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未見過屍蹩"粽子" 發掘古墓最害怕垮塌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寧鄉羅家衝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現場,既不神秘,也不驚險刺激。長沙晚報記者 王志偉 攝

  網絡觀察員 長沙晚報記者 肖文娟

  號稱單集投資超千萬的網播劇《盜墓筆記》開播兩周,那真是「點擊量與吐槽齊飛」,微博話題的討論數量已經達到500多萬,相關微博閱讀總數突破20億。根據預告片,今晚劇中人物將開始真正進入古墓,又將掀起一波網友熱議。這些深埋地下、隔絕千年的古代墓葬裡,到底藏著什麼秘密?真正的考古工作與影視文學作品的描述之間,差別到底有多大?一向八卦、好奇、愛較真的@新聞,特意請來了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長何佳,為大家揭開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紗。

  網劇:粽子、屍蹩好可怕

  真相:考古人員最怕垮塌

  《盜墓筆記》中出現了各種危險生物,如被稱為「粽子」的殭屍、以屍體為食的屍蹩、護衛古墓的血屍等。可是,在真實的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員還從未見過這些東西。

  何佳介紹,到目前為止,全國的考古工作發掘過的墓葬裡面,還沒有發現有不明生物的,也沒有發現過影視劇裡經常出現的墓室機關。但有一種流沙墓是存在的,其目的是用來防盜。不過考古和盜墓不同,不是挖洞下去,而是從頂部把墓室全部揭開,以便看清墓葬的全貌,所以即使是某些墓葬內部有一些防盜的設計,也不會對考古人員造成傷害。

  其實,在遺址或墓葬的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遇到的最危險的事情是垮塌。通常,比較深的遺址距離地表大概有七八米,墓葬還要更深一些,能達到十幾二十米,所以當遇到長期乾旱或者下雨的天氣,坑洞兩邊的土就會發生鬆動,造成垮塌。其次就是有害氣體對考古人員身體的侵害,尤其是在發掘古代墓葬的時候,因為墓葬是長期密閉的空間,會形成沼氣、甲烷之類的有害氣體,造成呼吸困難,嚴重一點的還會發生中毒現象。不過,何佳介紹說,由於現代考古發掘工作主要採取的是把墓葬從頂部完全揭開的方式,有害氣體很容易散開,所以這種危險發生的機率很小。

  網劇:洛陽鏟堪稱盜墓神器

  真相:考古人員也經常使用

  在《盜墓筆記》原著小說當中,洛陽剷出現的機率非常高,被網友稱為「盜墓神器」。其實,洛陽鏟又名探鏟,是考古工作當中最常用也是最實用的勘探工具。

  小編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的寧鄉羅家衝遺址公眾考古活動現場,看到了傳說中的洛陽鏟,它是一把半圓柱形的鐵鏟,使用時垂直向下戳擊地面,可打入地下十幾米,提起時可將地下的泥土帶出,考古人員通過對剷頭帶出的土壤結構、顏色和包含物的辨別,就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等情況。

  在考古調查過程中,洛陽鏟不僅能探測出墓葬的所在,還能確定其他類型遺址,如建築遺址、聚落遺址等,並通過密集打探,大致確定遺蹟的分布範圍和深度。眾所周知的秦始皇陵園範圍就是利用洛陽鏟探測出來的。

  不過,洛陽鏟的發明者還真是盜墓賊。相傳,民國時期,洛陽邙山馬坡村有個盜墓賊叫李鴨子。一次,李鴨子去臨近的孟津縣趕集時看到路邊的人用一種頭部為筒狀的短柄鐵鏟挖洞。鐵鏟插入土中,一下便可深入其中,拔出來時,剷頭中帶上不少泥土。這個場景給李鴨子以極大觸動。作為一個盜墓者,如何尋找墓葬地的難題一直困擾著他,而這把簡單的鐵鏟卻將這個難題迎刃而解:通過觀察剷頭帶出的土質土色,就能判斷該處是否有墓葬。於是,李鴨子便打造了一把筒狀鐵鏟,運用在盜墓過程中,從此盜墓成功率大增,洛陽地區的盜墓活動自此便更加猖獗,這種新興的盜墓利器也被稱作「洛陽鏟」。

  網劇:主人公上天入地找古墓

  真相:考古界主張「遺址不挖」

  《盜墓筆記》中,主人公遁地潛海,在一座座古墓中尋找無價珍寶,但真實的考古工作卻與此截然不同。

  何佳介紹,考古工作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調查、勘探和發掘。調查主要是確認古代遺址的存在;勘探主要是為了掌握遺址的基本情況,包括遺址範圍、具體分布、埋藏深度、功能分區(哪裡是房子,哪裡是墓葬,哪裡是作坊)等;但並不是所有經過調查勘探之後確認了的遺址都會進行發掘。

  每年全國近千項考古發掘,大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為學術性的主動發掘,其他均為被動的搶救性發掘。搶救性發掘一般是由於城市建設的原因,不得不對遺址進行清理,目前長沙的考古發掘工作,絕大部分都是屬於此類,前期工程建設發現冰山一角,考古部門再及時介入全面發掘。

  「考古界一般是主張『遺址不挖』。」何佳說,「古代的東西埋在地下,是最好的保護方法。任何一次考古發掘都是對文物的一次破壞,哪怕你做得再好。」

  網劇:鬼怪文化很神秘

  真相:考古工作很普通

  何佳和同事們也都看過《盜墓筆記》一類的以盜墓為題材的文學影視作品,他們覺得這類作品的確讓公眾對考古工作產生了興趣,只不過這種興趣更多的是基於不了解真實情況而產生的「好奇感」:「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著鬼怪文化,人們對鬼怪既有好奇心又害怕,因而產生了一種神秘感;而考古工作多數時候是與墓葬、遺蹟打交道,所以大家就認為考古工作很神秘。另一方面,當下大家對古董都比較感興趣,一些稀有的古董甚至拍賣出天價,而相當一部分的古董是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來的。所以,在大家的眼中,考古工作既神秘又有錢,再加上影視作品的渲染,自然感興趣的人就多了。」

  在他們看來,考古其實也是很普通的工作,之所以讓大家產生「神秘感」,除了影視文學作品的渲染之外,考古界專注於「埋頭做事」的風格在某種意義上是「自己做自己的」,與公眾之間缺乏交流。因此,近年來考古界提出「公眾考古」,在不影響正常考古發掘的前提下,邀請公眾走進考古工地,親身體驗一把發掘工作。對公眾考古活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微信公眾號「長沙考古」(微信號:CSWWKG)。

相關焦點

  • 長豐宋代古墓群發掘結束 填補江淮宋墓研究諸多空白
    記者了解到,長豐埠裡宋代家族墓地的發掘,填補了江淮地區宋代墓葬研究諸多空白,是兩宋之際南北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實證,結合該墓葬元素和出土器物,體現了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新聞回顧 長豐下塘發掘宋代家族墓葬2019年4月12日傍晚,在長豐縣下塘鎮埠裡社區淮南北路北延施工現場,工人施工時挖掘出疑似古墓。15日,省考古研究所張義中一行赴下塘鎮現場勘探古墓。
  • 考古專家:長豐古墓群宜原址保護建遺址公園或博物館!
    考古專家:長豐古墓群宜原址保護建遺址公園或博物館!2019年4月12日傍晚,在長豐縣下塘鎮埠裡社區淮南北路北延施工現場,工人施工時挖掘出疑似古墓。15日,省考古研究所張義中一行赴下塘鎮現場勘探古墓。通過對古墓形制、棺槨考證及土層檢驗,考古人員初步判斷該墓葬年代為北宋。
  • 神奇葉家山神秘古曾國 葉家山西周墓葬考古發掘紀實
    每一個發現都令專家震撼驚奇!  出土比曾侯乙編鐘早500年的編鐘、西周馬坑首現南方地區、「21世紀考古的重大發現」……因1978年夏季在擂鼓墩出土65件曾侯乙編鐘而震驚世界的隨州,35年後因葉家山西周古墓的眾多重大發現,再一次令專家震驚,令世界矚目!  昨日,天氣放晴。葉家山墓地。
  • 中大發現漢代古墓 發掘近40件隨葬陶器 暫不需要實施原址保護
    中山大學「考古記」中山大學挖掘古墓已有先例,此處地勢較高,適宜古人生產生活,死後埋葬。1961年底1961年底,中大曾在校內發現一處西漢時代墓葬,墓內有陶井、陶屋、陶鬥等文物,還發現一隻密封保存酒漿的瓠甕。同年11月,中大歷史系考古教研組在校內東區原高崗球場發掘一座東漢磚室墓葬。
  • 「九層妖塔」原型古墓,「熱水墓群」考古新發現,出土大量金銀器
    1982年,青海省海西州發現了一座古墓。隨後,考古學家又在其附近發現數百座古墓。這片古墓群被命名為「熱水墓群」。自2018年起,「血渭一號墓」已出土各類文物1000餘件。最近,考古人員又有了新發現。
  • 《盜墓筆記》第一集回歸原著:紅牛驚現 屍蹩萌壞畫風
    直接就叫「悶油瓶」真的好麼~小浪也做好了心理建設,如果再不是古墓「粽子」的話,就回家吃粽子看木乃伊。  幸而護寶小隊懸崖勒馬,口上說著上交國家,身體卻誠實地走回了「盜墓」老路。這一集的內容基本全部脫胎於小說,小分隊跟著五月天的清新口香糖風格進了屍洞,場景對白無不帶著令書迷憶當年的還原,即使是新增的人物high少,也讓人喜聞樂見地顯出了當年總是拖後腿的大奎的影子。
  • 中山大學發現古墓葬是在哪裡?古墓葬涉及多個朝代
    中山大學發現古墓葬是在哪裡?古墓葬涉及多個朝代­  近日,中山大學一在建食堂發現古墓葬的新聞引發關注,當地考古部門已經介入勘探。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已發現的墓葬包括漢代、明清等多個時期,但受後期活動影響,破壞較為嚴重,目前考古工作者仍在現場進一步勘探。
  • 湖北一座2000年古墓,意外發現一隻「千年老龜」,考古專家被嚇到
    有許多考古專家都會對古代的發明進行考察,去研究各類出土的文物的鑄造情況,比如所要用到的鑄造材料和磨損情況,這是為了判斷文物誕生的時間,對史書典籍記錄的真實性做相應的考量。在考古過程中,總會有那些令人驚訝的發現。湖北一座2000年古墓,意外發現一隻「千年」老龜,考古專家都被嚇到。有許多文物在出土之後,人們才能判斷它們誕生的時代。
  • 殷墟商代大墓被盜,考古家搶救性發掘,墓室發現34個人頭
    導讀:眾所周知,後(司)母戊鼎是我國的鎮國之寶,這件文物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但殊不知,這件文物是被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的村民從自家地中挖出來。而挖出來的地方就是被我國考古家命名為商代殷墟遺址的武官村大墓。
  • 挖掘機鐵爪下 金代古墓驚世人(圖)
    他們接到報告:郊區安昌村的一家工廠內發現兩座古墓,企業負責人命令停工並隔離保護後,迅速將此事上報。  10月8日,經過兩天的準備,長治市郊區文物旅遊中心的工作人員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晉東南工作站組成考古隊,著手開始對兩座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裡村,大型遼代墓葬群,考古發掘和歷史發現
    ,當時村民斷了水源往下一看,居然是兩座古墓,他馬上上報當地文物保管所。墓葬位置經過清理,六角形墓墓門很快暴露在了考古人員面前。,它不是棺槨,拼合起來應該是一個同樣的箱子,打開箱子一看,箱子是一個大號的骨灰盒,不僅2號墓和3號墓這樣,考古人員在查閱1號墓的資料時發現也有類似跡象,由此可以判斷當時宣化地區人死之後火化下葬是當時的習俗。
  • 吉安安福龐家千年古墓最新進展……
    2020年11月21日,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江西省考古研究院舉辦的安福縣起鳳山古墓葬考古發掘成果和墓葬本體保護專家論證會在我縣順利召開。▲省、市、縣領導陪同專家組勘查古墓葬考古發掘現場▲查看出土文物專家論證會議由起鳳山墓葬考古發掘領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李榮華同志主持,省文旅廳文保處鄧明華處長致辭,起鳳山古墓葬考古發掘執行領隊徐宏傑向與會的專家和省、市、縣領導介紹考古發掘現狀和成果。
  • 古墓中的一隻銅器,打開後發出惡臭,但裡面的東西大家都吃過
    本文這段考古故事,正印證了這一點。2009年開始,陝西西安市臨潼區灣李村,即將修築鄭西高鐵和潼西公路。灣李村歷史厚重,為了避免誤毀文物,考古人員於是進行保護性勘探和發掘。果然,他們一共發掘了312座古墓,282座屬於秦漢時期,其餘為唐、明、清古墓。
  • 貴州省土城黃金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本體保護方案
    受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紅色旅遊文化有限公司委託,2016年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了《黃金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本體保護方案》的編制工作,在對黃金灣遺址的現狀保存情況及病害原因進行綜合勘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遺址保護與展示的需求,制定了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
  • 古墓中的「錦鯉」,盜洞15米,若再挖5公分,墓中1噸黃金不存!
    日前,支付寶舉行了一個名為「中國錦鯉」的活動,「錦鯉」曾經被認為是最幸運的。事實上,古墓中也有所謂的「錦鯉」。墓穴被盜賊挖出15米,僅差5公分便能挖到主墓室人,但盜賊並未繼續挖掘。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考古發掘是在我國進行的,然而,不同於其他國家,我國的考古發掘是搶險發掘,不是主動發掘。考古發現,許多古墓被盜,墓葬中的文物被盜。但是考古學家將繼續堅持考古發掘,由於考古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保護墓葬中的文物,也是為了研究歷史真相。近年來,中國出土了一座非常幸運的古墓,這就是西漢海昏侯爵劉賀的墓。
  • 山西平遙古城牆外發現距今兩千多年東周古墓葬
    23日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考古人員在平遙古城牆外發現一組東周和金代時期的古墓葬,這是迄今在平遙古城附近發掘的年代較早的地下文物遺存。  為配合平遙縣會展、演藝中心項目建設,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10月至11月初,省市縣三級文物部門對該建設項目佔地範圍內勘探發現的古墓葬進行考古發掘。
  • 讓世界震撼的中國十大考古發現:排名第一位至今不敢繼續發掘!
    中國考古十大發現有哪些?中國重大的考古發現,有殷墟、敦煌、北京人、定陵、滿城金縷玉衣、長信宮燈與博山爐、馬王堆漢墓、河姆渡……其中,殷墟是中國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現在為大家盤點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一起來看看這些中國最大的考古發現都有哪些吧。10、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引發了對殷墟的發掘。
  • 孝豐摘帽山墓葬群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
    室外,一座小山包被一塊塊塑料布蓋著;室內,考古工作人員認真修復剛出土的器物
  • 長豐埠裡宋代家族墓地入圍2020「十大考古」初評!
    ,  到墓主人身份揭曉,  再到發掘工作圓滿結束~  廣大粉絲與「幸福長豐」一起見證了  長豐埠裡宋代家族墓地整個發掘考古進程!  全國88家考古發掘資質單位  擁有團體投票權,  中國考古學會第七屆理事  136人擁有理事投票權。
  • 埃及有座4000年古墓,墓中出土一架「飛機」,專家看後:這不可能
    考古和盜墓不同,盜墓純粹是為了獲取私利,還會對古代文物造成極大破壞,而考古則是對古代文物的發掘保護,以及探索古代文化。考古不僅中國有,全世界範圍內都存在,近代以來,經過考古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挽救了許多被破壞的古墓。而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文物,比如埃及的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