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在厄難面前撐起一片天地的女強人丨黃平縣一碗水...

2021-01-08 天眼新聞

我叫彭澤蘭,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一碗水鄉楊龍坪村人。在脫貧路上,我在一碗水鄉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一碗水鄉楊龍坪村村支兩委的支持下,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後憑著一雙勤勞的雙手,在黃平縣新洲鎮平湖路經營一家黃平四川雜醬麵粉店,我每天早起晚睡,終於將兩個兒子撫養到大學畢業,現兩個兒子一個在黃平縣平溪中學教書,一個在廣東自主創業,我家生活狀況是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目前我家年收入已達8萬多元。

以前,我的丈夫在跑貨運,一年收入還不錯,我也在家做點零工並帶兩個小孩讀書,一家人其樂融融。

彭澤蘭生態移民搬遷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丈夫在跑貨運時,因為過度勞累而去世。遭此厄難,全家人悲痛交加,對未來也充滿惶恐。家裡的頂梁柱倒了,家裡的經濟來源轟然斷流。

當時我的大兒子正在就讀四川師範大學,小兒子正在讀高中,馬上要參加高考,讀書的孩子每個月的生活費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精神幾度崩潰。

「丈夫倒下了,我不能倒下!」我堅強地站起來,強忍著悲痛,咬緊牙關,挑起重擔。一邊充當男子漢,抓生產、抓經濟,並撫養兩個兒子讀書。幸運的是小兒子在2013年也考起了吉林工商學院,家裡的悲痛和困難並沒有把我們打倒。

我家能度過重重困難,離不開黨委、政府和鄉親們的幫助。

彭澤蘭門面

2014年我家被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扶貧幹部和結對幫扶幹部對我家關愛有加,經常到我家來和我拉家常,作政策宣傳,鼓勵我要堅強,在他們的幫助鼓勵下,2014年我家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到黃平縣新洲鎮中心村。

2015年11月我註冊開了一間雜醬麵粉店,每年除去房租等開銷我也有2萬左右的淨收入。因黨委政府的政策補助和我兩個兒子在校的勤工儉學,我家的開銷也不是很大,每年我開雜醬麵館得到的收入綽綽有餘,雖然累,但是很充實,很開心。

2016年我大兒子從四川師範大學畢業併到西藏地區支教,我備受煎熬的心得到了一絲撫慰,幹活更有信心。

2017年7月,小兒子大學畢業,在扶貧幹部和幫扶幹部的關懷關心下,小兒子到廣東虎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工作相對穩定,工資待遇也還不錯。

彭澤蘭正在自己的門面裡忙碌

現在,我的大兒子在黃平縣平溪中學教書,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小兒子也有點積蓄選擇在廣東自主創業。我則繼續在黃平經營我的雜醬麵粉店,增加收入。我將不負黨委政府、各位扶貧幹部和幫扶幹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繼續靠我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林下養雞給我家帶來幸福生活丨黃平縣舊州鎮大碾...
    我是吳恩喜,原來住在黃平縣舊州鎮大碾房村海拔1200多米的青槓樹組,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政策幫扶下,依靠林下養雞項目帶動,過上了幸福生活。從大碾房村委會出發,汽車在松林大山公路盤旋半個小時後,才緩緩爬進南園生態養雞場。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掛心助脫貧丨黃平縣委常委、黃平縣人民政府...
    我是顧建強,是杭州市拱墅區湖墅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2018年4月,我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掛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到任後,我走訪了全縣11個鄉鎮及包保的金河村等18個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是一場不用槍炮的戰鬥丨黃平縣重安鎮巖...
    我叫陶武勇,是一名退役軍人,2020年2月19日,受組織安排,我正式成為黃平縣重安鎮巖頭村一名駐村幹部。說實話,第一次到這個村的時候,我很是驚訝,山路十八彎,走了一彎又一彎,還沒到村裡,我一個有著「國防身體」的退役軍人就暈車了。  雖說到這樣偏遠的村駐村多少還是有點畏懼情緒,不過後來一想,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哪裡有需要,我就在哪裡戰鬥,脫貧攻堅也是一場戰鬥,只不過我把戰場搬到了村裡而已,只要把自己當成一名戰士,打贏這場戰鬥一定是勢在必得。我在心裡這樣安慰自己。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接二連三 好日子蒸蒸日上丨黃平縣野洞河鎮...
    我叫雷國芬,是黃平縣野洞河鎮茶山村人。因為黨和政府的關心,現在我家住上了安全舒適的移民搬遷新房,孩子讀書相關問題在各級政府、脫貧攻堅隊幹部的關心下也得到了解決,現在大兒子在貴陽讀大學,兩個孩子在讀高中,兩個孩子在讀初中。
  • 「我的扶貧故事」發展產業促脫貧丨黃平縣重安鎮天堂村黨總支書記...
    我叫沈成義,現年36歲,現任黃平縣重安鎮天堂村黨總支書記。  天堂村位於重安鎮政府所在地,共有村民996戶4143人,下轄9個村民小組,其中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8戶843人,通過開展貧困戶精準幫扶後,目前貧困戶、貧困人口已經全部清零。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讓我一家過上了「甜蜜」生活丨黃平縣紙房鄉...
    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
  • 「我的脫貧故事」開著貨車奔小康丨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丁國俊
    這裡是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我是丁國俊,我家的3層小洋樓就在公路旁邊。房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茭白;屋後,是一排排溫室大棚。進了門,客廳裡空調、冰箱、電視機一應俱全,過道上,10來輛玩具車擺得滿滿當當……就在幾年前,我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又掛心 以實幹助力脫貧攻堅|黃平縣平溪鎮...
    我叫李宏清,經中共黔東南州紀委黔東南州監委選派,於2020年1月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掛任鎮黨委委員、副書記。這次掛職與我上一次來平溪掛職的想法一樣,打算在平溪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幹點事,為平溪的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踐行責任擔當、貢獻一份力量。撲下身子,深入群眾。
  • 「我的脫貧故事」那年,那村,那些事丨黃平縣重安鎮重興亮寨村網格...
    2018年9月,我被安排到重安鎮重興亮寨村。  到村報導的第二天,作為網格員的我有了自己的責任區域,為了儘快熟悉和了解自己區域內貧困農戶的基本情況,將住處收拾停當後,便開始了入戶走訪。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責任區域內的村民我拜訪了個遍。忙碌而又緊張的駐村工作總是讓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就流失。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我叫蒲祖潤,是黔東南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一名幹部,從2016年4月開始,根據單位推薦和組織選派,我來到重安鎮五福村任第一書記,近5年的駐村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幾近癱瘓的愛人,舍小家顧大家。  來到村裡,我首先通過與群眾交心談心,聽群眾怎麼說,了解村情民意、溝通民心、增進感情。
  • 「復古士多快閃店」空降嶺南天地,潮人們速來打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佛山吃喝玩樂蒲,ID:pu0757】美好,「如祺」而至「復古士多快閃店」空降嶺南天地帶你魂穿80、90年代,找回童年時間:8.8-8.9/8.15-8.16本期看點:經典零食|復古海報|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脫貧攻堅的故事丨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黃連...
    2019年3月,有幸成為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第一批村級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期間,因工作需要,我先後在該鎮臭腦、水源、黃蓮三個村擔任過村級指揮長。臭腦村是我所駐第一個村,基礎設施薄弱,產業落後,雖是非貧困村,與貧困村比優勢並不明顯。
  • 「我的脫貧故事」肉牛養殖產業讓我脫了貧丨錦屏縣啟蒙鎮丁達村...
    我叫龍立奎,啟蒙鎮丁達村13組人,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底脫貧,現在我把我如何脫貧的故事給大家講講。我的家庭有人口5人,我和愛人,還有都在讀書的3個子女,家庭困難,2014年,村裡根據我的家庭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入戶調查家庭條件,村民主評議、公示等程序將我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 ...故事」肉兔養殖讓我走上致富路丨黃平縣舊州鎮岑花村村民雷安健
    2006年以前,在外務工我是廠長,賺了錢之後回家就想自己搞養殖當老闆。我是我們村第一個開上小車的人,養殖失敗後,負債30多萬,我賣車抵債,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叫雷安健,是黔東南州黃平縣舊州鎮岑花村的一個養殖戶,我有過幾次創業失敗的經歷,但我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找路子、興產業,通過發展肉兔養殖,我在2019年成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致富路。
  • 新天地「猛男火鍋」,開賣巨無霸腰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上海美食攻略,ID:shms00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猛男火鍋」排爆新天地 開業就爆紅,猛男都來排 新天地新開的這家「杜老哥大刀腰片市井火鍋」,簡直是猛男,剛開業就爆排!還開賣①款猛男最愛的巨無霸腰片,空運60餘款山城碗菜 鍋底也夠猛!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脫貧故事」種藥材是我的脫貧良方丨錦屏縣啟蒙鎮魁洞村村民...
    我,林世枝,被群眾們推選出來,擔任村主任,不怕說出來,我也是我們村582個貧困人口中的一員。以往,兩個孩子上學,妻子只能在家幹些農活,收入微薄,為了讓子女能夠完成學業,我不得不隨波逐流,跟著打工熱潮,遠離家鄉,謀求生路。
  • 「我的脫貧故事」一桶水撐一個夢|仁懷市高大坪鎮銀水村殘疾人餘昌易
    這時,他正要向張老師家送兩桶水,每桶5元,他賺2元差價。他告訴筆者,他拾起的是他的夢想。來聽聽他的脫貧故事。可能是因為大家看我殘疾,照顧我,願意讓我賺這兩元錢,我就秉承著隨叫隨到原則,儘量滿足客戶。我幹這個工作已經5年了,基本上有了穩定的客戶,幹部和群眾都有聯繫我送水的。因我的車子最遠跑60公裡有局限,我的客戶主要分布在本村、高坪社區、茅臺機場附近。
  • 「我的脫貧故事」幹部為我量身定製了脫貧路丨正安縣樂儉鎮樂儉居...
    由於我的勞動力有限,居支兩委對我的幫扶方式進行了專門研討,量身定製了脫貧路線,以產業發展加民政兜底及扶貧公益性崗位的方式讓我徹底擺脫貧困。當上了生態護林員的熊周林查看山林中2013年,我家的房子經過了危房改造,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我們不用再經受跑風漏雨之苦。
  • 70年前「鼠年之疫」就被寫進書中……
    / Part 01 「陰溝裡的老鼠」最開始,誰都沒有把一隻死老鼠當回事。/ Part 02 「死於怪病的人」繼老鼠紛紛出洞死於陽光下後,越來越多的人死於和老門房一樣的怪病。四十八小時內,就有十一人先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