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古稀老人陸景文:讓團結村更有團結的味道

2021-01-10 天眼新聞

我叫陸景文,是甲茶鎮團結村內繞組的村民,今年已經75歲了,在脫貧路上始終堅持主動脫貧、不等不靠的思想,我們村叫團結村,我覺得就應該更要有團結的味道,雖然我已脫貧,但也不忘帶領鄉親一起奔向小康。

現在我家裡電視機、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屋子每天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門口的串戶路寬敞平坦,路邊還安裝了路燈方便我們夜間出行。10多米外是我家的老房子,殘留的半堵石牆、堆疊起的房梁支柱和角落裡的水缸保存了以前艱苦日子的模樣,如今脫貧攻堅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令我興奮不已。

陸景文在餵牛

過去我們村,文化、衛生各方面都很差,很落後,從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面貌好得多了。

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甲茶鎮團結村以產業發展為引領,不斷幫助像我這樣的貧困戶就業增收。我家已於2018年脫貧,現在除了每年300元的土地流轉費,我還長期在村裡的養牛場打工,每天有70元收入,另外還有每年6000元的合作社入股分紅,2019年,我用分紅得來的錢和子女在外務工的積蓄蓋起了二層樓房。

據我們村合作社負責人李大敏說,今年年底我們村養牛場預計要出售20多頭牛,總收入50多萬元左右,要拿8萬元分給我們群眾,增加我們的收益,剩下的錢拿來壯大我們村的養殖產業。

陸景文家的臥室乾淨整潔

養牛已經成了我們團結村的一大支柱產業,現在村裡共養殖85頭西門塔爾牛,從年初到9月份,村裡合作社已向227戶貧困戶分紅20.08萬元,養牛產業的成功發展也有我的一份功勞。

2017年前,我們村主要發展油茶產業,由於效益不明顯,讓群眾大失所望,為了增加大家的收入,村支兩委積極想辦法,最終確定轉型走養牛的發展道路。然而油茶種植失敗後,很多村民都不願意配合村裡的工作,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我主動到各家各戶解釋、勸導,做鄉親們的思想工作。

陸景文家的二層樓房

我當時跟鄉親們講,為了我們經濟發展,讓我們有一條好的出路,所以第一個我們要發展養殖。

我現在已過古稀,經歷過國家的艱難時期,我深刻明白要靠自己的主動、勤勞才能換來好日子,因此主動脫貧、不等不靠成了我在脫貧路上的指引,當時為了說服大家,我率先拿出我家裡的3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又拿出所有的積蓄五萬元錢來入股合作社,後來養牛產業不斷發展起來。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我們村養殖的牛從23頭發展到了現在的85頭,村民們也逐漸看到了養牛帶來的希望,紛紛入社參股,其中曾被我動員過的12戶村民自發入股25萬元到合作社,每股每年都有1200元的股份分紅。看見這樣的情景,我高興得不得了。

乾淨整潔的團結村一角

我們村是團結村,就應該更要有團結的味道,我一直希望全體村民團結協作,讓我們村變成最漂亮的地方,變成有錢的小康村,大家一起團結致富奔小康。

平塘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武芳 劉雲娟記錄整理

編輯:江 利

校審:吳貴梅

審核:扶 曼

監審:孟景毫

相關焦點

  • 中天金融攜手貴州衛視《詹姆士的廚房》三代「韌」真的人齊聚團結村
    2017年4月起,在中天金融集團的對口幫扶下,團結村村民圍繞「天渠」和「大發精神」發展起了特色鄉村遊,打造農旅綜合品牌「樂耕甜」農旅基地,新建起特色農場、拓展區、遊玩區等體驗項目,成為農業+旅遊、網際網路+農業的農旅品牌。「韌」真的中天金融團結村精準扶貧項目總經理譚丹,已經紮根團結村兩年多,不只是為了團結村早日脫貧出列。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脫貧攻堅的故事丨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黃連...
    2019年3月,有幸成為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第一批村級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期間,因工作需要,我先後在該鎮臭腦、水源、黃蓮三個村擔任過村級指揮長。臭腦村是我所駐第一個村,基礎設施薄弱,產業落後,雖是非貧困村,與貧困村比優勢並不明顯。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又掛心 以實幹助力脫貧攻堅|黃平縣平溪鎮...
    剛分管易地移民扶貧搬遷工作時,我對相關政策、搬遷戶的情況都很陌生。為了儘快熟悉情況,除了惡補政策知識外,我還挨家挨戶進行了摸底,大火山、上平寨、梁家坡、白竹、楊柳井、泡木寨、猴田、小溪溝……這些偏遠的自然寨或者村民小組,走過了不止一次,做到對每戶舊房拆除、復墾復綠情況掌握精準。
  • 「我的扶貧故事」爭做脫貧領頭雁 帶領村民奔小康
    得知情況後,我立即入戶了解信息。針對該戶家庭人口多、無收入來源,又有老人需要贍養及孩子需要撫養的情況,我聯繫街道人資社保中心、社會事務部及扶貧站,通過溝通協調,充分利用公益性崗位資源優勢,幫助該戶2名弱勞動力及1名勞動力解決了就業,3人均在本村擔任保潔員。考慮到方便該戶出行和照顧家庭,我又協調將該戶的勞動保潔責任區域劃分在家門口,讓王飛他們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就業。
  • 「我的脫貧故事」那年,那村,那些事丨黃平縣重安鎮重興亮寨村網格...
    2018年9月,我被安排到重安鎮重興亮寨村。  到村報導的第二天,作為網格員的我有了自己的責任區域,為了儘快熟悉和了解自己區域內貧困農戶的基本情況,將住處收拾停當後,便開始了入戶走訪。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責任區域內的村民我拜訪了個遍。忙碌而又緊張的駐村工作總是讓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就流失。
  • 民族團結手抄報:民族團結的故事
    走進地震災區,說起民族團結的故事,真像秋天收穫的葡萄,一提就是一大串。3月8早晨,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民兵應急分隊,在圓滿完成了搶險救災任務後就要撤離了,記者在黎明前趕到部隊駐地,走遍了幾十處臨時營地,竟沒有見到一張亂丟的廢紙條或星點生活垃圾。蓋副團長對記者說:「在少數民族地區,軍民關係就是民族關係,軍民團結就是民族團結。
  • 貓與老人的治癒系故事,漫改電影「貓咪與爺爺」預告公開
    根據漫畫改編的治癒系真人電影「貓咪與爺爺」公開了預告影像,該作預定將於2019年2月22日上映。「貓咪與爺爺」改編自貓蒔的漫畫,以貓和老人的島嶼為舞臺,講述了老奶奶死後,貓咪·小玉與老爺爺一起生活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六盤水...
    我叫沈折貴,2015年4月任南開鄉花場村村文書,2018年9月任玉蘭村支部書記。這些年來,我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期間,我發現玉蘭村還有人住老舊危房,涼山一到四組飲水不保障,全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在玉蘭村,我幫助過許多貧困戶,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周訓文,他兒子早年因事故死亡,剩下兩個老人獨自生活,居住的老舊危房一直不願拆除。
  • 女鏟屎官抱怨「貓咪更喜歡黏著男生」 網分析原因:味道比較重!
    一位網友分享自家母貓「上位」的故事。前陣子,她從收容所領養了一對母貓,據說收養前,這對母貓一直關在籠子裡,沒有經過社會化,個性相當膽小。曾有朋友和貓咪互動後告訴她,「你的貓咪很喜歡男人!」。後來也漸漸發現,母貓經常在黑暗的房間裡緊緊抱著她老公睡,生活中也處處黏著男主人。
  • 他書寫的故事,都是「溼漉漉」的
    黃錦樹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他只是說:「過去,重要都在過去。」整本《雨》,黃錦樹都在講過去的故事。於是,這第一篇獨立小說,就成了整本書序言一樣的存在。文中的「你」是故事,也是講故事的人。「你」是被「被歷史遺忘的群體」,也是現實的一尾遊魚。「你」在故鄉裡紮根,也在路上飄蕩。
  • 「月小蝦的繪本之旅」|0015「我喜歡我自己」
    #繪本故事因為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我喜歡我自己因為我常常想一個問題長大以後要去做什麼去種地呢?其實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的是,"這叫做沮喪,這叫做開心,這叫做難過,這叫做分享"等這些情感類的詞彙。比如我們以後在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和孩子探討,你說灰太狼被打的感覺是什麼?他捉不到羊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這些都可以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情緒並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我們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跟他們進行情感方面的溝通。
  • 「脫貧印記」「豬媽媽」的幸福生活
    編者按: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和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新華網聯合山西省扶貧辦推出系列微視頻《脫貧印記》,以一個個鮮活的脫貧故事,講述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山西如何堅持「扶貧+扶智+扶志」同向發力,讓貧困群眾在致富路上大步向前。
  • 「我的脫貧故事」投桃報李 以心報辛丨道真自治縣三橋鎮槓村村康...
    我希望投身於基層工作中,通過職業村官的平臺,讓自己的所見所學為鄉村振興的工程添磚加瓦,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我叫劉波,出生於三橋鎮槓村村康家山。  2015年,高中畢業的我因為成績不是很理想,去了一所學費較高的大學學習。這對於我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銷,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有時候自己也在想要放棄上大學,減輕家裡負擔。
  • 「民族團結石榴情」草原兒女「布樂呼麼德樂」!
    作為內蒙古鄂爾多斯民族工作小小宣傳員,她將帶著人們零距離接觸民族文化,用更有趣的方式傳承民族精神,分享民族團結的好故事。阿娜爾是鄂爾多斯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一個成果。作為內蒙古民族團結工作的一個樣本,鄂爾多斯沒少下功夫。在這裡,踐行守望相助理念的足音在迴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在進行,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在實現。
  • 「我的脫貧故事」一桶水撐一個夢|仁懷市高大坪鎮銀水村殘疾人餘昌易
    來聽聽他的脫貧故事。可能是因為大家看我殘疾,照顧我,願意讓我賺這兩元錢,我就秉承著隨叫隨到原則,儘量滿足客戶。我幹這個工作已經5年了,基本上有了穩定的客戶,幹部和群眾都有聯繫我送水的。因我的車子最遠跑60公裡有局限,我的客戶主要分布在本村、高坪社區、茅臺機場附近。夏天每個月能賣出1200桶,冬天賣幾百桶,月均純收入1500元左右。
  • 網紅鐘薛高的「去紅」之路|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僅成立兩年多的鐘薛高,是第一個進入天貓超級品牌日的雪糕品牌,無論誰看,都是很好的成績。18個雪糕挨個嘗完後,他形容「肚子裡有個冰磚,那一天什麼都吃不下」,體重日益增長,也是工傷。被林盛吃出來的最有名的鐘薛高產品,是厄瓜多粉鑽。這款售價66元的產品,在2018年雙十一發售,像誤入人群的鯰魚,售價高得驚人,但雪糕一天內就賣空了。當時在天貓,冰品類目還是一個很小的品類,中高端市場的豐富度一直都不夠,市場迫切地希望有更好吃、更健康、更個性化的冰淇淋。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喻思遠:山凹凹裡有「親戚」|柏連雲...
    從陌生到熟悉,一年的時間,我與農戶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每一戶都很質樸,我在坎邊村有了牽掛。李小感戶,年輕人外出務工,老人和孩子在家。爺爺李卜閃很信任我,大事小事都跟我說,平均兩三天給我打一個電話:「小喻,你在哪裡?公公送兩把青菜給你!是你奶奶自己種的!」「小喻,活動室沒見你,我帶了板慄來給你!」……有好吃的總能想到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帥管家」執事們的外傳故事開始連載
    「我的帥管家」執事們的外傳故事開始連載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19-11-21 23: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