定的狀態下,初次亮相公眾,毛茸茸憨態可掬的樣子頓時將前來參觀的遊客全部迷倒。
  • 從0到16,綠尾虹雉的人工繁育之路
    今年以來,四川寶興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工飼養的綠尾虹雉共產卵10餘枚,其中5枚成功孵化,幼雛均發育良好。至此,保護區綠尾虹雉人工飼養種群擴大到16隻。這標誌著我國綠尾虹雉人工繁育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綠尾虹雉,我國特有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外現存數量不足3000隻,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
  • 《香格裡拉飛羽天堂——每日觀鳥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高山兀鷲
    高山兀鷲 觀鳥節組委會/拍攝於納帕海 高山兀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飛行時由腹面觀察高山兀鷲,黑色飛羽和尾羽與身體淡黃褐色部分形成強烈對比。
  • 澤庫寧秀草原現高山禿鷲群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記者 樊永濤報導) 8月30日,記者在青海黃南州澤庫縣寧秀鄉採訪途中,意外發現一禿鷲群。這群禿鷲群被發現是在澤庫縣前往海南州同德縣路途中,由於停留在公路兩側,吸引了不少過往旅客的目光。
  • 男子組織販雕黑網橫跨中國 稱滅絕青海胡兀鷲
    16:55 來源:南方周末選稿:龔萌欣張恩科成為黑市大佬後曾經揚言:「要滅絕和壟斷青海的胡兀鷲!」這讓黑市上的人都覺得過分。一位警察說:「他要搞亂生物鏈,天都不容!」就在他把兩隻金雕標本裝上車時,埋伏許久的警察一擁而上。  2007年5月中旬,張恩科將和數名同案被告在西寧受審。  這個和警方交手多年的黑市大佬,只有不到1.7米的瘦小個子,四十餘歲。他說話帶著陝西腔——10年前,他只是陝西一個唱秦腔為生的街頭藝人。8年前,他進入青海,手伸向了野生動物。  他成為黑市大佬後曾經揚言:「要滅絕和壟斷青海的胡兀鷲!」
  • 青海人工繁育雪豹雙胞胎首次亮相 兩姐妹花面向全球徵名
    為了保護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人們往往通過人工繁育幫助動物繁衍。但許多野獸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其實很難繁殖。例如圈養雪豹,就對溫度、溼度要求非常苛刻,且對常見病原體抵抗力較弱,飼養繁育難度較大。作為全國唯一的雪豹繁育基地——青海省西寧野生動物園,在11個月前成功繁育出一堆雪豹雙胞胎。這也是國內現存的第二隻和第三隻人工繁育雪豹。4月27日,11個月大的人工繁育雪豹雙胞胎首次對外亮相。目前,兩隻小雪豹身體發育正常,健康狀況良好。據悉,西寧野生動物園包含9間內舍及1800平方米的活動場,為雪豹人工繁育提供了必要的場地。
  • 青海出現高山禿鷲,搶食時臉和脖子會變色,專吃腐肉為何不中毒?
    青海出現高山禿鷲,搶食時臉和脖子會變色,專吃腐肉為何不中毒?據有關媒體近日報導,人們在青海澤庫縣前往同德縣的途中,看到路邊有10隻高山禿鷲在玩耍,天空中還有3隻在盤旋嬉戲。這種高山兀鷲排在世界最大猛禽行列內,而且還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
  • 兀鷲:我其實不禿,只是頭髮比較短
    兀鷲。圖片:Jrg Hempel / Flickr追求遠方高山兀鷲和南非兀鷲(G. coprotheres)以120釐米的體長共享兀鷲屬內體型最大的稱號。體重也高達8~12公斤,達到了現存鳥類中最大的可飛行體重。巨大的身形使它們的繁殖周期和性成熟周期也非常漫長。由於青藏高原氣候惡劣,野生動物和牲畜很難熬過漫長的寒冬,死去的動物為高山兀鷲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 中國人工繁育成活首隻雪豹滿周歲
    ­  中新社西寧6月10日電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10日對外表示,位於該園的中國唯一雪豹人工繁育基地育活的首隻雪豹,並達到一歲齡,園方當日同步啟動徵名活動。­  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之稱,1996年《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已將其列為瀕危物種,目前中國是全球雪豹最大分布國,涵蓋其60%的棲息地。
  • 大美青海 野性之美
    棲息於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藏羚羊主要分布於青海、西藏、新疆等地。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併入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生活於高寒荒漠地帶,夏季到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生活,冬季則到海拔較低的地方。在中國青海主要分布在玉樹、果洛、海北和海西州。 中國「極度瀕危野生動物」,並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揭秘帝企鵝繁育過程 人工「剖蛋產」助「寶寶」降生
    揭秘帝企鵝繁育過程 人工「剖蛋產」助「寶寶」降生 (1/9) "← →"翻頁
  • 青海兩市六州都發現了雪豹
    10月1日,在海東市轄區的互助北山林場再次拍攝到雪豹活動影像。鏡頭中,一對雪豹母子悠閒踱步,盡情享受安靜、舒適的美好生活。  這一發現,令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專家和互助北山林場工作人員十分興奮,這是海東市首次記錄到雪豹實體影像。  「互助北山林場發現雪豹意義重大,這一發現將雪豹現在分布區延伸至祁連山東端,豐富祁連山雪豹分布區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