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爭做脫貧領頭雁 帶領村民奔小康

2021-01-12 網易

2020-12-31 16:28:19 來源: 中國涼都周刊

舉報

  爭做脫貧領頭雁 帶領村民奔小康

  ——滴水巖村黨支部書記趙輝的扶貧故事

  來到以朵街道滴水巖村,首先看到的是古香古色的觀景平臺,沿著寬敞的旅遊公路繼續向前,一排整整齊齊的村民住宅,圖文並茂的塗鴉文化牆,綠意盎然的花草樹木,……這展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嶄新面貌。取得這些成績的背後,離不開一位支部書記的堅持與努力,辛勤和付出。

  

  發放"粘鼠板"給農戶

  我叫趙輝,滴水巖村黨支部書記。接過支部書記的擔子,一切看似那麼平常,可對我來說這一切都是挑戰。雖然之前擔任村主任,但我重新整裝上陣,為了再次熟悉全村的基本情況,摸清各項動態情況,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我逐戶走訪,足跡踏遍了現轄的11個村民小組,走訪了全村18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並通過走訪逐戶制定可行的幫扶計劃,針對存在短板的農戶制定補齊短板的措施。通過再一次梳理村情和深入排查民意,不僅清楚掌握了整個村情戶情,還準確掌握了建檔立卡戶的第一手資料。

  作群眾的貼心人

  貧困戶楊明軍,家庭人口數6人,父親楊選文弱勞動力,平時在家零星務農。祖父楊定全長期慢性病,無勞動力。妻子王飛在家照顧兩個孩子上初中。楊明軍是家裡的頂梁柱,平時在外務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2019年,楊明軍在務工過程中意外跌倒,從三樓墜落,導致下半身行動不便,家庭收入來源突然中斷,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後,我立即入戶了解信息。針對該戶家庭人口多、無收入來源,又有老人需要贍養及孩子需要撫養的情況,我聯繫街道人資社保中心、社會事務部及扶貧站,通過溝通協調,充分利用公益性崗位資源優勢,幫助該戶2名弱勞動力及1名勞動力解決了就業,3人均在本村擔任保潔員。考慮到方便該戶出行和照顧家庭,我又協調將該戶的勞動保潔責任區域劃分在家門口,讓王飛他們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就業。2020年,為了確保該戶高質量脫貧,我又對接民政等部門,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將該戶6人納入低保,最終順利確保了滴水巖村剩餘貧困人口全部清零。

  非建檔立卡戶辛延昌,家庭人口數6人,媳婦是殘疾人,四個孩子均是學齡前兒童,辛延昌本人因為無一技之長沒有工作,住的房屋是漏水的,周邊環境髒亂不堪。在對該戶的情況進行綜合研判後,我帶領村幹部幫助辛延昌修築了入戶路、硬化了庭院、更換了房屋門窗、對屋頂及牆體進行了防水處理、修建衛生廁所、對廚房進行改造;此外,聯繫轄區企業鋼瓶檢測站,幫助辛延昌解決了就業;對接民政部門,將該戶整體納入低保;組織村兩委人員帶領辛延昌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將家中及周邊的環境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柴草物品堆放整齊。

  

  和街道職工一起帶領農戶打掃衛生

  用心用情服務村民、幫助村民,長期與村民朝夕相處,他們都把我當成了一家人。每天總會有老百姓來村委會諮詢各類政策,我都笑臉相迎,竭盡全力提供服務,儘量讓村民們足不出村就辦好事情。

  作脫貧攻堅"領頭雁"

  農民要想脫貧致富,必須有個好支部。作為班長,我深知肩上的責任。結合今年脫貧攻堅收官戰的工作要求,為了全面打贏這場"戰役",我堅持黨建引領促脫貧,立即帶頭嚴格遵守脫貧攻堅相關要求,修訂定《滴水巖村脫貧攻堅工作制度》,嚴明紀律,重新明確分工,督導跟進補短板情況,促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開展,堅決把脫貧攻堅工作落到到實處。通過強化制度管理,滴水巖村脫貧攻堅工作作風得到進一步優化,隊員之間團結一心、銳意進取,為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梁子組召開群眾會

  為了破除滴水巖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壁壘,激發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我多次組織召開群眾會、院壩會、黨員大會等,抓住重點環節,聚焦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廣泛認真聽取民意,和村支兩委共同商議,帶領村幹部外出考察借鑑,上報街道分管領導審核把關,最終形成統一意見發展產業。我帶領村委以600元每畝的價格,引導村民將土地進行流轉,由滴水匯宏有限公司將流轉後的土地整合在一起,按照"月月賞花·四季有果"的思路,種植瑪瑙紅櫻桃、軟籽石榴、日本甜柿、五星大枇杷、蜂糖李等品種繁多的果樹,打造精品水果採摘園。組織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口成立了精品果園管護隊,管護精品果園,開展精品水果管護期間,共組織培訓18期715人次,帶動農戶就業523人。貧困戶在獲得土地流轉金的同時,也獲得了務工性收入,有效增加了家庭收入來源。截至目前,精品果園共流轉土地715.3畝,種植琵琶201.4畝、櫻桃100.7畝、日本甜柿162.2畝、蜂糖李等其他水果250畝。通過追肥、鋤草、剪枝等管護,園區內的果樹長勢良好。

  

  鋼檢站分紅

  為了大膽嘗試發展新產業,我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敢作脫貧攻堅"領頭雁"。2019年,在充分調研了解滴水巖村氣候、土壤、降水量、人流量、銷路、發展潛力的基礎上,圍繞開發培育特色農業,積極探索"一村一業"的發展路子,村委會決定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大面積種植向日葵。這不僅和打造"精品水果園採摘園"遙相呼應,更是為旅遊成為我村的主導產業奠定了基礎。八九月份向日葵盛開時,將出現漫山花海的盛景,滿山金燦燦的向日葵不僅美不勝收,而且也有美好的寓意,象徵著滴水巖村民在黨的引領下,生活越來越美好。沿用精品水果採摘園的運營模式,村委向農戶流轉土地560餘畝,播種向日葵520餘畝。成功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拍照、採摘,有力的提升了景區人氣。

  

  鋼檢站分紅群眾會

  精品水果種植需要一定的周期,2021年發展什麼產業配套向日葵種植,既能繼續增加景區人氣,又能帶動農戶增收?經過反覆查閱資料、走訪了解村民意願、外出實地考察,結合鄉村振興、小康菜園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要求,我初步擬定了2021年產業發展計劃,開春後在範家壩組、半坡組、小箐組、發地組發展"南瓜產業"400畝,預計覆蓋農戶125戶600人,直接帶動就業50餘人。充分利用轄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鼓勵村民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產業,走一條"特色產業興旺、村民日子紅火"的幸福路。讓滴水巖的綠水青山變成真正的金山銀山,通過產業發展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開展土地確權

  "疫情""扶貧"兩手抓

  為了減少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我帶領村兩委堅持把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做到兩手抓、兩促進、兩不誤,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一刻不停推進脫貧攻堅。

  

  疫情防控排查

  我組織網格員包片包組入戶走訪,加大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力度,詳細了解農戶在疫情防控期間的身體狀況和存在的實際困難,引導他們樹立健康理念、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在村口主要路段設置疫情防控卡點,引導農戶錯峰出行,儘量減少外出,並告知外出注意事項。疫情初期通過微信、電話等線上方式與貧困戶聯繫,了解近期生活、務工與種養等情況;以電話、簡訊或微信方式,向貧困戶傳達最新的脫貧攻堅政策。積極摸排貧困戶因疫情不能外出務工、不能種養以及是否有產業發展需求的情況,及時宣傳水城縣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企業招聘簡章,鼓勵有意向的農戶就近就業,在家門口增收。通過幫扶宣傳,累計促進就業385人(其中省外50人,省內市外15人,市內縣外21人,縣內鄉外115人,鄉內184人),提供公益性崗位139人。188戶建檔立卡戶中有165戶實現一戶一就業,其餘23戶屬於完全無勞動力戶。針對外出返鄉人員,組織村衛生院醫生引導做好家庭隔離,並每日上門測量體溫,監測農戶身體變化情況,直至解除隔離。通過一系列舉措,確保了滴水巖村脫貧攻堅工作沒有因疫情受到太大的影響,確保了全村所有建檔立卡戶如期脫貧。

  

  慰問老黨員

  支部書記的擔子雖然很沉重,工作存在許多困難,但是我還是選擇了堅持,並用更高標準、更嚴作風來要求自己,用更加成熟的心態去做好每一項細緻的工作,和全體村幹部們一起努力、一起腳踏實地的服務村民,帶領村民們一起奔小康。

  總監製 | 楊小天

  值班編委 | 程麗清

  值班主任 | 劉加飛

  值班編輯 | 宋蘭

  法律顧問 | 吳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精心做強茶產業 助農增收奔小康丨貴州省怡豐原...
    自參與「脫貧攻堅·代表在行動」活動以來,我緊緊圍繞「一紅一白」扶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依託公司現有資源優勢不斷做優做強茶葉產業,與群眾一道合作互助、用心用情助力脫貧攻堅。2014年,我組建了貴州省怡豐原生態茶業發展有限公司,帶領公司全體員工,立足普安縣羅漢鎮戈汆村茶葉資源稟賦,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  我與鎮村幹部一道,白天上山實地測土規劃茶園,晚上進村入戶到群眾家中宣傳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宣傳縣委、縣政府重點打造茶產業的決心,我用心用情引導當地群眾積極投入到興農致富的發展路子上來。
  • 郭鋒:牢記囑託,感恩奮進,以改革精神帶領人民脫貧奔康
    郭鋒:牢記囑託,感恩奮進,以改革精神帶領人民脫貧奔康 2020-06-12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鏗鏘腳步丨鎮遠縣羊場鎮黨委書記範劍
    曾經的泥濘道變成了百姓的致富路,曾經的荒蕪山變成了村民的「聚寶盆」,曾經被生活壓得抬不起頭的貧困戶,如今也重拾了信心,滿是笑容……6年的精準扶貧扶出了一路精彩,也扶出了一路感動。  我叫範劍,是鎮遠縣羊場鎮黨委書記。
  • 「我的脫貧故事」古稀老人陸景文:讓團結村更有團結的味道
    我叫陸景文,是甲茶鎮團結村內繞組的村民,今年已經75歲了,在脫貧路上始終堅持主動脫貧、不等不靠的思想,我們村叫團結村,我覺得就應該更要有團結的味道,雖然我已脫貧,但也不忘帶領鄉親一起奔向小康。現在我家裡電視機、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屋子每天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門口的串戶路寬敞平坦,路邊還安裝了路燈方便我們夜間出行。10多米外是我家的老房子,殘留的半堵石牆、堆疊起的房梁支柱和角落裡的水缸保存了以前艱苦日子的模樣,如今脫貧攻堅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令我興奮不已。陸景文在餵牛過去我們村,文化、衛生各方面都很差,很落後,從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面貌好得多了。
  • 「我的扶貧故事」換崗不換初心丨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鎮官田村黨...
    我叫楊琴,今年37歲,2009年招聘到新蒲新區永樂鎮新民村工作,現任永樂鎮官田村黨支部書記。自2014年新民村納入省級一類貧困村以來,我與同事們與群眾並肩齊行,2019年順利完成了新民村整村脫貧出列任務,今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服從組織安排,到官田村任支部書記。
  • 【阜平好網民】我身邊的脫貧攻堅感人故事 | 老路渠有個村民故事館
    【阜平好網民】我身邊的脫貧攻堅感人故事 | 老路渠有個村民故事館 2021-01-08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領跑脫貧攻堅之路 傾聽他們的故事
    脫貧攻堅這條路上,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為迎接第三十次全國助殘日的到來,5月15日中國殘聯在京舉辦了全國自強脫貧和助殘扶貧先進事跡網絡報告會和全國助殘日30周年座談會。邀請了9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殘疾人脫貧和助殘扶貧先進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致富經驗,展現出新時代殘疾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時代精神。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雲: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云: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2020-12-2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代表風採⑨】易紅科:致富路上的領頭雁,群眾信任的代言人
    不僅自己致富實現了小康還帶動了整個村的脫貧致富「代表風採」第九期我們一起來看看代表易紅科的履職故事������易紅科 市十五屆人大代表寧鄉市科鴻蔬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這是始終縈繞在易紅科心頭的一句承諾。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我以初心映黨心丨錦屏縣河口鄉塘東村前沿指揮部...
    我叫吳慶軍,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河口鄉退役軍人事務站的站長。2019年9月,我被組織安排到塘東村駐村,2020年3月擔任前沿指揮部指揮長。用心扶貧辦實事,斬斷窮根奔小康,這是我駐村幫扶的初心。全村有1個自然寨9個村民小組,162戶688人,村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種養植和外出務工,屬於深度貧困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81戶328人,貧困發生率為47.67%。  身為一名預備黨員,我把扶貧工作對照自己入黨的初心,用實際行動詮釋擔當和 使命。  「只有最後5米了,大家再加一把勁!」我邊攪拌著沙漿,邊吆喝道。
  • 【我的脫貧故事】李高宏:養殖鴨子奔小康
    【我的脫貧故事】李高宏:養殖鴨子奔小康 發布時間:2020-12-23 16:28:40      來源:黔東南新聞網   我叫李高宏,今年39歲,家住三穗縣瓦寨鎮觀音閣村四組,家中有4
  • 「我的脫貧故事」村民選我當組長 我為村民辦實事丨平塘縣大塘鎮洋...
    我叫蒙兆坤,是平塘縣大塘鎮洋方村擺角組村民,也是擺角組的組長。擺角組全組共有40多戶人家,在脫貧攻堅開展之前,家家戶戶房前屋後堆滿各種雜物,路上到處是牛屎,甚至一到下雨天都找不到乾淨的地方走路,擺角組的面貌可謂是「髒亂差」,沒有任何公共基礎設施,人們的業餘生活單調,集體觀念淡薄。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又掛心 以實幹助力脫貧攻堅|黃平縣平溪鎮...
    剛分管易地移民扶貧搬遷工作時,我對相關政策、搬遷戶的情況都很陌生。為了儘快熟悉情況,除了惡補政策知識外,我還挨家挨戶進行了摸底,大火山、上平寨、梁家坡、白竹、楊柳井、泡木寨、猴田、小溪溝……這些偏遠的自然寨或者村民小組,走過了不止一次,做到對每戶舊房拆除、復墾復綠情況掌握精準。
  • 百合世家四代堅守——記袁家灣村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高作旺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忠德「我們家是地道的百合世家,從我太爺那一代人開始種一直延續到現在,連續四代人堅守百合種植及加工產銷,我們的下一輩已接過了接力棒,致力在百合深加工和電商銷售產業鏈上發展。」天下百合第一村——七裡河區西果園鎮袁家灣村支書高作旺如是說。
  • 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
    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 2020-09-05 10:17:49   來源:新華社
  • 【三年決戰奔小康】黨旗在脫貧戰場上飄揚 ——隴南兩當縣顯龍鎮抓...
    原標題:【三年決戰奔小康】黨旗在脫貧戰場上飄揚  ——兩當縣顯龍鎮抓黨建促脫貧紀實  脫貧攻堅,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
  •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回憶起那段經歷,艾爾肯感激地說:「沒有黨的好政策,沒有黨組織的支持,對當年的我而言,脫貧只是個白日夢。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自己一個人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只有幫更多的人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才算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也才能表達自己對黨的感恩之心。
  • 湖南湘西苗寨精準扶貧:挪窮窩 興富業 奔小康
    2015年以來,中共湘西州委辦公室駐村幫扶,扶貧規劃高位設計,搶抓扶貧政策落地落實,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因地制宜發展脫貧產業,全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囿於這般生存環境,地質災害頻發,是典型的「一方山水養不活一方人」的偏僻山寨,就地脫貧難度大,駐村扶貧工作組經過深入調研後,決定對這兩個自然寨實施整體易地扶貧搬遷。
  • 「我的扶貧故事」「紅軍老劉」激勵著我前行|駐遵義市紅花崗區巷口...
    在走訪中我了解了「紅軍老劉」的故事:紅軍老劉名叫劉士英,江西瑞金人,隨紅軍長徵到遵義,在遵義戰役中負傷就留在中山村的老百姓家中療傷。傷愈後,村民們幫他打聽部隊去向並勸他去尋找部隊,但劉士英看到村民們貧窮受壓迫的生活就決定留了下來,這一留就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