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8月14日電(記者 何欣 見習記者 張冰清)「我試了兩次,也做了調整,我就是想扣籃,我就是想打籃球。」面對自己的失誤,「大男孩」黃豪紅著眼睛地告訴記者,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誤,因為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參加比賽,不想留有遺憾。
黃豪是廣東韶關武江區龍歸中心小學的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他告訴記者,之所以這樣拼命的想扣籃是因為自己真的很喜歡籃球,夢想自己有一天可以像「姚爸爸」一樣去NBA打球。
2018姚基金慈善賽的第三節,來自全國各地小學的18名小球員與兩國職業球員共同登場比賽。雖然隊伍贏了比賽,但是黃豪懊惱著自己的失誤,因為他已經六年級了,升了初中後,就意味著他再也無法參加「2018姚基金慈善賽」,再也無法彌補自己這次的失誤了。
8月12日晚,2018姚基金慈善賽在大連體育中心體育館開賽。由韓德君、可蘭白克·馬坎等籃球運動員組成的中國男籃明星隊和由凱文·樂福(Kevin Love)、傑森·塔圖姆(Jayson Tatum)等籃球員運動員組成的美國耐剋星銳隊聯手為喜歡籃球、熱心公益的朋友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籃球賽事。最後,比賽比分鎖定在114:97,以中國隊獲勝結束全場比賽。
姚基金創始人姚明在賽前表示:「十年前,姚基金因為汶川地震而成立。經歷了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在全國開展的『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項目,為的就是『每個孩子都能樂享運動』。」
比賽開始之前,全體球員亮相。未來網見習記者張冰清 攝
兩次扣籃未進 遺憾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因為我們的『姚爸爸』就在看臺上看著我們打比賽,我們一路從長沙贏過來,不會給他丟臉。」馬上上場參加2018姚基金慈善賽的18名小球員親切地稱姚明為「姚爸爸」。
在比賽的第三節,來自全國各地小學的18名小球員與兩國職業球員共同登場比賽,成為了比賽中一大亮點。
「想趕緊上場,跟職業籃球運動員切磋切磋。」18名小球員上場前告訴未來網記者,現在一點都不緊張,心裏面只有興奮。
胯下運球、閃轉騰挪以及小球員之間的配合默契,一點也不怯場的小球員們在賽場上的表現,引發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籃球帶給他們的不止是快樂,還讓他們學會了體育精神。
比賽第三節,18名小球員與兩國職業球員共同登場比賽。主辦方供圖。
本場比賽身高最高的13號小球員,是來自廣東韶關武江區龍歸中心小學的黃豪。
每年姚基金慈善賽都會選拔來自不同的「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項目小學的學生參加比賽,而今天的這場比賽,是黃豪最後一次參加姚基金慈善賽。因為他今年小學六年級,升上初中後,就不能參加姚基金慈善賽。
在比賽中,黃豪利用身高優勢,兩次試圖扣籃,但是都沒有成功。比賽的最後,由18名小球員所代表的中國隊贏得了比賽。
雖然贏得了比賽,但是黃豪並沒有很開心。賽後他表現出了一些沮喪,低著頭不說話。帶隊的志願者告訴記者,他是覺得自己失誤了,才會這樣懊惱。
「我試了兩次,也做了調整,我就是想扣籃,我就是想打籃球。」面對自己的失誤,「大男孩」黃豪紅著眼睛地告訴記者,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誤,因為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參加比賽,不想留有遺憾。
「而且是因為大家都努力了那麼久,我們隊員把球交給我,就是對我的信任,我沒有達成他們的期望。」黃豪說。
黃豪告訴記者,之所以這樣拼命的想扣籃是因為自己真的很喜歡籃球,夢想自己有一天可以像「姚爸爸」一樣去NBA打球。
採訪的最後,黃豪很小聲,卻很堅定的對記者說:「我還會一直打籃球的,即使上了初中後沒有了支教的志願者,我也會一直打下去。我相信我的夢想一定會成功。」
賽後,NBA球員傑森·塔圖姆(Jayson Tatum)鼓勵小球員們說:「我其實和你們一樣,我也是從街區中走出來的孩子,打過街頭的聯賽,我的家庭也曾像你們的一樣在艱難的環境中掙扎。沒有什麼特殊秘籍,就是努力訓練,推動自己前進。"
給鄉村孩子一個快樂的籃球童年
此次姚基金慈善賽,不僅是一場精彩的籃球盛會,也是一場體育和公益的「盛宴」。體育的力量不僅激勵著每一個小球員,還激勵著更多支教的志願者。
「加油!」來自廣西師範大學師園學院的大三學生韋鳳順為場上的球員吶喊。此時,她不僅是觀眾,更是一名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的志願者。
外界對於慈善,關注的目光總是更多的投向被幫助的人。但是,卻有那樣一群人,他們默默的、一步一個腳印、身體力行、踏踏實實地走完了公益慈善的最後一公裡,他們就是姚基金慈善賽的支教志願者。
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主要是幫助農村的小孩通過籃球,通過體育讓他們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
小時候在農村度過童年時光的韋鳳順告訴記者,自己很明白在鄉下的小孩童年是怎麼過的,所以就更加迫切的想要給支教地的孩子教授正確的籃球體育知識。
「我真心的能感受到孩子們對籃球的熱愛,他們期待著能出去大山以外的世界打比賽,他們期待著能出去外面看看大世界。」韋鳳順說。
身為女生,去偏遠地區支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韋鳳順告訴記者,在支教期間一次感冒發燒特別嚴重,教孩子打籃球時差點暈倒。「是小球員的一聲聲問候,讓我堅持完成了把訓練任務,支教的同學都說這就是支教精神吧。」
在風雨中奔跑打籃球的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五街鎮五街村大益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受訪者供圖。
同和韋鳳順在姚基金慈善賽的看臺上為18名小球員加油的,還有來自雲南師範大學的資石屏,她也是一位姚基金慈善賽的支教志願者。
每到夏季,就是西南地區的雨季,有時接連下十幾天雨,在雲南都是常事。這個季節也是資石屏去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五街鎮五街村大益希望小學教孩子們打籃球的時節。
「我到達小學的第一天,當時就在下雨,而且很大的霧,我進去的時候那個路都看不清楚;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依然在籃球場上訓練。」資石屏說。
「真正熱愛的時候,你從他們的眼睛裡能看出來的,真的熱愛的孩子,打的都特別好。這種精神,在很多成年人身上都看不到,許多時候我都覺得被這些孩子們鼓舞了。」資石屏向記者表示。
「支教之前,這些孩子都沒有經過專業的籃球訓練,都是自己摸索著打,有電視了就看著電視上的比賽跟著學,但是他們是真的愛籃球,農村的孩子跟城裡的不一樣,他們肯吃苦,不吃飯也要練。」資石屏告訴記者。
據未來網記者了解,他們是來自各個師範院校的品學兼優的在校大學生,利用自己在學校學習的多種體育知識,通過了層層選拔,經歷了次次比賽,才能從報名的師範院校中脫穎而出,成為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支教志願者中的一員。
韋鳳順告訴未來網記者,姚基金不僅給了她寶貴的支教實習崗位,更給了她一段終身難以忘記的支教回憶,讓她對「老師」這個職業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這次的經歷,更加堅定了我畢業後要當老師的夢想。」韋鳳順說。
這樣「你幫我,我幫他」的良性循環,正是「公益」二字最好的詮釋。
據悉,截至2018年7月,「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已覆蓋中國25個省區,受益學校累計超過500所,派出支教志願者達1789人次,受益學生超過92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