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金村大墓是什麼來歷?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界永遠的傷痛?

2021-01-10 大咖說史

對於中國的考古界來說,洛陽的金村大墓是中國考古界永遠的傷痛,那麼這個洛陽金村大墓是什麼來歷?又為什麼會成為中國考古界的傷痛呢?這一切還要從民國時候說起。

圖片來源於網絡:洛陽金村大墓

一、金村大墓的遭遇

事情發生在1928年,在這一年,洛陽的金村發現了一處墓葬群,後來證實這是一座東周時代的墓葬,這個消息傳出來以後,引起了西方列強的關注,最終墓中的數千件文物被列強掠奪走,時至今日,中國學者研究金村墓葬,還需要借鑑海外的資料。

1、時代背景

早在中世紀時代,中國對於歐洲各國來說就是一個神秘的國家,神秘的原因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距離歐洲太過遙遠,遙遠的距離留下了太多想像空間。第二則是因為,富有的古代中國,在歐洲也是非常著名的。

到了近代以後,隨著清朝和民國政府的軟弱,最終西洋勢力得以滲透到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中國古代留下來的大量珍貴文物,也成為了西洋列強所關注的目標。

在這個背景下,像莫高窟這樣的文化寶庫,自然而然也遭到了列強的毒手,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金村大墓其實是另一個莫高窟,不過,金村大墓的價值可能要比莫高窟的價值還要高。

圖片:莫高窟資料截圖

2、罪魁禍首

西洋人懷履光,在中國生活多年,1924年的時候,懷履光受到加拿大博物館的委託,讓他在境內搜集一下關於中國的文物。

這個懷履光在中國前後生活了38年時間,在這38年時間裡,他在中國的社會關係可以用盤根錯節來形容。中國的三教九流都和這個懷履光有著一定的來往,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文物販子。

由於懷履光的身份較為特殊,加上懷履光比較擅長應酬,因此很多文物販子都喜歡和這個洋大人打交道。所以當金村大墓的消息被發現以後,盜墓人將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他,懷履光就這樣開始掠奪金村大墓裡面的文物。

當時的民國還處於戰亂的狀態,因此對於列強在中國掠奪文物這種事情,民國政府並沒有精力去幹涉,即便知道了,也未必能夠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就這樣,這批文物、國寶流向了海外,這種情況大約在1931年以後才逐漸有所收斂,不過這時候,金村大墓已經被洋人盜挖一空了。

圖片:早已被挖掘一空資料截圖

二、金村大墓的價值

對於中國的考古界來說,金春大墓被盜是中國考古界不可估量的損失。

1、神秘的周朝

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是周朝,周朝從周武王推翻殷商開始計算,到秦滅東周為止,前後經歷800年,這在中國的王朝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種存在。不過奇怪的是:幾乎沒有人知道周朝的王陵在什麼地方,反而是秦始皇的秦陵和漢朝帝王的陵墓被中國人所熟知。

其實,之所以存在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周朝的陵墓奉行不樹不封的政策,所謂的不樹不封,就是不在地面上留下建築物,也不設立墓碑,就這樣,800多年時間裡,幾十位周朝的天子都是這樣安葬的。

雖然不修地面建築,但周朝王陵裡面的陪葬品卻豐富多彩,金村大墓就是周朝天子的陵墓,並且可以確定,這是東周時代天子的陵墓。

因為周朝原本的統治中心地帶是在關中地區,這便是是歷史上的西周,後來因為形勢發生了變化,所以周天子遷都到洛陽,從此開始了東周時期。

圖片:周天子在洛陽劇照

不過,周朝對於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十分神秘的王朝,原因在於兩方面,一方面,雖然很多史書上有關於周周朝的記載,但是這些記載不一定準確。

因為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為了維護秦朝的統治,對其他國家的史料進行了大幅度的破壞和銷毀,這就導致後人編輯周朝史料的時候,會出現大範圍的謬誤,而且這些謬誤無法得到系統性的糾正。

本來這些謬誤可以通過考古的手段來做修訂,可因為金村大墓被洋人的破壞性挖掘,讓考古學家想通過金村大墓來對東周歷史進行考古,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點主要是,從考古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關於史書上沒有記載的東西,比如從古代陵墓裡面出土的工藝品,可以推斷出當時人們的審美情況,而且從工藝品的製作,可以了解到當時人們的青銅冶煉技術的水平,甚至於手工業發展情況都可以被推導出來。

這些情況在史料中並沒有太多的記載,往往只能通過考古的手段來了解這一切,金村大墓的被毀,也導致這部分歷史成為了無法解答的謎題。

圖片:出土的青銅器資料截圖

2、民族情感

華夏民族是一個講究慎終追遠的民族,也是全世界最為重視、崇拜祖先的一個民族,時至今日,中國人依舊把祭祖視為非常重要的節日儀式。

因此,中國人對於古玩有著特殊的情懷,這種情懷在全世界其他民族是非常罕見的,甚至很多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人為什麼會對一些古老的東西情有獨鍾,並且古玩的造價動輒數千萬萬甚至上億,這也讓外國人很難理解:這些古玩到底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值得中國人如此的追捧?

當然,雖然海外也存在一些收藏家,但這些收藏家對收藏品的態度,和中國人的這種情懷有著不同之處,如洋人的收藏,往往更側重一些研究價值或者藝術價值。

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古玩的價值並不光在於它的經濟價值,還在於它代表著一種情結、一種情懷,一種人們對於祖先的尊重和崇拜,因此,對於中國人來說:祖宗的東西如果沒有守住,讓其落到外國人的手裡,這絕對是一種奇恥大辱。

圖片:古玩資料截圖

也因此,金村大墓和莫高窟文物的流失,讓中國人難以接受,更成為了中國人的傷痛。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被盜挖六年,上千件國寶流往海外,洛陽金村大墓是中國考古的痛
    村民們聞訊趕來,經過初步的探索,他們發現這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古墓,接著又在這座墓的附近發現了其他七座古墓,這就是金村東周王陵大墓,其在東周的地位,相當於清朝的東陵。    1924年,懷履光成為了加拿大考古博物館在中國的文物收購代理人。他利用幾十年來在中國經營的關係網,認識了很多文物販子,從他們那裡購買文物,之後的9年間他為加拿大考古博物館搜集了8000多件中國文物。
  • 宿白 中國文物考古界「永遠的老師」
    宿白 文物考古界「永遠的老師」  享年96歲,教齡逾70年,主持創設完整的中國考古學課程體系;只認自己是「北大教員」2001年,北京大學,宿白先生為博士班講授《歷代名畫記》。(圖片來源: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供圖)  姓名:宿白  性別:男  籍貫:遼寧瀋陽  終年:96歲  生前職業:考古學家、考古學教育家  主要著作:《白沙宋墓》《藏傳佛教寺院考古》《中國石窟寺研究》等  宿白主持創設完整的中國考古學課程體系,新中國文物考古工作者無一不受教於先生。
  • 西晉皇陵集體失蹤,司馬懿墓無墓碑不拜祭,千年後終發現線索
    這個好奇,多數是對的,但也有例外,比如魏晉皇陵,遵從薄葬的原則,陪葬品並不多,甚至不封不樹,連位置、墓主都成了懸疑。是什麼致使一個朝代帝王的最終歸宿處「集體失蹤」,成了謎陵?,其陵址、陵主都是考古界苦苦根究的。「三不」喪葬祖訓使得西晉皇陵成為懸疑問題西晉、東晉有名可考的帝王陵共有15座。
  • 道墓之秦公一號大墓
    本期大墓真的很大...同時也駭人聽聞 慘絕人寰 喪心病狂...秦公一號大墓位於今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村坐享五最迄今中國發掘最大的先秦墓葬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黃腸題湊」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木碑實物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一 大墓之大大墓平面呈
  • 河南省洛陽市紗廠西路發現一座漢代大墓,大墓出土大量玉器青銅器
    存放出兩千多年前的神仙水,礬石水正當考古隊員準備開始著手清理的時候,實驗室裡突然傳來了一個重大發現。大墓清理時發現在心形玉片大墓的清理工作即將開始,當工作人員用刷子輕輕刷開浮土時,突然一件器物的出現,讓人們眼中一亮,這棺槨的第一件出土文物是一塊玉,但引人注意的是這片玉的形狀十分特殊,而在專家還沒弄清楚時,第二個形狀奇怪的心形玉片雙出現了
  • 三彩天王俑:驅邪鎮墓 俑中珍品(洛陽珍寶檔案)
    核心提示: 作為古印度佛教的護法神,四大天王自漢代傳入中國後逐步被漢化。唐朝時,天王俑成為隨葬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成對隨葬,多置於墓門兩側,起鎮墓驅邪的作用。   文物名稱:三彩天王俑  文物年代:唐代  出土時間:1981年  出土地點:龍門安菩墓  作為古印度佛教的護法神,四大天王自漢代傳入中國後逐步被漢化。唐朝時,天王俑成為隨葬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成對隨葬,多置於墓門兩側,起鎮墓驅邪的作用。
  • 秦公大墓:中國歷史上盜洞最多的墓
    秦公大墓目前,秦公大墓是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墓內出土石磬,其上有180多個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據其上文字推斷墓主人為秦景公。截至目前,秦公大墓創造了6個中國之最。1、墓內發現186具殉人,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2、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3、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4、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5、墓址旁建有秦公大墓遺址博物館,是我國首家農民創辦的博物館。
  • 寶雞調查發現秦公大墓 墓主或為開創活人殉葬的秦武公
    近日華商報記者了解到,我省考古專家在寶雞考古勘探時,發現了一座「中」字形大墓,墓主疑是秦國開創活人殉葬的秦武公。根據秦人「陵隨都移」的建制及考古發現,這座大墓周圍可能就是秦的第五個都城——平陽城。    我省考古專家介紹,根據經驗,考古人員認定太公廟村樂器祭祀坑的東北方向應該有秦公大墓存在的可能。2013年4月至12月,考古人員在太公廟村北側田野中展開工作。2013年4月22日,在距樂器祭祀坑百米的地方,考古人員真的發現了秦公大墓和車馬坑,以及疑似陵園的兆溝設施遺蹟。
  • 修水壩挖出遼代大墓,黃金面具震驚考古界,專家卻從墓誌發現古怪
    一提起黃金面具,相信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埃及法老的黃金面具,這副黃金面具做工只精良、用料之考究、紋飾之精美無不展示了數千年前埃及的工匠智慧,也儼然成為了繼金字塔、獅身人面像以外的第三大標誌性埃及印象。施工現場發現異物是常有的事,所以施工方也不敢輕舉妄動,而是徑直奔向了當地文物考古部門。專家在對施工現場進行了勘探後立馬確定了:此處應該有古墓,而且年代應該不短了。刨開鬆散的土層後一座對開的墓門就呈現在了眾人眼前。一行人走進墓室後發現這座墓葬的結構和中原地區的墓葬差不多,穿過天井就是一段墓道,墓道盡頭就是一扇木製的墓門,一些老資格的考古工作人員心裡清楚,木門後面應該就是墓主人的主墓室。
  • 《考古者說》:考古界出色的段子手
    原標題:《考古者說》:考古界出色的段子手社「參觀的人,搖頭嘆氣,紛紛散去。這是《考古者說》一書作者鄭嘉勵2013年7月在浙江金華挖掘一個清代女性墓葬時遇到的一幕。透過文字,也許可以得出這樣的判斷:考古不只是一門讓古物說話的冷僻學科,更像是一面映照現實的鏡子。鄭嘉勵1995年起供職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數十年來遊走於浙江大地的田間地頭,從事田野考古、文物保護的工作與研究。本書共分四編,分別為:尋墓、語石、讀城、格物,共17萬字。
  • 【王陵大墓】秦公一號大墓!挖了10多年!結果剩下渣!唏噓!附視頻
    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墓內186具殉人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
  • 海昏侯墓中為何會有一面鏡子
    古代仕女照鏡圖(清陳崇光繪《柳下曉妝圖》局部)新近發現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展亮相首都博物館,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這是什麼字?文字學家釋讀為會意字「監」。在殷墟甲骨卜辭第三期上,又看到一個類似的字「」,不同的是,這是下肢屈著,似蹲著看自己的臉。這也是一個「監」字,只因姿勢不同,寫法有異。「監」通「鑑」。「鑑」字在北宋官修的韻書《廣韻》中被解釋為:「鑑,照也。」可見,早期人們以水為鏡,照看臉面。如何用水觀容?孔子的一句名話透露出相關信息——在靜止的水面上看。
  • 用一場穿越歷史的旅行,圍觀考古現場,見證人類文明的偉大
    這種無道德的考古,其實跟盜墓也差不多了。讓人感覺揚眉吐氣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考古科學,馬王堆遺址、定陵、滿城漢墓、曾侯乙墓、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等一個個考古歷史的發現,讓中國的考古科學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 考古人員未見過屍蹩"粽子" 發掘古墓最害怕垮塌
    這些深埋地下、隔絕千年的古代墓葬裡,到底藏著什麼秘密?真正的考古工作與影視文學作品的描述之間,差別到底有多大?一向八卦、好奇、愛較真的@新聞,特意請來了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長何佳,為大家揭開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紗。
  • 鄭同修:從考古大咖到山東博物館掌舵人
    從1984年大學畢業進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工作開始,35年田野考古,鄭同修主持了數十項重要的考古發掘,並以其在秦漢考古、周代考古和大遺址保護等領域的豐碩學術研究成果,成為國內考古界的大家。2019年8月31日,鄭同修正式到山東博物館報到,履新山東博物館館長一職。
  • 呂洞賓墓被考古挖掘,出現一怪事,至今得不到解釋
    呂洞賓,原名呂巖,出生於河中府永樂鎮(今山西芮城縣)。一般來說,像呂洞賓這樣的人物,都是見首不見尾的,不應該會有墳墓的。 可是在在永樂宮大門外,有一座墓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就是著名的呂洞賓墓地,墳冢前豎立一塊元代的石碑,上書「大唐純陽呂公祖墓」。然而接下來的一幕著實讓考古人員都震驚不已。
  • 山西垣曲北白鵝兩周墓地考古發現入選「2020年度國內十大考古新聞」
    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30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垣曲北白鵝兩周墓地考古發現入選「2020年度國內十大考古新聞」,該墓葬群出土文物500餘件(套),近50件(套)銅器帶有銘文,具有重大考古價值。簋內鑄有銘文12行94字,含重文2字。
  • 為何高莊漢墓陪葬坑陪葬品十分豐厚,大墓卻被焚之一炬?
    於是石家莊市派出了考古隊員,對石家莊市高莊村大墓進行勘探。 當考古隊員來到村民挖出文物的地方,這就是一塊荒地,周圍除了一個磚瓦廠和一個小土坡,什麼也沒有。 當時考古隊員以為這裡不可能存在古墓,也許村民挖出來的文物是巧合。
  • 秦公一號大墓有何神秘之處,你可真的了解它真正的面紗?
    沒錯,這些洞口全是盜洞,後來在清理的過程中發現,這座大墓的盜洞竟然達到驚人的247個,盜洞數量如此眾多,震驚在場發掘的考古隊,這也意味這這座大墓早已經被盜,已經大大的失去了它的考古價值。 大墓被盜,不僅讓大墓中眾多的文物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盜墓賊對墓室肆無忌憚的洗劫不僅可能導致諸多歷史無法索解,更有可能大墓主人的身份也無法確定。
  • 【絲路文化】大堡子山——一場劫難揭開秦公大墓身世
    正是這種經年累月的從容盜掘,致使墓地中心區大墓和車馬坑內珍貴文物洗劫一空。  秦公大墓的歷史謎團  1974年,秦始皇兵馬俑在陝西出土。這座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地下軍團」,以其舉世罕見的陣容轟動了世界,也推進了秦史的深度研究。眾多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通過對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秦人有四大陵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