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巴中7月31日訊(王剛)「今年3月份,我向天宏公司借了100隻小雞,現在已經有60多隻雞開始產蛋了,光賣雞蛋一個月收入就近1500元,還不算上土雞長重的利潤。」陳正榮盤算著可喜的收入,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脫貧奔康的夢離他越來越近了。
在陳正榮家的雞棚旁張貼著一張「小雞換大雞」養殖責任卡,詳細地記錄了這些信息:領養品種:土雞;領養數量:100羽(其中公雞30隻、母雞70隻);領養時間:2017年3月4日……,今年67歲的陳正榮是巴州區白廟鄉百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身患高血壓、胃潰瘍、骨質增生等多種疾病,家屬身患長期慢性病,高額的醫療費造成家庭貧困,由於常年體弱多病和資金短缺,平日裡老兩口只能靠低保維持生計。今年以來,白廟鄉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大力實施「萬元增收工程」,因戶施策,為陳正榮家規劃了「萬元圈」,幫助他提升產業發展和持續增收能力。
「為拓展貧困戶穩定增收致富路徑,白廟鄉依託天宏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養殖產業,探索實施小雞換大雞模式。」白廟鄉黨委書記劉映德介紹到,只要貧困戶有養殖意願,提出申請,與公司籤訂養殖合作協議書,就可以免費領養1斤左右的雞苗,公司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防疫工作,借的小雞統一保底回收,大雞增重部分按市場價回購。這種養殖模式,既提高了養殖技術,又有效解決貧困戶缺乏發展資金和市場銷售風險的問題。
「牛養過、豬養過、鴨養過,還是養雞划算。」 2016年底脫貧的向桂蓉談及這種養雞模式讚不絕口,截止今年7月借了兩次400多隻土雞,累計收入3萬餘元,準備再借200隻,把養殖規模再擴大,她的目標是要過上小康生活。
「公司創業於2009年,開始從事土雞育種、提純、孵化、育雛等,公司建有原種場和繁育基地15000平米,生態放養山林基地三個3000畝,已輻射白廟及周邊鄉鎮2000餘戶農戶,230戶貧困戶從事土雞養殖,戶均年增收15000元左右。」據巴中市天宏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向波介紹,下一步公司將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力爭實現「年養殖土雞100萬隻,覆蓋100個鄉鎮」,帶動10000人以「小雞換大雞」領養模式從事土雞養殖,更好的帶動貧困戶脫貧奔康,非貧困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