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應用在不同地區的表現不同,圖片credit to ckgsb knowledge
中國開發者壟斷早期的中國開發者很善於創新,並善於抓住海外開發者、大廠不屑於做的一些機會。
在海外完全被中國開發者壟斷的品類主要是工具,包括最早的手電筒,各種各樣的鍵盤、壁紙,殺毒/清理/省電類工具,Launcher 桌面,鎖屏應用,YouTube 視頻及音樂的下載軟體,Instagram 的粉絲買賣平臺,Wi-Fi 共享,藍牙快傳等。
許多出海開發者都靠較大的安裝量以及由其帶來的廣告收入實現了財務自由,以鎖屏應用為例,可以利用 Facebook 或者 Google 審查上的漏洞,發一些誘導性的 alert 獲取用戶點擊。尤其用在一些殺毒應用的推廣上,用很低的成本就會獲得很好的轉化效果。
另外就是在手機充電的時間段裡,利用鎖屏不停地在用戶手機上展示各種廣告,用這種作弊的方式刷廣告展示(廣告平臺分成很多按廣告展示次數結算),以及滑動解鎖觸發廣告的「中國式創新邏輯」。由於 Facebook、Google 的移動廣告平臺也不斷地做著反作弊策略,現在這種作弊手段已經慢慢被控制,但是這種已知結果的博弈,終究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另外一些悶聲發大財的公司的變現依靠的是強大的推廣策略。中國開發者有很多創新的流量玩法,通過 Facebook、Google 這樣的渠道獲取到用戶,並且充分利用自己的產品矩陣去收割每個用戶的廣告價值。做得好的公司可以實現用低於 1 美金的價格獲取到一個廣告變現價值高於 1 美金的下載用戶,同時還能導量給其他工具應用,甚至再向自己的小遊戲輸送流量。
中外開發者持續掐架在一些其他品類中國開發者可以說佔有一席之地。
工具裡面的攝影/照片/修圖類應用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屬於中國、歐美、日韓開發者三分天下。中國有美圖、Camera360、雲圖、小影、獵豹的 PhotoGrid,還有當紅小生 VUE;歐美有 VSCO,Prisma,PicsArt,Facetune/Englight (收費),再加上 Instagram,Snapchat 裡自帶的濾鏡和特效;韓國有 SNOW,B612,Retrica,LINE Camera,不勝枚舉。
在瀏覽器類應用裡,UC 瀏覽器通過長期的深耕在印度、印尼等國家已非常深入人心。但先發的歐美瀏覽器如 Opera 依然在許多地方擁有很大的市場份額。不過 2016 年 Opera 被崑崙萬維以 38 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也過門成為一家中國公司了。餘下的競品主要是系統自帶的 Chrome、Safari 了。
免費電話裡面表現最為突出的產品叫 YeeCall 一塊。 2014 年創立公司,YeeCall 在通話質量以及省流量方面做得很好,深受中東地區用戶的喜愛,解決了中東地區的跨國外來務工人員群體(巴基斯坦等中東窮國人員)打國際長途的剛需。獵豹也相應出了 WhatsCall,同樣表現不俗。
天氣類應用,墨跡天氣曾嘗試出海,結果不太理想。目前出海比較成功的有一家叫琥珀天氣,由主打海外市場的移動應用開發商 Infolife 出品。
在辦公/效率類別下,除了谷歌還沒有公司想到要去和微軟懟,除了微軟 Office 在全球唯一宿敵金山 Office。
社交、社區類應用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表現,中國出海做的比較好的產品就是 musical.ly ,他的北美競品 Flipagram 現在也收歸今日頭條了。陌生人社交在不同地區的表現很難一概而論。BeeTalk 最早在泰國和幾個海外華人市場做熟人聊天社交,意圖成為當地的微信。在輸給 LINE 之後,其現在的模式更像是東南亞的陌陌。另一款基於 LBS 的海外社交應用 Mico,也在泰國有一定用戶量。短視頻社區方面,快手 15 年曾推過一波海外,不太見效,目前也在重新開始海外的布局。
遊戲品類下,無論哪種都有幾款中國遊戲在表現不俗。比如 2048 這種沒有 IP 的遊戲海外市場上有幾個比較流行的變體就是中國開發者做的。獵豹收購的一款休閒遊戲別踩白塊兒,在韓國一度成為一款全民遊戲。這款遊戲靠道具、音樂版權以及廣告收入獲得了巨額回報。
別踩白塊兒在韓國的地位相當於王者榮耀
棋牌類的遊戲出海的傑出代表有博雅,賭博類遊戲一直在灰色地帶有一些操作空間,很多公司去開發了類似的產品去衝利潤、賣廣告。
硬核遊戲領域,也被中國的遊戲開發者打下了一片江山。比如智明星通的一款 COK 列王的紛爭,其實在國外也有很不錯的表現。
中國開發者也正在開闢一些國外本身不存在的品類或模式,比如直播或頭條類的產品。做這類產品所需的技能可能會和之前出海的工具類產品很不一樣,更考驗的會是本地內容的運營能力以及如何和歐美巨頭的平臺型產品 (如 Facebook) 進行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