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故事——1976年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這件玩偶,顛覆世人認知

2020-12-03 文史與生活

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鴞器6件,其中一件高5.7釐米,呈深褐色,雙腿粗壯,尾巴著地,兩耳相連,上有小孔,顯然是佩戴品。令人驚訝的是,這件玉雕的造型是一隻蹲著的貓頭鷹。

國人對貓頭鷹乃不祥之物的觀念由來已久,即使在現代的廣大農村,仍然有很多人認為貓頭鷹出現意味著不吉利。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殷商時期,貓頭鷹並非意味著不祥,反倒被人們視為闢邪之物,廣泛用於玉器、青銅器、宮殿房屋上。

在婦好墓中,同時出土有青銅鴞尊多件。第784號鴞尊高45.9釐米,重16.7公斤,尊口內壁有銘文"婦好"二字。形象上鴞目圓瞪,雙耳聳豎,鴞翅紋飾極細緻。還有一件黑色石磬,雙面單線刻畫站立狀的貓頭鷹,長尾內卷,五爪勁健。頂端有穿徑1釐米的圓孔,可以掛起來敲擊演奏。這麼多掛飾都是貓頭鷹造型的,可見當時人們對貓頭鷹特殊的鐘愛。

不幸的是,隨後的幾千年裡,貓頭鷹逐漸淪為不祥之物、兇殤之兆,被人們所厭棄。

看看現在流行的玩偶,大多是小豬佩奇、海綿寶寶之類可愛型的,你敢隨身佩戴貓頭鷹玩偶嗎?

歡迎關注、點評、轉發。

相關焦點

  • 安陽發掘婦好墓,出土五步蛇圖案青銅器,專家:商代五步蛇長這樣
    1976年,河南安陽發掘出土商代女主婦好的墓葬;墓葬級別非常之高,出土隨葬品相當豐富;在幾百件青銅器裡,有一件銅尊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有隻獸面龍身的怪獸,正張牙舞爪,怒目而視;這是什麼神獸?專家解釋,它是五步蛇演化而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安陽殷墟:商代後期的王都,武官村大墓
    安陽西北的誼水之濱,自唐宋迄清,一直被誤認為是河膳甲城,直到20世紀初甲骨卜辭的發現,殷墟才被證實,糾正了誤傳。清末,在安陽小屯村一帶,常有「龍骨」出土。1899年,王懿榮首先在被稱為「龍骨」的中藥上發現契刻文字,後經羅振玉的調查,弄清了「龍骨」的出土地點是安陽小屯村,同時在甲骨上發現了商王朝先王的卜辭。
  • 河南最頂級國寶文物都在這裡,見過5件算你牛
    除了沒有定級的,有49件都是一級文物!要知道,很多展覽的一級文物都不超過20%;而在這次展覽中,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中的5件將移駕北京,分別是:蓮鶴方壺、杜嶺方鼎、婦好鴞尊、賈湖骨笛、玉柄鐵劍。&nbsp&nbsp&nbsp&nbsp婦好鴞(xiāo)尊&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6年出土於安陽殷墟婦好墓,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鳥形酒尊。
  • 玉器揭秘商代王后「婦好」傳奇 聽這50位海內外學者怎麼說
    玉龍  1976年,在舉世聞名的安陽殷墟,商代「中興之主」武丁之妻、傳奇王后「婦好」之墓發掘出土。墓內數量龐大的隨葬器物,猶如商王朝的一座寶藏,向世人敞開大門。這其中,除了能與甲骨卜辭資料相印證墓主身份、史料價值重大的帶銘青銅器外,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750餘件精美絕倫的玉器,這是中國古代玉器的一次重大發現。  在婦好墓發現四十周年之際,2016年12月27日至2017年3月26日,廣東省博物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聯合舉辦《玉鳴鏘鏘——商代婦好玉器特展》。
  • 她是中國首位女將軍,曾打敗20個國家,墓中出土一物讓人後背發涼
    很快,考古研究所安陽考古隊就拿到了挖掘許可。  最後發掘出來的墓穴呈現出明顯殷墟時代的風格,此墓中出土隨葬物品一共有1928件,寶石玉器802件,銅器468件,還有骨器石器及其他物品共655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有一對重達9公斤左右的」巨斧「,古時稱作「鉞」。
  • 河南安陽殷墟:茅茨土階裡的甲骨青銅驚天下
    世人都說「一片甲骨驚天下」,自1928年殷墟科學發掘以來,大量的甲骨遺存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也奠定了殷墟作為中國古代第一個有文字可靠的古代都城地位。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佔卜的記錄,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
  • 劉濤扮演的婦好,是中國最早的女神,她的美讓冷僻的歷史溫情脈脈
    只見婦好站在高臺之上,揮舞象徵權利的大銅鉞,威風凜凜,氣宇軒昂,成為萬人仰慕的「女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是說祭祀和軍事是國家的兩件大事,婦好都以她的智慧與勇敢完美地勝任了,可謂是中國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她比武則天參政早1800年,比花木蘭帶兵打仗早1700年,用無與倫比的智慧和勇敢,開創了女性參政議事的先河。
  • 古墓出土「鳥爪」狀青銅器,用處讓人費解,專家:古人真聰明
    ——雅各布 婦好是商朝時期商王武丁的王后,她是我國傑出的女性軍事將領和政治領袖,1976年考古學家發掘了婦好墓,在墓中出土了一個形狀像鳥爪的青銅器,這個青銅器的作用著實讓專家們撓頭。
  • 河南出土一座女將軍墓,手持一對「巨斧」,專家鑑定後:來頭不小
    1975年冬,小屯村(河南省安陽市)的老百姓們準備將西北地那片高出周圍農田的崗地給推了,用來作新的農田,當地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一聽說這個消息,立馬趕到現場阻攔村民們,因為此地曾發掘出武官村大墓,所以專家推測,小屯村下面也埋藏著其他殷墟遺址。
  • 寶雞西周墓出土48件青銅器 饕餮銅尊細訴商周文明
    原標題:寶雞西周墓出土48件青銅器 饕餮銅尊細訴商周文明   原標題:寶雞西周墓出土48件青銅器 饕餮銅尊細訴商周文明  2013年12月29日16時許,隨著一件長著小翅膀的青銅犧尊的出土,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葬M4號墓的發掘提取工作告一段落。
  • 略談晚商太行山南麓及臨近地區的銅器墓
    內容提要:自殷墟向南沿太行山南麓至崤函故道的交通線,是晚商時期安陽與關中地區間的主幹道。這一交通線與黃河南岸鄭洛地區的晚商時期銅器墓,年代與等級研究長期模糊。在葬俗文化認同接近安陽,可視為被商王朝控制的背景下,上述與安陽空間距離有別的銅器墓,在不同區域內的表現不同。
  • 遊國博賞國寶,「婦好」鴞尊告訴我們貓頭鷹是古代戰爭之神
    講到這件國寶與禁酒令的事,有朋友回覆說,婦好墓出土文物反映了商代好酒的文化,在468件青銅器中,有210件容器,被專家定為酒器的有155件。被稱為「婦好」代言人的「婦好鴞尊」,就是重要的一件。 約公元前1600年,成湯聯合諸侯起兵反抗夏桀的暴政,在鳴條之戰中滅夏,建立了商朝。在之後的日子裡,由於內亂和災害,政權更迭頻繁,都城也幾經搬遷。
  • 殷墟商代大墓被盜,考古家搶救性發掘,墓室發現34個人頭
    導讀:眾所周知,後(司)母戊鼎是我國的鎮國之寶,這件文物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但殊不知,這件文物是被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的村民從自家地中挖出來。而挖出來的地方就是被我國考古家命名為商代殷墟遺址的武官村大墓。
  • 殷墟-搜狐新聞
    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世界遺產大會第十三屆年會上,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和殷墟王陵遺址終於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此時,裡甲骨文被發現已經過去了整整107年,離殷墟的首次發掘也有了78個念頭。  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
  • 「設計大賽」2021安陽殷墟景區牛年形象徵集大賽
    一、活動背景亞長牛尊2001年出土於安陽市殷墟,是殷墟發現的唯一一件牛型青銅尊,也是安陽殷墟博物館即將亮相《國家寶藏》第三季的展品之一。值此牛年之際,為慶祝髮現亞長牛尊20周年,安陽市文旅集團、安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攜手安陽師院共同邀請全國人民及設計類、美術類院校學生參加牛年形象設計大賽,在設計創意中宣傳安陽文化,贏取現金獎勵。二、活動時間2021年1月15日起至2021年2月26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