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鯨船計劃再獵殺333頭鯨,「科研」只是一塊遮羞布

2021-01-08 澎湃新聞
日本捕鯨船計劃再獵殺333頭鯨,「科研」只是一塊遮羞布

據法新社9日報導,由日本「日新丸」號率領的5艘捕鯨船當天離開東京港口,前往南極進行一年一度的狩獵之旅,這次計劃獵殺333頭小鬚鯨。日本漁業機構稱,這一活動將持續到明年3月,捕鯨的目的是研究鯨的行為活動。

長久以來,日本一直都宣稱需要「以科研為目的」的捕鯨活動,以便更好地了解鯨群的遷徙、進食等習性。這種所謂的科研捕鯨令國際社會不滿,動物保護人士指出:並不需要通過捕鯨來開展研究。但日本政府不顧反對,甚至從2016年開始,以數十億日元的補助金進行支持。

鯨 視覺中國 圖 

「科研」? 日本市場大量出賣鯨肉

紀錄片《海豚灣》中,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湛藍的海水因殘殺海豚和鯨而泛起猩紅。儘管受到國際社會及環保組織的強烈譴責,這裡的漁民每年依然雷打不動地出海捕鯨。

一艘日本捕鯨船用漁叉獵鯨 視覺中國 圖

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通過的《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30多年來,日本卻以「科研」名義繼續在日本近海甚至遠赴南極捕鯨,每年捕殺數百頭。

視覺中國 圖

但就日本聲稱的「科研」目的,日本1987年開始「調查捕鯨」至今,能夠查閱的相關論文寥寥無幾,而鯨肉卻作為食品大量出現在日本市場上。

日本民眾:不理解為何捕鯨

二戰後,由於食物缺乏,鯨肉曾是日本人的重要蛋白質補充來源,20世紀60年代,日本國內鯨肉消費量每年超過二十萬噸,八十年代開始逐漸降低。如今日本人平均每年食用鯨肉的分量不足30克,大約是半塊巧克力餅乾的重量。

11月7日,擁有政府背景的日本鯨類研究所首次舉辦活動,向民眾推廣吃鯨肉。日本一直聲稱需要保持本國先進嫻熟的捕鯨技術,國民不能只吃外國牛肉而忘了吃鯨肉的習慣。

但是當天參加活動的一些日本市民就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當地居民 菅原麻由美 :

我個人有些不太理解捕鯨這件事,讓吃鯨肉變得像吃魚一樣頻繁的話,我無法想像。

「捕鯨業」背後的政商利益

據了解,受委託進行「調查捕鯨」的是「日本鯨類研究所」和「共同船舶株式會社」,前者負責「調查」,後者負責捕鯨和銷售鯨肉。兩個機構可謂「一心同體」:辦公地點在同一座大樓同一層,「共同船舶株式會社」的社長同時也是「日本鯨類研究所」的理事。

隨著鯨肉消費量不斷減少,「調查捕鯨」2005年後陷入赤字,2005年後的10年間,日本國庫向「日本鯨類研究所」提供了約80億稅金用於填補赤字。

「調查捕鯨」為官員退休提供安身

「日本鯨類研究所」每年接受水產廳補貼,被認為是水產廳官員退休後的安身之地。從最近5年這一機構的人事來看,多名成員是前水產廳官員,年收入上千萬日元。

為獲得選票 自民黨支持「捕鯨業」發展

除部門利益外,就黨派利益而言,從事農林漁業和出身農村的選民是自民黨的重要支持基礎,自民黨自然不會放棄這部分票田。

所以,「捕鯨」的背後,是日本政府複雜的政商利益,而「科研目的」只是一塊遮羞布!

(原題為《憤怒丨日本「捕鯨船」計劃再獵殺333頭鯨!所謂「科研捕鯨」目的究竟是什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捕鯨 日本 科研

相關推薦

評論(131)

相關焦點

  • 無視國際社會警告 日本捕鯨船將再次出海作業
    【環球網綜合報導】儘管國際法庭曾下令日本所謂的「科研捕鯨」行為應停止,但日本的捕鯨行動仍在繼續。據澳聯社5月12日報導,日本捕鯨船隊即將前往西北太平洋獵捕鯨魚。近日,日本水產廳公布了其年度捕鯨計劃,捕殺90頭塞鯨和25頭布氏鯨,這一計劃預計將持續到7月下旬。
  • 日媒:日本在南極海域「科研捕鯨」30年歷史畫上句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結束了2018年度南極海域「科研捕鯨」的船隊3月31日回到山口縣下關市的下關港。由於日本政府已向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通告退出,將在2019年6月底生效,20世紀80年代後半起長達約30年的南極海域科研捕鯨就此落下了帷幕。據日本水產廳稱,此次科研捕鯨未遭到反捕鯨團體的妨礙。據日本共同社4月2日報導,以「日新丸」(排水量8145噸)為母船的共5艘船以調查南極海的南極小鬚鯨生態等為目的,於2018年11月離開日本,進行了約5個月的航行。
  • 一口氣屠鯨333頭,122頭母鯨已懷孕!日本科學家:將用於科學研究
    近日,國際捕鯨科學委員會在最新發布的文件中公布了一組驚人的數據,再次把日本推向風口浪尖,受到全球媒體的討伐…每年的聖誕節(12.25)前後,來自日本的「科學考察船」便會前往南太平洋等海域進行所謂的「生物採樣」,其官方稱這樣做的目的是「調查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動態」。但是,日本人並沒有努力去尋找氣候變化的規律,也沒有調查海洋物種的現狀和結構。
  • 日本捕1430噸鯨肉,年內在市場上流通,為何不顧國際反對堅持捕鯨
    據負責運營的共同船舶公司(東京)稱,「日新丸」剩下的鯨肉預定本月5日後卸貨,年內在市場上流通。兩艘捕鯨船3日分別返回東京港和下關港。上述船隊在日本愛知縣近海至北海道釧路近海的領海及專屬經濟區(EEZ)作業,共捕獲187頭布氏鯨、25頭塞鯨和11頭小鬚鯨,總計223頭。共同船舶的社長森英司向記者團表示:「與科研捕鯨不同,希望高效捕獲並出售。」
  • 日本「退群」!為什麼他們還是無法放棄「吃鯨」?
    給出的依據就是,2005年到2014年的9年間,日本以「科研捕鯨」的名義捕捉了3600頭小鬚鯨,並致其死亡,但經過同行評議的相關論文只有兩篇,研究結論也僅僅得自9頭小鬚鯨的解剖結果,這與遭捕殺鯨類的總量不成比例。  對此,日本暫停了2014年底至2015年初的捕鯨活動。
  • 澳大利亞隱瞞九年後終於曝光,這段視頻讓日本再次被全世界聲討!
    而近日,一段由環保組織披露的日本捕鯨船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域瘋狂虐殺鯨的畫面再一次引起公憤。 2009年紀錄片《海豚灣》中日本漁民殘殺海豚和鯨的畫面曾隨著該片的熱播傳遍全世界,當時對於日本捕鯨殺豚的聲討也達到高點。
  • 日本捕鯨船28日重新出海進行所謂「科研捕鯨」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是臭名昭著的「捕鯨之地」,3月28日早8點左右,當地漁民乘坐「第七勝丸」號捕鯨船前往日本北海道、宮城沿岸捕鯨。 日本NHK電視臺報導稱,「第七勝丸」號隸屬於當地漁業協會,日本鯨類研究所則組建調查團隊,每年隨船調查鯨類生存狀況。 據估計,2018年調查捕鯨一行最多可捕獲170頭鯨魚,研究人員將收集各年齡段鯨類生存數量及鯨類食物等情況。 不過,日本這種打著「科學研究」旗號的捕鯨形式,已遭國際社會的連年抗議。
  • 日本設定商業捕鯨配額為227頭 捕鯨船已從北海道出海
    中新網7月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1日上午,日本時隔31年重啟了商業捕鯨,第一批從事沿岸作業的小型捕鯨船從北海道釧路港出海。資料圖:2008年6月4日,日本東京西南420公裡處的太地町,一艘捕鯨船捕獲的短鰭領航鯨。
  • 捕鯨船已出海,時隔31年,日本為何不顧眾怒也要做這件事?
    7月1號起,日本正式扯下了所謂「科研捕鯨」的遮羞布,重啟商業捕鯨。從現在到今年年底,日本將捕撈227頭鯨。捕鯨船已出海 下半年商業捕鯨配額為227頭當地時間7月1日上午,在北海道釧路港,日本時隔31年重啟了商業捕鯨,第一批從事沿岸作業的小型捕鯨船從這裡出海。同一時間,「日新丸號」和另外兩艘捕鯨船離開日本西部山口縣的下關港市港口,前往近海捕撈。捕鯨船出發前,日本農林水產廳宣布,從7月1號起至12月底,把重啟商業捕鯨的捕撈配額設定為共227頭。
  • 國際組織阻撓日本捕鯨 日捕鯨船升級自衛措施
    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法新社報導,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的國際環保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的成員星期三已經分乘數艘護鯨船奔赴南極地區,以阻止日本捕鯨船在南極水域的捕鯨活動。「海洋守護者協會」誓言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日本捕鯨。
  • 日本今年捕獲的成熟雌鯨有九成多已懷孕
    日本水產廳8日宣布,今年1月3日至3月13日在南極海域實施的「調查捕鯨」共捕獲了251頭南極小鬚鯨,其中的成熟雌鯨有91.4%已懷孕。水產廳聲稱「這顯示小鬚鯨保持了良好的繁殖狀況」。 捕鯨船隊已經於本月5日返回日本。
  • 日本鯨肉多得製成狗糧 世界反對日恢復商業捕鯨
    日本並不主張捕品種稀少的鯨,商業捕鯨的對象是數量很多的普通鯨。  6月15日,在日本東京以南的小鎮和田,一家餐館老闆展示生的鯨肉。  科研捕鯨的說法背後  日本一直宣揚鯨對日本「食文化」和科研都不可缺少,因而積極倡導恢復商業捕鯨。
  • 日本捕鯨船衝撞反捕鯨船
    原標題:日本捕鯨船衝撞反捕鯨船  據新華社電 反捕鯨組織「海洋保護者協會」2日發表聲明說,該組織一條反捕鯨船遭日本捕鯨船「無緣故」和「帶有攻擊性」襲擊。反捕鯨船受損,但反捕鯨人員沒有受傷。   反捕鯨船遭三船合攻   總部位於美國的海洋保護者協會說,「鮑勃·巴克」號反捕鯨船遭日本「日新丸」號捕鯨船隊中三艘魚叉船的聯合攻擊。   「『勇新丸2』號魚叉船試圖從『鮑勃·巴克』號船前橫行穿過時撞擊到『鮑勃·巴克』號,」聲明說,「這次攻擊是想阻止反捕鯨人士現在在南極海域鯨魚禁捕區的反捕鯨行動,他們想趕走反捕鯨船。」
  • 日本暫停捕鯨變好了?
    從去年年底開始,日本的捕鯨船隊便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南極捕鯨,但船隊多次在海上遭到反捕鯨組織的圍追堵截。高壓水槍對臭彈日本捕鯨船隊包括四艘捕鯨船和180名船員,今年的目標是趁南半球夏季,在南極海域捕945頭鯨。去年12月,船隊從日本出發進入南極海域,但船隊的捕鯨活動持續遭到環保組織的阻攔。
  • 【策劃】與和食精神相背離的日本鯨魚食文化【2】
    在日本,從捕鯨延伸出的餐飲、加工等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鏈。 ◆捕與反捕的持久戰 焦點:「科研捕鯨」還是「商業捕捉」 近年來,日本捕鯨之所以引起人們高度關注,主要是在南太平洋反捕鯨非官方組織曾多次與日本捕鯨船發生衝突。
  • 【鯨】日本人為什麼非要吃鯨魚
    在近20年間日本的一些環境保護民間組織就曾通過披露日本漁村殘忍屠殺鯨類的場景,試圖阻止對鯨類的獵殺和食用,但是效果並不很見效。然而,當「鯨類體內容易蓄積水銀等有害物質」等研究發現公開之後,市場上對海豚、鯨魚等鯨類肉質的需求受到很大打擊。日本厚生勞動生對鯨肉類中水銀含量的標準是0.4ppm(毫克每克),但從領航鯨的樣本中就曾檢測出超標十倍的水銀含量。
  • 日本捕鯨船10日出發目標捕殺260頭鯨魚
    昨天,數艘捕鯨船,再次打著科研的旗號,駛離了日本港口。這些船隻計劃在8月底前捕撈小鬚鯨和塞鯨等4個種類共計260頭鯨魚。  同一天,針對日本法庭判處的兩年監禁,反捕鯨協會「海洋守護者」的激進分子皮特·培森承認部分罪名。
  • 日本人食鯨心態複雜 執意捕鯨遭世界圍攻
    6艘日本捕鯨船正在那裡的海域貪婪地追逐著鯨的蹤跡,而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等反捕鯨國際人士則在充當著鯨的保護神。「我們將把氣墊船擺在鯨與魚叉之間」。為了阻止日本的捕鯨船,綠色和平組織澳大利亞分支的負責人斯蒂文?沙爾霍恩甚至願意用自己的身體護住鯨。
  • 不顧禁令日本恢復捕鯨 日本人為啥總跟鯨過不去
    據了解,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允許科研捕鯨。日本籤署這一條約,但一直以科研名義大量捕鯨,捕獲的鯨魚卻出現在日本國內市場和餐桌。那麼,日本為何與鯨過不去?有統計數據顯示,1908年活躍在日本的捕鯨公司多達12家,捕鯨船28艘。明治政府認識到有必要將日本近海的鯨魚數量保持在一定頭數範圍,避免過度競爭,1902年頒布了《鯨漁取締規則》,將全日本的捕鯨船控制在30艘以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更多的捕鯨船被徵用於軍事,母船式捕鯨一度中斷。
  •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捕獲首條鯨魚,引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據悉,日本政府設定了與一般魚類相比極為克制的捕撈配額,並強調:「以這種頭數就算連續捕撈100年,也不會對資源產生負面影響。」當晚卸貨的是在沿岸作業的小型捕鯨船捕獲的兩頭小鬚鯨,預計將分別被解體,最快4日進行交易。此前外媒稱,當地時間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將從7月1日起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