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李高宏:養殖鴨子奔小康

2021-01-09 貴州網
【我的脫貧故事】李高宏:養殖鴨子奔小康
發布時間:2020-12-23 16:28:40      來源:黔東南新聞網

  我叫李高宏,今年39歲,家住三穗縣瓦寨鎮觀音閣村四組,家中有4口人。

  2013年在外務工的時候,我時常感到身體有些乏力,經醫院檢查確診為尿毒症。拿到醫院的診斷結果,當時感覺,整個天都要塌下來一樣。

  我懷著憂鬱的心情回到家鄉,經過近一年的治療,我的病情有所好轉,但再也無法外出務工掙錢了。可是,為了供養我的兩個孩子讀書,為了繼續治療,我決定振作起來,得做些事情。

  我的父親是一個有著40多年養鴨經歷的「鴨農」,自己從小跟著他養鴨,也積累了一定的養鴨經驗。於是,在父親的技術指導下,我開始養起了「三穗鴨」。

  2014年,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在村裡面建起了一個100平方米的養殖場。那時,我早上在醫院透析,下午回到養殖場整理訂單和準備肉鴨,當晚或第二天一早將鴨子運送到縣城。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我家每年養殖的商品鴨多達6000羽,其中蛋鴨每年都在300羽左右。通過兩年的發展,「三穗鴨」養殖場在我的苦心經營下逐漸步入正軌。2017年,基地裡第一批就出欄了1300餘只「三穗鴨」,純利潤收入達到6000多元。

  2018年,我家庭順利脫貧。脫貧後,我決定將養殖規模擴大。我與兩個合伙人另擇場地,由於資金不夠,村「兩委」和幫扶幹部讓我通過「特惠貸」進行貸款5萬元,爭取得政府補貼16萬元,再加上自己的一點積蓄,建成了一個2000平米的養殖場。

  現在,我們家的養殖場最多能容納20000羽「三穗鴨」。為了保證鴨肉的質量,補充養殖場賣出去的鴨子,我還買來每月可孵化4000隻鴨苗的孵化器,利用養殖場的鴨蛋孵化鴨苗。

  如今,我的「三穗鴨」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在養鴨致富的同時,我也在努力地和病魔抗爭。

  (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餘天英  侯永志 整理)

相關熱詞搜索:養殖場 鴨苗 鴨子 貴州網

相關焦點

  • 廟壩鎮:感懷黨恩 和諧奮進奔小康
    廟壩鎮:感懷黨恩 和諧奮進奔小康 2020-05-19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寧鄉養蜂能人脫貧奔小康 傳授「甜蜜事業」帶富鄉鄰
    寧鄉養蜂能人脫貧奔小康 傳授「甜蜜事業」帶富鄉鄰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陳燕近日,記者走進寧鄉市夏鐸鋪鎮長龍新村7組,採訪了養蜂「能人」段仁義,聽他講述自己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段仁義1992年和妻子高映蘭結婚,屬於晚婚,育有一女,現在讀高三。
  • 「我的扶貧故事」爭做脫貧領頭雁 帶領村民奔小康
    帶領村民奔小康  ——滴水巖村黨支部書記趙輝的扶貧故事  來到以朵街道滴水巖村,首先看到的是古香古色的觀景平臺,沿著寬敞的旅遊公路繼續向前,一排整整齊齊的村民住宅,圖文並茂的塗鴉文化牆,綠意盎然的花草樹木,……這展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嶄新面貌。
  • 嶽池養殖脫貧:鴨子唱出的脫貧曲
    為了脫貧,她想盡了辦法。2016年,歐冬梅上了養殖培訓班。養殖業好,但養什麼,又是一個大問題。脫貧,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歐家門口就有一個大水塘,經過調研,最後選定了養殖鴨子。歐東梅家的池塘說幹就幹,養殖班上課的都是紙上的理論,為了成功,歐冬梅先是去有經驗的養殖戶家裡取經,幫人免費養殖。
  • 【上級媒體看左中】肉牛養殖助脫貧奔小康
    「2019年之前我一直在外面搞運輸,賺的不多,還總是不著家,日子沒啥希望和盼頭。後來聽說家鄉推行了好多養殖肉牛的政策,我思來想去就回來了。」說起彼時的決定,劉振久至今還記憶猶新。返鄉後的劉振久拿著家人拼湊借貸的20多萬元本金投入了肉牛養殖行業,買了20頭肉牛,帶著剛剛高中畢業的兒子劉新宇當起了「牛倌」。
  • [一起奔小康] 焦江濤:我自山下來,帶你走出山
    [一起奔小康] 焦江濤:我自山下來,帶你走出山 2020-09-04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日攻堅巾幗在行動 | 養殖養出「牛」日子,巾幗獻力奔小康~~
    百日攻堅巾幗在行動 | 養殖養出「牛」日子,巾幗獻力奔小康~~ 2020-10-27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年決戰奔小康】黨旗在脫貧戰場上飄揚 ——隴南兩當縣顯龍鎮抓...
    原標題:【三年決戰奔小康】黨旗在脫貧戰場上飄揚  ——兩當縣顯龍鎮抓黨建促脫貧紀實  脫貧攻堅,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
  • 你的我的他的我們每個人的故事 一起繪就「小康繽紛色彩」
    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小康生活,正向我們踏步而來。在百年夢圓之際,上遊新聞、重慶晨報2020年7月2日開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為大家講述重慶人民奔小康的故事。小康承載初心「小康領路人」講述黨員的感人故事小康承載初心,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為了實現對人民的這一莊嚴承諾,數代中國共產黨人與人民想在一起、苦在一起、幹在一起,緊緊扭住小康的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
  • 【脫貧攻堅奔小康】永昌縣新城子鎮: 「咕咕雞」 「喜羊羊」唱響...
    韓國蘭是新城子鎮毛家莊村的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她通過村上實施的小庭院、小作坊、小買賣、小家禽、小手工 「五小產業」政策,養起了雞和羊,唱響了脫貧路上的致富歌。走進韓國蘭家的後院,雞鳴羊叫,聲聲入耳,幾十隻小羊羔正在撒歡,一群群純綠色無公害的蘆花大公雞不安分的跑來跑去。
  • 養好梅花鹿 奔上小康路
    7月14日,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領下,筆者採訪了梅花鹿養殖者——江西吉水縣阜田鎮羅富苟,與時隔三年前採訪相比,他已從起初的60頭梅花鹿發展到現在300多頭的規模。「鹿的全身都是寶,特別是藥用價值極高,鹿茸、鹿鞭、鹿筋是上等的補品,鹿肉、鹿皮等可以熬成鹿膏,其價值可與鹿茸媲美。」 談起梅花鹿,羅富苟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 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
    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 2020-09-05 10:17:49   來源:新華社
  • 講述佛坪一線故事 助力陝西脫貧攻堅
    9月5日下午,在《我和我的祖國》的深情旋律中,2019年「鏡頭中的脫貧故事」網評引導活動在佛坪啟動。在活動的全景式直播主會場,由三位專家共同組成故事「推薦人」,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分別推薦了關於農村醫療、貧困戶脫貧和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故事。此次活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主題,通過講述佛坪縣的一線故事、總結脫貧經驗,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切實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我的脫貧故事】楊廷秀:用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的脫貧故事】楊廷秀:用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2020-11-16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勵志脫貧靠奮鬥 養豬致富奔小康-全州貧困戶王清維養豬脫貧記
    王清維和妻子便開始養豬,因家庭貧困沒有資金建養豬場,原來就借用親戚和鄰居的豬舍養殖,一年靠買幾頭豬的收入維持著開支。 王清維一家的困境在2015年迎來了轉機。這一年,他家被列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貸款5萬元,王清維建立了自家的養殖場,一家人的生活開始有了變化。
  • 巴州區白廟鄉「小雞換大雞」助貧困戶脫貧奔康
    四川新聞網巴中7月31日訊(王剛)「今年3月份,我向天宏公司借了100隻小雞,現在已經有60多隻雞開始產蛋了,光賣雞蛋一個月收入就近1500元,還不算上土雞長重的利潤。」陳正榮盤算著可喜的收入,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脫貧奔康的夢離他越來越近了。
  • 段志賢:貧困戶不等不靠 養殖番鴨奔小康
    「積糞必須時常清理,保證大棚內清潔,這樣鴨子才不容易得病。」12月28日上午,見到段志賢,他笑容滿面地向筆者介紹起正在幹的活計。  今年47歲,家住紫庵村本地祠堂組的段志賢,是這兩座鴨棚的主人,也是這裡唯一的工人,所有的工作都是親力親為。「我養的鴨學名叫番鴨,宿松話叫『豚』,是一種肉用鴨,生長周期比較短,容易『育肥』。」
  • 「我的脫貧故事」開著貨車奔小康丨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丁國俊
    這裡是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我是丁國俊,我家的3層小洋樓就在公路旁邊。房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茭白;屋後,是一排排溫室大棚。進了門,客廳裡空調、冰箱、電視機一應俱全,過道上,10來輛玩具車擺得滿滿當當……就在幾年前,我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 劉餘海:跨界做養殖,「騎」著毛驢奔小康
    六年前,做農資生意的苟村集鎮前張口行政村村民劉餘海,跨界發展起了養殖業,經過六年的發展,他的養驢事業風生水起,可謂是「騎」著毛驢奔上了小康。眼前,正忙活著給小毛驢餵料的就是劉餘海,看著一頭頭茁壯成長的小毛驢,劉餘海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 「我的脫貧故事」古稀老人陸景文:讓團結村更有團結的味道
    我叫陸景文,是甲茶鎮團結村內繞組的村民,今年已經75歲了,在脫貧路上始終堅持主動脫貧、不等不靠的思想,我們村叫團結村,我覺得就應該更要有團結的味道,雖然我已脫貧,但也不忘帶領鄉親一起奔向小康。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甲茶鎮團結村以產業發展為引領,不斷幫助像我這樣的貧困戶就業增收。我家已於2018年脫貧,現在除了每年300元的土地流轉費,我還長期在村裡的養牛場打工,每天有70元收入,另外還有每年6000元的合作社入股分紅,2019年,我用分紅得來的錢和子女在外務工的積蓄蓋起了二層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