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謝謝你,姑娘!」丨劍河縣南加鎮幼兒園園長何銀燕

2021-01-19 天眼新聞

我叫何銀燕,是劍河縣南加鎮幼兒園園長,同時也南加鎮城東社區的幫扶幹部。

2019年7月25日根據上級工作安排,利用暑假時間,我來到村中開展幫扶工作。

一大早,我來到攻堅隊,大家你來我往,各忙各的。看著大家忙碌的身影,我心頭一緊,「有這麼緊張?」「真的是在打仗?」本來就擔心脫貧攻堅工作做不好的我,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停歇片刻之後,攻堅隊隊長安排我們先入戶走訪,了解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再作下一步安排。一出門,村主任直接把我帶到歐國富家門口。

何銀燕在村民家幫忙

「園長,這戶是我們村最難做工作的了,你看有什麼好的辦法沒?也幫幫我們。」 村主任說道。

推開大門的瞬間,我震驚了。瓶瓶罐罐,衣服鞋子,柴草丟得到處都是,上二樓的路都看不到,臥室,客廳也是凌亂不堪。這一幕印象太深刻了,我還以為進錯了門。

「伯母,這樣子你們怎麼住啊?」這是我跟主人家交流的第一句話。

「呵呵,習慣就好了,妹!」

何銀燕正在幫扶戶家整理衛生

一句「習慣就好了」深深刺痛了我。扶人先扶志,治貧先治愚,這家的幫扶,我想得先從改變生活習慣上做起。

這是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三口人,兒子在外務工,兩個老人在家,年紀不算太大,在進行了扶貧政策宣傳後,我給老人提了搞好衛生的要求。

「老伯母,你記得把家裡面收拾好勒,這樣才好住。」

「好嘛,一哈我就撿拾好。」這是出門時,老人家答應我的話。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來到她家,推開們一看,還是老樣子。

「還沒打掃衛生啊?伯母。」

老人家甩給我一句「沒得空,還要去坡幹農活」關門走了。

一大早吃了個閉門羹,我想她肯定是不想是收拾了。只有自己動手幫她了,幫她收拾一下看她有什麼轉變沒?我心想。

為了避免誤會,我叫來村長跟我一起開始整理一樓衛生。一早上過去了,才整理了一間屋子。

下午我又叫了三個同事一起去幫助整理,我們五個人從兩點鐘開始,一直整理到下午4點半,終於把一樓整理乾淨了。但考慮到客廳、臥室有貴重物品,主人家又不在家,萬一丟失東西不好,我們就地休息等她回來再上二樓整理。

下午五點中,老人回來了。她進屋看到一樓的樣子,先是驚訝而後變成了不好意思,輕輕的說了一聲:「你們還真的幫我撿拾啊」。

看到她有些難為情,我們說「伯母,你累了,你休息一下,我們去跟你整理二樓,你看有什麼貴重的東西你跟我們說,別讓我們撿丟了」。

隨後幾個人就開始在老人眼前,幹起活來。過了一會兒,她也慢慢加入到了我們。一天的時間終於把整個屋整理好了,大家也是精疲力盡了。

入戶與村民了解情況

後來的每一天我都會去到老人家中查看衛生情況,她也越來越自覺地收拾起來。

慢慢的,屋內乾淨了,門口乾淨了,道路乾淨了。

20天的幫扶我自覺得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能讓她們因此改變生活習慣,我覺得受的累都值得。

假期很快結束了,這個假期的幫扶工作就要告一段落。回單位前再次走進她家,跟她聊了很多。

「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兒子早點找個兒媳婦!」

「會有的,伯母。只要家裡乾淨,兒媳婦自然就會有了。」

……

「謝謝你啊,姑娘!這麼就來天天看到你心裡暖和,以後常來坐坐。不要你給我整理衛生了,我自己來!」

頓時眼裡有自主的流了下來,那是感動,感動你接受了我!那是欣慰,欣慰你為我改變!

【人物小傳】

何銀燕,性別女,1988年9月出生,今年32歲,2012年7畢業貴陽幼兒師範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大學本科,2012年9月通過劍河縣事業單位招考,到南加鎮幼兒園任教,2016年3月任南加鎮幼兒園副園長,2020年7月任南加鎮幼兒園園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小郭,最甜的橘子我給你留著」丨劍河縣南加鎮...
    我叫郭宇,2017年11月在劍河縣南加鎮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來到了南加鎮城西社區南孟村,擔任駐村幹部,開啟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對於南孟村架獨山自然寨來說,由於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在這個「養老寨」上居住的,大多是6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他們捨不得離開這個住了一輩子的地方,捨不得腳下肥沃的田土。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來了個「毛頭小子」丨劍河縣南加鎮城西社區...
    我叫姜政能,是南加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員,也是南加鎮城西社區培榮村駐村幹部。作為一個剛出校園的毛頭小夥,一上班就被安排到一個深度貧困村駐村,我心裡沒有一點底,但我心想我是學農出來的,來到農村應該還是有點用處的吧,也有點期待。
  • 「我的扶貧故事」沒有轟轟烈烈 只有柴米油鹽丨劍河縣南加鎮青龍村...
    我叫潘承林,今年55歲,自2017年3月至今駐任劍河縣南加鎮青龍村任第一書記。青龍村全村316戶126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520人。  青龍村屬於深度貧困村,基礎設施極其落後。剛入村時,髒亂差是第一印象,到處汙水積存、垃圾成片、亂堆亂放,視覺貧困根深蒂固。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小劉哥哥,快進屋來坐坐」,這是每次我遇到川洞村民時他們對我開口的第一句話。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川洞村的青壯年基本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們便按他們習慣喊自家兒子「哥哥」加上我的姓稱呼我為「小劉哥哥」,這類似於他們對自己兒子乳名的稱呼,這種稱呼我感覺到他們與我之間如同一家人,好親切。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真抓實幹 我們不是「過路客」|劍河縣南加鎮青龍...
    我叫全博,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青龍村脫貧攻堅隊隊長。  青龍村由原來的青龍和東北兩個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其中青龍村是深度貧困村。  剛到村時一位退伍老兵對我說:全同志,我住在村裡幾十年了,駐村幹部也看過了一批又一批,都是「過路客」,這次我就等著看你們到底能做出什麼名堂來?」   初來時,我也聽說有過駐村幹部到村裡來難找到飯吃,而自帶饅頭下村,這讓我陷入深思!
  • ...故事」國家好政策讓我過上好日子丨劍河縣南加鎮展牙村村民姜秀海
    我叫姜秀海,是劍河縣南加鎮展牙村六組村民,由於我妻子身體殘疾,孩子還小,我無法長期外出務工,家庭收入不高,生活十分的困難。感謝國家政策好,在2017年,村裡將我列入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展牙村成立攻堅隊後,我的幫扶幹部楊武江經常到我家了解家庭情況,得知我家具體的情況後,他十分用心積極的幫助我家解決困難。   為幫我解決就業問題,他在村裡幫我爭取了護林員的工作,我用自己的雙手和辛勤的勞動獲得報酬,這也讓我每年有了穩定一萬元的年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做到用心用情用力 群眾就會支持我們丨劍河縣仰阿...
    我叫李成傑,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也是交洗村的脫貧攻堅網格員、幫扶幹部。2019年3月,我提起資料袋,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劍河縣仰阿莎街道交洗村,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當時我分到的幫扶對象有5戶,入戶走訪中,幫扶對象邰服召戶使我印象深刻。
  • 「我的扶貧故事」一家八口搬家記丨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脫貧攻堅隊...
    2019年我剛被選派到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就碰到這麼一件棘手事。交東村五組網格員劉海生告訴我,石春輝戶一家8口人擠居在一個20平米的爛木房裡,吃飯、睡覺地方都不夠,房子安全保障也過不了關,他家是貧困戶,但又不願意易地扶貧搬遷,這讓他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我買了肉、油等生活物資,來到石春輝家入戶調查。看到全家8口人住在一個岌岌可危的木樓中,樓下煮飯,樓上吃住。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對幫扶戶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丨劍河縣革東...
    我叫張達,是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脫貧攻堅隊網格員。2019年7月下旬,組織的一聲召喚,我帶著單位黨委和同事們的重託,來到五河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我真正的感受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一件責任重大且值得思考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細小之處見真章,真幫實扶助脫貧丨劍河縣久仰鎮...
    我叫聶開富,來自劍河縣自然資源局,現擔任劍河縣久仰鎮久仰社區脫貧攻堅隊網格員。2019年3月,我來到久仰社區東階仰村。初到東階仰,就被這裡的自然山水、淳樸的民風以及別致的苗家吊腳樓所吸引。我的幫扶戶楊報你金戶情況較為特殊,是唯一一戶因災致貧戶。他的房屋在2018年年底被燒毀,僅剩一個廚房,一家四口分居在廚房和旁邊的糧倉裡,住房保障是他家最大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破冰之功 非一春之暖丨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網格員...
    我叫潘年海,是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脫貧攻堅網格員。我的幫扶貧困戶有6戶,剛開始接手幫扶工作沒有經驗,經過近兩年時間紮根基層,我成長了很多,有了不少感悟。說起這6戶平困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都是苗族同胞,家中婦女基本不會說漢話。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小香雞 助農脫貧丨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1988年,我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原北京農業大學)畜牧專業。2018年1月,在貴州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工作的我,根據《關於第三批「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專家選派和團隊組建的通知》要求,被選派到黔東南州劍河縣岑松鎮掛科技副鎮長。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我的扶貧故事」趁年輕多幹點 不能辜負駐村韶華丨劍河縣仰阿莎...
    我經常這樣說,也一直在這樣做。我叫彭祖彬,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寨章村駐村網格員。彭祖彬(左)向貧困戶了解生活情況2019年8月初的一個午後,我背著沉甸甸的行囊來到了寨章村就任脫貧攻堅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從此與這裡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 高原上的幼兒園:牧民園長和他的38個孩子
    從青海省日月山往西20公裡,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穿過犛牛和綿羊群,能看到幾間平房,這個地圖沒有標註的地方叫黑科村幼兒園,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鎮的一邊連著浩瀚飄渺的青海湖,另一邊連著蒼茫無垠的大草原。
  • ...故事」一家八口搬家記丨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田景文
    2019年我剛被選派到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就碰到這麼一件棘手事。交東村五組網格員劉海生告訴我,石春輝戶一家8口人擠居在一個20平米的爛木房裡,吃飯、睡覺地方都不夠,房子安全保障也過不了關,他家是貧困戶,但又不願意易地扶貧搬遷,這讓他不知如何是好。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每一個熱血青年,都有一個夢想;在短淺人生裡,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遇見那個你最想成為的自己。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讓我家脫貧丨劍河縣太擁鎮南東村村民李世能
    我叫李世能,今年21歲,是劍河縣太擁鎮南東村村民,現在就讀凱裡學院二年級。我家4口人,父母均50歲,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妹妹李世芯19歲,現就讀凱裡學院一年級。那年,我的家庭情況很糟糕,我上了高中二年級,妹妹初中三年級,母親沒有文化,在家種田、餵豬,年內可得收入4000元。父親初中文化,外出打點臨工,年內可得收入20000元,表面上來看,整個家庭生活超過了溫飽線。但是由於我和妹妹上學費用的開支,又把家庭拉向了貧困的泥潭,每到學校開學之際,我父母就發愁,我和妹妹非常懂事,就靠「忍飢挨餓」節省開支。
  • 「中國幼兒園園長訪談錄」京華合木直營園長張暉:麥田守望者
    人物介紹張暉京華合木東營恆大棕櫚島幼兒園園長張暉園長,現任京華合木直營園恆大棕櫚島幼兒園園長,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NLP國際專業執行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二十餘年從教經歷中,她獲得過許多榮譽,市級幼兒園教育工作先進個人、青島市中小學幼兒園職業道德先進個人等殊榮,這些榮譽,代表著她對幼兒事業的每一分耕耘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