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長,今天下午你們全部幹部來我家吃飯。」 「全隊長,明天你們來我家吃早飯哩」 「楊妹,交待你們那幾個幹部明天一定要來我家吃夜飯。」 ......
召開「壩壩會」宣傳政策
這是和村民打成一片後,熱情好客的村民「預約」我們攻堅隊網格員吃飯的情景。 我叫全博,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青龍村脫貧攻堅隊隊長。 青龍村由原來的青龍和東北兩個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其中青龍村是深度貧困村。 剛到村時一位退伍老兵對我說:全同志,我住在村裡幾十年了,駐村幹部也看過了一批又一批,都是「過路客」,這次我就等著看你們到底能做出什麼名堂來?」 初來時,我也聽說有過駐村幹部到村裡來難找到飯吃,而自帶饅頭下村,這讓我陷入深思!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的群眾思想這麼落後,連我們的幹部下村開展工作都不接納?
全博(左)入戶了解村民基本情況
入村後,我組織網格員入戶走訪,逐戶摸排,拉家常,講政策,算細帳,說道理,耐心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組織召開村組幹會、黨員會、院壩會、火炕會和群眾大會,宣傳黨的好政策、好聲音,加強了與群眾的感情聯絡。 慢慢地,鄉親們接納了我們,理解了我們,支持了我們,不再象剛入村那樣議論我們,避著我們,甚至對著我們,各項工作他們積極主動配合,不再為難了。 鮑從富戶單家獨戶距村子有2公裡遠,離公路也有近1公裡,房屋破舊,只有一個女兒患精神病遠嫁到天柱,兩口子已60多歲了,鮑從富年輕時因砍木材頭部受過重傷,時常如癲癇發著,語無倫次,家庭非常困難。 我們通過多次走訪,積極幫助其申請大病救助,殘疾從二級升為一級,每月有相應的殘疾人及護理補助。申請為特困供養戶,每月有868元的特困供養補助,還通過先建後補爭取補助資金3200元,全年有各種收入近2萬餘元。同時還對其房屋進行了透風漏雨整治,硬化了入戶路。 村民鮑先進一生未婚,其弟意外離世弟媳改嫁,他便主動承擔起撫養兩個侄子侄女的責任,得知情況後,我積極爭取鮑先進為護林員。 一年多來,我們放下身子,吃住在村裡,很少回家。憑著親民的情結,憑著為民辦實事的目的,憑著執著的精神,一件一件實事的落實,村容村貌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全博為村民家中整理環境衛生
硬化了串戶路,建人飲工程,修村內排汙溝和公廁,建消防設施、文化戲臺,安裝了路燈,實施危房改造、透風漏雨整治、廁所革命、人畜混居、公路生命防護等工程,村莊環境衛生得到了全所未有的整治,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 「感謝你們攻堅隊,自從你們來後,我們喝水就有保障了。」村民周治國發自內心的感激。 當初那位退伍老兵對我豎起大母指:「全同志,還看不出你這個小子還是有點能耐哩,才來一年多,我們村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我看去看來,你們這批幹部最親民,是為我們老百姓幹實事的。」 鄉親們的認可,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其實我深感內疚:在這場前無古人的偉大脫貧攻堅戰中,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能有幸親自參與其中,只因自身能力有限,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 但我們不是「過路客」,已把自己化作了一名村民。我堅信:我們共產黨,我們偉大的國家有這麼好的政策,鄉親們的生活明天會更美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編輯 韋依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