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鸚鵡被放在鳥籠裡,籠子是敞開的,這樣它們就可以飛走了
經過自然資源保護者的人工飼養,26隻猩紅金剛鸚鵡,最近被放歸瓜地馬拉的瑪雅生物圈保護區(MBR)。
這次放生是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瓜地馬拉國家保護區委員會(CONAP)持續努力的一部分——通過人工繁育和放生,來拯救猩紅金剛鸚鵡的數量。
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森林中,這種鮮紅色的鳥類,正面臨著棲息地喪失和偷獵的威脅。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單,它們的數量正在持續減少——種群數量估計只剩下不到5萬隻。
由於自然資源保護者的努力,瓜地馬拉保護區現在大約有300隻猩紅金剛鸚鵡。
為了準備最近的放飛,一些鳥被安裝了甚高頻發射器,以便跟蹤它們在野外的活動。然後,鸚鵡們被放在飛行籠中;這些籠子是敞開的,以便它們在準備好的時候飛進森林。
保護區工作人員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飛行籠子裡放入如此多的小鸚鵡,它們都很興奮,氣氛充滿歡樂和希望。」
一隻興奮的猩紅金剛鸚鵡正在等待著被釋放
工作人員補充說:「飛行籠在上午10點打開;到下午2點,我們發現已經有幾隻鸚鵡在我們的營地上空高飛。很難解釋當我們看到自己孵育的幼雛,能夠有在叢林中自由生活的機會時的心情。」
自然資源保護者介紹,今年的工作尤為重要,因為該地區森林火災和非法牧場的增加,導致了鳥類棲息地的大量喪失。而新冠病毒的大流行,也給保護小組的實地調查帶來挑戰。
除了將人工孵育和飼養,作為猩紅金剛鸚鵡監測和恢復計劃的一部分,還有其他的保護工作正在努力拯救這些美麗的鳥類。
自然資源保護者們正在擴大樹木的自然洞,以創造潛在的巢穴;同時,還要安裝防獵鷹的人工巢穴;並且要及時防止和抗擊非洲蜜蜂對鸚鵡巢穴的侵擾——非洲蜜蜂會與鸚鵡爭奪築巢穴,並殺死幼雛。
儘管相關保護組織,已經在保護區與猩紅金剛鸚鵡相處了二十多年,但他們對其種群的存活率以及如何利用棲息地知之甚少。這些聰明的鳥,已經學會了用它們強大的喙,摧毀大多數的跟蹤發射器。
但一些初步數據顯示,這些鳥在繁殖地和覓食地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遷徙——有時甚至遠到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