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做到用心用情用力 群眾就會支持我們丨劍河縣仰阿...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李成傑,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也是交洗村的脫貧攻堅網格員、幫扶幹部。

2019年3月,我提起資料袋,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劍河縣仰阿莎街道交洗村,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當時我分到的幫扶對象有5戶,入戶走訪中,幫扶對象邰服召戶使我印象深刻。

邰服召是視力四級殘疾人,勞動力弱,家庭人口4人,其妻子楊作英因常年體弱多病不能幹重活,兩個孩子在上小學,且女兒邰歐服患有哮喘長期慢性病,全家僅靠邰服召一人在縣城內務工維持生活。

村民邰服召

進入他家後,我發現該戶住房非常簡陋,到處存在透風漏雨的現象,2017年,邰服召戶被村裡納入了貧困戶。

鑑於該戶的總體情況,我與其促膝交流,並向他宣講扶貧政策,鼓勵他樹立信心,克服困難。

根據他的意願,我主動諮詢相關公益性崗位政策,為邰服召申請並落實了村級護林員崗位和楊作英村級保潔員兩個公益崗位,領取相應公益性崗位補貼,並發展養殖,申請幫扶資金3600元。

李成傑向幫扶對象了解情況

經過一年的發展,邰服召從開始的6隻山羊,現在數量已達到15隻,隨後我又請來工匠把他家住房蓋好,讓透風漏雨的房屋也得到了整治,時常給他家送去被褥、米、油等生活物資,2019年底該戶實現脫貧。

每當我到他家走訪的時候,不善表達的夫妻兩人總是用他們淳樸而簡單的語言反覆表達著他們感激的心情:「謝謝你,你的到來,我們房子不再漏風了,以後的每個冬天都可以暖和度過了,我們一定努力把羊養好,把公益崗位的工作做好。」這是我到他家聽得最多的話。

邰服召養的山羊

通過這些事,我知道群眾的心絕對是淳樸的,只要我們凡事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辦實事不說空話,群眾就會認可和支持我們。

【人物小傳】

李成傑,1985年11月出生,大專學歷,2003年至2016年在貴州省畢節市消防支隊服役,2016年至今,任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工作人員。2019年3月至今,任劍河縣革東仰阿莎街道戰區交洗村脫貧攻堅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趙雨思

編審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小劉哥哥,快進屋來坐坐」,這是每次我遇到川洞村民時他們對我開口的第一句話。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一天我去走訪萬政明家,萬政明夫婦已經上坡農活,只有殘疾的萬通祥在家,我無法和他溝通交流。等天黑得看不見路了,夫妻倆才打起手電筒從坡上回到家,沒等他倆開口我便知道他們是為了搶季節栽種農作物。回來我立即跟幾位同事說了這情況,第二天,我們幾個便拿起生產工具和萬政明到他家田間一起搶收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六盤水...
    我叫沈折貴,2015年4月任南開鄉花場村村文書,2018年9月任玉蘭村支部書記。這些年來,我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   2016年,趕上國家的好政策,花場村修建易地扶貧安置房,花場村決戰隊隊員和我多次上門做工作,郭貴祥因個人原因就是願意搬遷,中途也放棄過,但是我沒放棄,我一次又一來到他家,用心和真誠打動了郭貴祥一家人,2016年8月郭太良一家4口從破舊的老瓦房搬遷到現在嶄新的易扶搬遷安置房裡。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對幫扶戶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丨劍河縣革東...
    我叫張達,是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脫貧攻堅隊網格員。2019年7月下旬,組織的一聲召喚,我帶著單位黨委和同事們的重託,來到五河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我真正的感受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一件責任重大且值得思考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細小之處見真章,真幫實扶助脫貧丨劍河縣久仰鎮...
    我叫聶開富,來自劍河縣自然資源局,現擔任劍河縣久仰鎮久仰社區脫貧攻堅隊網格員。2019年3月,我來到久仰社區東階仰村。初到東階仰,就被這裡的自然山水、淳樸的民風以及別致的苗家吊腳樓所吸引。為了快速、準確地摸清網格情況,我們小隊4人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利用早、中、晚三個關鍵時間點遍訪群眾,一個月不到,就完成了網格內所有村民的走訪,收集了解到各戶相關信息,建立和完善了基礎信息臺帳。久仰社區戰隊剛到東階仰時,入廁是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一邊,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怎樣兼顧本職工作,面對這樣的形勢,不禁拷問著我。
  • 「我的扶貧故事」破冰之功 非一春之暖丨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網格員...
    我叫潘年海,是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脫貧攻堅網格員。我的幫扶貧困戶有6戶,剛開始接手幫扶工作沒有經驗,經過近兩年時間紮根基層,我成長了很多,有了不少感悟。說起這6戶平困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都是苗族同胞,家中婦女基本不會說漢話。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力用情 助力出水村的蛻變丨德江縣長豐鄉...
    剛到出水村,看著我一邊從車裡搬駐村的生活用品時,村主任王加明一邊幫忙拿東西一邊問,「劉書記,你這次來我們村,大概住多少時間呀?」我堅定地說:「至少兩年吧。」他們聽後都悄悄地笑了起來,以為我們這次來也許是走走過場,「鍍鍍金」就會走了。後來聽他們說,出水村之前派駐過很多像我這樣的「駐村書記」,人員不穩定,村幹部和群眾都持懷疑和觀望態度。
  • 「我的扶貧故事」「小郭,最甜的橘子我給你留著」丨劍河縣南加鎮...
    我叫郭宇,2017年11月在劍河縣南加鎮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來到了南加鎮城西社區南孟村,擔任駐村幹部,開啟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對於南孟村架獨山自然寨來說,由於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在這個「養老寨」上居住的,大多是6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他們捨不得離開這個住了一輩子的地方,捨不得腳下肥沃的田土。
  • 「我的扶貧故事」一家八口搬家記丨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脫貧攻堅隊...
    2019年我剛被選派到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就碰到這麼一件棘手事。交東村五組網格員劉海生告訴我,石春輝戶一家8口人擠居在一個20平米的爛木房裡,吃飯、睡覺地方都不夠,房子安全保障也過不了關,他家是貧困戶,但又不願意易地扶貧搬遷,這讓他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我買了肉、油等生活物資,來到石春輝家入戶調查。看到全家8口人住在一個岌岌可危的木樓中,樓下煮飯,樓上吃住。
  • 「我的扶貧故事」趁年輕多幹點 不能辜負駐村韶華丨劍河縣仰阿莎...
    我經常這樣說,也一直在這樣做。我叫彭祖彬,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寨章村駐村網格員。彭祖彬(左)向貧困戶了解生活情況2019年8月初的一個午後,我背著沉甸甸的行囊來到了寨章村就任脫貧攻堅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從此與這裡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 「我的扶貧故事」精心做強茶產業 助農增收奔小康丨貴州省怡豐原...
    自參與「脫貧攻堅·代表在行動」活動以來,我緊緊圍繞「一紅一白」扶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依託公司現有資源優勢不斷做優做強茶葉產業,與群眾一道合作互助、用心用情助力脫貧攻堅。2014年,我組建了貴州省怡豐原生態茶業發展有限公司,帶領公司全體員工,立足普安縣羅漢鎮戈汆村茶葉資源稟賦,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  我與鎮村幹部一道,白天上山實地測土規劃茶園,晚上進村入戶到群眾家中宣傳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宣傳縣委、縣政府重點打造茶產業的決心,我用心用情引導當地群眾積極投入到興農致富的發展路子上來。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三寶的不解之緣丨晴隆縣人社局副局長何建磊
    那時,三寶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偏闢、貧窮、落後、自然條件差……由於三寶鄉距離縣城較遠,且交通極為不便,有時候,我一待就是幾個月。也正因此,我一有時間就到群眾家中走訪,與群眾拉家常,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和他們成了朋友。帶隊動員群眾搬遷後來的工作安排讓我離開了三寶這個地方,再一次返回的時候已經闊別十餘年。
  • 「我的扶貧故事」「謝謝你,姑娘!」丨劍河縣南加鎮幼兒園園長何銀燕
    我叫何銀燕,是劍河縣南加鎮幼兒園園長,同時也南加鎮城東社區的幫扶幹部。2019年7月25日根據上級工作安排,利用暑假時間,我來到村中開展幫扶工作。一大早,我來到攻堅隊,大家你來我往,各忙各的。看著大家忙碌的身影,我心頭一緊,「有這麼緊張?」「真的是在打仗?」本來就擔心脫貧攻堅工作做不好的我,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群眾的故事在油茶中、糖水裡!丨正安縣碧峰鎮...
    在紀委書記和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來到了慶豐村天池組,在兩位領導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我順利完成第一次走訪工作。通過這次走訪,精準扶貧在我心目中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我每天起早貪黑、走家串戶,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溝通,認真分析群眾的致貧原因,採取有力措施,幫助脫貧致富。幫助群眾出主意、提幹勁,因勢利導補短板,住房改善19戶和進寨路7條1.25公裡全面完成。通過群眾會議的方式,大力宣傳黨的好政策,牛青山組沒有一個因貧輟學、返學的學生。
  • 王東峰:科學高效流調溯源和全力防控疫情擴散 用心用情用力切實...
    原標題:科學高效流調溯源和全力防控疫情擴散 用心用情用力切實保障群眾正常生活   河北日報訊(記者四建磊)1月15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石家莊市調研檢查。
  • 「我的扶貧故事」真抓實幹 我們不是「過路客」|劍河縣南加鎮青龍...
    召開「壩壩會」宣傳政策這是和村民打成一片後,熱情好客的村民「預約」我們攻堅隊網格員吃飯的情景。  我叫全博,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青龍村脫貧攻堅隊隊長。  青龍村由原來的青龍和東北兩個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其中青龍村是深度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來了個「毛頭小子」丨劍河縣南加鎮城西社區...
    我叫姜政能,是南加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員,也是南加鎮城西社區培榮村駐村幹部。作為一個剛出校園的毛頭小夥,一上班就被安排到一個深度貧困村駐村,我心裡沒有一點底,但我心想我是學農出來的,來到農村應該還是有點用處的吧,也有點期待。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群眾奮鬥的「牽引繩」丨從江縣丙妹鎮雍裡村...
    故事何其多,不知從何說起。我想駐村和扶貧應該就是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為群眾謀福利,扶起群眾的鬥志。趙榮恆(右)走訪貧困戶吳仕培合影我初到雍裡時,村民孟樹合與酒為伴,與「夢」為友,狀態萎靡,一人「喝飽」,全家不愁,家中一團糟。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