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會享受的貴族,東周多棺墓葬被挖掘,22位少女裸葬供墓主人享用

2021-01-10 填鴨說勢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本文由法老三叔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中國殉葬制度

中國的殉葬制度可謂是歷史悠久,最早起源於商代,商代是一個神權和王權緊密結合的朝代,瀰漫著濃濃的神話色彩,商代君主不僅僅是最高的統治者也是全國的巫師首領,凡事都要佔卜。商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墓穴就是墓主在另一個世界的居住地。因此,為了在死後能繼續享受到在人間的一切,上層奴隸主貴族死後就會讓奴隸為自己殉葬,以便在地下也可以繼續驅使。

不單單是奴隸這裡還有奴隸貴族生前的姬妾侍從,所乘坐的馬車,養的動物等。對於那些無辜的奴隸一般有兩種殉葬,一種是被殺掉後殉葬,被殺害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吊死,毒死,砍頭等。一種是直接活埋殉葬,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活埋也是有兩種,一種就是電視常常看到的直接活埋,而大部分都會選擇第二種先是採用什麼藥物讓殉葬者無法掙扎,然後將人用繩子綁起來,擺成一定的造型再進行活埋,在這種情況下,殉葬者會眼睜睜看著自己被活埋,一點點窒息。總之兩者都十分殘忍。

在階級社會裡,人殉是一種廣泛流行的古代喪葬儀式,周朝雖制禮樂而治天下,但是實際上並未廢除這種人殉的習俗,而且根據身份地位的不同,殉葬的人數也不同。《墨子 節葬》篇記載,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十。秦代的巔峰出現在秦始皇死後,秦二世下令後宮無子女者皆要殉葬,殉葬人數為歷史罕見。到了漢唐,改人殉為陪葬,就是皇帝的親信可以在死後葬在皇陵附近,這也算是一種殊榮了。宋代,明代都或多或少有殉葬的習俗,直到清代,康熙認為活人殉葬過於殘忍,沒有人道可言,下令廢除了這個人殉制度且嚴令自己的子孫不得採用活人殉葬,從此殉葬制度消亡了。

考古發現裡的殉葬

隨著中國考古的不斷發現,很多墓穴裡都有人殉的屍骨。如安陽武官村殷墟工陵區,陸續被發現的十幾座大墓中,生殉和殺殉的人數就達到了5千多人,這些大部分是死者的寵妾以及親近的奴僕還有以戰俘為主體的奴隸。1976年,在河南安陽市西北郊發掘的一座中型墓中,共有1400多個人祭坑,而且殉葬的多數是未成年兒童,且這些兒童都不是完整的屍身,有的被砍掉頭,有的被鋸手跺腳,不少殉者還帶著刑具。可以推測出來,這些殉葬者都是以一種極其殘忍的方式殺害後被丟棄在坑裡。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墓主為一身高約184cm的男子,仰身直肢葬,頭南足北。墓室的東、西、北三個不同方向有三個龕室,內各有一具小孩的屍骨,朝向不一。這三個小孩專家認為就是殉人,是被活活弄死後擺出的形狀。以上這些都已經十分可怕了,然而不久之後發現一個更為變態的殉葬形式。

「一坑多棺」,少女「赤身」殉葬

2007年,江西靖安發現了一座東周陵墓,這個陵墓由三部分組成,陵墓中央是墓室,後方有一個側室,前方則是一條長長的甬道,正中央的墓室面積極大,除了正中心的棺槨外,四周還擺放了47具普通的棺木,而這些棺木中有22名年齡在15到25歲之間的女性,這些女性多數沒有穿戴服飾,只是用紡織品布料或者竹蓆包裹屍身,一些死者還保留著完美的秀髮和精美的小件玉飾。可以說這些少女就是全裸的狀態了。隨葬器物主要放置在死者腳下的竹筒之中,有小型手工加工工具,如刀;有木質紡織工具如梭。

雖然這些正值青春的貌美女子被以此等殘酷的方式殺害,令人惋惜。但是這個墓穴的發現是為中國的考古界帶來巨大的影響。其一,該墓穴「一坑多棺」型墓葬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結構最為奇特的墓葬。其二,出土的文物價值極高。該墓穴一共出土; 650件文物,其中竹木器144件,漆器12件,玉器13件,青銅器30件,原始瓷器7件,金器1件,金屬器5件以及紡織品300餘件。

其三,棺木內普遍有人類遺骸發現,並有保存完好的腦髓組織或頭骨,人牙,頭髮等,這一發現可以填補中國南方地區先秦人類遺骸研究的一項空白,意義重大。最後,墓葬中出土了中國最早、密度最高的織棉,共出土了300餘件紡織品,這些紡織品有桑蠶絲和麻兩種。同時還出土了中國最早的服裝,和幾種複雜的紡織新品種,可以改寫中國的紡織製造史。

相關焦點

  • 河南發現楚國貴族墓,3層樓厚細沙護佑古墓,1000件文物完好無損
    與之相比,今天要介紹的這座貴族墓葬則要仁慈許多,只在於保護,不在於取他人性命,使得墓中1000件文物完好無損。    本著保護遺址的宗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處墓葬群進行了挖掘。  而是極細的黃沙,流動性非常強,當綿弱無力的細沙匯聚成長河之後,巨大的危險便籠罩了整座墓葬,因為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流沙墓」。  流沙墓,顧名思義,是用流沙所填之墓,乃是中國古人的獨創發明。  一般的土墓根本攔不住盜墓賊,就算是大型的皇陵,也經常有土夫子溜進去,主要原因在於設計太簡單、太單一。
  • 山西一墓地元代金剛杵,墓主人是個金剛大師?
    隰縣看守所及警犬基地新建工程所佔五裡後墓地範圍內進行勘探後,發現古代墓葬、灰坑等遺蹟。2019年春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臨汾市文物局、隰縣文物局聯合對五裡後墓地展開發掘,發掘面積為1280平方米。其中,發掘唐墓3座,元墓4座,及北宋、明墓各1座。
  • 道墓之秦公一號大墓
    秦公一號大墓位於今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村坐享五最迄今中國發掘最大的先秦墓葬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黃腸題湊」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木碑實物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一 大墓之大大墓平面呈
  • 東周越國「土石金字塔」(考古進行時)
    圖為安吉龍山107號主墓隨葬品陶瓷器組合。安吉龍山107號古墓葬(俗稱八畝墩),位於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古城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山越國貴族墓群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座貴族墓園。整個墓園由主墓、外圍陪葬墓和隍壕三部分組成,包括隍壕在內,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
  • 1957年西安現九歲小女孩墓,墓葬飾品極其豪華,石棺宛如一座宮殿
    1957年西安現九歲小女孩墓,墓葬飾品極其豪華,石棺宛如一座宮殿現代社會高度發達,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達到了人類文明的新的高峰。在這一社會背景和條件下,我國的人口平均年齡穩步上升,長壽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在古代,我國的人口平均年齡不高,早夭的人也多,在一些戰爭年代和疫病爆發的年代,更是十分常見,這是現代社會的人很難想像的。在國內的一些考古發掘工作中,考古團隊有時候會發掘出一些小孩子的墓穴,有時候甚至是初生嬰兒的墓穴,這就讓考古團隊的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禁不住為早夭的孩子悲傷。西安這座古城就擁有許多古代墓葬,其中就有一個九歲小女孩的墓穴。
  • 黃腸題湊:古代最高禮儀的墓葬制度,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前墓葬的深度大多數都不會超過一米,有的還缺少墓坑,但是這一時期的墓坑卻深了很多。4、普遍出現以漆木棺作為葬具,規模較大的墓葬則出現槨。「槨」即外棺,根據商周時期的制度,不同等級要使用不同數量的棺。所有等級使用的都是一槨,不同的是天子使用四棺、諸侯使用三棺、大夫使用兩棺、而士則只能使用一棺。
  • 平遙古城外發現東周、金代古墓葬--山西青年報2020年11月25日08版...
    平遙古城外發現東周、金代古墓葬   11月23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我省考古人員在平遙古城東牆外發現一組東周和金代時期的古墓葬,這是迄今在平遙古城附近發掘的年代較早的地下文物遺存。
  • 趙伯澐墓棺中發現水晶壁,專家卻吃驚於上頭的繩帶,直言不可思議
    不過從趙伯澐墓中發現了那麼多絲織品看得出南宋時期的那種登峰造極的手工藝技術,為此絲綢博物館專家真的是被徹底震撼了 考古隊挖掘之後,發現這座墓葬居然沒有出現被盜的痕跡,從墓志銘上來看墓主是南宋時期的人物,名字叫做趙伯澐,後來歷史學家查閱了典籍,再翻看了《黃巖西橋趙氏宗譜》,最終確認墓主就是趙匡胤的七世孫趙伯澐。
  • 遵義市新浦區被金銀器包圍神秘的墓主人背後竟是如此龐大的家族
    史料記載,楊氏家族在貴州遵義地區繁榮了700多年,而在這700多年間播州地區的三十位土司全都是楊家人。而此次考古人員所發現的這一墓兩坑就在楊鏗和楊烈夫婦的附近,也就是說這有很大的可能就楊家墓呢?想到這裡考古人員辛辛苦苦的找了好幾個月,除了在土層中發現了一些木頭以外可以初步推斷是宋代以外,其他的沒有一點發現。
  • 山西出土一個墓葬群,竟然牽扯出戰國七雄趙國強大的秘密
    考古挖掘現場然後就上報了相關部門,調查組對此地進行了考古調查,認定此地是個墓葬群,估摸應該比較大,調查組就這個情況向國家相關單位作了匯報。國家文物局迅速批示,馬上進行搶救性發掘。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件件文物的出土,考古專家發現,這座墓葬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堪稱已發現的東周晉國墓葬之最。
  • 洛陽的金村大墓是什麼來歷?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界永遠的傷痛?
    對於中國的考古界來說,洛陽的金村大墓是中國考古界永遠的傷痛,那麼這個洛陽金村大墓是什麼來歷?又為什麼會成為中國考古界的傷痛呢?這一切還要從民國時候說起。圖片來源於網絡:洛陽金村大墓一、金村大墓的遭遇事情發生在1928年,在這一年,洛陽的金村發現了一處墓葬群,後來證實這是一座東周時代的墓葬,這個消息傳出來以後,引起了西方列強的關注,最終墓中的數千件文物被列強掠奪走,時至今日,中國學者研究金村墓葬,還需要借鑑海外的資料。
  • 秦公1號大墓:186具殉葬人,300多盜洞,從漢代到宋代沒斷過
    一棺一槨 當時陵墓上面沒有封土,這完全符合《十三經註疏》中「古之葬者,葬之中野不封不樹」的記載,也就是說,古代墓葬在開闊的平原野地,墓葬上面沒有封土也不種樹
  • 宰相劉羅鍋(劉墉)墓五八年被挖掘破壞經過
    劉墉墓及其他一些重要劉氏家族成員墓都附合上屬條件,一是當地大地主的祖先,二是歷史上都當過大官,墓中可能存有巨額陪葬品,所以在那個特殊年代眾多劉氏家族墓葬成為挖掘破壞的首要目標。當地劉氏家族成員大多受到管制打壓,對村民挖掘破壞眾多劉氏祖墳也不敢有反對意見,更不敢前往挖掘現場,所以對當年挖掘破壞劉氏家族墓葬情況了解不多。
  • 為什麼葬在如此的墓葬之中,還有一隻巨大的木漆鹿相陪?
    這種葬制結構是楚國卿大夫階層才可以享用的最高等級。也就是說該墓葬的主人官階僅次於王,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麼墓主人究竟是誰呢? 因為1965年出土越王勾踐劍的墓葬主人叫昭固,而這一片墓地顯然是屬於昭氏家族的。
  • 《楊貴妃教鸚鵡圖》 見證最早契丹貴族墓
    ■《楊貴妃教鸚鵡圖》(資料圖片)   赤峰阿魯科爾沁旗博物館有件鎮館之寶,那就是1994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出土於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東沙布日臺鄉寶山遼貴族墓的《楊貴妃教鸚鵡圖》壁畫。  最早契丹貴族墓  說起《楊貴妃教鸚鵡圖》壁畫,就得先了解一下阿魯科爾沁旗東沙布日臺鄉寶山遼貴族墓。墓中壁畫記有「天贊二年」(923年)題記,這說明這是迄今發現的紀年遼墓中最早的契丹貴族墓。
  • 農民採石發現漢代大墓,墓葬材料與黃金等價,墓主身份轟動世界
    後經考古專家考證,這兩座墓分別是西漢第一代廣陵王漢武帝之子劉胥及其王后的陵寢。其規模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18倍,寢陵屬古代最高級別的「黃腸題湊」式木槨墓,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是罕見的大型漢代墓葬,距今兩千多年的歷史。漢廣陵王墓的發現一時間轟動海內外。由於神居山開山鑿石,山體鬆動,不利於墓葬的保護。1992年漢廣陵王墓整體遷至江蘇揚州,用原墓構件、按原墓樣式重建,並建有漢廣陵王墓博物館。
  • 【王陵大墓】秦公一號大墓!挖了10多年!結果剩下渣!唏噓!附視頻
    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最珍貴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達180多個,字體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據其上文字推斷墓主人為秦景公。1974年,陝西春旱嚴重,驪山腳下許多村民被迫打井抗旱。井底,有人忽然挖到一個奇怪的陶土人頭。當時他們誰都不會想到,這個陶土人頭引出的,是巨大的秦俑方陣。秦兵馬俑就這樣意外地被發現了。
  • 大同北魏墓被盜嚴重,但墓中有樣「詭異」的寶貝卻揭示墓主身份
    從2005年起,考古人員對大同的北魏墓葬陸續開展考古挖掘。其中有一座墓葬被盜掘嚴重,基本上已經找不到任何能夠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可是,考古人員卻還是從盜墓者遺留下來的「寶貝」,找到了揭示墓主人身份的線索。那麼,這件被盜墓者遺忘的「詭異」的寶貝,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呢?它又如何提示墓主人的身份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 雲南廣南發現句町貴族墓葬群 出土3.65米長銅鐓鐵矛
    新華網昆明5月9日電(記者 吉哲鵬)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廣南縣政府9日聯合宣布,通過對出土的龍虎搭配圖案金腰扣,以及總長3.65米的銅鐓鐵矛等象徵墓葬主人身份等文物和相關遺蹟的研究,考古部門認為廣南縣黑支果鄉牡宜壩子的封土堆墓應為句町貴族,甚至為王族的墓葬。
  • 郭裡木棺板畫中的四神及金烏白兔
    學者徐新國指出:吐蕃墓棺板畫中的四神繪於棺兩頭的擋板上,青龍圖像與唐代墓葬壁畫中的形式較為接近;白虎採用虎頭正視的形式,與唐畫差別較大;朱雀的形 式具有濃厚的中亞、西亞的特徵,與中亞、西亞的鳳鳥紋圖形較為接近;玄武的蛇與龜,頭尾相勾或不相勾或相纏,構成了複雜的圖像變化,這從南北朝時期就已經 基本定型。吐蕃墓棺板畫中的四神,是唐墓壁畫中最具代表性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