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鴞器6件,其中一件高5.7釐米,呈深褐色,雙腿粗壯,尾巴著地,兩耳相連,上有小孔,顯然是佩戴品。令人驚訝的是,這件玉雕的造型是一隻蹲著的貓頭鷹。
國人對貓頭鷹乃不祥之物的觀念由來已久,即使在現代的廣大農村,仍然有很多人認為貓頭鷹出現意味著不吉利。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殷商時期,貓頭鷹並非意味著不祥,反倒被人們視為闢邪之物,廣泛用於玉器、青銅器、宮殿房屋上。
在婦好墓中,同時出土有青銅鴞尊多件。第784號鴞尊高45.9釐米,重16.7公斤,尊口內壁有銘文"婦好"二字。形象上鴞目圓瞪,雙耳聳豎,鴞翅紋飾極細緻。還有一件黑色石磬,雙面單線刻畫站立狀的貓頭鷹,長尾內卷,五爪勁健。頂端有穿徑1釐米的圓孔,可以掛起來敲擊演奏。這麼多掛飾都是貓頭鷹造型的,可見當時人們對貓頭鷹特殊的鐘愛。
不幸的是,隨後的幾千年裡,貓頭鷹逐漸淪為不祥之物、兇殤之兆,被人們所厭棄。
看看現在流行的玩偶,大多是小豬佩奇、海綿寶寶之類可愛型的,你敢隨身佩戴貓頭鷹玩偶嗎?
歡迎關注、點評、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