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大墓】秦公一號大墓!挖了10多年!結果剩下渣!唏噓!附視頻

2021-01-19 賞古尋珍

新浪微博@愛瓷賞玉



秦景公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任秦王,在位時秦國國力也在上升期,在事死如事生的古代,一定陪葬大量珍寶重器!雖然出土了了3千多件文物,通過視頻相信大家也看的出都是一些小件,而青銅重器,大件器物被盜墓者洗劫一空。


值得一提的是247個盜洞並非一個時期,有的盜洞甚至被盜墓者出出進進的弄的十分光滑。

迄今為止曾侯乙墓是春秋時期唯一保存完整的,出土了大量國寶重器!大家可以想像秦公大墓的奢華!



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墓內186具殉人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最珍貴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達180多個,字體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據其上文字推斷墓主人為秦景公。

1974年,陝西春旱嚴重,驪山腳下許多村民被迫打井抗旱。井底,有人忽然挖到一個奇怪的陶土人頭。當時他們誰都不會想到,這個陶土人頭引出的,是巨大的秦俑方陣。秦兵馬俑就這樣意外地被發現了。



這一個個形態各異的人俑都是武士打扮,這些武士守護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強悍的秦帝國的締造者——秦王贏政。在此之前,人們對這位始皇帝和秦朝的了解,大多僅限於史料記載。兵馬俑的發現,使人們有更多的資源,去勾勒這個王朝大致的輪廓。


隨之而來的問題困擾著考古學界,這個帝國從何而來,他們先祖的遺存又在哪裡? 1975年,陝西省考古所一支考古隊來到寶雞市風翔縣,在靈山一帶,這隻考古隊曉行夜宿,足跡幾乎踏遍這個關中著名山脈的角角落落。

他們苦苦找尋的,就是那個強大的王朝——秦帝國,其先祖的足跡。但是,幾個月的艱苦工作,考古隊一無所獲。

與此同時,在靈山東南30公裡之外,一個叫南指揮村的地方,一位靳姓村民卻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這件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一個引子,一場規模空前的考古大發掘由此拉開了序幕。從1976年到1986年,這次發掘整整持續了10年。一個個難解的謎團,穿越數千年的漫長歲月不斷浮現於人們眼前,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漸漸清晰地展露出來。

南指揮村坐落在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城南5公裡,離村子不遠有一塊奇怪的荒地,春夏時節,不管雨水多寡,那裡莊稼都長不好。生活在附近的人們對此似乎也習以為常,沒人想去深究。

1976年的一天,附近一趙姓村民推著小土車來到這裡,他要挖點土修補自家的院牆。

鐵鏟揮處,黃土裡帶出一些奇怪的土塊,它們的顏色和形狀與周圍黃土明顯不同,有黃有紅,還夾雜著一些碎石,並且非常堅硬。

幾天以後,村民閒談中又提及的這件事,很偶然地被陝西省考古所考古專家記了下來,職業的敏感讓考古專家意識到,這裡面必有蹊蹺。

一支考古隊很快趕來,進行實地勘察。

那些奇怪的土塊是經過人工夯砸的,初步勘察結果,讓考古隊員震驚不已。他們來自一個巨大的地下工程,這個四方形的神秘地下工程,佔地面積被考古隊標出,竟然足足有兩個國際標準籃球場大!

如此巨大的工程會是什麼?這個問題當時沒人能夠回答,而且不久之後,考古勘察又有離奇發現,工程東西方向有向外的延伸跡象。整個工程呈怪異的「中」字型結構。

幾個月之後,工程地面以下的大致形制被考古隊摸清。它的主體部分分做三層,在十餘米處有一圈二層臺面。而工程深度,竟然相當於8層樓高。如此形制,基本可以確認這是一座古墓。墓葬之大,實屬罕見,擁有如此巨大墓葬的主人,其身份也必定極為顯赫!

他是誰?

正式發掘於1976年開始,田亞歧是當時的考古隊副隊長。

此前發掘的寶雞魚國墓,許多重要信息都是從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破解出來的,因此,田亞歧也寄希望於大墓可能出土帶有銘文的青銅器,那將會給研究工作帶來極大方便。

但是此時,從南指揮傳來一個消息,考古現場發現了一些奇怪洞口,那些洞口呈圓形或橢圓形,幾天時間,就清理出240多個。

仔細查看之後,田亞歧明白,大墓已經被盜,洞口是盜墓者留下的盜洞。

採訪田亞歧:當到三層臺這個平面的時候,我們就是很認真的把這個所有的盜洞全部都清理出來了。這個時候確認出的盜洞的總數是247個盜洞,非常多。

發掘現場, 最讓考古隊員憂慮的,就是大墓是否被盜。 盜墓的破壞,使許多史實,都因此而無法索解。

採訪田亞歧:當時的盜墓人——進入墓室以後,肆無忌憚,無限的擴張,就跟地老鼠一樣,把下邊無限的擴張,去搜尋,所以盜洞這個破壞是非常嚴重的。

貴重的青銅器,是盜墓賊首選的對象,田亞歧最初尋找相關銘文的計劃,面對如此嚴重的盜擾。可行性顯然大打折扣。關於巨墓墓主以及年代之謎,考古隊只能寄希望進一步發掘,或許可能發現新的線索。

但是,接下來的發現,使這座神秘古墓變得更為撲朔迷離。在大墓第2層臺基處,考古隊員發掘出了一個頭骨,他的嘴大張,死前像是在聲嘶力竭地呼喊著什麼。那天晚上的晚些時候,距離頭骨不遠,人們又發現了一節折斷的胳膊殘骸。考古隊員連夜工作,隨後共清理出人骨遺骸20具。這20具神秘屍骸都無棺無槨,位置雜亂無章。

屍骸的發現,帶來一系列疑問:這個豪華墓葬裡,為何埋葬的竟然是這樣一些人?這些屍骨,為什麼有的身首異處,有的肢體殘缺?而這一切對破解墓主及古墓的年代之謎,又能提供什麼線索?

這些疑問,事關古代一種恐怖的喪葬制度——人殉。此前,在河南殷墟商代王陵裡,就曾發現過大量殉人。

採訪田亞歧:在奴隸制社會的觀念下,他認為一般都是奴隸主的,包括國家的一切用物,包括人都是奴隸主的,那麼當時人有一種觀念就說是,他的主人死了,那麼作為他們活著就沒有用了,所以他們就一同要死。還有一個古代有事死如生的這麼一個觀念。就是人死了以後在陰間仍舊跟陽間是一樣的生活環境。所以他們就要一塊去跟他的主人去走。

神秘巨墓中發現的這20個殉人,是作為人牲的殉人,他們生前可能是戰俘或者奴隸,大墓封埋時被砍殺用以祭祀,從如今留下的凌亂屍骨,可知當時的場景是何等殘酷。

殘酷的殉葬制度,自殷商時期開始,以至秦以後都有存在。其中最為慘烈的就是人牲,而人牲主要出現的時代,是在先秦。

從已有的考古發現可知,自秦朝建立之後,殘酷血腥的人殉制度,才逐漸被陶俑所替代。這種殉葬的方式,在規模浩大的秦兵馬俑中可見一斑。

由此可以斷定,古墓應該是一座先秦墓葬。但是,它究竟屬於先秦的哪個年代,人們依然一無所知。

接下來的發掘工作進行的異常迅速。在這20具骸骨下面的土層裡,考古人員很快又發現了一具棺木。打開棺蓋,裡面赫然又是一具人骨遺骸。


這樣的木棺,之後又發掘出160多具!顯然,他們也是殉人。


採訪田亞歧:除過二層臺發現的那批殺生作為犧牲的戰俘或者刑徒以外,就是說160多具人殉他們都是自願的殉人。

加上此前發現的20個人牲,這個大墓裡殉人的總數已達186具。如此恐怖而奢華的排場,進一步證明,墓主必定極有來頭。

不僅如此,進一步清理棺木時,考古隊員又有驚人發現,這些躺在棺木裡的自願的殉人,他們的下肢,全部詭異地蜷曲著!


考古專家想起了史書上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秦人中盛行屈肢葬,即在人剛死之時,用布帶將其下肢向上捲曲綑紮,然後入棺埋葬。這種獨特的葬式,將目標進一步明確指向了秦人。

但是,西藏阿里高原的古象雄文明,和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嶺南早期文化,以及距今約4000年前,黃河上遊地區的馬家窯文化。這些古老文明所遺留下來的墓葬裡,都曾發現過屈肢葬。所以由此就論定巨墓是一座秦墓,顯然頗為勉強。

那段時間,考古隊員們的心思,完全被這個大墓佔據了,一遍遍反覆查看那些棺木之後,一個現象引起了他們的濃厚興趣:已出土的所有棺木,無一例外,均有規則地東西向擺放。

採訪田亞歧:墓葬的方向也是判定墓葬的族屬以及時代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說目前在整個關中地區,以及甘肅,發現了幾千座秦墓,但是基本上都是東西向的。

就在此時,陝西省考古所另外一隻考古隊的工作,獲得重大突破。1977年以來,在今鳳翔縣城南,秦國九都之一,秦雍城——包括古城遺址,墓葬和其他居住區遺蹟,慢慢浮現在了世人眼前。

採訪田亞歧:雍城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列國都城裡面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它的城的範圍一共是11平方公裡,城內有寢宮陵園,那麼這個寢宮陵園在南指揮一帶的布局,經過多少年的考古工作,面貌已經很清楚了。

這個神秘的大墓,就處於雍城遺址範圍之內,而且和這個神秘巨墓同樣中字型的大墓,又陸續出土了18座,由此可以確定,眼前的大墓,是秦墓無疑。

締造了中華第一個統一帝國的秦人,一直以來都格外引人注目。關於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朔到3000多年前的周王朝時代,秦人的祖先那時還是一個部落,遊牧於廣袤無垠的西北塞外邊陲。

他們後來來到今天的鹹陽一帶,經過殘酷徵戰,最終霸周原、滅六國、統一中華。從秦莊公算起,其間,經30多代統治者,歷時600餘年。

史書的殘篇,勾勒了一個秦人東進的大致路線,但具體走過今天的什麼地方,一直缺乏考古實證。雍城的發現,給人們帶來不小的驚喜,畢竟,這裡曾留下了秦人250年的歲月。現在,這個巨大墓葬,給了考古專家更多的希望。

確定古墓為秦墓之後,現在考古隊最想知道的,就是墓主身份了,這最後的謎底,何時才可揭開?這一等就是十年,直到1986年,在墓室中部,主棺棺頂才露出土面。

構成主棺的東、西壁及棺底、蓋的所有南北向柏木,兩端均有榫頭伸出,在主棺南北兩側,湊成長方形的如同柜子一般的形制。



這個不同尋常的木棺造型,讓考古專家想起史料上的記載,按照周禮,南北向各有椽頭伸出的棺葬方式叫「黃腸題湊」。「黃腸題湊」是周朝天子的喪葬規範。


這讓考古隊員大惑不解,按照周禮,作為諸侯國的秦,即便是國君,也無權享有這樣的喪葬規範。驟然出現的疑問推翻了先前所有的假設。而一切疑問,也許只能等開棺之後看到墓主才會最後明白。但是,由於盜擾,當考古人員打開棺蓋後,在其主棺內,只發現了一段股骨,除此之外,棺內空空如也。這個神秘的大墓,也許註定要留給後人一個不解之謎。

但是事態的轉機往往在不經意間發生。在大墓底部,考古人員陸陸續續發現了很多石頭的殘片。在主棺棺頂上發現的石頭殘片,拼湊出一雙長約一尺的石鞋底,石鞋底東西向放置,底下是鮮紅的硃砂!

這雙石鞋的來歷和用意是什麼?

採訪考古隊員老趙:它這個東西是幹啥呢,它當時是賜給下屬的,他當時是發一雙鞋,這個鞋是特製的,這個鞋底是石的,當然墓主人可能都已經看不見這東西了。但是這個鞋,這個實物在這放著。它的意思就是這隻鞋,可以用來保護它的權力。

對墓主身份的確定,石製鞋底並不能提供更多線索。

但是接下來的發現就有著突破性的意義。考古隊員清理出的另外一些石頭殘片,發現他們是石磬,一種古代樂器,而且, 在石磬邊緣,竟然有銘文。

採訪田亞歧:當時大型的音樂活動,往往與某一個慶典,或者是祭祀活動有關。那麼在這個時候可能有專門為這次活動要做一套樂器,所以上邊也刻,與這一次活動相關的銘文。

早先試圖在青銅器上尋找的銘文,意外地出現在了石磬上。銘文後來被小心拓印下來。專家破解的結果,認定銘文記載了一次宮廷宴樂活動,大墓的主人,是活動的召集者。銘文裡「共桓是嗣」幾個字,說明了他的身份。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採訪田亞歧:那麼「共桓是嗣」就是說共公和桓公的繼承人,那麼按照這個推測的話,它的繼承人就是景公。

躺在黃腸題湊內這個巨大棺木裡的墓主,身世終於被人們破解。景公是秦第14代統治者,始皇贏政的第18代先祖,自公元前577年起,在位40年。

那時的秦國,已在雍城雄據百年,國力也日漸強大,從景公死後使用周天子才可享用的黃腸題湊葬式,可見秦的雄心,已經超出關中一帶。

景公墓後來被稱為秦公一號大墓。至此,這個中國迄今發掘的最大古墓,身世終於大白天下。


作為一個古董藝術品經濟人,雖然現在藝術品市場明清古董珍玩是主流,但我個人來說更鍾情於年代更久的文物,覺得更有厚度。文物是一個時代的標高,代表了當時最頂尖的工藝,觸摸著這些古董珍玩仿佛能觸摸到那段歷史


古董藝術品知識的學習不是一個階段的事,而是長期的,而且是持續的。


雖然眼力的練就看似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多看博物館,看書學習這些是很有必要。在此繼續分享一些值得看的書





掃描以下二維碼微店下單

官方統一定價售價320

限時特惠:320包郵(本來不包郵的)


可能有的新朋友誤以為我是一個媒體公眾號或者是一個賣書的,我想說,買賣古董珍玩才是我的主業。拋磚引玉

古董貴點沒關係,一定要真!貴點還能賣出去。一個人從入門到修煉成行家,不亞於訓練一個飛行員,不停的跑拍賣會,博物館,在市場上買賣,大家應該要尊重知識,尊重勞動。我平臺鑑定是收費的,我覺得30元是合情合理的。


「賞古尋珍」一年就做兩件事找古董,找客人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已上新


相關焦點

  • 秦公一號大墓的「墓後」故事
    秦國建立90多年之後,秦德公許下這樣的宏願,帶領族人向黃河進發,將都城遷到雍城(今寶雞市鳳翔縣)。由此,秦人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一代代秦國國君,將他們的利劍與雄心指向中原,指向天下。 時過境遷,輾轉千年,彼時的金戈鐵馬已湮沒於歷史的深處。但隨著鳳翔縣秦公一號大墓的重見天日,2500多年前的秦人故事,鮮活地展示在人們面前。
  • 最恐怖的大墓!慘烈人殉!千年不朽的葬具!揭秘秦公一號大墓
    偶然間他們聽說,在寶雞鳳翔南指揮村有塊土地,無論雨水多寡肥料多少收成都很差,有個人想從這塊地上挖點土給土屋補牆,卻發現挖出的土顏色不同。敏感的學者們意識到老百姓說的「顏色不同的土」可能是「夯土」(被打實的泥土),立刻前往該地,果然挖掘出了一座佔地近兩個標準足球場面積大的、深度達二十餘米的巨大古墓葬——「秦公一號大墓」。
  • 20世紀中國發掘的最大墓葬-秦公一號大墓,來看看它的來龍去脈
    今天要說的主角就是秦公一號大墓的發現也同樣是這個道理,上個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想要研究先秦歷史文化,也都知道陝西乃是秦國的發源地,於是一大隊人苦苦尋找秦的遺蹟,始終是沒能找到。因此也就逐漸地放鬆了,直到有一天陝西寶雞南指揮村的一個農民取土修建院子,經常發現一片地裡莊稼常年長勢不好,甚至連野草也長不好,土質特別的硬。
  • 「盜墓高人」折戟秦公大墓
    專案組決定展開地毯式摸排,先後密集排查500餘人次,調取了案發現場附近的多個治安視頻近一年的資料。 經過數月努力,2011年10月,專案組將以姜濤為首的9名嫌犯抓獲。至此,公安部掛牌督辦的「6·4」盜掘秦公六號大墓案告破。當初抱著「大撈一筆」的9名犯罪嫌疑人,挖空心思想在千年帝王墓中撈到價值連城的陪葬品,然而私慾貪心和違法行為卻為他們撈到了一副副冰涼的手銬。
  • 道墓之秦公一號大墓
    本期大墓真的很大...同時也駭人聽聞 慘絕人寰 喪心病狂...秦公一號大墓位於今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村坐享五最迄今中國發掘最大的先秦墓葬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黃腸題湊」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木碑實物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一 大墓之大大墓平面呈
  • 秦公大墓:中國歷史上盜洞最多的墓
    秦公大墓目前,秦公大墓是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墓內出土石磬,其上有180多個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據其上文字推斷墓主人為秦景公。截至目前,秦公大墓創造了6個中國之最。秦公大墓一瞥何以稱「大墓」這一現象被陝西省考古學家得知,自此,一場規模空前的考古大發掘拉開了序幕。從1976年到1986年,這次發掘整整持續了10年。
  • 寶雞調查發現秦公大墓 墓主或為開創活人殉葬的秦武公
    考古發現「秦大墓」形制與秦公一號大墓一致    2013年初,省考古研究院在寶雞陳倉區太公廟村附近發現了11座古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墓形狀呈「中」字形,墓道向東西兩側延伸,形制與鳳翔秦公一號大墓基本一致。
  • 秦公一號大墓發掘:發現247個歷史盜洞,出土文物超過3500件!
    今天(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陝西廣播電視臺全媒體矩陣對秦公一號大墓發掘現場進行了多平臺直播陝西秦公一號大墓是中國目前發掘的最大古墓此次考古發掘都有哪些看點呢?秦公一號大墓佔據了中國考古史上「五個之最「它是目前我國發掘最大的先秦墓葬,也是我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墓內還發現了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以及我國歷史上第一套天子喪葬禮儀「黃腸題湊」的實物。不朽墓具——「黃腸題湊」秦公一號大墓從1976年開始發掘,持續了十年時間。
  •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最近,中國考古界最激動人心的大新聞,就是國家重啟了對「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工作,並特意在媒體上進行全程直播,吸引了無數歷史和文物愛好者的注意。
  • 禮縣大堡子山遺址——秦公大墓身份之謎
    這些古生物化石,被認為是「龍骨」,於是當地人為了挖龍骨賣錢,紛紛在大堡子山盜挖。1993年春,根據馬建營的回憶,他在就餐時,就聽到鄰桌在私下議論在大堡子山發現大墓,墓地全是金玉滿地。這個大墓就是秦公大墓。盜挖人只拿走金銀玉等他們認為有價值的物品,對於陶器等文物置之不理。因此可以確認,在1993年,禮縣大堡子山的兩座秦公大墓已經被盜挖人發現並大肆挖掘。
  • 陝西盜墓大案風雲:盜墓人電腦繪出秦公大墓結構圖
    專案組決定展開地毯式摸排,先後密集排查500餘人次,調取了案發現場附近的多個治安視頻近一年的資料。經過數月努力,2011年10月,專案組將以姜濤為首的9名嫌犯抓獲。至此,公安部掛牌督辦的「6·4」盜掘秦公六號大墓案告破。當初抱著「大撈一筆」的9名犯罪嫌疑人,挖空心思想在千年帝王墓中撈到價值連城的陪葬品,然而私慾貪心和違法行為卻為他們撈到了一副副冰涼的手銬。
  • 秦公六號大墓被炸出19米盜洞 盜墓儀器先進(圖)
    秦君古墓藏品豐富  陝西省一位文物工作者介紹,秦國國君墓葬歷來好大喜功,已經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雖發現247個盜洞,仍從墓中清理出各類文物共3500多件。「六號大墓雖未經發掘,但其人殉的數量、文物的豐富程度,應該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至於被擾墓主是哪一位秦公,因未進行發掘,目前還無法準確判斷。
  • 【絲路文化】大堡子山——一場劫難揭開秦公大墓身世
    原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戴春陽在回憶文字中寫道:由於對此墓地的盜掘系從墓地的東北、北部開始,直至蔓延到墓地的中心區域、故盜洞均按墓地中小墓的5-7米挖一個盜洞,墓地中心區域亦以此密度盜挖,雖更多的盜洞或與中心區的大墓相去甚遠或挖至大墓的邊緣或墓道,但當恰挖至墓室又恰僥倖挖至置放隨葬品的位置得到文物後,其他盜墓犯罪分子即蜂擁而至瘋狂劫掠。
  • 秦公大墓(圖)
    秦公大墓(圖) 來源:瀋陽日報 2009年12月07日10:29
  • 秦公1號大墓:186具殉葬人,300多盜洞,從漢代到宋代沒斷過
    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最大的古墓,「黃腸題湊」槨具更是歷史之最,殉葬人數達186具,自從漢朝開始,歷經唐朝直至宋朝,盜墓賊一直覬覦秦公大墓裡的寶貝,盜洞數量達300多個非常驚人。
  • 關注 寶雞虢鎮發現一座秦公大墓 秦都平陽城顯露端倪
    昨日記者獲悉,考古工作者在寶雞虢鎮太公廟村發現了一座秦公大墓,平陽城的面紗揭開了一角。發現秦公大墓離平陽城不遠了  從去年年初開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太公廟村勘探發現了秦公大墓和車馬坑,並在其東西兩側分別發現了疑似陵園的兆溝設施。
  • 秦公一號大墓有何神秘之處,你可真的了解它真正的面紗?
    考古隊根據以往的經驗,此墓規模之大,實屬罕見,這座大墓的主人身份勢必生前非常顯赫。 那麼,這座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誰?沒錯,這些洞口全是盜洞,後來在清理的過程中發現,這座大墓的盜洞竟然達到驚人的247個,盜洞數量如此眾多,震驚在場發掘的考古隊,這也意味這這座大墓早已經被盜,已經大大的失去了它的考古價值。 大墓被盜,不僅讓大墓中眾多的文物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盜墓賊對墓室肆無忌憚的洗劫不僅可能導致諸多歷史無法索解,更有可能大墓主人的身份也無法確定。
  • 被盜挖六年,上千件國寶流往海外,洛陽金村大墓是中國考古的痛
    村民們聞訊趕來,經過初步的探索,他們發現這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古墓,接著又在這座墓的附近發現了其他七座古墓,這就是金村東周王陵大墓,其在東周的地位,相當於清朝的東陵。    金村大墓的文物一經流出,很快懷履光就知道了消息。他不滿足於從村民以及古董販子手上購買,直接帶人來到了洛陽金村。  從1928年開始,懷履光帶領手下一批人在金村搭棚立灶,鳩佔鵲巢一般地對金村大墓展開了為期4年的盜挖。懷履光一干人等不但糾集了一夥強盜充當打手,還採用了威逼利誘的方式讓附近的村民給他們充當挖掘的苦力。
  • 秦公陵墓之謎:古老中國的西部藝術,一個金屬「澆注」的地下世界
    當時考古隊員指著一片片麥田、油菜地、電線桿、村莊說,秦穆公墓一定在這片陵區之內,也許就是西邊那座最大的七號墓,它的基室面積比正在發掘的一號墓還大,車馬坑又寬又長,時代較一號墓早,只是目前尚無法肯定;至於那位「與晉大戰河陽」的秦宣公、送舅舅時贈以「路車乘黃」的秦康公、「令吏初帶劍」的秦簡公、「伐蜀取南鄭」的秦惠公等,他們可能都埋在這裡,多數就在已發現的18座秦公墓內。
  • 挖牆基挖出震驚世界的帝王大墓!
    墓室坐北朝南,寬 12.5米,長10.85米,總面積約100平方米。墓頂用24塊大石覆蓋,再分層夯實而成。 ,也都完全隔絕,而南越王墓的前室和主棺室,皆設置了可以開合的雙扇扉石門,這在西漢早期出現的「斬山為槨,穿石為藏」的大型橫向石室墓如獅子山楚王陵和芒碭山梁王陵中,都不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