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環抱,綠水縈繞,一棟棟小樓鱗次櫛比,掩映其間。
這裡是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我是丁國俊,我家的3層小洋樓就在公路旁邊。
房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茭白;屋後,是一排排溫室大棚。進了門,客廳裡空調、冰箱、電視機一應俱全,過道上,10來輛玩具車擺得滿滿當當……
就在幾年前,我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以前,我父母在家守著幾畝薄田,一年下來,掙不了幾個錢,又要供我和妹妹兩人讀書,一家人生活很清貧,辦酒席的人戶多個一兩家,送禮錢都不夠。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初中畢業後,我跟著老師傅學開貨車,駕照到手後,便開始了貨車司機生涯,我和父親一起挑起家庭的擔子。
最初,訂單很少,我四處奔波、忙忙碌碌,也沒能改變家裡的境況。
2014年,我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隨著醫療保障、扶貧項目聯結分紅等政策的實施,一家子的生活有了保障。同時,藉助政府貼息貸款等幫扶措施的有力支持,我用自己的努力一點點改變著家庭生活。2017年,我獲得了5萬元貼息貸款,和朋友合夥養魚。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修好了魚塘,購買了魚苗,開始發展水產養殖。2017年,我家收入達到5萬元,成功脫貧摘帽。
丁國俊一家
室內照片
政策好、人努力,怎麼可能奔不出好日子?這幾年,我常跑的路線是黃平至甕安、黃平至貴陽、黃平至湖南,最遠的一趟是黃平到廣州,一個來回要一個星期。苦雖苦,但家庭狀況越來越好了。從前我家住的是木瓦房,由於年久失修,連個遮風避雨的基本功能都達不到,這樣的生活,我再也不想要!我們父子倆一邊打工、一邊蓋新房,今年砌牆磚,明年安房梁,終於建成了現在這棟足足270平方米的3層的小洋樓。
搬進新房,我們一家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
現在,我自己開貨車,一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愛人在凱裡務工,每月有3000元收入,土地流轉一年有600多元的收益,加上項目分紅,去年,我們一家收入達到了6萬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