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啟富,家住紫馬鄉慄樹村桐子組,今年41歲,一家5口人。
5年前,我們全家的日子還過得緊巴巴的,在開展精準扶貧中,被村裡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趕上了黨和政府開展的精準扶貧和脫貧致富的大好機遇,結合當地林密山高的良好生態環境,我主動把想發展養蜂產業脫貧的想法對當時在鄉政府掛職的副鄉長龍見坤等領導說了出來,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
在鄉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的幫助下,2018年底,爭取到了州殘聯的支持資金36000元,購買了中華小蜜蜂36箱,組織了8戶貧困戶養蜂,其中有6戶是殘疾人戶。
從此開始了我人生的逆襲之路。在龍見坤副鄉長的指導下,我們精心挑選了一處地理條件適合養蜂的場地,建起了簡易蜂場,從此我把全部心思放到養蜂上,用勤勞的雙手改寫命運。
慢慢地,通過龍博士的指導和手把手教技術,通過學習和實踐,我逐漸掌握了養蜂的技術,養蜂事業也有了起色,藉助村合作社種植的350畝野菊花,我花了1個月時間,36箱蜂產蜜260斤,收入38000元。
2019年蜂群由36群發展到80群,養蜂經驗也越來越豐富。養蜂,讓多年貧困的我嘗到了生活的甜頭,而讓我覺得更甜蜜的是,在脫貧路上一直有來自各方力量的幫扶。鄉黨委政府、村指揮所扶貧幹部和村支兩委幹部幾乎每天都到我的蜂場,或了解情況,或幫忙打理蜂場,特別是龍博士,雖然掛職期滿回原單位,但是還是關心養蜂場,經常打電話詢問養殖情況。
由於蜂蜜品質好,從不愁銷路,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多,今年養殖蜜蜂已經給我帶來了約3萬元的收入,從此我也成功摘掉了貧困帽,迎來了成功的人生。
如果不是這幾年養殖蜜蜂,我是不可能這麼快脫貧的。現在的我,憑藉這份甜蜜事業鋪就了脫貧致富路,說話有了底氣,臉上也有了笑容。
蜜蜂
陳啟富養的蜜蜂
2020年4月,村合作社得到省民政廳的幫扶,以我的成功為案例,在全村推廣養蜂產業,我很榮幸被聘為養蜂場技術人員,月薪4000元。現在養蜂場有蜜蜂243群,全村有群眾80餘戶散養蜜蜂210群,我作為技術指導,每半個月要到散戶家中幫忙指導和察看蜜蜂養殖情況,全村的群眾對養殖蜜蜂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到目前,已為養蜂場創造毛收益26萬元。
在黨和政府精準扶貧政策的推動下,我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路子會越走越寬廣,生活也將如蜂蜜一樣甜蜜。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允鳳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