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回村擔任黨組織書記實現富民強村,到扶貧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再到創辦農村幹部學院培訓輸送致富帶頭人,11年來,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黨委書記葛劍鋒用心譜寫脫貧致富「三部曲」,成為全國聞名的共同富裕探路人。和葛劍鋒相識多年的時代楷模、著名農業專家趙亞夫,稱讚他是「一個全心全意為扶貧工作奉獻、為農民利益著想的人」。
三顧茅廬請來趙亞夫
2012年10月5日,在鎮江的趙亞夫迎來一位張家港客人,懇請他擔任善港村的生態農業首席顧問。當時慕名前來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接觸到農業發展的辛苦後就打起退堂鼓,趙老對眼前這個年輕人能否堅持不無疑慮,給出一句話:「先把村裡的土地整整看!」
2013年初,趙老去上海出席會議時,這個年輕人又追到了現場,再次邀請他去村裡看看,並說村裡的土地已經完成流轉、復耕等準備工作。趙老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應允來到村裡指導,並給出發展有機大棚蔬菜的建議。2013年5月,年輕人再次上門拜訪,請趙老前去考察建好的大棚。看到對方身上那股幹勁,趙老當即答應擔任顧問,不僅每月堅持到現場指導,還牽線搭橋,幫助村裡引進日本的先進農業技術。這位執著的年輕人正是葛劍鋒。
2009年,在外經商的葛劍鋒回到家鄉善港村,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挑起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擔子。當時因為種種原因,善港村在富庶的張家港仍屬於貧困村,村裡到處是煤渣路。接手這個爛攤子後,葛劍鋒帶著大家理舊帳、談項目,埋頭苦幹八個多月,終於還清舊帳,走上了正軌。2012年4月,上級決定將善港村與周邊3個經濟實力一般村「四村合一」。面對大家的期待,葛劍鋒下定決心辦一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闖出一條致富新路,於是有了「三顧茅廬請來趙亞夫」的故事。
眼下,走進善港村草莓種植基地大棚,草莓紅豔欲滴;不遠處的蔬菜基地,紅珊瑚生菜長勢喜人。現在,善港村3000多畝連片的生態農業基地成為富民強村的支撐。2019年,全村可用財力達到2500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超過4.8萬元。
扶貧足跡踏遍溝溝坎坎
全身心帶領村民脫貧致富,葛劍鋒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實,但工作也透支了他的健康。原本沒有根治的慢性腎病加重,臉浮腫得連身邊人都認不出來。葛劍鋒卻顧不上這些,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響應中央精準扶貧的號召,把「一村帶三村」的好做法複製到更多地方。
他去陝西省安塞縣沿河灣鎮方塔村考察時,看到當地蘋果質量好,但價格賣得很低,便產生了幫扶合作的想法,得到方塔村黨支部的認同。為此,葛劍鋒四處奔走,千方百計引入山地蘋果綠色基因和品牌化營銷模式,一下子就把蘋果售價從每公斤8元錢提高到20元錢,而且供不應求!
方塔村的成功實踐,讓葛劍鋒信心大增。井岡山古城鎮沃壤村、睢寧縣杜湖村……他帶著善港村扶貧隊積極參與脫貧攻堅。2017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葛劍鋒主動站出來,要求結對幫扶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最偏遠、最貧困的高峰村,並立下了「軍令狀」。
面對高峰村極度貧困的現狀,葛劍鋒花十幾天跑遍該村每個山頭,摸索出「整村幫扶」的思路,即每到一處,首先搞好「支部聯建」,幫助貧困村打造黨支部隊伍,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在農村放露天電影、組建舞蹈隊,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移風易俗、接受先進文化,摒棄「等靠要」落後思想;立足每個村的特色,從實際出發幫助發展產業,促進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從2018年3月至今,善港村已向高峰村派駐工作隊14批次、210人次,葛劍鋒自己往返張家港和高峰村100多次。到2019年底,高峰村貧困發生率從34%下降至零,實現高質量脫貧。
授之以漁培訓致富帶頭人
「幾個村富叫不上富,全國的村都富了才是真的富。」11年裡,從一村帶三村,再到一村帶動五省六村,葛劍鋒深刻地認識到:「輸血」能緩一時之難,「造血」才能解永久之困,要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
2018年3月,葛劍鋒決定創辦善港農村幹部學院。沒有辦學的經驗,就到各地去取經;缺少場地,就向上爭取;沒有老師,就四處求才組建師資隊伍。僅3個月時間,善港農村幹部學院就籌建落成。一個以推廣複製善港村脫貧扶貧經驗、致力於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基層黨建帶頭人和各類農村幹部的「農村大學堂」就此誕生。同年9月,國務院扶貧辦批覆同意設立「全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善港)基地」。2019年7月,江蘇省委組織部在此掛牌「江蘇省黨支部學院農村分院(蘇州)」。
從2018年5月首期「蘇州—銅仁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開班至今,學院已培訓來自西藏、甘肅、貴州、青海、江蘇等全國各地學員102期萬餘人次。他們帶著「善港經驗」回鄉創業致富,培訓學員創業成功率達到85%以上。
這些年,善港村黨委獲得「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蘇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等榮譽;葛劍鋒也榮獲「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並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回想這十多年走過的扶貧路,葛劍鋒只有一句話:「扶貧難,但只要用真心扶貧,那就不難!」(本報記者 李仲勳
通訊員 宗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