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本文由法老三叔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中國殉葬制度
中國的殉葬制度可謂是歷史悠久,最早起源於商代,商代是一個神權和王權緊密結合的朝代,瀰漫著濃濃的神話色彩,商代君主不僅僅是最高的統治者也是全國的巫師首領,凡事都要佔卜。商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墓穴就是墓主在另一個世界的居住地。因此,為了在死後能繼續享受到在人間的一切,上層奴隸主貴族死後就會讓奴隸為自己殉葬,以便在地下也可以繼續驅使。
不單單是奴隸這裡還有奴隸貴族生前的姬妾侍從,所乘坐的馬車,養的動物等。對於那些無辜的奴隸一般有兩種殉葬,一種是被殺掉後殉葬,被殺害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吊死,毒死,砍頭等。一種是直接活埋殉葬,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活埋也是有兩種,一種就是電視常常看到的直接活埋,而大部分都會選擇第二種先是採用什麼藥物讓殉葬者無法掙扎,然後將人用繩子綁起來,擺成一定的造型再進行活埋,在這種情況下,殉葬者會眼睜睜看著自己被活埋,一點點窒息。總之兩者都十分殘忍。
在階級社會裡,人殉是一種廣泛流行的古代喪葬儀式,周朝雖制禮樂而治天下,但是實際上並未廢除這種人殉的習俗,而且根據身份地位的不同,殉葬的人數也不同。《墨子 節葬》篇記載,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十。秦代的巔峰出現在秦始皇死後,秦二世下令後宮無子女者皆要殉葬,殉葬人數為歷史罕見。到了漢唐,改人殉為陪葬,就是皇帝的親信可以在死後葬在皇陵附近,這也算是一種殊榮了。宋代,明代都或多或少有殉葬的習俗,直到清代,康熙認為活人殉葬過於殘忍,沒有人道可言,下令廢除了這個人殉制度且嚴令自己的子孫不得採用活人殉葬,從此殉葬制度消亡了。
考古發現裡的殉葬
隨著中國考古的不斷發現,很多墓穴裡都有人殉的屍骨。如安陽武官村殷墟工陵區,陸續被發現的十幾座大墓中,生殉和殺殉的人數就達到了5千多人,這些大部分是死者的寵妾以及親近的奴僕還有以戰俘為主體的奴隸。1976年,在河南安陽市西北郊發掘的一座中型墓中,共有1400多個人祭坑,而且殉葬的多數是未成年兒童,且這些兒童都不是完整的屍身,有的被砍掉頭,有的被鋸手跺腳,不少殉者還帶著刑具。可以推測出來,這些殉葬者都是以一種極其殘忍的方式殺害後被丟棄在坑裡。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墓主為一身高約184cm的男子,仰身直肢葬,頭南足北。墓室的東、西、北三個不同方向有三個龕室,內各有一具小孩的屍骨,朝向不一。這三個小孩專家認為就是殉人,是被活活弄死後擺出的形狀。以上這些都已經十分可怕了,然而不久之後發現一個更為變態的殉葬形式。
「一坑多棺」,少女「赤身」殉葬
2007年,江西靖安發現了一座東周陵墓,這個陵墓由三部分組成,陵墓中央是墓室,後方有一個側室,前方則是一條長長的甬道,正中央的墓室面積極大,除了正中心的棺槨外,四周還擺放了47具普通的棺木,而這些棺木中有22名年齡在15到25歲之間的女性,這些女性多數沒有穿戴服飾,只是用紡織品布料或者竹蓆包裹屍身,一些死者還保留著完美的秀髮和精美的小件玉飾。可以說這些少女就是全裸的狀態了。隨葬器物主要放置在死者腳下的竹筒之中,有小型手工加工工具,如刀;有木質紡織工具如梭。
雖然這些正值青春的貌美女子被以此等殘酷的方式殺害,令人惋惜。但是這個墓穴的發現是為中國的考古界帶來巨大的影響。其一,該墓穴「一坑多棺」型墓葬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結構最為奇特的墓葬。其二,出土的文物價值極高。該墓穴一共出土; 650件文物,其中竹木器144件,漆器12件,玉器13件,青銅器30件,原始瓷器7件,金器1件,金屬器5件以及紡織品300餘件。
其三,棺木內普遍有人類遺骸發現,並有保存完好的腦髓組織或頭骨,人牙,頭髮等,這一發現可以填補中國南方地區先秦人類遺骸研究的一項空白,意義重大。最後,墓葬中出土了中國最早、密度最高的織棉,共出土了300餘件紡織品,這些紡織品有桑蠶絲和麻兩種。同時還出土了中國最早的服裝,和幾種複雜的紡織新品種,可以改寫中國的紡織製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