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高宏,今年39歲,家住三穗縣瓦寨鎮觀音閣村四組,家中有4口人。
2013年在外務工的時候,我時常感到身體有些乏力,經醫院檢查確診為尿毒症。拿到醫院的診斷結果,當時感覺,整個天都要塌下來一樣。
我懷著憂鬱的心情回到家鄉,經過近一年的治療,我的病情有所好轉,但再也無法外出務工掙錢了。可是,為了供養我的兩個孩子讀書,為了繼續治療,我決定振作起來,得做些事情。
我的父親是一個有著40多年養鴨經歷的「鴨農」,自己從小跟著他養鴨,也積累了一定的養鴨經驗。於是,在父親的技術指導下,我開始養起了「三穗鴨」。
2014年,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在村裡面建起了一個100平方米的養殖場。那時,我早上在醫院透析,下午回到養殖場整理訂單和準備肉鴨,當晚或第二天一早將鴨子運送到縣城。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我家每年養殖的商品鴨多達6000羽,其中蛋鴨每年都在300羽左右。通過兩年的發展,「三穗鴨」養殖場在我的苦心經營下逐漸步入正軌。2017年,基地裡第一批就出欄了1300餘只「三穗鴨」,純利潤收入達到6000多元。
2018年,我家庭順利脫貧。脫貧後,我決定將養殖規模擴大。我與兩個合伙人另擇場地,由於資金不夠,村「兩委」和幫扶幹部讓我通過「特惠貸」進行貸款5萬元,爭取得政府補貼16萬元,再加上自己的一點積蓄,建成了一個2000平米的養殖場。
現在,我們家的養殖場最多能容納20000羽「三穗鴨」。為了保證鴨肉的質量,補充養殖場賣出去的鴨子,我還買來每月可孵化4000隻鴨苗的孵化器,利用養殖場的鴨蛋孵化鴨苗。
如今,我的「三穗鴨」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在養鴨致富的同時,我也在努力地和病魔抗爭。
(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餘天英 侯永志 整理)
相關熱詞搜索:養殖場 鴨苗 鴨子 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