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9日報導,由日本「日新丸」號率領的5艘捕鯨船當天離開東京港口,前往南極進行一年一度的狩獵之旅,這次計劃獵殺333頭小鬚鯨。日本漁業機構稱,這一活動將持續到明年3月,捕鯨的目的是研究鯨的行為活動。
長久以來,日本一直都宣稱需要「以科研為目的」的捕鯨活動,以便更好地了解鯨群的遷徙、進食等習性。這種所謂的科研捕鯨令國際社會不滿,動物保護人士指出:並不需要通過捕鯨來開展研究。但日本政府不顧反對,甚至從2016年開始,以數十億日元的補助金進行支持。
鯨 視覺中國 圖 「科研」? 日本市場大量出賣鯨肉紀錄片《海豚灣》中,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湛藍的海水因殘殺海豚和鯨而泛起猩紅。儘管受到國際社會及環保組織的強烈譴責,這裡的漁民每年依然雷打不動地出海捕鯨。
一艘日本捕鯨船用漁叉獵鯨 視覺中國 圖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通過的《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30多年來,日本卻以「科研」名義繼續在日本近海甚至遠赴南極捕鯨,每年捕殺數百頭。
視覺中國 圖但就日本聲稱的「科研」目的,日本1987年開始「調查捕鯨」至今,能夠查閱的相關論文寥寥無幾,而鯨肉卻作為食品大量出現在日本市場上。
日本民眾:不理解為何捕鯨二戰後,由於食物缺乏,鯨肉曾是日本人的重要蛋白質補充來源,20世紀60年代,日本國內鯨肉消費量每年超過二十萬噸,八十年代開始逐漸降低。如今日本人平均每年食用鯨肉的分量不足30克,大約是半塊巧克力餅乾的重量。
11月7日,擁有政府背景的日本鯨類研究所首次舉辦活動,向民眾推廣吃鯨肉。日本一直聲稱需要保持本國先進嫻熟的捕鯨技術,國民不能只吃外國牛肉而忘了吃鯨肉的習慣。
但是當天參加活動的一些日本市民就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當地居民 菅原麻由美 :我個人有些不太理解捕鯨這件事,讓吃鯨肉變得像吃魚一樣頻繁的話,我無法想像。
「捕鯨業」背後的政商利益據了解,受委託進行「調查捕鯨」的是「日本鯨類研究所」和「共同船舶株式會社」,前者負責「調查」,後者負責捕鯨和銷售鯨肉。兩個機構可謂「一心同體」:辦公地點在同一座大樓同一層,「共同船舶株式會社」的社長同時也是「日本鯨類研究所」的理事。
隨著鯨肉消費量不斷減少,「調查捕鯨」2005年後陷入赤字,2005年後的10年間,日本國庫向「日本鯨類研究所」提供了約80億稅金用於填補赤字。
「調查捕鯨」為官員退休提供安身「日本鯨類研究所」每年接受水產廳補貼,被認為是水產廳官員退休後的安身之地。從最近5年這一機構的人事來看,多名成員是前水產廳官員,年收入上千萬日元。
為獲得選票 自民黨支持「捕鯨業」發展除部門利益外,就黨派利益而言,從事農林漁業和出身農村的選民是自民黨的重要支持基礎,自民黨自然不會放棄這部分票田。
所以,「捕鯨」的背後,是日本政府複雜的政商利益,而「科研目的」只是一塊遮羞布!
(原題為《憤怒丨日本「捕鯨船」計劃再獵殺333頭鯨!所謂「科研捕鯨」目的究竟是什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捕鯨 日本 科研
相關推薦
評論(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