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掛心助脫貧丨黃平縣委常委、黃平縣人民政府...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是顧建強,是杭州市拱墅區湖墅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2018年4月,我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掛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到任後,我走訪了全縣11個鄉鎮及包保的金河村等18個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  抓實東西部扶貧協作  2018和2019年,我共協調對口幫扶資金7050萬元,並將80%以上資金投入到產業項目,為黃平縣1089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每年增收500元以上。   我與黃平縣委、政府共同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夏秋攻勢」,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脫貧致富的有力抓手。

顧建強在黃平縣平溪鎮紅龍村東西部扶貧協作百香果產業基地調研

我們圍繞黃平縣「一縣一業」的種草養牛和中藥材兩個產業,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成功引進了浙江三江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浙江佐力百草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湖南遠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優強企業,引進浙商在黃平實際到位資金2.325億元;協助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3個,建設面積1523畝,幫助銷售太子參、精品水果、雞等農禽產品,訂單銷售額858餘萬元。   另外,我還組織了2019年東西部扶貧協作招聘會暨創就業扶志(智)活動, 23家杭州企業和28家縣內企業分別提供了1088個和600餘個就業崗位,現場達成就業意向200餘人;開發公益性崗位440個,成立貴州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合黃平工作站,共募集社會各類捐贈善款(物)694.62萬元。

顧建強給黃平縣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講課

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人才交流、人才培訓,黃平10個部門、11個鄉鎮、10個村、29所學校、3所醫院與拱墅區部門、鄉鎮、村(社區)、學校、醫院形成結對關係。拱墅安排2名幹部,13名醫師、教師和農技員等各類專家到黃平開展掛職幫扶;黃平共選派兩批次30人赴拱墅各部門、街道掛職,選派25名教師、醫生赴杭州市、拱墅區跟崗學習,有效促進了兩地幹部雙向掛職交流。  抓好文化旅遊扶貧  在我的帶動下,我們開展了「文化進基層、廉政助脫貧」「脫貧攻堅服務大篷車」「2019年春節系列活動」「啤酒音樂節」「飛雲崖四月八祭牛節」等節慶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生活,滿足了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全縣共接待遊客132.5萬人次,同比增長52%,實現旅遊收入9.6億元,同比增長51.02%,旅遊產業繼續保持健康的發展勢頭。   2018年,我們成功建設了舊州古鎮4A景區,舊州機場取得A2許可證,成為全省首個取證通用機場。2019年推進旅遊扶貧「九大工程」,省級重點項目舞陽湖康養小鎮落地,該項目建設期限為5年,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項目建設初步規劃總用地約30000畝。

顧建強給小朋友發放禮物

我利用掛職時間,推進浪洞「雲上有山」、舊州特色飛行小鎮、黃平縣旅遊接待中心、金榜山五星級酒店等旅遊項目建設,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及時協調部門解決問題,力促各項目早日建成。  許多黃平人這樣評價我:「你不是黃平人,卻勝似黃平人。作為一名掛職幹部,帶著感情和責任在脫貧攻堅戰場真抓實幹,為黃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吳忠壽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又掛心 以實幹助力脫貧攻堅|黃平縣平溪鎮...
    我叫李宏清,經中共黔東南州紀委黔東南州監委選派,於2020年1月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掛任鎮黨委委員、副書記。這次掛職與我上一次來平溪掛職的想法一樣,打算在平溪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幹點事,為平溪的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踐行責任擔當、貢獻一份力量。撲下身子,深入群眾。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一位掛職副縣長的扶貧日記
    2016年10月份開始,李光由中央統戰部派駐赫章縣掛任縣委常委、副縣長,2018年10月掛職到期後,又主動申請延期再掛職兩年,以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如今,李光的掛職即將期滿,有了更多的時間補寫此前因工作太忙而落下的《扶貧日記》。從這本日記裡,既能讀出一位掛職副縣長將赤子心融入脫貧攻堅偉業的家國情懷,也能讀到他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鐵漢柔情。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脫貧故事」在厄難面前撐起一片天地的女強人丨黃平縣一碗水...
    我叫彭澤蘭,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一碗水鄉楊龍坪村人。在脫貧路上,我在一碗水鄉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一碗水鄉楊龍坪村村支兩委的支持下,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後憑著一雙勤勞的雙手,在黃平縣新洲鎮平湖路經營一家黃平四川雜醬麵粉店,我每天早起晚睡,終於將兩個兒子撫養到大學畢業,現兩個兒子一個在黃平縣平溪中學教書,一個在廣東自主創業,我家生活狀況是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目前我家年收入已達8萬多元。
  • 「我的脫貧故事」林下養雞給我家帶來幸福生活丨黃平縣舊州鎮大碾...
    我是吳恩喜,原來住在黃平縣舊州鎮大碾房村海拔1200多米的青槓樹組,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政策幫扶下,依靠林下養雞項目帶動,過上了幸福生活。從大碾房村委會出發,汽車在松林大山公路盤旋半個小時後,才緩緩爬進南園生態養雞場。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是一場不用槍炮的戰鬥丨黃平縣重安鎮巖...
    我叫陶武勇,是一名退役軍人,2020年2月19日,受組織安排,我正式成為黃平縣重安鎮巖頭村一名駐村幹部。說實話,第一次到這個村的時候,我很是驚訝,山路十八彎,走了一彎又一彎,還沒到村裡,我一個有著「國防身體」的退役軍人就暈車了。  雖說到這樣偏遠的村駐村多少還是有點畏懼情緒,不過後來一想,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哪裡有需要,我就在哪裡戰鬥,脫貧攻堅也是一場戰鬥,只不過我把戰場搬到了村裡而已,只要把自己當成一名戰士,打贏這場戰鬥一定是勢在必得。我在心裡這樣安慰自己。
  • 「我的扶貧故事」發展產業促脫貧丨黃平縣重安鎮天堂村黨總支書記...
    我叫沈成義,現年36歲,現任黃平縣重安鎮天堂村黨總支書記。  天堂村位於重安鎮政府所在地,共有村民996戶4143人,下轄9個村民小組,其中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8戶843人,通過開展貧困戶精準幫扶後,目前貧困戶、貧困人口已經全部清零。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接二連三 好日子蒸蒸日上丨黃平縣野洞河鎮...
    我叫雷國芬,是黃平縣野洞河鎮茶山村人。因為黨和政府的關心,現在我家住上了安全舒適的移民搬遷新房,孩子讀書相關問題在各級政府、脫貧攻堅隊幹部的關心下也得到了解決,現在大兒子在貴陽讀大學,兩個孩子在讀高中,兩個孩子在讀初中。
  • 「我的脫貧故事」開著貨車奔小康丨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丁國俊
    這裡是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我是丁國俊,我家的3層小洋樓就在公路旁邊。房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茭白;屋後,是一排排溫室大棚。進了門,客廳裡空調、冰箱、電視機一應俱全,過道上,10來輛玩具車擺得滿滿當當……就在幾年前,我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國投扶貧幹部:走遍千山萬水 想盡百計千方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黨委(黨組)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帶領廣大幹部職工紮實做好貧困地區幫扶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3月16日起,國資委網站推出「脫貧攻堅 央企行動」系列報導,聚焦中央企業在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扶貧途徑上的積極作為及成效。敬請關注。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我叫蒲祖潤,是黔東南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一名幹部,從2016年4月開始,根據單位推薦和組織選派,我來到重安鎮五福村任第一書記,近5年的駐村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幾近癱瘓的愛人,舍小家顧大家。  來到村裡,我首先通過與群眾交心談心,聽群眾怎麼說,了解村情民意、溝通民心、增進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去幫扶丨織金縣中寨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
    「文嬢孃,我家喝的水是從房子下邊郭家借來的,很不方便,我打算從對面小山引水下來,大約需要700米管子、還有家裡最近經濟老火,想申請點臨時救助,你看能不能幫忙申請一下......」這是我進入幫扶對象張習倫家中他說的話。
  • 用心扶貧 用行濟困——最高人民法院第11批扶貧掛職幹部小記
    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先後派出林鴻順、駱惠華、楊建文三名同志到寧陵縣掛職擔任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職務;派出姚寶華、鄧亮、賈毅三位同志掛職睢縣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等職務,並選派吳海江、鄭汝軍兩位同志到睢縣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起,又派出兩批10名中央選調生進行駐村幫扶,讓百姓的小康夢更近、更實。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讓我一家過上了「甜蜜」生活丨黃平縣紙房鄉...
    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
  • 「我的脫貧故事」小蜜蜂託起了大產業丨晴隆縣紫馬鄉慄樹村村民...
    我叫陳啟富,家住紫馬鄉慄樹村桐子組,今年41歲,一家5口人。5年前,我們全家的日子還過得緊巴巴的,在開展精準扶貧中,被村裡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趕上了黨和政府開展的精準扶貧和脫貧致富的大好機遇,結合當地林密山高的良好生態環境,我主動把想發展養蜂產業脫貧的想法對當時在鄉政府掛職的副鄉長龍見坤等領導說了出來,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在鄉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的幫助下,2018年底,爭取到了州殘聯的支持資金36000元,購買了中華小蜜蜂36箱,組織了8戶貧困戶養蜂,其中有6戶是殘疾人戶。從此開始了我人生的逆襲之路。
  • ...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馮利瓊 ‖ 難忘宣漢扶貧路 共圓全面...
    此刻的我,仿佛還是一名宣漢的掛職幹部,回到了5年多以前,回到了那段我去宣漢扶貧的歲月。01從成都到宣漢,因貧困而結緣2014年10月,我接到省檢察院安排我到宣漢縣掛職的通知,主要負責省檢察院定點幫扶工作。那一刻,我對宣漢這個陌生的地方充滿好奇,這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會讓省檢察院幫扶長達6年之久?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小香雞 助農脫貧丨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1988年,我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原北京農業大學)畜牧專業。2018年1月,在貴州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工作的我,根據《關於第三批「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專家選派和團隊組建的通知》要求,被選派到黔東南州劍河縣岑松鎮掛科技副鎮長。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堅守助脫貧丨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駐村幹部...
    我叫楊光新,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黔南州水務局選派我到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擔任駐村幹部。今年是我駐村的第三個年頭,但我感覺來這裡仿佛是昨日的事。我雖也是土生土長的苗族人,但初到水溝村時,我只能聽懂當地10%的苗語,在溝通上十分困難。我想,要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首先必須破除語言溝通障礙壁壘。於是,我需要經常走村串戶,主動與村民溝通交流。通過一次次地走訪和一次次地對話,在筆記本上寫滿了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困難和問題,逐步掌握全村的產業發展現狀、貧困戶致貧原因等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據桐梓縣人民政府網消息:1月7日,桐梓縣人民政府網發布《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內容如下:我叫李尚友,今年53歲,2018年11月起,擔任堯龍山鎮箭頭村村支書。地處大山中的村寨,要想脫貧,得先把公路修繕好。在脫貧攻堅中,我與鎮村幹部和村民一起,早出晚歸揮汗修公路。經過半年的努力,修建、硬化兩條通村出境公路、10條通組公路共32公裡,聯戶路4公裡,解決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 我又多方協調,對村裡電網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增加變壓器到11臺,為村民生活生產用電提供保障。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群眾奮鬥的「牽引繩」丨從江縣丙妹鎮雍裡村...
    我叫趙榮恆,已在駐村崗位堅守了4年有餘,現任丙妹鎮雍裡村駐村幹部。時光荏苒,不知不覺,我已在雍裡駐村兩年。在駐村的時間裡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經歷了多姿多彩的故事,有些讓人無奈,有些讓人振奮,有些讓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