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剛被選派到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就碰到這麼一件棘手事。
交東村五組網格員劉海生告訴我,石春輝戶一家8口人擠居在一個20平米的爛木房裡,吃飯、睡覺地方都不夠,房子安全保障也過不了關,他家是貧困戶,但又不願意易地扶貧搬遷,這讓他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天,我買了肉、油等生活物資,來到石春輝家入戶調查。看到全家8口人住在一個岌岌可危的木樓中,樓下煮飯,樓上吃住。一個小小的客廳加上兩間臥室,石春輝母親、妻兒、孫子全擠在裡面生活,這讓我格外震驚。
田景文(右)與村幹村民召開村民大會
我跟他們嘮著家常,做思想工作,通過我和他們家親戚的勸說,石春輝一家終於有了一些鬆動。
得知石春輝從廣東務工回來後,我又買一點禮品,第二次登門拜訪。
我對石春輝說:「老兄呀!你是個黨員,上有老下有小,到這個社會,這個年代了,居然還居住這個木架架裡,作為戶主你有責任,作為黨員,你更加應該敢於擔當,這不行呀!老哥,搬遷才是對家人負責。」
聽到我的一席話,石春輝也說出了自己的苦衷。因為家中有8口人,石春輝擔心搬到縣城裡120平米也不夠住。
田景文(中)給村裡的貧困戶贈送物資
得知了石春輝的苦衷後,我表示,如果在政策範圍內,我可以為他家爭取安排2套房屋,保證他們一家8口人能夠有充足的生活空間。
我馬上跟縣裡領導聯繫,了解政策情況,按照每人20平方米,石春輝戶可以申請兩套80平方米的房子,我又立即向縣移民局了解是否還有兩套這樣的房子,縣移民局工作人員告訴我恰好還有兩套,又是一棟樓,完全滿足他們家的生活要求。
田景文到村民家中走訪了解情況
隨即,我馬上和石春輝帶著他的身份證和戶口簿,前往縣移民局登記。
就這樣,這個8口之家搬到了劍河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馨怡社區,再也不用擠在20平方米的破木樓之中,一家的住房保障總算塵埃落定。
【人物小傳】
田景文,1971年9月出生,在職貴州省委黨校本科畢業,1990年於凱裡師範學校畢業,畢業後於劍河縣太擁鎮柳開村、南良村任教,1995年調至劍河縣鄉鎮就業局工作,2010年於劍河縣海事處任職,2010年調至人事就業局,2012年至今,任劍河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管委會投資促進局局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