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故事《父與子》:最好的養育方式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2021-01-20 小妖情感記

小孩子看漫畫看的是圖畫故事,成年人看漫畫,看的是人生。有這樣一本漫畫集,不管你是稚嫩的孩子,還是已然為人父母的成人,你一定會被裡面的故事吸引,他經歷80餘年而不衰,他感動了很多人,也改變了很多人,這就是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創作的一系列漫畫故事《父與子》。

《父與子》講述的是一位父親和三歲孩子的生活日常,他們的故事平常又快樂,溫馨又奇妙,漫畫中的兒子如現實中所有孩子一樣天真可愛,調皮活潑,對一切充滿好奇,故事裡的父親卻與我們熟悉的成熟,穩重,威嚴這樣的父親形象完全相反,《父與子》中的父親就是一個大孩子,他智慧又幽默,天真又慈愛,還有點小虛榮,有點小迷糊,做些無傷大雅的惡作劇。

這樣一對父子的日常生活是人們一直嚮往的,快樂溫馨,充滿歡樂。父親和兒子都善良樂觀,不因遭遇困難而絕望,也不會因為獲得意外財富就忘本。《父與子》中父親和兒子的相處方式也無時不刻在告訴我們:最好的養育方式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01

如今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大多數的父母都忙於生計,忙於工作,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養育。如何才算得上養育孩子呢?養育從字面上理解,"養"就是餵養孩子,給孩子提供所需要的食物,讓孩子不至於受餓受凍,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育"就是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教會他一些技能,教給他一些做人的道理。

可大多數家長僅僅停留在養的階段,覺得只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送他上好的學校,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長往往忽視了育兒這一面,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教育,總覺得學校會教給孩子知識,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孩子慢慢長大,很多事情也會自然而然的懂得。這種只養而不教的行為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孩子,也造成了諸多緊張的親子關係。

很多家長疲於奔命,花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精力,力求賺更多的錢,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認為這樣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其實不然,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送孩子上名校,這一切都是次要的,對孩子最好的養育方式應該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教給孩子知識,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何為親子陪伴?

親子陪伴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陪,父母隨孩子,陪同孩子做適合孩子年齡發展需求的事情;伴,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的發展提供支持,也能通過與孩子互動,不斷反觀自己,實現父母的自我成長。

可見親子陪伴最重要的是親子互動,僅僅陪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這不是陪伴,這只能算得上看管,親子陪伴,就是要陪著孩子玩樂,陪著孩子做孩子那個年齡段的事情,就如《父與子》中,父親對孩子的陪伴方式。父親陪著孩子開演奏會,和孩子比賽下棋,陪孩子烤蛋糕,和兒子搶書看,甚至陪著兒子去打架,父親所做的這一切都是親子陪伴最好的示範。

現在很多人對親子陪伴有誤解,認為只要陪在孩子身邊就是親子陪伴,於是,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在旁邊玩耍,大人坐在旁邊,低頭看手機,偶爾抬頭看看孩子是否安全,若孩子請求父母一起加入遊戲,一般會遭來大人不耐煩的拒絕:你自己玩就好了,我在旁邊看著。

周末時光,大人便想著陪伴孩子,要麼在家陪伴孩子,孩子看著電視,家長玩著手機,一派"和睦",孩子不哭不鬧,家長也自得其樂,看似陪了孩子一整天,卻跟孩子沒說上幾句話;要麼帶孩子外出遛娃,孩子在公園瘋跑,家長坐在旁邊,顧著聊天,偶爾瞄幾眼孩子,確定孩子還在視線範圍內便好;更有甚者,丟幾個小玩具給孩子,自己約上三五好友,打牌玩樂,孩子的哭鬧聲,大人的喧鬧聲,聲聲應和,此時彼伏,這些種種陪伴,如何算得上真正的親子陪伴?孩子在這樣的陪伴下,又怎麼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諸如以上,凡此種種,這樣的陪伴是無效的,我們要給孩子有效的,高質量陪伴,還得看看《父與子》書中,父親對兒子的陪伴。我們或許能從中悟出親子陪伴的真諦。

02

父子倆要去兜風,他們自製了一個雪橇,雪橇沒劃多遠就散架了,失望的父子倆只能扛著散架的雪橇往家走,父親突發奇想,可以拿這些散架的雪橇做一個小小

改造,父親給小鳥們做了一個溫暖的家,孩子跟父親一掃之前的失望,覺得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自製雪橇》

這則故事中,父親是智慧而豁達的,自製雪橇散架了,在兒子萬分沮喪的時候,父親能轉變觀念,用散架的雪橇給小鳥做一個家,無形中就教會了孩子遇到挫折不快時候,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對待,或許就會柳暗花明了,父親給小鳥做家,潛移默化的把愛傳遞給了兒子。看吧,父親沒有一句說教,沒有任何強加給孩子的德育教育,卻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用行動傳遞了對兒子的教育。

兒子不小心把墨水瓶打翻了,地毯弄髒了,兒子在地毯上即興畫起來,父親氣勢洶洶的拿著鞭子過來,突然發現兒子畫畫的水平還不錯,父親便加入其中,和兒子一起畫起來,父子倆度過了一段開心的下午時光。——《極漂亮的地毯》

故事中的父親也會生氣,生氣時候也會像我們一樣氣勢洶洶,要揍孩子,但是他愛孩子甚過愛地毯,他發現孩子的畫挺不錯,居然就放下了鞭子,轉而和孩子一起"糟蹋"地毯,這則故事中的兒子一定會一輩子都會記得那個下午,那段和父親趴在地毯上做畫的美好時光,這樣的畫面會溫暖孩子的一生,用一塊地毯換孩子一生的美好回憶,值得!我們的孩子曾經是不是也像書中的兒子一樣,亂塗亂畫,做為父母的我們能否學習書中的父親,偶爾陪著孩子瘋鬧一回?

兒子喜歡大自然,爸爸為了給他一個驚喜,悄悄的帶人把睡夢中的兒子抬到了郊外,兒子醒來,發現自己置身美麗的大自然中,鳥語花香,感嘆萬分,還以為自己在做夢,這真是個美好的假期呀。——《假期的驚喜》

故事中的父親花大氣力的去做這麼一件事,僅僅只是為了給孩子一瞬間的驚喜,我們不難想像孩子醒來時候的那種震驚,不敢置信的神情,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保護孩子的想像力,也讓孩子感覺到了父親的愛,這樣的陪伴方式,不僅僅感動了孩子,我相信,看故事的你我也一定被感動了。

父子倆想開一個家庭音樂會,便去樂器店,每人挑選了一樣樂器,父親挑選了大號,兒子挑選了小號,倆人吹得太難聽,演奏是如此的混亂不堪,父子倆把樂器丟到了一邊,互相埋怨不應還買樂器,後來,爸爸把大號拿來做菸嘴,兒子把小號拿來吹泡泡,感覺樂器這樣用還是比較愜意的,倆人變又開心起來了。——《搞砸的音樂會》

《父與子》中都是這樣的小故事,隨意選取幾則,我們可以看到父親不僅僅陪著孩子玩樂,更是在玩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教給孩子道理,父親沒有說教,也沒有說過愛孩子的話語,卻在親子陪伴的過程中,教給了兒子知識和道理,讓兒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愛,同樣的,在親子陪伴的過程中,父親也在成長,更豁達的心態,更智慧的育兒。

03

如何才能像書中的父親那樣,可以高效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呢?

1、放下手機,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

親子陪伴最主要的就是要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來,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事,例如一起踢球,一起搭積木,一起讀書等,做為家長,首先就是得放下手機,全身心的投入到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來。《父與子》中的父親也有工作,也得為家庭生計忙活,但是工作之後的親子陪伴卻是高質量的,他不看報紙,不做其他,只一心一意陪著孩子,加入到孩子的活動中,只有這樣的陪伴,才算得上有效陪伴。

2、保持童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父與子》中的父親一經問世,無數小讀者都希望有一個這樣的"完美"爸爸,他完美嗎?他為何如此受孩子們的喜愛?他雖然智慧有趣,善良博愛,但卻有自己的小缺憾,有些小虛榮,有些小驕傲,有點小脾氣,這樣的一個人,算不上完美。但是恰恰是這些小虛榮,小驕傲,小脾氣才更讓孩子喜歡。

因為父親不像傳統的"父親",他身上的這些小缺憾讓他看起來更像孩子們的朋友,他跟所有孩子一樣,有一顆童心,在遇到事情上,他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可以假裝成兒童,跟兒子一起開心的玩蹺蹺板,射擊時候,他讓兒子取下靶子,假裝擊中靶心,他也會趴在地上看書而忘了吃飯,他會和兒子一起惡作劇攝影師,他也會和兒子在家裡打水仗,玩到全身溼透,他甚至還帶著兒子去打架,這一樁樁,一件件和兒子相處的點滴記錄,無不彰顯父親的童心。

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能像書中的父親般,保持一顆童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或許在孩子不小心打碎花瓶,不小心弄髒牆壁,發生這樣的事情時候,就不至於情緒失控了。保持一顆童心,玩孩子所玩,樂孩子所樂,這樣的親子陪伴,孩子會更快樂,更享受,這樣的父母,也會更被孩子所喜歡。

3、放下焦慮,不用父母的身份壓迫孩子

"孩子,你不要這樣做,太危險。""孩子,我是你媽媽,你得聽我的。""我是爸爸,我說的肯定對,別懷疑。"

上面的話語是不是很熟悉,仔細想想,我們在生活中,是否經常這樣跟孩子說,我們常用自以為對孩子好的方式,阻止了孩子去探索這個世界,也有意無意用父母的身份去說教,去壓迫孩子必須聽我們的。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放下焦慮,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盡情的去探索世界,我們更應該放下父母的架子,不要拿父母的身份去壓迫孩子,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營造一種平等的氣氛。這樣孩子才能放下戒備,無所顧忌的和父母玩鬧。

4、放下功利心,只為陪伴而陪伴

很多時候,我們的陪伴常常懷有功利心,陪著孩子讀書,期望孩子能認得多少字,懂得多少道理,陪著孩子搭積木,期望孩子能鍛鍊思維,陪著孩子玩球,也想著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帶著功利心去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過程中,就會刻意說教,刻意傳授,一旦孩子不如我們預設中的有所得,便會懷疑自己的陪伴是否有意義,其實這樣的親子陪伴已經扭曲,大人懊惱,孩子也不一定快樂。

親子陪伴,就請放下功利心,只為陪伴而陪伴,不要摻雜其它目的。就像《父與子》中的父親,不講道理,不授知識,單純陪孩子玩樂,不摻雜其它目的,所以釣魚時候可以忍受孩子的不認真,畫畫時候也不要求孩子畫得好看,甚至拿樂器來當做泡泡機也絲毫不惱,其實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在你每天的陪伴中,你對事情的態度,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做為父母,總想傾盡所有,把最好的留給孩子?何為最好?好的物質,更多的財富算不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方式。就像《父與子》中父親對孩子的陪伴與守護,這樣的陪伴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溫暖孩子的一生。

相關焦點

  • 父與子漫畫配文:打架
    父與子漫畫配文:打架
  • 親子陪伴不到位?和娃一起去跳拉丁舞吧!
    疫情之下的漫漫暑假,有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看電視而有的家長早已經帶著娃來培養藝術興趣,順便拉近親子關係了濃濃祖孫情「愛你,有很多種表達方式而我想用最浪漫的舞蹈來表達」馳騁在廣場舞上的奶奶們親自上陣陪孫女練舞
  • 《阿文的小毯子》:對孩子最好的養育是父母同頻,讓孩子感受到愛
    阿文的小毯子封面我在這個故事裡看到了:父母同頻,讓孩子感受到愛,才是養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對孩子而言,有一對相親相愛的父母陪伴他們成長,是他們最幸福的事。父母有相同的教育理念每一對父母,都來自自己的原生家庭,他們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受著不同的教育,接觸著不同的人和物,當他們對同一件事有著不同的看法時,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是成家之後,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如果父母同頻,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孩子會快樂許多。
  • 海底總動員:親子關係最好的相處方式,這3句話已經說透了
    兩人一同在汪洋大海中,尋找馬林失去的兒子尼莫的奇幻經歷的故事。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親子關係一樣適用 皮克斯的動漫世界裡,一條看似簡單的小丑魚也有大動作。
  • 《父與子》:德國幽默的象徵,禿頭大鬍子父親與刺蝟頭淘氣兒子
    「克裡斯蒂安」這個聽來陌生的名字正是德國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兒子,小克裡斯蒂安出生於戰火連綿,硝煙四起,被白色恐怖籠罩著的德國第三帝國時期。戰火令人心生恐懼,但作為父親的埃·奧·卜勞恩用自己的幽默為兒子在戰火中打造了一個溫暖有趣的童年;戰火使當時德國的普羅大眾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作為漫畫家的埃·奧·卜勞恩創作的漫畫《父與子》則給了整個國家精神上的慰藉。
  • 寶寶樹小時光品牌重磅升級 故事媽媽計劃構建親子閱讀新場景
    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個窗口,也是最日常的一種親子陪伴。正因如此,國內外卡通IP、早教、繪本等內容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更有「閱讀網紅」應運而生。然而母嬰家庭這個垂類,卻始終沒有一個能夠充分聚合優質內容,完全覆蓋需求場景的高流量平臺可以更好地服務用戶、普及母嬰家庭「閱讀」生活方式。
  • 喵爸親子閱讀:親子閱讀——孩子的最佳起跑方式
    大家好,這裡是喵爸親子閱讀。每天一篇文章,分享親子閱讀經驗與知識,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 家長們常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麼,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該如何「起跑」呢?
  • 六一特輯 | 「我家親子閱讀故事」 作品展播
    《親子閱讀讓孩子徜徉於智慧的海洋》——劉珍家庭4、《親子閱讀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熊賽春家庭5、《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閱讀是最美麗的對話》——汪文娟家庭6、《放慢腳步,在閱讀中感受美好》——萬子衿家庭7、 《心閱讀•愛陪伴•見成長》——張雲家庭8、《與書為伴
  • 幸福家庭夢想秀丨讓孩子享受高質量的陪伴閱讀
    以說、唱、舞、演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親子家庭的溫暖和諧,傳承閔行家庭的良好家風,在成功舉辦了五屆的基礎上,今年第六屆幸福家庭夢想秀活動全面升級,面向全市青少年家庭開展網絡徵集,吸引了近千組家庭參加,通過專家評審和電視展演選拔,最終63組家庭脫穎而出,9個節目、17組家庭登上2020「幸福家庭夢想秀」年度展演的舞臺。
  • 經典漫畫書神探狗狗,思維導圖讀更有趣
    在閨蜜的推薦下,購買了這套五星好評的漫畫書:神探狗狗。一拿到書我們就迫不及待的拆開了,果真閨蜜的推薦從未讓我失望過。孩子一口氣一晚上把一整套全看完了,一邊看書一邊哈哈大笑,我也跟著笑了。我問他:除了父與子,神探狗狗是不是你現在最喜歡漫畫書?
  • 有書共讀、有愛陪伴,這三個地方榮獲「湖北省親子閱讀體驗基地...
    有書共讀、有愛陪伴,這三個地方榮獲「湖北省親子閱讀體驗基地」稱號!作為以閱讀為主要服務方式的機構,黃石港區圖書館在推進親子閱讀活動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致力於將該館打造為親子閱讀的最佳場所。
  • 「巴克隊長」陪伴10萬個家庭親子跑
    新京報記者 朱駿 攝昨日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在這個專屬於孩子們的節日裡,小小優酷與萬達寶貝王在全國131座城市、共191家萬達門店舉辦了盛大的「勇敢親子跑」活動。據數據統計顯示,昨日全國共有超10萬個家庭參與該活動,大大超過去年8萬個家庭的規模,再次創下了世界新紀錄。
  • E.I親子力建設賦能全渠道推商新物種
    來源標題:E.I親子力建設賦能全渠道推商新物種 面臨各種親子教育思想的不斷衝擊,社會文化的碰撞融合,新一代年輕父母不在遵循以「孩子為中心」的傳統養育方式,他們接受過現代新思想的教育,普遍樂意接受一種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同時注重自身價值的實現
  • 《父與子》:一隻用作解剖的蛙
    《父與子》的時候,還是覺得沒有比「優雅」更適合形容它的了。因為,這種極簡是完全為戲劇的藝術思想本身服務的,觀眾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主人公思想的交鋒上:巴扎羅夫和巴維爾·基爾山諾夫這父與子兩代人的精神對話,本身已經蘊含著強烈的戲劇衝突,已經是精彩的戲劇,其餘的舞臺手段無非是幫助觀眾去理解他們這種衝突的實質,而絕非喧賓奪主地讓自戀式的審美變成主角。
  • 家長陪伴孩子「益」起成長
    ■志願服務給孩子們高質量陪伴都說陪伴是最好的愛,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家長注重親子陪伴。一些參與親子義工服務的家長對記者說,志願服務是所有活動中最高質量的陪伴方式。黃權標補充說,紅領巾親子義工隊的成功離不開完善的家校合作機制,以護校服務為例,每個班級在一個學期中僅需提供3次服務,家長不會因此承受太大壓力,反而十分支持和踴躍。「一些靦腆同學在家長的陪伴下開展志願服務,收穫自信和從容,看到同班級的學生敬禮、問好,對志願者的尊重,第一次嘗試到做志願服務的甜頭,很多小朋友都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參加。」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昂貴的玩具,而是陪伴
    直到現在,她自己當了媽媽,說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不想讓孩子像她那樣。同學的父母當時確實也是不得已,但從小就沒有父母的陪伴,也給同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我們經常聽到要「富養孩子」,什麼是富養?給孩子吃好穿好就是富養嗎?其實在我看來,父母能陪伴孩子,看著孩子成長,就是最好的富養。為什麼說陪伴對孩子很重要?1.
  • 《熊爸熊孩子》劇情故事介紹 直面「育兒」話題
    ­  同時這部溫情家庭劇還融入了時尚、搞笑等元素,在育兒故事中製造了一連串啼笑皆非的事情。另一方面現實中的夫妻在劇中再演夫妻,沙溢胡可默契十足,必將創造新一輪收視熱潮。­  直面「育兒」話題 現實性題材引共鳴­  縱觀電視劇市場,親子題材是近幾年影視大熱門,小螢屏有親子互動真人秀《爸爸去哪兒》,《虎媽貓爸》、《小別離》等電視劇,大銀幕有《神偷奶爸》,一經播映瞬間成為全民話題,不但成為收視「黑馬」,同時也喚醒「父愛」這座火山,網民熱議「親子教育」爸爸角色不可缺。
  • 【春苗書屋·親子讀書會】奇怪的爸爸
    ,有溫度的陪伴!每天一個好故事,陪伴孩子成長!逗趣視角的成長奧秘        這是一本具有法式幽默的逗趣故事。雖然在很多家長看來,這是只有小孩子們才會使出的招數:跑來跑去、上躥下跳,只有故事才能讓他們安靜下來。而且,一個故事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睡前需要。媽媽們大約對這樣的場景再熟悉不過,在沒有爸爸陪伴的晚睡前,很多小朋友都是這樣度過的。       但是當高大強壯的爸爸變得和小朋友一樣跑來跑去、上躥下跳,只有故事才能讓他們安靜下來的時候,故事裡關於父愛陪伴的描述才慢慢展開。
  • 親子共讀,開啟孩子閱讀之門
    12月12日下午兩點半,日照市金海岸小學牛見玉老師在尼山文化空間舉行「親子共讀,給孩子幸福的童年」訪談會,分享親子共讀的技巧,傳遞科學閱讀理念。訪談會全程在快手「大眾網日照」直播訪談開始牛老師首先介紹了閱讀會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接著又從「誘惑、陪伴