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殷墟:商代後期的王都,武官村大墓

2021-01-10 田曉花聊一聊

大家好,我是小花,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安陽殷墟。

殷墟是商代後期的王都,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沮河兩岸,面積約24平方公裡。 商代後期的王都歷史頗長。據《史記·殷本紀·正義》載:「白盤庚遷殷至襯滅亡,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共經歷了8代12王、273年之久,年代約當於公元前14世紀末至前11世紀。

殷都的地點在文獻中有所記載。《括地誌》說:「相州安陽,本盤庚所都……沮水南岸三裡有安陽城,西有城名殷墟,所謂北蒙者也。」

安陽西北的誼水之濱,自唐宋迄清,一直被誤認為是河膳甲城,直到20世紀初甲骨卜辭的發現,殷墟才被證實,糾正了誤傳。

清末,在安陽小屯村一帶,常有「龍骨」出土。1899年,王懿榮首先在被稱為「龍骨」的中藥上發現契刻文字,後經羅振玉的調查,弄清了「龍骨」的出土地點是安陽小屯村,同時在甲骨上發現了商王朝先王的卜辭。經王國維對甲骨卜辭中所見的王亥、王恆、上甲等商代諸先公的考證,證實《史記》所記商王朝世系是可信的。根據卜辭受祭的帝王有康丁、武祖乙、文祖丁之稱,從而確定帝乙之世尚建都於此,證實《古本竹書紀年》所記自盤庚遷殷至封之亡「更不徙都」是事實。這樣,以甲骨卜辭的發現為契機,殷墟遂告發現。

殷墟的發掘工作,始於1928年。當時主持發掘的有李濟、梁思永等人。從1928年至1937年共進行了15次發掘,所得收穫是:在小屯村北揭露出三四十座商代夯土建築臺基,包括宮殿和宗廟建築遺址;還在西北岡西區發掘7座大墓,1個方坑,其中有著名的1001號和1004號大墓,在東還發掘大墓3座,基本上弄清了侯家莊西北岡是王陵區;在小屯村東北還發掘出一個甲骨坑,出土刻字甲骨127萬多片,其中絕大多數為卜甲。上述發掘,還獲得大批商代青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資料,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在郭寶鈞等人的主持下又恢復了殷墟的發掘,主要發掘了武官村大墓。此後發掘工作一直未中斷。三十多年來發掘的主要收穫是:從1950年到1970年這20年間,發掘了武官村大墓;在小屯村西發現一條長750餘米的灰溝;苗圃北地發現規模較大的鑄銅作坊遺址;在後崗發現了祭祀坑,內埋有許多被砍了人頭的人骨架和銅禮器武器等,其中出土的戌嗣鼎上有銘文達30字;在大司空村南地發現制骨作坊遺址;並在居住遺址周圍還發現有密集的平民墓葬.從1971年到1982年間,在後崗發掘出30餘座商墓,其中大墓3座,另有祭祀坑1座;在小屯南地發掘出刻字甲骨4800多片,從出土層位證明商代甲骨中的「自組卜辭」屬武丁時代;又在小屯西村西北發現10多座夯土基址,有的與祭祀有關,還發現有婦好墓17,18號墓;在武官村北地、前小營西地發現祭祀坑250座,發掘了191座,在大墓南還發掘到不少的馬坑,內埋1-2匹馬;在殷墟西區1217號大墓東墓道北,發掘了一座甲字形大墓。這是王陵區內新發現的一座早期墓。此外,在殷墟西區還發掘有939座墓葬,其中有大墓5座,另有車馬坑6座。

歷年的發掘,已揭露出宮殿宗廟基址、手工業作坊遺址、居民點、防禦設施的大灰溝以及王陵區、祭祀場所、族墓區等重要遺蹟,基本上弄清了殷墟都城的布局。

宮殿區的位置是以今天的小屯村為中心,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已發掘出的宮殿、宗廟基址共有56座,分甲、乙、丙3組,形狀有長方形、近正方形、圓形等.其中甲組基址有15座,分布在遺址的北邊,東、北兩面瀕臨誼河,有東西成排分布的特點。乙組基址21座,位於甲組基址的南部,房基門多向南,面積較大,其中最大的一座南北長85米、東西寬14.5米。丙組基址在乙組的西南,共17座,面積較小,最小的只有2.3米×1.85米,排列對稱。在乙組和丙組基址附近,發現有與祭祀有關的一些現象。

這3組基址建築,不僅形狀不同,組合不同,年代也有早晚之別,其中甲組的年代最早,丙組最晚。

在建築基址上,普遍發現有柱礎,有石柱和銅礎兩種。有一座較大的宮殿基址,發現有3行25個柱礎,其中有11個銅柱礎。有的基址上面留下的白灰面牆皮上,發現繪有紅色花紋和黑色圓點的圖案,互相對稱,可能是屬於牆壁上的壁畫。這一發現,說明商代宮殿上已出現了壁畫。

殷墟遺址內也發現有排水設施。在小屯村的白家墳,發現有3段陶水管道,有2段陶管作「T」形排列。陶管道附近還發現有夯土和柱穴,由此說明它是建築基礎上的排水設施。

在宮殿基址以西約40米處,是一條人工挖成的大灰溝,經鑽探,長約750米,寬7-21米,深5-10米,由西南蜿蜒伸向南北,估計這是一條作為防禦設施的壕溝。

相關焦點

  • 殷墟商代大墓被盜,考古家搶救性發掘,墓室發現34個人頭
    但殊不知,這件文物是被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的村民從自家地中挖出來。而挖出來的地方就是被我國考古家命名為商代殷墟遺址的武官村大墓。此墓字從出土了這件絕世國寶後就一直被民間盜墓賊盯著,而當時我國處於抗戰以及內戰時期,時局非常動蕩,這給盜墓賊製造了機會。這些盜墓賊件墓中文物盜掘一空,至於盜掘了多少,文物有多珍貴,無人知曉。
  • 河南安陽殷墟:茅茨土階裡的甲骨青銅驚天下
    這裡在千年以前曾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也是整個殷都的心臟所在。「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築方式,使整個大殿顯得十分宏偉莊嚴。   世人都說「一片甲骨驚天下」,自1928年殷墟科學發掘以來,大量的甲骨遺存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也奠定了殷墟作為中國古代第一個有文字可靠的古代都城地位。
  • 河南3000年大墓被盜,考古隊挖出34個「人頭」,槨室景象讓人後怕
    下面要介紹的這座墓葬距今起碼3000多年,而且算得上是一座很高規格的商墓,而且這座墓葬中曾經挖出了逆天級國寶,也就是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相信大家是絕對不會熟悉的,它的前半生經歷非常的坎坷,一度流落到了許多人的手中,後來差點被小日本給盜走,好在最後在愛國人士的幫助之下,這尊司母戊鼎還是安然無恙的被保護了起來。
  • 安陽發掘婦好墓,出土五步蛇圖案青銅器,專家:商代五步蛇長這樣
    1976年,河南安陽發掘出土商代女主婦好的墓葬;墓葬級別非常之高,出土隨葬品相當豐富;在幾百件青銅器裡,有一件銅尊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有隻獸面龍身的怪獸,正張牙舞爪,怒目而視;這是什麼神獸?專家解釋,它是五步蛇演化而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殷墟-搜狐新聞
    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世界遺產大會第十三屆年會上,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和殷墟王陵遺址終於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此時,裡甲骨文被發現已經過去了整整107年,離殷墟的首次發掘也有了78個念頭。  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
  • 玉器揭秘商代王后「婦好」傳奇 聽這50位海內外學者怎麼說
    玉龍  1976年,在舉世聞名的安陽殷墟,商代「中興之主」武丁之妻、傳奇王后「婦好」之墓發掘出土。墓內數量龐大的隨葬器物,猶如商王朝的一座寶藏,向世人敞開大門。綜合以上分類標準,這些玉人明顯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戴冠、雙臂屈折向肩部、踞姿,另一類是無冠、雙臂下垂、跽姿。婦好墓人像身姿的起源可以到距今5000年前後,中國東部地區的凌家灘文化、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發現了玉人,婦好墓玉人的姿態均可追溯至這些文化的玉人身上。  婦好墓雙性玉人上肢採用了不同的姿勢,男性為雙臂下垂,女性為雙臂環抱於下腹部。
  • 文史故事——1976年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這件玩偶,顛覆世人認知
    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鴞器6件,其中一件高5.7釐米,呈深褐色,雙腿粗壯,尾巴著地,兩耳相連,上有小孔,顯然是佩戴品。令人驚訝的是,這件玉雕的造型是一隻蹲著的貓頭鷹。在婦好墓中,同時出土有青銅鴞尊多件。第784號鴞尊高45.9釐米,重16.7公斤,尊口內壁有銘文"婦好"二字。形象上鴞目圓瞪,雙耳聳豎,鴞翅紋飾極細緻。還有一件黑色石磬,雙面單線刻畫站立狀的貓頭鷹,長尾內卷,五爪勁健。頂端有穿徑1釐米的圓孔,可以掛起來敲擊演奏。這麼多掛飾都是貓頭鷹造型的,可見當時人們對貓頭鷹特殊的鐘愛。
  • 到安陽旅遊,這幾個景點必須打卡,要不就白來安陽了!
    河南的歷史悠久,這裡其省內有眾多古都,比如鄭州、洛陽、開封,今天小編要說的古都是安陽,它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這樣的地方自然是少不了可以遊玩的地方,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到安陽必須打卡的景點。1、 殷墟殷墟是必須要說的地方,它是一個5A級景區,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是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甲骨窖穴等構成。2、天寧寺塔安陽天寧寺塔又稱文峰塔,位於安陽市文峰南街2號。
  • 殷墟曾發現鯨魚骨,專家經過研究,認為它有三個神秘來歷
    殷墟位於河南安陽,它是商代後期的都城遺址,其發掘工作,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並一直持續到現在,耗盡了幾代考古學者們的心血。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1931年,殷墟遺址剛開始發掘不久,一名考古專家在清理最東邊的一小片區域時,他首先發掘出了一些獸骨,不僅有大有小,就連形狀和種類也都各不相同,並且還出土了一些骨頭做的器具,如錐子,髮簪,項鍊等等。因此,專家們就推斷,這裡在幾千年前,也許是一處主營「骨」製品加工的作坊。
  • 河南最頂級國寶文物都在這裡,見過5件算你牛
    &nbsp&nbsp&nbsp&nbsp此外,還有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彩陶雙連壺,商代後期的青銅牛尊,春秋時期的王孫誥編鐘和王子午鼎,隋唐時期的李密墓誌,宋代石刻人頭像,南水北調工程最新出土的小口銅鼎……「明星範」十足有木有?
  • 她是中國首位女將軍,曾打敗20個國家,墓中出土一物讓人後背發涼
    很快,考古研究所安陽考古隊就拿到了挖掘許可。但是鏟子向下打了3.5米都沒到底,到了6米深時候甚至出現了地下水。  當時的考古隊員們都有一些失落,但是當時的領隊鄭振香女士反而興奮起來。夯土面的的出現就代表著下面肯定有墓,埋藏在低下這麼深還挖不到的墓。肯定是大墓,或者就是年代十分久遠的墓,不管怎麼樣,都極具考古意義。
  • 略談晚商太行山南麓及臨近地區的銅器墓
    從大小看,琉璃閣靴形器較高紅出土的略大1.5釐米。銅刀M147:6,年代在殷墟二期以後。銅鉞M147:8僅7釐米,當為明器。M150殘存的翹首大刀M150:18與婦好墓M5:1649、M5:1171、象墓銅刀形制接近;銅鈴在殷墟較常見,自殷墟二期至殷墟四期數量不少。銅戈M124:1與小屯M232:R2105、M123:3與武官村59M1:11、M123:6與小屯M388:R2118形制近同。
  • 商代時期的中國,為什麼會把貓頭鷹視為「戰神」?
    婦好墓內景 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了兩件堪稱「鎮院之寶」的青銅器——商婦好鴞(xiāo)尊。 婦好墓位於安陽市殷墟宮殿宗廟區丙組基址西南,於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發掘,被列為1976年「全國十大考古成果」。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928件。 婦好鴞(xiāo)尊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鳥形酒尊。
  • 太會享受的貴族,東周多棺墓葬被挖掘,22位少女裸葬供墓主人享用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本文由法老三叔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中國殉葬制度中國的殉葬制度可謂是歷史悠久,最早起源於商代,商代是一個神權和王權緊密結合的朝代,瀰漫著濃濃的神話色彩,商代君主不僅僅是最高的統治者也是全國的巫師首領
  • 「設計大賽」2021安陽殷墟景區牛年形象徵集大賽
    一、活動背景亞長牛尊2001年出土於安陽市殷墟,是殷墟發現的唯一一件牛型青銅尊,也是安陽殷墟博物館即將亮相《國家寶藏》第三季的展品之一。值此牛年之際,為慶祝髮現亞長牛尊20周年,安陽市文旅集團、安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攜手安陽師院共同邀請全國人民及設計類、美術類院校學生參加牛年形象設計大賽,在設計創意中宣傳安陽文化,贏取現金獎勵。二、活動時間2021年1月15日起至2021年2月26日止。
  • 河南出土一座女將軍墓,手持一對「巨斧」,專家鑑定後:來頭不小
    1975年冬,小屯村(河南省安陽市)的老百姓們準備將西北地那片高出周圍農田的崗地給推了,用來作新的農田,當地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一聽說這個消息,立馬趕到現場阻攔村民們,因為此地曾發掘出武官村大墓,所以專家推測,小屯村下面也埋藏著其他殷墟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